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鲜猫屎(徐德亮)-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下来以后,老先生还是眼泪止不住。我们到集合的时候都不知道侯先生到底出什么事了,当时我还以为比如车祸什么之类的。因为他平时是身体也好,也开朗,完全不能相信这么一个人过世,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当时看侯三爷长得也不像60岁的人,他是59岁,如果说他四十多岁,肯定有人信。而且我们印象当中他一直是中年相声演员,还没步入老龄。我跟他最后一次见面是连丽如先生收徒时,他身体特别好,还逗呢,说:“你怎么老不到我家去呀。”我说:“我不敢。”“他们都去,你怎么不敢去呀,你去呀?”我说:“哎,哎,哎。”就这样,当时几个老先生都在。没想到我再去他家却是给他送行了,反正我有点接受不了。
记者反应都挺快的,侯三爷可能是七点多没的,我们是八点得到的通知。我们刚接到通知,就有无数记者给我打电话。问这事您知道吗?我说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我说不清楚。说我们过去您能不能给我们带进去?我说我没这个本事。结果德云社十多辆车,三四十人,一块儿到侯三爷小区门口的时候,门口全是记者,记者还是挺敬业的。
不管是跟侯耀文老师认识几天的人,还是认识了很长时间的人,对他留下的印象都会是:一个没有架子的前辈。他其实是样,我们老说,他远观的时候其实是挺牛的这么一个人,显得很牛气,很有那种霸气,在台上也是,你可以看得出来。但是你跟他接触了以后,就觉得这个人很平易、很平常,跟你开玩笑都没什么。
侯三爷是个天才。我看李承鹏写博文怀念他,“他虽然不像侯宝林先生那样才高八斗,但是怎么怎么样……”其实李承鹏说得不对,侯三爷在相声方面的天才至少不次于侯宝林先生,可能成就没有侯宝林先生高。侯宝林先生是要饭、捡破烂出身,五六岁捡煤球,然后去天桥卖艺,他的基本功、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强。就跟我们似的,一礼拜十好几场演出,会的少不行,跟别人重复了不成,台上使泥了(效果不好)不成。
侯宝林先生打小不让侯三爷学相声,不许侯三爷说相声。看侯三爷自己的访谈,说侯宝林先生认为要把学上完了再来说相声,希望把侯三爷培养到大学毕业。所以,侯三爷16岁还是15岁的时候考铁路,结果就考上了,侯宝林先生就很生气,不许侯三爷去。那个细节其实挺让人震撼的,侯宝林先生,一代宗师把筷子往桌上一拍,“不许去!”从兜里拿出5块钱,那时学费是5块钱,往桌上一拍“上学去!”。尽管有这么大的阻力,但是最后三爷还是干了相声这一行,最起码他在16岁以前侯宝林先生是不教他东西的,但是他一上台一张嘴,就说我们行话,都是相声口,这是天才,这就是家庭影响,是血液里遗传的东西。
郭德纲拜师侯耀文之后,侯三爷和德云社的关系越来越近。侯三爷还曾说德云社现在火成这样,一定我得给你们开个道儿,你们这些人都来,我们一块儿研究一下德云社以后的发展方向。但是可惜就过去了,这事就完了。
正文 大将之夭(2)
2010…3…6 10:39:20 本章字数:1729
其实德纲受侯三爷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观众,尤其是老观众觉得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多好,可能侯三爷还没说过这些传统相声,可能有这种论调,但其实这是很外行的话。侯耀文先生,包括师胜杰先生,对德纲的影响其实很大。包括现在德纲的风格,包括在电视上那种侃侃而谈的风度,其实很多都是受益于这个,不见得教你一个包袱或者是教你这一段怎么说,不见得是这个,是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般人最后一次看到侯三爷的作品就是在德云社10周年的纪念上,他和于谦搭档的《河南戏》。其实这个段子是从传统当中脱胎出来的,但是他又是穿着西服说的。侯三爷游刃有余,像我脱了大褂说传统的都不会了,让我穿着大褂说新的又不会了。侯三爷的风格是既大气又洒脱,又有那种蔫坏的东西。相声跟其他东西不一样,像我们有一个风格叫“怪”,又有一个风格叫“坏”。或者是我占捧哏的便宜,或者是打捧哏的,逗哏的肯定是很坏的那种。演员在台上要那样才能把大家逗乐了,但是这样的表演风格不是很上得台面。有一种风格叫“帅”,很大气,但是太大气又容易没有幽默感。我们经常说这个演员够份儿,够大气,但是不可乐;这个演员够精明,但是又不够大气。侯三爷恰恰是又大气又鬼机灵,这是相声最难的一点。
我觉得德云社能有今天,侯三爷功不可没。当然,具体的各方面的支持,就不用再谈了。最起码从他收德纲这一点看来,就是他慧眼识金。因为他收德纲的时候,德纲还没红,一场20—40人,最好的可能上50—60人,在这种情况下他收的郭德纲。当时我记得一群人都在吃饭,德纲说“侯三爷要收我”。当时我都激动得不成,因为够不着人家,人家又是大师级的人物,地位又很高,是中铁的团长,主动收德纲,我们当时都特替德纲高兴。
侯三爷走的那天晚上,侯耀华侯二爷都不会说话了,木呆呆的,问他都是“嗯嗯”这种感觉了,我看不了了,赶紧出来。当天晚上可能是相声界聚集最齐的一个晚上,看报道说去了二三百相声界有头有脸的人。
有一位相声演员说,老天爷对我们说相声的不公,凭什么半年就收了我们好几位大师了。说相声的死不起了,而且侯耀文先生岁数太年轻了。马季先生在2006年12月,也是猝死,说没就没了。赵世忠先生,72岁走的,马先生是74岁,但是这两位老先生毕竟七十多岁了,我们还不是觉得太震惊。侯先生59岁,还不到60岁,真是又倒了一杆大旗。
侯三爷其实很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他一直是干相声这行的,不仅他自己说了一批优秀段子、经典段子,还带了一整支队伍。他是中铁团长,我们管中铁叫相声窝子,好多说相声的都在中铁,中铁的阵容其他团是比不了的。这是侯三爷的一大功绩,他真的把说相声的组织起来了,包括把郭德纲、于谦收罗其中,使说相声成为一个体系化、品牌化,用品牌化去推广相声这个东西。
侯三爷曾经也在相声比较困难的一段时间演过一些小品,也获得了很小的一些反应。这跟相声困难还是两码事,说的话不好听一点,相声再困难,这些大腕想挣钱还是能挣到,想上哪儿挣都能挣到。他为什么做小品呢?是另一种思路,借鉴小品的表演思路,又加在相声里。像《打扑克》,说是小品,但是语言都是相声,他翻包袱的方式是一般小品演员都完成不了的。小品可能更注重的是形体、外在的表演,但是相声演员更多就是靠嘴,就是抖包袱。
所以在侯三爷的相声表演艺术上我们要记住和学习的,就是打破古今,打破艺术行当来表演。
在网上也有很多朋友说侯耀文先生是因为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了我们,在他之前像我们熟悉的马季先生也是,像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也是,好像很多的演艺界人士都是因为类似的病因离开我们,这不由得让我们对演艺界人士的健康问题多了一份考虑。有名的人多,所以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多,就发现艺人中得心脏病的比较多。另外确实从他们的生活习惯来看是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是有悖于人的生理反应的。因为一般从事文艺这个行业的都会行业,早上不起,晚上不睡,一般都是这样。从过去来说就是这样,马连良、梅兰芳,都是夜里下了戏都十二点多了,换了装到家里就是一两点钟,回家吃饭,吃夜宵之后不睡了,教戏、聊天,到早上四五点再睡,中午再起。
正文 大将之夭(3)
2010…3…6 10:39:21 本章字数:1746
侯三爷基本上就是这个类型,说相声、搞文艺的都是这样,我们下场到家都是十二点多,洗一洗,吃点东西,再上会儿网,就很晚了,日积月累就对人的身体不好,年轻的时候不显,老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来。
其实侯三爷比我还健康,走道比我还快,在后台蹲着看我们的专场,“噌”就起来,我都不行,我要蹲那么长时间站起来都晕一下。他其实身体什么都不错,但一下子就心肌梗死突发,而且以前没有任何心脏病病史。可能就是忙于他自个儿的事业,我觉得是这样。你想他自个儿不单要说,还活跃在舞台上,我们做演员的知道,你要弄一个节目,把它立住,两个人对词,上去说,看观众反应,回来再改,然后再去说,再看观众反应,再回来再改,其间两个人还要有抵触,我这个词得这么说,捧哏的可能说这样说不好,还得这样……光弄节目已经很劳心劳力了,还要带一大摊子人,还要带一堆事。他有二十多个徒弟,徒孙可能都有好些了。他要平这些个事,带这些学生,整个团里那么多事,肯定是压力很大,肯定非常劳累。
2006年末到2007年上半年,半年多的时间里,相声的大旗一杆一杆倒下,原来有这些大旗的时候不觉得你自个儿有压力,我好好说就好了,说火就行了,说不火回去再练练。大旗都倒下了,像德云社这些年轻团体,像我们这些人就被推在前面了,怎么办?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很大的压力。不过我们经历过侯三爷这个事之后,一场都没停,我们觉得演得越精彩,越对得起侯三爷。我在台上还跟观众说这个事,侯三爷去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演出。为什么呢?我们有这个规矩,观众笑得越开心,其实是对死者最大的祭奠,我说的对不对?王先生在旁边眼圈都红了,说“是,对”。我说老先生都在后边说着,咱们要努力,咱们要玩命,把血都倒在台上,累死就当睡着了,得在台上卖力气,得累死。观众都鼓掌,说累不死呢?那就是不卖力气。这是一个包袱,观众一笑,把情绪都拉起来再往下演。我们都是这样。其实在后台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但是到台上还是得演,这是对老前辈、老先生最大的尊敬,也是让前辈们在天之灵会安心,就是我们这些小辈,我们这些后辈,还在相声界的道路上执著地走、努力地走,这个我觉得是能够让前辈安心的。
德云社这一年来其实尝试了非常多跟相声相关的或者是能够去融合的一些形式,去把相声一些传统的表演艺术推广到很多方面。比如相声剧。相声剧解放前就有。最早这个东西是怎么出来的呢?是从常宝华常四爷家出来的。据我分析,当时国民党时期经济大萧条,大家伙都不去剧场听相声了。怎么办?演员要活着,就得想出点其他的办法,这样演员就想出来演戏、排戏,就京剧呀这些小戏,但是说相声能往里加包袱,这些戏可能很闹,可能没有逻辑性,可能不合情理,可能人物形象不丰满,都有毛病,但是唯一有一点,从头到尾能让你笑,你说闹剧也好,笑剧也好,你可以笑就OK了,当时最起码吃饭能够保证。
我们当时在华声天桥那段时间,一场就卖了5张票,怎么办?我和德纲就弄过这种相声剧,结果一弄就火了,当时这就成了我们一个固定形式,每一年都要排一两部相声剧。郭德纲执笔,郭德纲主演,我们就弄。因为本身郭德纲学过戏,有行头,于谦学过导演,我们都有演戏的基础,愿意把更多搞笑、逗笑的形式献给大家。
侯派相声确实现在没有一个扛旗的人了,侯二爷主要是在电视小品这方面,侯三爷自己也没有更多的更好的传人。德纲其实我觉得不能算侯派相声,应该是市民相声、草根相声的一个集大成者。但是至于侯派相声,谈不到还有谁,就是能继承侯宝林老先生衣钵的人很少。其实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大气都没了,年轻演员就都努力吧,北京话就是你们都往外奋。什么叫奋?蛐蛐搁在一块儿养,最后出来的是最好的,因为把其他的都打败了,这叫往外奋。说相声的也是,都是说相声的,自个儿往外奋,你奋出来了,比如徐德亮出来就是徐派,张德亮出来就是张派,李德亮出来就是李派,也是给年轻人机会。
马先生离开的时候,有人这么评论:最后一位相声大师走了,这个很中肯。后来的演员很难达到这个高度。德纲也不行,现在是火,但是离他自己的要求也差很远。我也一样,离我自己的要求还差很远,别说达到一个什么艺术家的水平,差远了。
正文 大将之夭(4)
2010…3…6 10:39:26 本章字数:1390
就像我们看年轻的演员和大师看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从六七岁说相声就一直在园子里说、地上说,现在我们一个礼拜十几场,最起码一个礼拜就得会十几段,光会十几段不行,别人一场七八段,不能跟别人冲了,你会的又得多,说的效果不好还不成,效果不好就卖不出钱来了,怎么办?就得玩命地压你,你自个儿得拼命地往外奋,长能耐、上活,找自己的风格,找自己的包袱。经过十几年磨炼之后我们这批人现在是站在台面上,出来了,我们看那些年轻演员刚上台的,因为想到我们这一条路他们也一样要走,所以一时半会儿出不来,但苗子是好苗子,慢慢磨吧,就这种感觉。老先生、大师们看我们也是一样,我们自个儿已经说了十几年,觉得很不错了,但是跟那些大师比,跟那种境界比,还是差很多。而且这种东西是教不会你的。
侯宝林先生当时为什么不让自个儿孩子说相声,估计也有这个想法。侯宝林是一代宗师了,没有人比他强了,他就觉得太深了,“到现在我觉得我对相声还不摸门。”他都说这话别人怎么办?越学越深。最后侯宝林先生给自己总结就十段还是八段相声,他说我这一辈子我说的认为满意的就这八段、十段。可他一辈子说了多少段?而且老先生都是撂地出身,更难。早晨起来先给师父干活,然后跟着师父去撂地。在天桥上、大街上拿白粉子画一个圈,就聚拢人说相声要钱。这有多么难,差一句人家不给你钱,说完了人家不给你钱怎么办。就是这样,所以练能耐,像老先生他们没有不挨过打的,所以老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