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0后职场新鲜人生存手册-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即使各种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也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对工作充满激情者的表现。
  朱明华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他非常勤奋而刻苦地工作,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热情。他所在的部门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只要能满足其他部门的需要就可以了。但朱明华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到供货最便宜的供应商,买进上百种公司急需的货物。
  他兢兢业业地为公司工作,节省了许多资金,这些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他29岁那年,也就是他被指定负责采购公司定期使用的约1/3的产品的第一年,他为公司节省的资金已超过48万元人民币。公司副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就加了朱明华的薪水。因为他在工作上刻苦努力,博得了高级主管的赏识,在36岁时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年薪超过10万。
  微软公司招聘员工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被录用的人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微软怎么会招这么一个人?它的一位人力资源主管一语道出了内中的真相:“我们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几张钞票的事,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尊严和责任,只有对工作拥有激情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其实在公司里,没有人愿意同一个整天萎靡不振的人交往。同样,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招聘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更没有一个老板愿意重用一个精神低落、整日牢骚满腹的员工。和那些在工作上不太如意的人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愤愤不平、寻找借口,那是他们性格上的缺陷给他们造成的麻烦。他们自毁前程、自食其果,他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所作为。所有的雇主都在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他却在冷眼旁观,对工作提不起一丝一毫的热情。他们始终不明白他们的工作不如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是他们不明白一个基本的职场规则:奖赏只属于那些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
  许多对工作丧失激情的人,总是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工作缺乏创造性。其实,缺乏激情的深层原因还在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们对激情怀有一种畏惧心理。
  许多人生活在一种被束缚、被阻碍的不良的环境中;生活在足以泯灭热情、丧失志向、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的氛围中。他们没有勇气去斩除束缚他们的桎梏,也没有毅力去抛弃旧有的一切。终于,他们的志向会因没有成绩而归于灭亡。
  许多员工,本来也想对工作充满激情,也有志于表现他们自己,但被过度的胆怯与缺乏自信两者所束缚、所阻挡,因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
  怕别人讥讽和嘲弄,害怕流言蜚语,这种恐惧心理会导致他们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不敢冒险、不敢前进。他们等待又等待,希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给予他们信心与希望。
  激情,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激活起来,完成心中渴望的事情。激情是一种强劲的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信仰的强烈情感。激情甚至可以改变历史,多少伟大的爱情故事、多少历史的巨大变革,莫不与激情息息相关。
  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中的激情×工作能力。工作激情应该是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了工作激情,才会丰富工作成果,才能说明工作能力;没有工作激情,成天混日子,那么只会日渐消沉。
  工作中的激情可有效激励你达到每日的工作目标,并能重燃成功的希望,推动我们不断前进,更上一层楼。
  所以,在进入职场后,我们要学会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加强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给自己创造超越自我的机会,才能使自己持续保持工作的新鲜感和动力,持续保持工作中的激情和使命感。这是在职场上一技压群的最佳武器。




在工作中要学会独立思考



  毕业后走入职场,就意味着这一代人要开始在现实的残酷竞争中走上磨炼自己的道路了。
  数字显示:20世纪80年代时企业中大学生的拥有率不足30%,而今天,大多数企业的大学生拥有率都在50%以上。一个从事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朋友曾感叹说:“以前不敢想招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现在不难招到。”但是他又强调说:“不可否认的是,随着80后一代职场新鲜人在人才市场上的涌现,知识型的员工占据了企业员工的主流。虽然说这大大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模式和对工作的认可及追求,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发现这一代人在工作中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不够强。”
  接下来,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单位前后招进了20多位毕业生,他们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帮年轻人,但是,他们这一群人在对企业缺乏归属感的同时,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常在工作中会发生一些面对自己手头工作而不知所措的现象,当你指点给他们后,他们就按照指令把工作完成,没有想过利用自己丰富的想像能力把工作做得更精致,更让人满意。”这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差的一种表现。
  职场新人必须要克服养成习惯的依赖性,因此在工作期间,特别要注意独立思考。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获得锻炼;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
  怎样独立思考?首先表现在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地检查结论或结果的正确性。如果一个职场新人能独立地解决人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虽然对社会没有什么直接意义,但这本身却孕育着创造思维的本领。创造思维的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这种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可能导致真正发明创造的到来。
  独立思考还表现在不盲从、不依赖、不轻信,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经过自己头脑思考明白之后,再接受。
  当然,独立思考开始要费气力费时间,但在这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能力,将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
  一位老板说:“我认为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的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他需要我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公司需要那些可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成功的职场人士都喜欢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自然能够了解自己周围所欠缺的、不足的还有很多,这些可能正是公司今后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毕业后走入职场,就意味着这一代人要开始在现实的残酷竞争中走上磨炼自己的道路了,因此,我在这里真诚地希望80后一代职场新鲜人一定要学会在工作中独立思考。
  当然,有一些人不愿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能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丧失了对工作的兴趣。
  □因为懒惰。
  □对老板心怀不满。
  □把工作当成苦役。
  □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这些情况也有共通的地方,比如说,有的人是一直懒惰,有的人则是因为对工作不感兴趣而懒惰。
  不管基于何种原因,这种行为都将会导致自己在职场上被淘汰。这一点,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对团队负责,才能对自己负责



  对团队负责,才能对自己负责。假如每个人仅考虑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团队的利益,不与团队中的成员真诚合作,那么团队的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都将不保。
  某著名公司招聘管理层人员,12名优秀应聘者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闯入复试。
  此次招聘仅有3个名额。复试开始后,负责人把这12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丁4个组。指定甲组的3个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3个人调查学生用品市场;丙组的3个人调查中青年用品市场;丁组的3个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
  “我们录取的员工是负责市场开发的,所以,你们应该具备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一个新工作的适应能力。现在,你们分别去办公室领取一份相关的资料。”招聘负责人说。
  两天之后,12个人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负责人那里,负责人一一看完之后,说:“恭喜甲组,你们被本公司录取了,因为在这4个组中,只有甲组的3个人互相借用了各自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这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
  在现代企业界,能否与同事友好协作,以团队利益为重,已成为现代企业招募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比如,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的总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贵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员工的什么素质?”这个总经理回答说:“我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招聘员工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若一名应聘者缺乏团队协作观念,他即使是天才,我们也不会录用,因为在现代企业中,我们需要促使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共同努力、团结奋进,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家企业如果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张敏是本节开头那件事例中丙组的一名成员,事后,他同笔者说:“当我刚加入这个小组时,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这家公司录取,所以,把其他的人都当成了竞争者,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提防算计着对方,都没有真诚合作的态度,结果我们全体出局了。不过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总算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对团队负责,才能对自己负责,假如每个人仅考虑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团队的利益,不与团队中的成员真诚合作,那么团队的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都将不保。”
  从三年前大学毕业开始,朱晓聪就有自己的一个时间表,他立下志向,30岁之前,必须买到房子和车;35岁之前,必须拥有自己的公司。在他看来,这并不算一个很宏伟的目标。
  朱晓聪原来的想法是:先到一个外企呆着,然后积累资源,为自己将来的创业做准备,等到人脉网络慢慢形成后,他就自己办个公关公司。
  但是两年的时间过去后,朱晓聪等不及了。时不我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发财要趁早”。他的理论是:许多当年的大学同学都已经买了房子,还有一些人留学已经归来,成为“海归”,虽然现在市场行情见跌,但是总算有所成就,不像自己,每个月累死累活地干,但是至今没有升迁的机会出现,实现原定的目标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朱晓聪对笔者说:“这两年时间,内心一直觉得焦虑,对于未来有一种非常紧张的感觉。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稍微不努力,等过了30岁就很难再有机会了。所以我很着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言谈中,朱晓聪显示出了对于成功的饥渴。这种饥渴同样存在于许多与朱晓聪同龄的人心中,很少有人愿意安静地坐下来做几年事情,每个人都想上“财富速成班”。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太注重个人的利益,而忽视工作中团队的整体利益,因此,只能频繁地跳槽,结果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还是一无所有。
  “80年代出生者”所处的商品经济发达的生存环境对于他们实现“自我”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正是“80年代出生者”表现自我的大好环境,因为他们的自我、他们的时尚将有可能会领导社会的潮流。但是,也因为他们的“自我主义”太强,往往成为破坏企业中团队精神的一种危险因素。所以,80后一代朋友们容易在职场遭受群体的打压和挤兑,甚至排挤出局。
  对团队负责,才能对自己负责。我想作为刚进入职场的朋友们,应该明白这句话本身的分量。当然,要想认真做到这一点,还要年轻的朋友们纠正自己的缺陷,学会在团队中安守自己的职责,并与队友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创自己辉煌的明天。毕竟这是个讲求协作的时代,惟有以团队的利益为至高利益,才能够确保自己的理想和利益得以实现。




尽职尽责才能够尽善尽美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四处弥漫着“差不多精神”。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四处弥漫着“差不多精神”。上班的人8点钟打卡,就开始盼望着5点钟的下班铃声;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职员,都把工作当做是两个周末之间的插曲,而且大家都喜欢说:“别太卖力啦!”有些会计人员,算起来错误连篇,写出来的账目,满纸涂改,所以,只好永远拿那么一点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永无进大银行、大公司的希望。
  许多刚刚跨出校门,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都坏在一件更小的毛病之上——拖拉,草率多误。任何事情,一经过他的手,别人就再也不能放心,不得不再去复核一次,他做事情永远是错误多端,粗糙拙劣。但是,当他们看到别人凭心力赚了大钱时却是又羡慕又嫉妒,而这正是他们的缺点。
  其实,没有人天生是赢家。财富、成功和幸福的获得是长久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单靠运气。在人生的成功上获胜的人个个都是勤奋工作,而且通常费时甚久才达到目标的。所以,我们在此告诫80后一代职场新鲜人,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被“差不多”精神所熏陶,而应该抱着诚实的态度去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当然,对于那些刚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尽职尽责完成分内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在一没有经验,二没有能力的条件下,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惟有把工作做得更多更好更彻底。这样,才会在自己的职业领域里实现人生的跨越。
  一位老板要提拔一名员工,当然要挑选办事稳妥、迅速周到的人。他们绝不会看中那些拖拉懒惰、做事总是留下后遗症而必须经人东修西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