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代的外来文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1,入赣江流域。从赣江流域就可以轻易地穿过现在的广西省,经由洪州—洪州当时住有许多波斯人102—进入长江流域,此后沿着长江可以直抵有名的商业城市扬州,或者是到达中国心脏地区的其他地方。翻越梅岭的这条道路的状况在当时可能无法满足唐朝初年贸易和交通大幅度增长的需要,为了促进海外贸易的繁荣,加速广州的发展,由宰相张九龄发起,修建了一条翻越梅岭的新的大道。这项伟大的工程完成于开元四年(716)103。张九龄本人就是一位同情中产阶级的,出生于南方的暴发户。


第一章 大唐盛世唐朝境内的外来居民(4)(图)

京杭大运河(局部)王荤 绘画 1698年    

  此图是长达20米的巨幅画的一部分,反映了京杭大运河边旖旎的风光及17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从画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城市的商业已极为繁荣,临街有许多店铺,从木器到盆景,经营的品种十分齐全。  另外一条道路虽然非常古老,但是却很少使用。这条道路从广州取道西北方向,溯桂江而上,通过现在广西省的东部地区,沿着桂江到达其源头所在地—即一片海拔低于一千英尺的高地。这块高地也是湘江的源头所在。从这里沿着湘江,可以到达湖南省的潭州(长沙),进入中国中部潮湿的低地地区。湘江的源头又称漓江,而漓江实际上是由一条古代运河与桂江的源头连接起来的。这条古代运河现在与唐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现在流向北方的河流与流向南方的河流的源头都已经合而为一了。就小船而言,在唐代很可能能够从广州一直行驶到中国中部和北部的大水道中。甚至可以一路抵达唐朝的都城104。九世纪的诗人李群玉在他的两行诗中曾经提到这两条道路: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105。  总之,不管游人选择哪一条道路,他都能够在帆蓬、桨棹或者是风力的推动下,轻易地通过长江以南的众多大湖,从而到达其目的地。从八世纪后期起,他们甚至可以借助明轮的推动到达目的地106。一般来说,游人大多首先是前往繁华的扬州。


第一章 大唐盛世唐朝境内的外来居民(5)(图)

维护黄河堤坝(部分) 17世纪    

  中国的水域有利有弊,利在河流浇灌并滋润了大地,弊在不定期地爆发洪水,淹没平原和村庄。从3世纪开始,屯垦的军人就全力以赴地建造灌溉渠和防洪堤了。其中最大的工程是7世纪建成的大运河,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将南方的粮食运至1000公里外的北方。清初,治河是同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黄河自北宋以来改道南移,夺淮入海,黄淮合流。在南北1500公里的运河中,有100公里借道黄河河道而行,黄淮一有灾变,漕粮运输就会大受其阻。此图的一些劳动者正在修筑堤坝,整治黄河。  八世纪时,扬州是中国的一颗明珠。当时的人们竟至于希望能死在扬州,从而圆满地结束自己的一生107。扬州的富庶与壮美。首先要归功于它处于长江与大运河的结合部的优越地理位置。长江是中国中部众水所归的一条大江,而大运河则是将全世界的物产运往北方各大城市的一条运河。正因为如此,唐朝负责管理国家盐务专营的朝廷代理商(这是一个权势非常显赫的角色)将其衙门设在了扬州。扬州是唐朝庞大的水路运输网络的中枢,由唐朝和外国商船运来的各种货物都要在扬州换船,装入北上的运河船108。所以这里也是亚洲各地商贾的聚集之所。从广州运来的盐(这是人人必需的消费品)、茶(当时北方饮茶已经相当普遍)、宝石、香料和药材,从四川沿着长江航道运来的珍贵的锦缎以及织花罩毯等,都集中在了扬州,然后再转输到各地。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的居民,扬州人的生活在当时也很富足109。而且扬州还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就扬州地区而言,金融家的重要性一点也不在商人之下。简而言之,扬州是一座钱货流畅,熙熙攘攘的中产阶级的城市110。扬州还是一座工业城市,扬州以精美的金属制品(尤其是青铜镜)、毡帽、丝织物、刺绣、苎麻布织品、精制蔗糖、造船、精良的细木工家俱等特产而著称于世。扬州的毡帽当时在长安的年轻人中曾盛行一时。著名的扬州蔗糖是在七世纪以后根据从摩揭陀传入的工艺制作的111。扬州是一座奢侈而放荡的城市,这里的人们衣着华丽,可以经常欣赏到最精彩的娱乐表演。扬州不仅是一座遍布庭园台榭的花园城,而且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东方威尼斯城,这里水道纵横、帆樯林立,船只的数量大大超过了车马112。扬州还是一座月色融融,灯火阑珊的城市,一座歌舞升平,妓女云集的城市。虽然殷实繁华的四川成都素来以优雅和轻浮著称,但是在当时流行的“扬一益二”这句格言中,还是将成都的地位放在了扬州之下113。  扬州城如此繁荣兴旺,外国人势所必然要在这里设立他们的店铺114。肃宗上元元年(760),当唐朝叛将田神功的部众掠夺扬州时,曾经在这里杀害了几千名大食和波斯商人,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断定居住在扬州的外国商人的数目是相当惊人的115。尽管扬州经历了这次巨大的灾难,但是一直到九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扬州城还保持着它的富庶与显赫的地位。九世纪未年,扬州又遭受了黄巢的追随者,如毕师铎、孙儒等反叛首领的蹂躏。十世纪初年,在唐朝废墟上兴起的吴国,部分地恢复了扬州往日的繁荣。但是到了十世纪中叶,当北方的后周入侵吴国的继承国南唐时,扬州再次毁于兵燹116。宋朝初年的扬州呈现出一片颓败残破的景象,而新的宋王朝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则更加速了扬州的衰败。宋初统治者鼓励在靠长江更近的扬子县发展贸易、运输和金融业。并且下令由扬子县来转输其他地方的工业品117。扬子县后来改称真州。洪迈在他十二世纪时撰写的著作中,对八九世纪时期的诗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于扬州的热情感到惊诧不已。在洪迈所处的时代,扬州的境况已非复旧貌,抚今追昔,洪迈不禁感叹:“今日真可酸鼻也。”118


第一章 大唐盛世唐朝境内的外来居民(6)(图)

清明上河图(部分) 张择端 宋代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24。8、横52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著名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写实主义的伟大作品,宏伟壮阔,笔法严谨精细,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从鸟瞰的角度入手,不断推移视点来摄取景物。全卷共有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各二十余,安排得有条不紊,繁而有序。“清明”指农历清明节前后,一般认为此图是描写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此图为画卷的中段,描绘了汴河的繁荣景象。画面上巨大的漕船,有的往来于河上,有的停泊在码头。一座宛如飞虹的拱桥横跨汴河,街市在桥的两端相望,人们熙熙攘攘往来,车水马龙,与桥下繁忙的水运相呼应。  大运河的开通以及扬州的繁荣都应该归功于隋朝统治者的努力,但是大运河与扬州的兴盛时期却是在八世纪时才到来的。随着八世纪唐朝人口与物质财富的惊人增长,黄河流域的农耕地的出产已经无法满足两京以及北方其他城市的需求了,这样就不得不从长江流域将谷物运送到北方。这些新的需求使古老的运河系统承担了原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压力。开元廿二年(734),唐朝政府想出了一种补救的办法,这就是从扬州到长安的途中,沿途在一些要害地区设立粮仓。每当大运河无力承担繁重的转输任务时,就可以将粮食妥善地贮藏在这些粮仓中,从而避免了货物运输的延误和阻塞,杜绝了粮食的腐烂和被盗,而且也使得稻、粟等谷物可以安然地换载与运河河道宽度相应的船只。由于采用了这种新的方法,就保证了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但是,日益增多的来自遥远的南方的奢侈品的运输量,大大加重了运河船只以及唐朝新的中继转运系统水道的负担,这一点是当时所始料不及的,或者说当时至少没有公开提倡这种做法119。象牙、龟甲、檀香木等珍贵货物在漕运船上堆积如山,而这些漕运船最初则是计划用来装载粮袋的。  不过当时的漕运船上的船师以及船上搭载的游客对这些严重的经济问题并不知情。如果他们不愿骑马或乘车的话,便会驾船离开扬州,顺着运河前往北方和西北地区,一路上对围着漕运船游来游去的一群群鸭、鹅大加兴叹120。在途中,他们可能会与盐院的船只擦肩而过—船上像雪一样洁白的盐粒在阳光的照射下晶亮闪光;也许他们会在繁华的睢阳和陈留城停留歇脚—这两个城市当时是外国人,尤其是波斯人的重要居留地;到了汴州(即开封),他们也许会顺路去看看城里的拜火寺121—开封城当时有五十多万人口,但是这时它还没有具备以后将要获得的大都市的殊荣。最后,旅游者终于到达了唐朝的东都,即洛阳古城。在唐朝境内游历的外国人,或者是在唐朝定居的外国人,都愿意集中在像广州、扬州那样的,充满生气的南方商业城市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乐于聚集在历史悠久的北方城市中。北方的大城市既是政权的中心,也是贵族的渊薮。在北方的大都市里,那些庋藏丰富的藏书家,或者是冲锋陷阵的武士的社会地位,都要比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地位重要得多。作为唐朝两大都城之一的洛阳,其地位仅仅次于长安,在全国位居第二;而就其人口而言,洛阳有一百多万人口122,也是唐朝的第二大城市。洛阳城有着使人景仰的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点上,它一点也不比长安逊色。洛阳古城与它西面的长安城相比,无论规模还是历史都不相上下,但是洛阳还有某种更为温馨,更加高雅的精神生活气氛。洛阳城还是武则天女皇的“神都”123—到了十一世纪时,洛阳就发展成了中国最辉煌、最美丽的城市,而唐代的洛阳则正在朝着这个方向顺利发展。洛阳有宫殿、亭园和大批官员。洛阳还以它特有的新鲜的水果、美丽的花卉,带有彩色图案的锦缎、精美的丝绉布以及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而著称于世124。南市是洛阳的一个巨大的市场,南市的占地面积达两个街区(即“坊”)。在这个市场里,有一百二十个分类经营商品的集市或街,整个市场包括数千家单独的商店和货栈125。对于居住在洛阳的外国人来说,洛阳城里有平时奉祀外国神的寺院,在这些寺院中有三所是拜火寺,从而证明了波斯移民的存在126。


第一章 大唐盛世唐朝境内的外来居民(7)(图)

清明上河图(部分) 张择端 宋代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24。8、横52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张长5米的杰出画卷捕捉到了和平时代中国人的繁荣城市生活。宋朝都城汴京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是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喧哗的大都市。市区街景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四周是纵横交错的街道,街道两侧是发达的手工工场,这里的美食和夜生活也闻名遐迩。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往来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有。图中所绘了开封的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其中。路边有商店、茶馆和各种小吃,而那个三层楼的饭店可以提供更为精致的饮食(中部)。一对驮着当地物产的骆驼正通过12个主城门之一而离开宋朝的都城,城门上是华美的城门楼。城墙之内商业繁荣;一位为人代笔者收费为人写信,而一位顾客正在试验一个弓箭商人所售的弓的柔韧程度。在画的右下角,一位理发师正在为另一名顾客刮脸。  天宝二年(743),唐朝在西京长安以东兴建了一座人工湖,这个湖其实就是一个货物转运潭。唐朝人喜欢说的一句俗谚叫做“南舟北马”,但是在这一年,以马代步的北方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船只都汇集在了这个转运潭里,船上满载着税物和各地被指派向朝廷进献的土贡—来自北方的红毡鞍鞯,来自南方的略带酸涩的红橘,来自东北的,用粉红色丝绸作为缘饰的毛织物以及来自西方的深红色的绛矾。所有的货物都被换装到了小斛底船上,“驾船人皆大笠子、宽袖衫、芒履,如吴、楚之制”127。这里就是那条从广州开始,通往唐朝最大的都市长安的,绵绵不绝的水路的终点。长安城的纳税人口将近二百万人,其数量相当于位于这条漫长的水道和运河网络另一端的广州城的纳税人口的十倍。与长安的人口数量相适应,居住在长安的外来居民的数量也相当庞大128。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成份也与广州港的外来居民有较大的差异。长安的外来居民主要是北方人和西方人,即突厥人、回鹘人、吐火罗人和粟特人等,而聚集在广州城里的外来居民则主要是林邑人、爪哇人和僧伽罗人。但是在长安和广州两地都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在入居唐朝的外来居民中,来自伊朗的居民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政府甚至专门为伊朗居民设置了“萨宝”这个官职来监管他们的利益129。萨宝()的字面意思是“商队首领”。  长安城有东、西两个大市场,每个市场里都有许多集市130。东市坐落在贵族和官僚住宅区附近131,这里没有西市拥挤,环境比西市安静,场面也更奢华;西市则更嘈杂,更大众化,暴力事件也更多—西市是处决犯人的地方132。此外,西市的外国货也比东市多。每个集市都被货栈所环绕,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商品种类和一位首脑(行头)。依照唐朝法令的规定,每个集市都要陈列出写明其专营货物名称的标志。大多数外国商人都来到西市,陈列出自己带来要出售的商品。当通过西市时,你会看到一排排的屠宰市、金属器皿市、衣市、马市、丝绸市和药市133。八世纪中叶以后,茶叶商人特别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新的饮茶风尚并非仅仅在汉人中流行,据说,来到长安的回鹘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