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温州评判-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西桂林是中国和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温州瑞安陶山镇人潘益宽,是个从事塑料编织袋生产的企业主。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销售编织袋的过程中,发现桂林市的需求量很大。有人告诉他,桂林没有人生产编织袋。这句不经意的话,却钻到潘益宽的耳朵里去了。他马上赶到桂林做实地调查。瑞安是一个全国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生产厂家数以千计,竞争异常激烈。桂林有市场又没有生产厂家,正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也是发展自己企业的好地方。潘益宽抓住这个商机,毅然离家入桂,在桂林投资几百万元,开办了一家名叫“瑞丰”的塑料编织袋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力地开拓了市场。    
    温州人说,西部地区大,信息也多;西部要发展,商机也多。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在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流淌着不知数以万计还是数以十万计、数以百万计的信息。在网络里,在媒体上,在市场里面,在饭桌之旁,甚至在街头巷尾,也有对一个人有用的信息,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因此,只要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把耳朵伸得长长的,再注意仔细用鼻子嗅一下,就能抓住最适合于自己可用的信息。抓住了,就要去开发,尽快去开发,大胆去开发,善于去开发。那样的话,西部的众多信息和商机就能为我所用,就能变成自己的金钱和财富。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西进!西进!(4)

    千军万马显身手    
    哪里有了第一个温州人,那里过后就会有一群温州人。    
    哪里有了第一爿温州人开的商店,那里随后就有一批温州店。    
    请先看一组数字——    
    四川有温州商人:10万。    
    年营业额:100多亿元。    
    年交税额:3亿多元。    
    年交管理金:1亿多元。    
    增加就业岗位:20万个。    
    10万在四川的温州商人,其中5万人在成都,是全国各地在成都市最大的一个“商人军团”。温州人经营的项目,有服装、皮革、皮装、皮鞋、电器、五金、灯饰、摩托车配件、商标包装印刷等10多个。销售的产品,三分之二是全国各地名牌产品,三分之一是温州本地品牌产品。温州人占垄断地位的,有10多个行业。    
    成都东大街专业灯具市场,刚开始是广东人的天下,自从“温州军团”进驻后,就打出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杀手锏,并及时开发出美观实用价廉的产品,广东一部分商家很快被挤出、被收购。“城头变幻大王旗”,东大街灯具市场半壁江山成了温州人的天下。    
    温州人领衔主演当地商战的水平,在成都荷花池市场最能得到反映。    
    荷花池市场是四川最大的一个专业市场。荷花池市场初建,第一个选择的招商地点是温州,第一批进入荷花池市场经营的是温州人,甚至最初的市场之名也叫“温州城”。“温州城”隆重开业,“温州军团”进营驻扎,荷花池市场从此开始走向兴旺,并一再扩建,成为西南市场之最。    
    温州乐清籍企业家姚学义,是荷花池市场舞台上的一大主角。1996年下半年到成都,发现荷花池市场正在招兵买马,所在的位置又在成都市中心,交通条件和人流都好,就把目标盯在了荷花池。他发现成都没有上规模的皮衣专业批发市场,与同乡几个人一合计,在荷花池市场买了23个铺位搞皮衣。1997年上半年招商,9月18日开业,一下子来了70多家皮衣厂商,第二年上半年增加到200多家,销售旺季一天批发几千件皮衣。姚学义乘势开办了“西南皮衣大世界”,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皮衣批发市场。随后,他又相继在荷花池市场里面,再开办了三个专业市场——高档服装面料批发城,面积一万平方米;广式童装城,面积两千平方米;九区布业市场,面积五千平方米。荷花池有20多个专业市场,他一人就搞了四个,演出了荷花池大市场一出最大的“商剧”。    
    姚学义是四川温州商会首任会长。2000年,他又组建并担任了成都市工商联荷花池分会会长,成了整个市场五六万经营户的当家人,每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时间从事分会工作,演出了又一出有声有色的大戏。    
    荷花池市场工作人员说:没有温州人,就没有荷花池市场今天的繁荣。     
    成都商界人士说:没有温州商人经营的“现身说法”,就没有现在成都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的兴起。    
    温州老板谢福烈,则在四川推出了一台打造市场的巡回演出好戏。    
    谢福烈打造的第一座市场是四川广元温州商城。    
    1999年9月1日,谢福烈又挥师旺苍县,打造四川省内的第二座“温州商城”。    
    1999年12月18日,他又投资四川三台县,开工建设又一座温州商城。    
    2000年6月,投资建设乐山温州商城。    
    2000年9月,投资建设营山温州商城。    
    谢福烈最大的一个动作,是在1999年底在自贡市解放路片区,投资建设自贡温州商城及川南大市场。    
    “温州商城”带出的互动效应引来媒体的大量报道,谢福烈和他的股东名利双收,一时成为四川的传奇人物。    
    有人问:他是怎样创造奇迹的?谢福烈坦诚地说:我从来不炒作新概念,也不搞什么包装策划,更不屑玩弄玄虚。我们修房、建商场,唯一考虑的就是市场和老百姓的需要。    
    温州人在西部闯到哪里,必定要在那里闯出一番事业,在当地的经济舞台上,演出一本又一本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商剧”,并尽可能担纲起剧中的主角。即使不是主角,在舞台上仅表演几个身段,甩出几句台词,也令人难以忘怀。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西进!西进!(5)

    千情万谊“舞璧山”    
    温州人在西部的最新动作,温州人在西部的最大动作,是有名的中国鞋王王振滔在重庆打造“西部鞋都”。    
    2003年9月28日上午9时28分,在重庆市璧山县,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正式奠基。    
    这是温州人在西部复制“温州模式”。    
    这更是温州人与西部的“友谊杰作”。    
    根据批准的规划,西部鞋都占地面积2600亩。园区的定位是:集鞋业生产、市场流通、科研信息、技术培训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园区内设有11万伏供电站,日产5万吨的水厂、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天然气供气站等配套设施,其建设规模、功能设置、科技含量均系中国西部之最,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工业园区。    
    王振滔选定璧山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也是被当地政府的诚意所感动的。    
    最初的时候,王振滔对自己的西部鞋都计划,曾在选址上产生犹豫,当时可供选择的不仅仅有璧山,还有成都,而且是主要的考虑方向。即使在2002年5月1日在璧山举办的轻工博览会上,王振滔还是讲对投资璧山“现在还没有考虑”。璧山县政府既迅速出台优惠政策,又多次盛情邀请王振滔前去考察。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王振滔一共去了璧山八次,看到了当地“政通人和”的优势,看到了当地的行业基础,最终决定把自己的西部鞋都计划放在璧山。    
    璧山县政府的盛情难却,王振滔激情满怀,雷厉风行。    
    2003年1月9日,奥康集团公司与璧山县人民政府在重庆市举行“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签约仪式。    
    同年6月12日,承担开发建设鞋都工业园区的重庆奥康置业有限公司在璧山成立。    
    7月8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经专家会审获得通过。    
    8月2日,园区建筑方案设计图册完成。    
    8月21日,园区被批准确定为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    
    9月28日,园区正式奠基动工兴建。    
    整个工业园区可容纳上百家制鞋企业和近千家配套厂商,完全建成后可年产皮鞋超亿双,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个亿。目前,已有浙江、四川、重庆、台湾等地50多家企业正式入驻园区,其中来自浙江的一批企业都是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企业,有不少是国内鞋业界的骄子。    
    当奥康强势入渝之初,在当地曾引起一股风波,当地那些制鞋小企业曾担忧地高呼:“狼来了”。面对惊呼者,王振滔坦诚地说:“奥康是一匹狼,但是一匹可以与之共舞的狼。”他每次去璧山,去拜会那些鞋厂的老板,都会对他们说,与奥康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品牌优势,会给其带来比过去更多的想不到的收获。看到王振滔如此坦诚,当地的那些制鞋企业老板,也就主动伸手与王振滔联姻,争先恐后地到鞋都工业园区圈地,以不失与奥康共同发展的良机。    
    这个园区对于当地的百姓,意义更是不一般。据专家初步估计,王振滔的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建成后,至少可以解决5万人就业。    
    一个项目,5万个就业机会。这,就是一个温州老板对西部人民满腔的深情厚谊。    
    西部温州,这是一个民间的西部大开发。    
    西部温州,这是一个民间的西部大工程。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倾斜政策,是最大的一道扶植之力。    
    西部各地的优惠政策,是又一道强大的扶持之力。    
    温州人热情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各地也热烈欢迎温州人去开发。    
    一个一个地方的招商团,到温州招商引资。    
    一个一个城市的众多项目,欢迎温州人去投资。    
    西部大开发在与日俱进,温州人参与西部大开发也与日俱进。60万的温州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浇灌和培育着千千万万的大开发之花。一个万紫千红、千红万紫的西部温州,必将在祖国西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不断地生根、开花、结果——    
    根,越扎越深;    
    花,越开越多;    
    果,越结越大!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出关!出关!(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在东北经商做生意的温州人已经多达三四十万。    
    其中在辽宁省省会沈阳的,有7万人;    
    在吉林省省会长春的,有3万人;    
    在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的,有4万人。    
    这个几十万人,几乎可以说就是几十万个老板,几十万个投资者,几十万个纳税人。    
    老板当“市长”    
    温州人在东北经商有高档次高水平的经典之作,更有横空出世般的惊天动地之作。    
    温州模式,在远方的土地上,又演绎出绝无仅有的商界奇观,爆发出一声声商界惊雷。    
    温州人在东北的第一声响雷,就是出了一位“老板市长”。    
    这个“老板市长”,并不是指一个温州老板在东北被选为市长,而是指一个温州老板在东北被聘任为市长,当然不是实职的而是虚职的名誉市长。    
    1997年9月27日,吉林省公主岭市政府五楼会议室,聘任赵章汉先生名誉市长典礼,在此隆重地举行。    
    赵章汉,温州乐清天成人,是年31岁。    
    这在中国的改革史上,恐怕是一个创举,是一个特例,是一个纪录。    
    一个人如能被一地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应该说已经是相当不易之事;赵章汉被一个地方政府授予“名誉市长”,前无古人那是铁板上钉钉了,是不是后无来者,则要等历史来评判了。    
    聘任赵章汉为名誉市长的,是公主岭市政府。    
    尽管是多年前的旧闻了,尽管对一个地方政府能否授予一个人以荣誉市长的称号有争议,但要说温州人在东北,就不能不说一说此事。    
    这个老板市长,不拿一分钱也不办一天公,只是为当地政府出大力,为当地社会办事业,为当地百姓做好事。    
    这个老板市长,没有任何官方背景,官方却三顾茅庐相请。    
    事情要从公主岭市的北方温州商城说起——    
    1997年7月19日。公主岭市召开千人大会,曾带270人到温州参观学习的市委书记粟振国,在大会上发出号召,学温州经验,走温州道路,全民动员,以商兴市,集资建设中国北方温州商城。商城位于市中心商业区最繁华的公主岭商贸开发区内。一期工程于8月3日破土动工,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4000多个摊位。市里五套班子,以及几十个部委局办和几十个乡镇,又马上组成招商大军,边建设边招商。哪知几个月过去,却招不进商户。这不抓瞎了——商招不进来,商城就成了一座空城;更何况,群众的集资,也要跟着泡了汤。书记急了,市长急了,老百姓也急了。    
    怎么办呢?市委书记粟振国叫人到沈阳五爱市场取经,了解到该市场原来也没有人来,曾出现有场无市的困境。后找到一个名叫赵章汉的温州人,由他负责招商,以商招商,招来了大批温州商,也招满了全部几千个摊位。粟振国一听,马上就派人到沈阳找赵章汉。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上,有个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如今粟振国找赵章汉,却真真切切地演绎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四请”,而不仅仅是“三顾”。    
    先说“一请”。粟振国委派的商业局长,在沈阳整整找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赵章汉。赵章汉对此深受感动,但他因事在沈阳一时脱不开身,无法去公主岭,只能表示歉意,并向公主岭商城捐资10万元。    
    商业局长回去一汇报,就立刻又来了一个“二请”。粟振国说,赵章汉人没来,心来了。无论如何,也要想方设法,把赵章汉先生请来。他来了,我们招商就有办法了。局长受命,就到沈阳来了一个二请赵章汉。局长说得实在恳切——公主岭需要你去当老师教学生,做师傅收徒弟。但赵章汉有自己的难处,仍然无法答应。    
    没有想到,仅过了两天,局长又来了一个“三请”。这不能不使赵章汉心动。刘备请诸葛亮也不过三顾茅庐,自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