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证实了托夫勒夫妇和斯坦教授十多年前的预言:“明天的一些最重要的战斗将发生在舆论宣传战场上。”
  美国针对世界舆论发动的信息攻心战,总导演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操作手是美军中央司令部新闻发布官布鲁克斯准将。美军中央司令部前线指挥所开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郊外的赛利耶兵营,下设美军前线新闻中心。布鲁克斯准将每天要在新闻中心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在巴格达也要每天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两人唱对台戏,展开新闻对攻战。开战后的头十几天,两人势均力敌。萨哈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天妙语对敌,一出“空城计”唱得精彩纷呈。但巴格达陷落前夕,赤手空拳的萨哈夫终于抵挡不住,拍马而退,神秘消失。至此,只剩下布鲁克斯准将一个人唱独角戏,美军完全控制了战场信息发布权,以一家之言左右世界视听。
  美军打信息化战争,“硬”的一手关键在于夺取战场控制权,“软”的一手关键在于夺取舆论控制权。美军为了控制舆论,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他们事先把美国国内一些“听话”的记者召至科威特沙漠中进行战地新闻报道培训,使之成为“骨干”,为庞大的记者交响乐队领唱。在美军赛利耶新闻中心,记者席的座次既不按到达先后排列,也不按国别字母排列,而是按美军的战争意志排列。最*近新闻官讲台的两把椅子,一把是美联社的,另一把是英国小兄弟路透社的。第一排有20把椅子,德国电视台的记者提前将本台的座签贴在了第一排的椅子上,但这位记者一掉屁股,他贴好的座签已被移至二排,因为德国此次是反战国之一。有的媒体记者的提问比较尖锐,从此再也得不到提问的机会了。美国有位著名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过去因报道越南战争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这次由于接受了伊拉克电视台采访,说了一些与美军战争意志不相符的话,立刻遭到美国NBC电视台解雇。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伊拉克审讯美军俘虏的图像后,美军新闻发言人明确警告说:“我们对贵台播放美军士兵受审的图像表示失望,希望其他媒体不要仿效。”没过几天,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遭美军导弹袭击,一名记者被炸死。各国媒体中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对美军不利,攻入巴格达市内的美军坦克悍然向各国记者云集的巴勒斯坦饭店开炮,用炮口同记者们对话,路透社和西班牙电视台各有一名记者丧生。
  这一严重事件遭到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和各国记者强烈抗议,但在美军强大的战争机器面前,这类抗议声微弱得不值一提。对此,连一位英国记者都看不过去了,他说,“美国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尊重国际法”。
  美国的舆论宣传说是“软”的一手,到了关键时刻却很“硬”。像美军以强大实力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一样,美国也在新闻场合蛮横地夺取“制舆论权”,以便用张扬美国战争意志的信息洪流源源不断地冲刷众说纷纭的世界舆论。
  
  四
  直接针对伊拉克军民的信息攻心战,是配合战场上的军事打击一道实施的,这是一种“软硬兼施”式的作战方法。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军事行动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军事打击的心理效应。无论是“斩首”行动,还是“震慑”行动,其战役企图都是为了“震慑”伊军,打垮伊军的精神支柱,迅速瓦解其战斗意志。这是蕴含在军事打击中的攻心战成分。除此之外,美军还有信息攻心战的全套专业本领。
  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3月20日凌晨以“斩首”行动打响的,而在开战前的几天内,美军已对伊军将领们实施了一轮无声无息的心理轰炸。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两天,3月18日的英国《泰晤士报》就已登出一篇题为《先是邮件,后是导弹》的报道,第一句话就说:“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已经开始。”什么轰炸?心理轰炸。用的是什么炸弹?电子邮件、住宅电话、传真、传呼、手机短信息。《泰晤士报》的报道是这样描述的:“华盛顿将伊拉克高级指挥官作为目标,以高度的精确性和越来越高的频率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甚至呼叫他们个人的移动电话来向他们施加压力,敦促他们背叛或反抗萨达姆·侯赛因总统。”
  美军实施这种心理轰炸,同样是仰仗它所拥有的强大信息技术优势,“在空中和太空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电子窃听平台的帮助下,美国人能够通过伊拉克主要军事指挥官的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与他们交流”。这篇报道说,“据官方消息,这些谈话的反馈内容十分积极且令人振奋,它们表明,即使如共和国卫队这样的所谓精锐部队,也准备不战而降”。美国军方“已经了解(伊军)指挥官中有哪些将进行战斗,而哪些会很快倒戈”。这篇报道最后以威慑的口气说,在未来几天内,这种心理轰炸将让位于高度精确的导弹闪电战,它将是“战争史上打击最精确、最致命的空战的第一夜”。
  美国蓄意通过英国媒体透露出这条来自美国的“官方消息”,本身就是一颗超级心理炸弹,它足以离间萨达姆及其军队高官,在他们中间制造出猜疑、不信任等等恶劣气氛,引起种种思想混乱。
  这篇报道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新动向: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无论军事打击还是攻心战术,都在走向“精确化”。军事战场已进入了精确打击时代,心理战领域也同样进入了精确攻心时代。过去心理战领域的大面积散发传单、广播喊话等办法,也和战场上的狂轰滥炸等“粗放型战争”的老办法一样,都将逐渐过时,代之而起的将是“精确型战争”的一套全新的攻心战办法。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虽然仍沿用了散发传单、广播喊话等老法,但它更注重的办法已是针对伊军将领中的一个个具体对象,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逐个进行精确的心理轰炸,将一枚枚心理炸弹通过个人化的信息管道,直接导入攻心对象的内心。托夫勒夫妇在《第三次浪潮战争》中说:“有时对战争新闻进行适当的‘编造’,同摧毁敌人的坦克部队一样重要。”开战后,美军迅速对伊军展开了第二轮攻势强大的心理轰炸,这一轮使用的心理炸弹是一连串蓄意编造的假消息。“斩首”行动刚结束,立刻飞出一条消息说“萨达姆已经受伤”,“正在输血”。另一条消息说“萨达姆长子乌代已在一次内讧中负伤”。还有一条消息更惊人,“美军正在与伊军高级将领举行投降谈判”。在南线的巴士拉,有一条消息说“伊军第五十一师八千名官兵在师长、副师长带领下向美英联军集体投降”。另一条消息说“伊军十一师官兵在幼发拉底河附近与美军交火后投降”,如此等等。至于对某些电视画面进行剪辑加工,更不在话下。人们随后从其他媒体的报道中陆续发现,美方抢先发布的上述消息,许多都*不住。伊军五十一师师长迅速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否认投降之事。萨达姆4月5日又出现在巴格达街头。可是,美军蓄意编造的这些假消息一经出笼,立刻会使伊军官兵产生心理震荡,美军的攻心目的已经达到。即使伊拉克方面事后对某些假消息予以澄清或纠正,其负面效应却已无法挽回。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投入了专业的心理战部队。由美空军第一九三特种作战大队和美陆军第四心理战大队组成的心理战特遣队,从空中和地面对伊军实施了强大的心理攻势。心理战飞机除向伊拉克境内散发了几百万份传单外,还不停地从空中向伊拉克军民播放“倒萨”广播和电视节目。美军空投到伊军阵地和居民点的收音机只有一个频道,一打开就能听到美军心理战飞机上的广播,别的频道收听不到。美军心理战飞机上送出的电视信号,可以插入伊拉克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电视频道播出。美陆军心理战特遣队员大多精通阿拉伯语,掌握有伊军指挥官的个人详细信息及联络方法,不仅可以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还可设法直接拨通他们的住宅电话与之交谈,有时甚至背着钱袋直接找上门去收买。有消息说(事后从美军前线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口中得到证实),不少巴格达伊军指挥官事前已被美军心理战特遣队员用金钱收买,他们有的“因病请假”,有的自动回家,有的暗中帮助美军。由此可见,美军的信息攻心战连“金弹”、“银弹”都用上了。对于美军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打一发巡航导弹的代价超过100万美元,“买断”一名伊军共和国卫队指挥官肯定用不了这么高的价格。就像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所说的那样,美军此次不惜采取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手段,“使敌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萨达姆对伊军的指挥控制已被彻底打掉。守卫巴格达的共和国卫队为何不战而溃,重要答案已经找到。战后,有的美军将领公开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美军的攻心战效果超过了精确制导炸弹。
  美军对伊拉克民众的攻心战,战前以威慑为主,战中以分化为主,战后以拉拢为主。战前威慑主要是利用伊拉克老百姓对海湾战争的“后怕”心理,宣传美军的强大、精确制导炸弹的威力等等,使他们感到自己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打赢战争,彻底涣散伊拉克全民抗战的意志和决心。战中分化就是集中宣传萨达姆的种种“暴行”,突出宣传美军是“解放者”而不是“占领军”,从而软化伊拉克老百姓的敌对心理。美军公布的55张扑克牌通缉令,是分化策略的最后一个创造性杰作,它将萨达姆政权的核心成员从伊拉克前政权官员和伊军军官队伍中分离了出来。被印在扑克牌上的52人天天被人捏在手里,对他们无疑是一枚杀伤力极大的心理炸弹,而对伊拉克前政权的其他官员则是一次心理解脱,可谓一箭双雕。战后拉拢就是给予人道主义援助、及时释放战俘、尽力恢复社会秩序、解除对伊制裁、重建伊拉克经济等等。战后的美国占领者将会竭力装扮出一副“立地成佛”的形象来的,它在战场上的全套本领,则又要藏到下一次该出手的时候再出手了。
  
  
  【五】美国鹰派与战争
  
  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鹰派力主对伊拉克开战。
  
  一
  美国政坛,有鹰派,有鸽派。鹰派比鸽派强悍、凶猛,极具攻击性。在美国人看来,伊拉克战争的胜利是鹰派的胜利。所以,美国打赢伊拉克战争之后,大出风头的不是前线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而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他是鹰派的头面人物。
  2003年5月1日小布什在返航的林肯号航母上发表讲话,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战斗行动已“结束”。小布什在讲话中表扬的第一个人就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他说:“今晚,我还要向拉姆斯菲尔德、弗兰克斯将军和所有身穿美国军装的男女军人说一句特别的话:美国非常感激你们,你们干得非常出色!”在小布什心目中,拉姆斯菲尔德是第一号大功臣,弗兰克斯将军被排在次要地位。拉姆斯菲尔德是文官,弗兰克斯是武将。我们中国古人好说“文治武功”、“文韬武略”,都是“文”在前,“武”在后,美国亦然。
  美国鹰派,在国会、商界、新闻界都有很多支持者,拥有一个庞大的支持网,特别是美国的军火商们更是鹰派的铁杆儿后台。美国打胜伊拉克战争之后,拉姆斯菲尔德名声大噪,说他是基辛格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内阁成员,是麦克纳马拉之后最强有力的国防部长,是麦克阿瑟之后最具创造力的军事战略家,是丘吉尔之后最令人振奋的直抒己见的政治家。有的军事分析家也认为,打胜伊拉克战争之后,拉姆斯菲尔德变得“非常强大”,“他的未来战争构想根据十足,以至于他可以克服内部反对派的阻力,最终使美军作好进行21世纪战争的准备”。
  在美国,五角大楼是一个“鹰巢”,拉姆斯菲尔德是这个“鹰巢”内的一只“老鹰”。
  一是他年纪比较老,1932年出生。二是他资历比较老,先后两次出任国防部长,在五角大楼内无人能比。三是他很早就是搞政治、搞冷战的老手,其鹰派立场绝非始自今日。他早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学的是政治专业。毕业后当过三年海军飞行员,退伍后30岁就竞选当上了议员。最早赏识他的是尼克松总统,将他提拔为总统助理,旋即升任为“经济机会办公室”主任。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当时拉姆斯菲尔德正在布鲁塞尔担任美国驻北约代表,那是他涉足外交与国防事务的开端。尼克松之后,福特总统也赏识他,任命他为白宫办公厅主任,不久又将他提拔为国防部长。他第一次出任国防部长时才43岁,是名副其实的少壮派。
  但那次他只在国防部长任上只干了14个月。小布什当选总统后,拉姆斯菲尔德东山再起,二度出任国防部长。对他来说,第一次出任国防部长是半途而废,壮志未酬;此次重返五角大楼已是老马识途,轻车熟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心里明白,这是上帝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要青史留名,非得好好施展一番拳脚不可。伊拉克战争乃天赐良机,使他“一战成名,风光无限。
  在当今美国政坛,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号称鹰派“三驾马车”。副总统切尼是前任国防部长,但论资历,拉姆斯菲尔德却是他的前辈和恩师。拉姆斯菲尔德第一次担任国防部长时,向福特总统力荐年仅34岁的切尼接替他的办公厅主任职务,对切尼有知遇之恩。小布什当选总统后,指定切尼负责总统过渡期内的事务,切尼趁机将一批鹰派盟友塞进了布什政府班底,特别是力荐拉姆斯菲尔德再度当上了国防部长,这是他的报答之举。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曾担任过小布什的竞选顾问,他是鹰派的“战略理论家”,如今是小布什的“首席战略师”。切尼、沃尔福威茨和拉姆斯菲尔德,这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