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孩子在遭受了父母离异的打击后,心头有什么阴影,她却一无所知。
“肯定是那孩子没考好,觉得愧对母亲,离家出走了。”
“那女人或许是到五台山当了尼姑——她好像有过这种念头。”
这都是人们的推测,到底这母子怎么样了,谁也说不准确。不过,儿子与母亲再难以直面人生、高考的结果使母子的人生轨迹出现“短路”,这却是千真万确的。
这种现象颇具中国特色。我们的传统就是这样:前30年,看父敬子;后30年,看子敬父。父、母、子、女的追求目标、人格尊严、个人恩怨、人生价值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假如那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你长大了,该自立了。妈妈想自谋生路,或去嫁人。”那很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
今天,由成千上万的望子成龙的家长组成的陪读大军,其声势越来越浩大。这其中有富裕的有闲阶层,亦有变卖了家业的孤注一掷者;有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陪读的,也有从城市到农村或从农村到城市的;有单亲陪读的,也有父母放弃职业双双陪读的……
殊不知这样一路“陪”下去,看上去孩子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了老师传授的课业,其实是剥夺了他们自己实践的机会,只会使他们的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化。
家长与孩子,不要互为精神上的附庸。各自多一些独立意识,看重一些个人价值,或许会杜绝这种糟糕状况的发生。
第二卷备战高考——理智的关怀更有效
一个经常受鼓励的、快乐自信的中学生,一定会比听够了爸妈唠叨、不愿回家的中学生心态好。心态好就容易把苦日子过甜。
孩子进入高三,父母往往就着了急。我曾亲眼目睹了一位朋友,偷偷地趴到孩子所在教室的窗外,窥视其子读书的情形。被孩子发现后,母子关系闹得很僵。因为家长的不信任,使孩子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敏感的高中生认为这是向他的自尊宣战。家长这样的关心适得其反。还有的家长是压抑不住自己的不安和焦虑,借关心的形式,把自己的情绪都发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放学回来,刚刚在父母打开的电视机前驻脚,家长就说:“高三了,冲刺阶段,不许贪恋电视了。”某天,在放学的路上,望见儿子(或女儿)与一位女同学(或男同学)相从过密,言来语往,做爸妈的往往又是如临大敌,孩子一进家门,就盘问、告诫、劝说。最要命的是,学校模拟考试分数下来,父母诘问:“怎么又倒退了?某某考多少?人家先前还不如你呢!怎么就被超过去了?”
父母须知:这种唠叨和挑剔带给你爱子的伤害,恰如火上浇油,甚至比你的冷漠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失败带给孩子的烦恼本来就困绕着他,你又拿一个超过他的同学来与他比,这等于拔起他心灵中的自信之树,代之以自卑。 唠叨和挑剔有害,过分的呵寒问暖、改善饮食、买营养品也不是良方。后者与前者相似,同样显露了家长内心的不安。而反复的叮咛如“注意身体!一定要放松。考好考坏没关系,明年还有机会”其实是从反面印证了家长的在意和重视。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唠叨。并且,家长的体贴有加,常常使孩子产生负疚和自责的情绪。
我在中学教了12年书,带过几届高三学生。不少学生考前的恐惧往往不是来自高考本身,倒是来自无法面对父母的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班内的空气必然是你追我赶,竞争激烈。孩子感到压力大、心情紧张,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研究发现,适度的心理压力会转化为动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复习和备考。当然,紧张和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适得其反。
家长的作用在于为孩子营造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他能从强烈的竞争氛围中走出来,放松紧绷的备考弓弦。所以,有理智的父母总是“内紧外松”,淡化高考的氛围。孩子回家后让他听听音乐,打打羽毛球,或者帮大人上街买点东西。只有张弛有度,才能调节好孩子的心理。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复习、考试的必备条件。
设身处地想想,在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的考试制度下,人人都有压力。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此刻就是他们憧憬和向往了十多年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所以,学习成绩优秀的担心圆不了清华、北大梦,学习成绩良好的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进不了理想的专业,中等偏下的又担心上不了本科分数线……患得患失之心驱使他们常常出现情绪的波动。某次模拟考取胜,会使他们兴奋异常,自信心大增;某次突然比自己预想的差得太多,又会觉得自己付出的辛劳不见效果。于是他们在苦闷中对自己的能力发生了怀疑,认为自己不是某某大学的料,自卑感就生发出来。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厌倦、失意和焦虑。
要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家长必须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心知肚明。同时,家长首先要减轻自己的心理重负。 怎样才能减轻心理负担呢?说到底,一切负担都来自得失之心。得失之心太重,就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得失之心变成平常心,就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轻松愉快进入良性循环。
首先,做父母的应当很理智地为自己的孩子“定位”。要多与老师联系,知道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会进入哪个档次,超常发挥会进入哪个档次,一旦有闪失,又会是什么情况。这时,你宁可估计得低点儿,也不要不切实际地拔高。为了卸掉身上的重负,也就是减轻得失之心,你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设想出最不理想的结果。无非是今年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明年再考一次吧。晚走一年,既让孩子经受了考验,说不定考上的学校会上升一个档次呢。得失之心一旦抛弃,你会发现,现状本不是那么悲观,因为孩子只是某两门功课拉了后腿,另几门功课还不错呢。只要鼓励他调整一下复习计划,查缺补漏,把较差的那两门狠狠补起来,前景很乐观呢。如果每门功课都能提高5到10分,奇迹就会出现哩。
考生本人也是如此。笔者在1963年中考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父母一直灌输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的教导,不自觉地把取得高学历看得如生命般重要。那时的客观环境又差,初中老师领我们乘火车到陌生的考区,好几个乡镇的考生睡在一个大教室里。褥单下面铺着稻草,稻草里蚂蚁、臭虫,不一而足。心情的紧张加上臭虫的惠顾,好多人一夜未眠。本人又是得失之心最重的一个。第一堂考数学,上了考场看着试题茫然不知所向,只听见心咚咚地跳,脑子里昏然一片,手抖得不能握笔,一切都停止了运转。直到时间过去一半儿,冥冥中有“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技巧闪现在脑际,才急急忙忙解出一道题。以此为契机,大脑一下透亮,发现所有的题自己都会做。这才从易到难嚓嚓地演算开。然而,只做了一半多点儿,收卷铃声已经响起了。一下考场就哭,因为平常考试从没像这天这么惨过。老师们是那样把自己当成好苗子栽培,家长又那样抱着希望,真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我以为一切都完了,再不想上考场。这时,带队老师就及时安慰并鼓励我:“即使考不上,你也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再不上考场,就证明你原本没有追求!”听了老师的话,我没有放弃。因为断定自己考不上了,也就没有负担,后面的几门功课反而考得特别轻松,发挥得酣畅淋漓。结果总分还不算太差,被我所填报的高中录取(事后,据参加阅卷的老师说:数学考题较难,能上50分,就有录取希望)。
虽然也已经是40年前的经验,但是应试教育的体制至今没有根本的改变;某种程度上,当今考生的压力比起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的经验是,凡是在竞赛的场合,都不要想“如果怎样怎样”。踢足球的,着眼点只应在每一个球的处理上;平衡木运动员,注意力应集中在每一个动作上。这才是一个运动员应有的素养,也才能发挥出你的最高水平。 做父母的也要少与孩子讨论“如果怎样怎样”的问题,不妨先努力耕耘,不计较收获。把考时当成平时,平时当成考时,帮孩子紧张而愉快地过好高三的每一天(不计较得失,反而会有大收获)。
其次,如果父母中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而且也有较宽裕的时间,你不妨走进孩子具体的复习领域。选择一门你过去学得好的功课,也来个备战高考,体验体验孩子的甘苦。我曾见过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她正是用这种“换位法”把自己摆到了孩子的位置,不仅使自己融入考试氛围,排除了莫名的忧愁,而且与孩子加深了沟通,帮孩子理出了复习头绪,使孩子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
她认为,除了得失之心以外,高三学生之所以容易产生苦闷、紧张、焦躁的情绪,还在于掌握知识不系统,思维不条理,复习起来“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就比如语文,涵盖古今,囊括中外,怎么复习,茫无头绪。
她通过分析高考信息(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有关考试的讲话以及近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大致预测出当年的试题走向,和孩子一起研究、讨论。
(一)作文命题很可能有三种形式:A、热点类话题,比如时尚、生命科学、环保等。B、材料作文:给一段文字,不设主题,不限体裁,自由发挥。C、具有开放性,又有一定限制的话题。比如中国球员走出国门的得失,自费上大学的利弊,可以举出具体题目让孩子广开思路,家长与他一起讨论。
不管哪类题目,都要注意:1。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2。注意文章的要求、字数、体裁。3。书写要工整,一个格一个字。4。尽量拟个好题目,先声夺人。5。文章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测试:A、注意词语的准确运用,并注意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比如上文所说的“臭虫的惠顾”,这里的“惠顾”其实是“骚扰”的意思。这里仅仅是幽默的说法,但“惠顾”本身绝不等于“骚扰”。近义词的使用不仅要注意词义的大小、轻重、范围、感情色彩等因素,还要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成语的使用,不仅注意它的基本意义,还要注意它的附加意义。对待此类考题,家长和学生平日就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读书、看报时及时发现语言应用的不规范处,比如有人爱把“百忙中抽出时间”,说成是“抽出百忙的时间”,这就是语病。高考试题中的一些错误事例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摘取的。B、文言文阅读是传统试题,一般是300到400字的记传性文字。C、自然科学类的阅读文章是语文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思维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时阅读要耐心、仔细,逐段搞清楚什么意思,然后在总体上把握。D、名家名篇的鉴赏一般只限于诗歌,平时要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创造意境的方法。
这样一归纳,孩子的复习、准备就有了纲目,纲举目张,他所学过的知识就会像装在网兜中一样,被一下子提了起来。同时,家长还可以启发孩子,把其他功课也列出纲目,明察一下自己在哪一个环节比较薄弱,就攻下那个环节。这样的复习就会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有了成就感,孩子就会增长自信。从而变“苦学”为“乐学”。
此外,考前要注意下述十一条事项:一、不宜放弃体育锻炼。如果说最后的学习成绩有十分,那么,好的精力和体力应当在其中各占至少二分的比重。不重视体育锻炼是不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休息脑力、增大胃口、改善睡眠,看似浪费时间,其实会赚回更多。但是,运动量要适当,不宜从事过于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二、提前熟悉考场,充分做好利用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准备。三、写出需带物品一览表,并做好充分准备。四、不宜违背平时的作息规律,特别不宜考前开夜车,也不宜乱吃安眠药。即使头天晚上没休息好,也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年轻人有足够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奋战三四个小时,很多时候疲劳是心理负担引起的。五、遵守考场纪律。六、解答问题从易到难,会做的题要力求准确无误,每分必争。七、遇到难题,会做一步就做出一步(要取得步骤分)。不要因为题难就影响自己的情绪,你觉得难,对别人也是一样难。八、试卷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要用你的认真态度征服判卷人。九、充分利用所有的时间,不要早早交卷。十、考过一门后,要“过后不思量”,面向下一试。哪怕前面的感觉再糟,也决不轻言放弃。十一、家长不要给孩子吃过多高脂肪含量、难消化的东西。膳食结构应合理,尽量与平日的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差别。
总而言之,家长的关怀中一定要是理智的关怀。比如,即使你了解到你的孩子真交了异性朋友,也别大惊小怪,完全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达到你的目的。比如你这样说:“备考阶段,找一个切磋的伙伴非常重要呢,爸爸(或妈妈)那时就这样。但这个人选一定要合适,尽量选比自己考分高的,学习方法科学的,乐于助人的——某某的妈妈曾夸奖你善于结交朋友哩。”要相信你说过一次,孩子已记在心中,再不要重复第二次。因为在紧张的备考阶段,即便男女同学间有好感,交往比一般同学多些,他们亦没有闲暇更进一步。父母的反复敲打,只会把他们固有的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