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方经典故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完《寡妇的儿子》、《钟表匠和他的家人》、《一切都是为了上好》这三个故事之后我有点困惑了。以前的人,国外的人是这样的吗?与现在的人反差太大,简直有点令人难以置信。现今时代我们所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完全不是这样。我看到,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所谓情感不惜毁掉家庭,伤害配偶和孩子;孩子自认为生长在一个比父母好得多的时代,认为父母无知、落伍而对他们的劝勉不屑一顾;有人抱着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为所欲为,只顾自己快乐,从不考虑他人,更不谈“天谴”;又有多少人因为财产分配不均而亲人反目为仇;家庭经济条件极好的孩子却总是“泪流满面”……这些都是我们所了解的当代家庭现状。虽然也感慨片刻,但都无奈地接受了这些事实。再者,如果自己被卷如其中,那又另当别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如此之久,我们会觉得本书中的三个故事未免太离谱;即使认可其做法,也觉得根本行之无效。可这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人类延承前人的足迹一步步走来,纵观几千年人类历史,一直缓缓前行,似有领队在前领路;可就在近二百年,人类似乎造了反,罢黜了领队,然后大家迅速作鸟散状,各朝自己的方向飞奔而去。如今,面对令人目眩的现代多元化社会和日趋荒凉的人心状况,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如今的人到底怎么了?我们拼命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确切的说,这是三个关于女人的故事。    
    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从起初就注定了作为该身份就包含了苦难却义无返顾;对骨肉之亲无悔地付出谆谆地教导的拳拳之心。在《寡妇的儿子》中,一个寡妇尝尽辛酸将自己唯一的孩子拉扯大,“养儿防老”,这是我们第一个反应。但看看这位女人对她儿子的期待:“但我若看见你离开信仰,你就是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要自己的儿子坚守信仰意味着儿子将来可能完全奉献自己侍奉神;意味着他不能常回家看看;意味着他要把本来全都给她的爱分给无数“主的小羊”。可这是她最大的心愿。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儿子在生命中的头十七年从她那里所受的教导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今天的人很幸运,完备的教育体制把父母从教导儿女的沉重负担下解救了出来,他们不必再为将儿女教导成人而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装备自己并反复教导,一切都由学校负责,父母的责任已基本降至保障孩子的温饱而已。当然,也有许多父母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而给他们增加许多课业,可是让谁教?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今天作父母的如果说了什么与老师或媒体不符的话,他们是怎样回答的?“老师不是这样说的!”“都什么年代了?”难道现在作父母的不能给孩子任何灵魂方面的影响吗?乔治是个普通的孩子,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面前他抵挡不住。但我们却看到他早期从母亲那里所受的教导给他的最终影响。他在经历了水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是母亲对他谆谆的教诲和拳拳之爱使他回转,使他洗心革面,重获新生。“教导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几千年前的箴言如是说。    
    如果一个妻子在家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体贴,另加家庭暴力每日相伴,“起诉离婚”恐怕是当代人的首选。可我们来读一读第二个故事。《钟表匠和他的家人》这个故事一开始描述的是一个勤奋顾家,敬畏上帝的好男人。“这个家庭真幸运!”当代的妻子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嫁一个好男人。”如果结婚后发现丈夫一无是处,只给你带来痛苦和折磨,那可真惨,没有人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可是怎么改变命运呢?换一个丈夫?只要你愿意,但我怀疑结果是否绝对会更好;改变自己的丈夫?这可能吗?怎么改?也不是没尝试过,可非但改变不了他,还弄得自己更加遍体鳞伤。但是,这第二个故事里的丈夫的确是因妻子的影响而彻底改变过来的。看来是方法的问题。她用的是忍耐、顺服和爱。“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虽然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也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这是因为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这是那本古老经书上不可思议的承诺。可是谁能做得到呢?给这样承诺的说得如此肯定,那他绝对做得到,只要听这句话的人有这样的信心。这个妻子就是如此。她到给她承诺的上帝那里寻求解决,支取力量,并满怀信心去实践,她成功了。想象一下她在经过这么多年的苦难之后,此刻是何等安慰。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可她没有一点绝望,反倒喜乐满怀;她家人也不为她感到悲伤。这是为什么?“论到睡了的人,我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象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这是在妻子的影响之下全家所皈依的信仰,他们共同的盼望。一个家庭和睦平安至此,还复有何求?    
    我无法忘怀本书中的第三个女人。在《一切都是为了上好》中,辛普孙夫人是个不可思议的奇女子。父亲把钱都给了穷人,有钱的男人因她无钱而不要她,丈夫遭遇不幸,财产顷刻之间插翅飞去,被赶出家门,受人欺压,与丈夫生离死别,最后沦落到济贫院了却残生……在这一系列大变故面前,她从没抱怨、或患得患失、或终日以泪洗面,反倒为此感恩!回首来时路,谁人没经历过痛苦悲伤?心紧紧地抓住失去的一切,眼睛却挽留不住逝去的身影;心隐隐作痛,欲哭还无泪;怨天道不公,倾诉却无门;奋起自寻出路,但旧伤又添新痕。一首歌里也这样唱着:“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之路总有许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非常善意的劝慰。辛普孙夫人在这一点上可谓洒脱到了极至。是她所处的时代和国度不同吗?可她周围也尽是不洒脱之人,如那个替她忿忿不平的女仆。看到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现代女人不得不在此反思。到底是什么使得她如此洒脱?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坦然经历这众多灾难?我们从她的自述中可以找到答案:“我没有想过神不公,或将来的喜乐不确定。因为尽管我有时看见恶人发达,义人在世受苦,我却相信神最公正,天国确定无疑。……神从来无意要将世界,即使是其最好的状态,作为报答我们的地方。”当我们将眼目转离这个充满不平、罪恶、痛苦的世界而抬头仰望上苍的时候,温暖的阳光、广阔的蓝天百云将抚平我们内心的创痕。“你们要向天举目,观看下地;因为天必象烟云消散,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惟有我的救恩永远长存,我的公义也不废掉。……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这是这位奇女子眼目所专注的,也是她生之盼望,力量之源泉。人生在世艰苦打拼奋力追求最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爱、平安和喜乐吗?但人间之爱会逝去,物质的东西永不能使人满足;更何况我们也发现,有形之物终久抓不住,无形之物却能永存于人心中。如此超脱,似脱去了一切缠累,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间,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何不能。有人说: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写完这些,心如无垠地平线一般。    
    二OO四年三月二日


书评使家庭蒙福,惟有信仰!

    ——评《少年查尔斯》    
    火荆棘    
    《少年查尔斯》是一个平凡而温馨感人的故事:乡村少年查尔斯从十四岁开始成为一个牧师的小男仆。    
    在离家成为小男仆的那天早上,他母亲的那个祷告完全可以成为他以后职业生涯的一个概括,她母亲祈求道:“恩主啊,求你怜悯我亲爱的儿子。我把他交给你看顾。他从现在开始要遇见很多试探,我恳求你保守他。愿他靠坚固的信心和诚实勤奋的工作,使他在你把他所放的这段人生路上尽他的职责。”     
    少年查尔斯曾犯过错误或者面临试探,但是最后由于有虔诚的母亲的引导,他改正了。他不与那些品行不良的仆人同流合污。    
    而当查尔斯在第二个主人家负担起采购的重任后,面对一个“吃回扣”的机会,他坚决拒绝,因为他相信“你给我们的钱最终还是出自我们主人的口袋?”        
    查尔斯面临的最重大的一次考验,是在一次算帐中,他主人故意当他的面算错了二十个金币,查尔斯有机会让这一笔钱落入自己腰包,但他却指出他主人的过失。他的诚实品质经受住了考验。事实证明他的诚实和敬业得到了回报。    
    最后查尔斯成家立业了,他被主人委任为经理,又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查尔斯的诚实和履行职责的精神来自于他的信仰,这信仰是从小通过他的母亲的言传身教传给他的。    
    查尔斯成年之后深有感慨地说:“我母亲……最突出的地方,我敢说这一点非常与众不同,就是固定的、雷打不动的家庭祷告。每天早上六点和晚上八点,只要时间一到,她立刻让我们四个孩子在她周围一起跪下来,极其庄严而虔诚地念牧师给她的一篇简短的祈祷文,其中包括我们最后一起念的主祷文。以前她祷告后常会这样说:‘现在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睡觉,或工作了;我们可以期盼上帝保护我们。’”    
    查尔斯说:“由于她(母亲)的榜样和劝勉,我发现信仰意识在我心里一天天深入。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经历,我的确深信,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使我们真正快乐,唯有信仰。”    
    这正应验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     
    在此,我也模仿查尔斯说一句:使家庭蒙福,惟有信仰!


书评滋养心灵的奶与蜜

    —— 读《安妮的聚宝盆》                                                      
    那岛    
    多少年来,在家里、在野外、在女儿的枕边;我把中国的神话、传说、童谣、寓言和国外的童话故事讲给女儿听;这些作品对孩子的成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帮助。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作品好像产生了“厌食”症。    
    对于阅读,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知识性、情节性、趣味性的书籍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那种有助于他们身心灵健康成长的书籍。孩子们多读这种书,他们的心灵就会像得到充足养料的花朵一样,美丽繁盛。几年之后,当你蓦然回首,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孩子已经成长得那么可爱、那么平衡,生命之花开得那么丰盛!    
    于是,我开始四处寻找这种“书中之书”;正当我“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感谢上帝,友人给我推荐了一本叫《安妮的聚宝盆》的书。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书中之书”。里面的人物、情节、趣味性一应俱全;更加喜人的是,这本书具有一种滋养心灵的力量,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许多小孩子心灵绿地里闪烁的珠玑。    
    就这样,我开始安排时间给我的孩子讲《安妮的聚宝盆》,在她们的脑海里补上这些重要的故事。    
    屋外秋雨绵绵,贵州高原的夜晚格外宁静。两个女儿一左一右偎在我的身旁,聚精会神地听《安妮的聚宝盆》里《蜘蛛网》的故事。——清晨,在乡村树丛里,悬挂着一张缀满露珠的蜘蛛网。小艾丽玩露珠,遭到蜘蛛的惊吓。她的母亲艾略特夫人乘机给她和哥哥讲了蜘蛛的生活常识和与生俱来的才能:蜘蛛的产卵、织网、捉蝇……。蜘蛛短暂而默默无闻的一生却拥有造物主赋予的某种智慧和特殊才能,它的生活习惯和技巧。其中,艾略特夫人在故事的末尾讲的一段话最有意思,她说:“我再告诉你们一件关于蜘蛛网的事吧。当蜘蛛在一棵树顶上,希望能到远处的另一棵树上去的时候,它会一直等着,直到起一阵风,正好吹向那棵树。于是它射出一根长丝,让风带着,一直把它吹到那棵树上粘住,然后,蜘蛛先生将长丝的这一头也单单地粘在它所站的树上,这样,它就可以通过自己搭的桥,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     
    第二夜,我给孩子们讲《一篮鲜桃》。——在一所女子寄宿学校里,一棵桃树结满了青色的桃子。令人尊敬的伍德布里奇老师时常悠然自得地看着他这群妙龄少女在树下追逐嬉戏,享受着初夏时节大自然的美景。老师意识到树上硕果累累的桃子对她们是一种诱惑。为了让她们明白一些重要的道理,老师立下一个规矩:如果谁能坚持到桃子完全熟透都不去攀摘,到成熟的时候他就奖励谁一蓝桃子。当收获的季节到来,面对一大篮鲜桃,老师让那些从没偷摘过青桃的人上前一步,要吃多少就吃多少。    
    但只有一个小女孩向前迈了一小步,走到可敬的老师跟前。“亲爱的,”他问道,“你一个桃子都没摘过吗?”    
    她把小手放在胸膛上,甜甜地应道:“没有,先生。”    
    “那,”这位可敬的老师说道,“这一篮桃子全归你了。”    
    小女孩高兴地把桃子分给了她所有的同学。遵守师长命令的顺服和节制所产生的喜乐是何等单纯。    
    第三夜我们欣赏《荨麻》。故事读完后,一家三都看到了一个事实:我们心中都悄悄生长着一丛荨麻。我们若任它生长,它就会扎伤我们的亲人。这种荨麻的名字就是自私、冷酷。听完荨麻的故事,大女儿祷告道:“主啊,你是园丁,在我心里种下花朵,取掉荨麻。”小女儿祷告道:“叫我心里没有黑暗。”荨麻的故事让我思索很久。在我心里,被称为花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