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难: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难建立。
阿拉伯世界想团结、难团结,这个现状谁都看得见。过去,萨达姆总想在阿拉伯世界当老大,向伊朗开战、向科威特开战,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孤立,最后导致毁灭。现在,萨达姆垮台了,但伊朗仍是美国的死对头,两伊关系能改善吗?另外,美国要以伊拉克为突破口,对中东进行“民主化改造”,无形之中又把伊拉克摆到了许多中东国家的对立面,这些国家都以一种紧张的心情和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伊拉克的一举一动,很难同它亲近起来。
六难:国民经济难恢复。
多灾多难的伊拉克,从1991年至2003年,短短12年,经历了两次战争,基础设施被炸得差不多了。战后的伊拉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民经济要想得到全面恢复,谈何容易。
现在,世界主要国家都盯着美国把持的伊拉克重建计划这块大蛋糕,这势必会在国际间引发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之争。同时,被揭露的许多情况表明,不少驻伊美军头目、伊拉克临时政府各级官员,都已纷纷插手重建工程,贪污腐败之风正在迅速蔓延。
处在伊拉克的过渡时期,阿拉维前进道路上布满弹坑,他随时都有可能踩到路边炸弹,先看看他能不能走完这一段危险路段吧。
【十一】伊拉克游击战解读
战无常法,文无常法。伊拉克游击战头绪较多,兹列出若干问题,分述如下。
一问:伊拉克游击战为何值得关注?
从一般军事学意义上讲,伊拉克游击战是世界上最新发生的战争现象之一,不能不关注。虽然小布什2003年5月1日就已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结束”,但他至今仍未宣布在伊拉克结束战争状态,说明伊拉克战争仍在继续。它不是以正规战的形态在继续,而是以游击战的形态在继续。游击战并不是信息化时代才出现的战争新样式,但信息化条件下的游击战怎么打,却是个新问题。伊拉克游击战虽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并由此带来了许多复杂因素,但它毕竟出现了信息化背景下游击战的一些新特点,所以值得关注和研究。
美国原计划2004年6月30日要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权”,本以为伊拉克局势将会渐渐平静下来了,谁知与美国的愿望恰恰相反,伊拉克游击战骤然升级,伊拉克局势风云突变,更让人不能不关注。3月底,在“逊尼三角地带”爆发了“费卢杰事件”。4月初,又在什叶派传统区爆发了什叶派起义。这样,就形成了逊尼、什叶两派“南北呼应,一致抗美”的新局面。
这一重大变化,使小布什政府陷入了极大被动,也使伊拉克政局的未来走向和秋天的美国大选增加了许多变数。这说明,信息化时代的游击战不仅具有“小打小闹”的战术意义,而且具有影响战争全局的战略意义,所以它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注伊拉克游击战,还有另一个理由,它回答了当代军事学上的一个争论:在信息化条件下,游击战是否已经过时?“游击”作为一个古老军语流传至今,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我国汉代就有“游击将军”,到清代仍有这一职务。在世界战争史上,游击战虽然向来不是主流战法,但也古已有之。由于游击战以小股、分散、游动、袭击为主要特点,具有很大的主动性、灵活性、隐蔽性,尤其适合弱方抗击强敌时采用。20世纪中期,游击战曾在世界范围内兴盛一时。二次大战中,从东方到西方,被德、日、意法西斯占领的各国人民,纷纷以广泛的游击战抗击入侵者,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种奇观。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举世闻名,毛泽东论抗日游击战的军事名著魅力长存。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曾经让中国观众看得激动不已。后来,格瓦拉领导的游击战,更是红遍拉丁美洲和非洲。再后来,越南游击战曾使美军吃尽了苦头,被迫从越南撤军。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战争面貌已经大变。有人曾一度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游击战已经过时,这种作战样式将会消亡。事情是不是这样呢?伊拉克游击战向世人表明,在高技术兵器和高技术手段主宰的信息化战争中,游击战仍然有它一定的地位,它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二问:如何给伊拉克游击战准确定位?
首先要明确,伊拉克游击战,是从伊拉克战争中派生出来的,它是从属于这场伊拉克战争的。因此,必须着眼伊拉克战争的全局,才能对伊拉克游击战作出恰当评价。不妨把伊拉克战争分成三个阶段来分析,从中找到游击战的地位。
第一阶段:战略运筹阶段。这个阶段从2002年秋天至2003年3月19日战争爆发前夜,前后约半年左右。这个阶段的战略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美英手里,按照美英两国的战争意志进行战争的酝酿和谋划。这期间,美英两国忙活了三件事:一是为开战造势。他们在国际上大造“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是一个严重威胁”等舆论,为这场“倒萨战争”制造“充分理由”,营造开战气氛。二是向战区大规模调集兵力。
从2002年秋季开始,美英两国先后向波斯湾、阿拉伯海和地中海调遣了“小鹰”、“星座”、“林肯”、“杜鲁门”、“罗斯福”、“皇家方舟”等航母特混编队,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伊拉克形成合围之势。美英的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也分别从美英两国本土和欧洲、亚洲、太平洋地区紧急调往中东。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迪戈加西亚岛等地建立起了20多个后勤保障基地。美军中央司令部也于2002年12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郊外的赛利耶兵营开设了前线指挥所。美军的军用卫星系统也提前启动,为对伊开战构建侦察、通信、导航和指挥系统。三是展开全方位的外交攻势,力争取得联合国的开战“授权”。这一点,美英的如意算盘未能实现,联合国始终通不过出兵决议。法、德、俄三国也公开站出来反对美英出兵伊拉克。但是,这时美英的战略运筹已经一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西风。联合国通得过也罢,通不过也罢,法、德、俄赞成也罢,反对也罢,小布什和布莱尔已是“二意孤行”,决心开战,绝不回头了。伊拉克方面,萨达姆在战略运筹阶段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目前无从知其详。但从伊军在交战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看,萨达姆及其高官们在战争爆发前的战略运筹是非常糟糕的。
第二阶段:正面交战阶段。这个阶段从2003年3月20日美英空袭巴格达开始,到5月1日小布什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满打满算,前后42天。这个阶段,美英联军仰仗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打得伊拉克军队毫无招架之功。伊军就像小孩手里玩的一个气球,事前被吹得如何如何,结果“噗哧”一声就瘪了,美英联军在战场上胜得干净利落。
第三阶段:游击战阶段。这个阶段从2005年5月延续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仍然看不清何时是尽头。如果说,正面交战阶段是美英联军的一曲凯歌,那么游击战阶段却是他们的一场噩梦。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驻伊最高长官阿比扎伊德惊呼,美军在伊拉克遇到了“典型的游击战威胁”。一年来,美英占领军就像被困在伊拉克沙漠烈日下的一头猛兽,任凭它如何抖鬃、甩耳、打滚、狂奔,都摆脱不了那些吸血昆虫的轮番袭扰,搞得它苦不堪言。
它走不了几步就要回头吼咬一口,但咬到的却是自己的皮肉,咬不到那些讨厌的虫子。西方媒体说得好,美英联军先是“快速取得胜利”,然后“慢慢消受折磨”。
三问:为何又说伊拉克游击战存在“先天不足”?
呈现在全世界面前的伊拉克游击战,是一个“渐战渐热”的过程。它开始阶段显得“慢热”,就是因为它存在“先天不足”。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以冷静的态度观察它、评价它。
人们应当还记得,当时面对巴格达迅速陷落之“谜”,在世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中,曾经有过一“解”,不少人以为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可能已经有组织地转入地下,将与美英联军展开顽强的城市游击战。但这种局面并未出现。接着,萨达姆及其高官“神秘失踪”,人们又普遍猜测,萨达姆可能会统一指挥伊拉克抵抗力量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这种局面同样没有出现。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在战前和战中,萨达姆及其高官们并没有、或没有来得及对抗击美英联军的各种战法进行周密的战略谋划和部署。当时他们的“集体消失”,并不是为了“放弃正规战,转向游击战”而有组织地撤退,而是一败涂地的溃逃。萨达姆被美军抓获后,从他藏身处搜出的一份文件中,记录有十几个秘密抵抗组织,美军“据此抓获了三名伊拉克前军官”,但并没有找到萨达姆直接指挥游击战的证据。
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游击战并不是萨达姆政权的统一部署,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发性的“民间爆发”。这说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不甘忍受亡国之痛的,即便到了“无国无君”的地步,民众也会奋起抵抗外国占领军。
最近有消息透露,针对美国占领军的许多爆炸袭击事件,大多是由萨达姆政权的一个代号为“M14”的特工组织策划的,它过去的名称叫“反恐和特别行动处”。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它就开始制订针对美国占领军的《挑战计划》。这个消息是真是假,一时难以分辨。即使真有此事,伊拉克游击战开始阶段“慢热”的现实也说明,当时“M14”策划的《挑战计划》很可能没有来得及部署,萨达姆政权就已迅速倒台。现在“M14”出来发挥一点作用,也是“死灰复燃”,为伊拉克游击战增加一个火星而已,伊拉克游击战的全面指挥权显然不在它手里,不可能*它形成燎原烈火。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被美国占领军当局强令解散的30多万伊拉克军队,有不少人投入了各种抵抗组织。然而,所有这些同萨达姆政权有联系的因素,都未能使伊拉克游击战形成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足见伊拉克游击战主要是“民间爆发”,而非萨达姆政权统一部署,这就是它最大的“先天不足”。
四问:带有“民间爆发”和“渐战渐热”特点的伊拉克游击战,一年来究竟打得怎么样?
结论:打得不错。西方媒体评论说,伊拉克游击队比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打得好,一点不假。
先看过程。起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伊拉克游击战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缺乏组织,根本算不上什么游击战”,后来的情况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据统计,2003年5、6月间,驻伊美军平均每天遭袭不超过五、六次,到八月间已上升至每天遭袭约20次。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毕竟是老军人出身,他说得比较诚恳:“我们没有料到袭击竟会如此密集,持续时间如此之长。”五角大楼最终不得不面对伊拉克游击战这个“严重现实”,在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建立了一个名为“伊拉克村”的游击战模拟训练营地,将一批批准备开赴伊拉克换防的美军士兵先集中到这里来进行游击战训练,使他们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许多美国士兵和伊拉克游击队一交火,立刻惊呼:“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
再看地域。伊拉克游击战的发展态势是先北后南,遍地开战。游击战开展得最早、最广泛、最活跃的地区,是位于巴格达以北、摩苏尔以南的“逊尼三角地带”,战斗打得最为激烈的是这一区域内的“抵抗之都”费卢杰。论袭击次数,首都巴格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频率最高,占到袭击总次数的40%以上。这一点,可能与各国媒体派驻伊拉克的机构都集中在巴格达有关,它们对巴格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袭击事件报道得最为迅速而详尽。相对而言,2004年3月底以前,伊拉克南部什叶派传统区域还是比较“平静”的。但四月初,突然爆发的什叶派起义却席卷了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
再看战法。我曾作过一个粗略统计,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这十个月内,伊拉克境内直接针对美国占领军的较大袭击活动有124次(凡是针对外国使馆、国际机构、民用设施、清真寺、穆斯林群众、外国公民等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爆炸事件统统剔除),其战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袭击战34次(小股游击队员主动出击歼敌);伏击战17次(在美军车队、巡逻队经过途中设伏歼敌);炸弹战47次(以路边炸弹、汽车炸弹、地雷等爆炸方式歼敌);火力战21次(以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迫击炮、枪榴弹等发射火器歼敌);狙击战5次(狙击手射击歼敌)。袭击的主要目标有:美军直升机、美军坦克装甲车、美军车队、美军执勤巡逻队、美军零星巡逻兵、美国军政要人、联军总部、占领军兵营、美国中情局驻巴格达办事处、伊拉克临管会要员、警察局等。
再看战果。战果是最有说服力的。截至2004年4月30日,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已达742人。其中,正面交战阶段死亡139人,游击战阶段死亡603人。游击战阶段的死亡人数是正面交战阶段的4。3倍。经过“9·11”事件,在“复仇”心理支配下,美国人对战争中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回升,但大多数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仍然有限。如果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照这样不断增加下去,美国国内舆论总有一天会沸腾起来。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一声惊呼:“伊拉克将是‘布什的越南’!”搞得小布什和共和党心惊肉跳。小布什竞选谋求连任,伊拉克局势的发展无疑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些,都是伊拉克游击战打出的战略影响。
五问:伊拉克游击战有哪些比较具体的战例?
观点总是抽象的,数字总是枯燥的,讲一些具体战例就比较生动了。
袭击美英联军总部的战例。一年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