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代的外来文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某种不确定的魔法和危险的妖术的味道。然而在每个时代,只要一件事与某个遥远的地区有关,人们就乐意相信各种离奇古怪的迷信说法,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能例外。简而言之,这种幻想的贡物的概念,在九世纪并不是新鲜玩艺。当时记载这种贡物的书籍仅仅是给那些古老的,未加修饰的传说赋予了新的活力。但是九世纪的这些著作,也从唐代前半期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原始素材,因为这在九世纪的唐朝所能见到的外来事物中已经成为了稀罕之物了。在七、八世纪,尚慕胡风的倾向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域外之人以及他们新奇的服饰随处可见,仿效外国人的风气到处盛行。在这活跃而开放的时代中,天子甚至必须要一次次地发布禁令,禁止灾祥符瑞、异兽奇禽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物品的贡献,以便为他的那些奢糜而轻信的群臣做出榜样。唐朝的创建者在他登基的第一年里发布的一道诏令,就是这种示范简朴的一个显著的例证254。当然我们首先应该指出,这道诏令的颁布还有另外的意图,这就是特意强调在唐朝之前的隋朝政权的奢糜无度。在这道诏令中规定“……其侏儒短节、异兽奇禽,皆非实用,诸有此献,悉宜停断,宣布远迩,咸使闻知”。其实这道诏令并没有实施很长的时间,此后,唐朝皇帝又一次次地发布了类似的禁令255。在这些诏令中不是将矛头指向类似来自诃陵的五色鹦鹉这样的奇禽,就是直接将东北地区的白如霜雪的猎隼那样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禽鸟作为被禁断的对象。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4)(图)
张果见明皇图 任仁发 元代 卷 绢本 设色 纵41。5、横10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果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时人,自称生于尧时,故称张果老。唐玄宗派人迎入长安,此图即表现张果老在唐玄宗面前施展种种法术的情景。身穿龙袍的唐玄宗李隆基(明皇)高坐圈椅之中,右边的第一人即张果老,白髯高冠,紫衣对坐;地下有一箧,启盖斜置,一头小白驴正从箧中飞奔而出,一童蹲地驱之。人物气韵生动,用笔轻净利落,衣纹作游丝描,线条简练刚劲,设色古雅明丽,极为工整。任仁发(1255—1327),元代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今属上海)人。工书法,擅画人物、花鸟,尤长于画马,识者谓可与赵孟相匹敌,“用笔逼龙眠”,“法备而神完”,在当时享有盛誉。 但是,在经历了八世纪后半叶的动乱之后,在唐朝这块饱经蹂躏的土地上,人们能够见到的,从海外和陆路传来的珍奇物品越来越少了。而且经过黄巢的劫掠(例如掠夺广州期间对外国商人的大屠杀)之后,外来的奇珍异巧就更为罕见了。也就是在这同一个世纪里,唐朝政府开始了对外来宗教的大规模的迫害运动。从一般唐朝人的眼光来看,这次迫害运动不仅是要铲除外国宗教、外国僧侣以及外来宗教的信仰者,而且也要铲除外国书籍和外国神像。 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不管是佛教手稿还是医书,也不管是昂贵的锦缎还是珍奇的美酒,甚至哪怕是想要一睹来自突厥斯坦的杂耍艺人的风彩—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于是古代传奇得到了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它为怀旧的想像提供了感官所不能给予的东西。在我们看来,这些情形的发生是一点也不足为怪的。 有关虚构杜撰的进口物品和怪异荒诞的贡物的唐代传奇,绝大部分创作于九世纪时,而在这一时期,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256。在贸易品方面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在九世纪时被文学作品中对外来物品的夸张描写取代了。一位现代学者是这样说的: 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已置身于梦境之中,灵魂像蜡烛之光,在梦境中微微闪烁。自然景致变成了一种“内在的特征”。世界淹没在了无边无际、朦朦胧胧的海洋之中,留下来的只有“一缕香魂”257。 在传奇故事中,有许多都是假托叙说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故事。在唐朝历史上,玄宗是一位神话般的国王,是唐朝处在世界主义时代时的一位最荣耀的君主,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内行的外来物品的鉴赏家,甚至在他去世之前,玄宗就已经成了一切具有浪漫色彩的事物的象征258。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而到了九世纪时,这一切就已经成了梦想。 下文列举的几个故事,就属于九世纪的这种创作性回忆的典型范例: 据一则故事中记述,在唐朝一位大臣献给唐朝皇帝的“定国宝”259中,有两枚“西王母”的白环—西王母是一位模糊而久远的人物,她与居住在世界之巅的山里的神仙的梦想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白玉环与其他那些民间传说中非常有名的,具有魔力的玉环很相似。据信,谁要是有了这种玉环,他就能使所有周边的国家臣服260。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5)(图)
独角兽 魏晋 彩绘 砖长17。5、宽36。5厘米 甘肃嘉峪关魏晋13号墓
关于独角兽的记载,西方在公元前398年,希腊历史学家Ctesias就写道:“独角兽生活在印度、南亚次大陆,是一种野驴,身材与马差不多大小,甚至更大。它们的身体雪白,头部呈深红色,有一双深蓝的眼睛,前额正中长出一只角,约有半米长。”这些描述他是从一些旅行者那里听来的。有人推测,独角兽可能是由印度犀牛、喜马拉雅山羚羊和驴子混杂而成。整个中世纪传统使欧洲人相信存在着叫作独角兽的动物。但经过多次周游欧洲之后,人们认为独角兽不大可能生活在欧洲。于是,人们认定它应该生活在东方。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也曾寻找独角兽。他的游记中提到,在爪哇,他见到一种有些地方看上去像独角兽的动物,它们的嘴上长着独角。他认定这些奇特的动物就是独角兽。事实上,他看到的是犀牛。在中国的笔记小说中有些神奇的犀牛的角,比如通天犀,具有和独角兽的角同样的功能,现在无法考证是谁受了谁的影响。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由交趾国进贡的一枚犀牛角261,这枚犀牛角“色黄如金”,放置在皇宫的金盘里。据带来犀角的使臣解释,这种犀牛角具有驱寒的功能—在犀牛角周围也确实“温温然有暖气袭人”262。与辟寒犀功能类似的,是被称做“瑞炭”的一百根炭条。据说,这种炭是由甘肃境内的一个古代国家,即西凉国贡献的。瑞炭坚硬如铁,“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迫人而不可近也”263。 来自龟兹的一件贡礼是由一块酷似玛瑙的光滑的石头制作的,做工“甚朴素”的枕头。有幸能够枕在这个枕头上睡觉的人,就可以在梦中四处漫游,海洋陆地,无所不至,甚至还能到俗世凡人闻所未闻的仙境中游历。故事中告诉我们,这个幸运的人是新贵官僚杨国忠。由于杨国忠是唐玄宗所宠爱的杨贵妃的表兄,所以他真可以说是幸而又幸了264。 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唐朝对美玉以及最华贵的矿石的长期不懈的追求:在玄宗朝中期,唐玄宗对于近年的贡物中没有用五色玉制成的贡品感到惊奇—五色玉是一种近乎传说的玉石—虽然玄宗的库藏中有一条用美丽的五色玉作为饰物装饰成的腰带和一个用五色玉雕成的玉杯,但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由西方贡献的。于是唐玄宗命令其主管“安西的军将谴责进贡的诸蕃玩忽职守。虽然文献中没有记载所谓“诸蕃的具体名称,但是这里提到的失职的诸蕃,可能就是指于阗人。因为于阗国有着无穷无尽的玉石资源,而且,于阗的音乐尽管优雅动听,于阗的妇女虽然美丽动人,但是对于汉人来说,当时的于阗似乎还是属于诸蕃之例。不管故事中提到的“诸蕃”究竟是指哪个国家,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忘记将这种美丽的五彩宝石运往长安,不幸的是,他们派出的商队遭到了小勃律的袭击,货物也被抢劫一空。袭击商队者来自帕米尔雪原265边缘的寒冷而狭窄的山谷之中,他们是一群“缠巾、食虱”的强盗。当这坏消息传到宫禁之时,天子大怒,命令四万汉军和无数附属的蕃军包围抢劫者的首都,重新夺回珠宝。小勃律王很快就献出了他抢夺的珠宝,并且谦恭地请求得到每年向唐朝进贡的殊荣。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不幸的吉尔吉特城也惨遭劫掠。得胜的唐朝将军带着掠夺来的三千名幸存者班师还朝。勃律的一位蕃人术者宣称,唐朝将军会遭到毁灭的厄运。这位术者不幸而言中了。后来这批唐朝的士兵全都在一场暴风雪中丧生,只有一位汉人和一位蕃人幸免于难。于是倒霉的玄宗最终失去了已经到手的财宝,“即令中使随二人验之。至小海侧,冰犹峥嵘如山,隔冰见兵士尸,立者、坐者,莹彻可数,中使将返,冰忽消释,众尸亦不复见”266。 八世纪是一个神奇魔幻、无所不能的时代。那些在其作品中虚构外来物品的作家们力图发挥想像重新创作的,正是这一去不复返的八世纪的世界。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6)(图)
商人遇盗图壁画唐代敦煌莫高窟第45窟
这幅壁画表现了一群商人在山中遭遇抢劫的情景。画面中心,一名手持长剑的盗贼,气势汹汹地挡住去路,后有同伙支援;而受惊的商人则挤成一团,这些商人们相貌不同、服饰有别、神态各殊。商队中为首的人高鼻深目、翘胡卷发、白毡高帽、圆领长袍、脚登长靴,典型的波斯商人形象。他们赶着毛驴、驮着丝绸,神色紧张地注视着盗贼,并将钱袋等物丢在地上,驴也因受惊而张口瞪眼,双耳前竖,神态刻画得极为逼真。 写作于九世纪末叶稍前的一部著作,就是这种类型的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范例。这本书与大多数备采各类灵异志怪的传奇著作不同,它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反映与外来物品传奇有关的主题。这本著作取名为《杜阳杂编》267,是由一位叫苏鹗的文人在僖宗乾符六年(876)撰写的268。下文列举的就是他所描写的一些珍奇物品:“灵光豆”269是由一个叫做“日林”的国家进献的,“日林”或许可以解释为“日之源”,也就是指“日本”270。日林国在隔海东北方向遥远的地方,这里出产一种巨大的光石,并因此而享有盛名。据称这种石头就如同现代的X光机一样,“可鉴人五脏六腑”,所以医生可以利用它来检查患者内脏器官的状况,以便更快地治愈疾病。灵光豆自身颜色殷红,光芒可长数尺,“和石上菖蒲叶煮之,则大如鹅卵”。皇帝本人曾试尝了一枚这种奇异的灵光豆,结果发现味道“香美无比”,而且吃了以后“数日不复言饥渴”271。另一种神奇的食物,是神秘的南海某国进献的一种芬香的小麦272,吃了这种小麦,可以使人身轻御风。此外还有一种紫色的稻米273,具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功能。南海还贡献了一个水晶枕274,在这种枕头里可以看到由建筑物和人物构成的奇妙景观,与水晶枕一起进献来的是一床由“水蚕丝”织成的“神锦衾”275,这种织物在濡湿之后即可扩展,而当受热时又能收缩。 龙是水之神,由神龙显化,精气凝结而成的细微精妙之物,是另一种深受欢迎的贡礼。“龙角钗”和“履水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神奇的龙角钗是与灵光豆一起贡献给唐朝的一件贡礼。它是用一种深酱紫色,类似于翡翠的玉石制作的,“上刻蛟龙之形,精巧奇丽,非人工所制”。代宗皇帝将它赐给了美丽的宠妃独孤氏276。有一天,当代宗与独孤氏在龙舟池泛舟时,一团紫云从龙角钗上生成,皇帝将钗放在手掌中,在它上面喷上了水,于是雾霭凝成两条龙,腾身跃入空中,在东方冉冉消失。履水珠“色黑类铁,大于鸡卵,其上鳞皱,其中有窍”。携珠的人可以自在无虞地来往于波涛之中。唐代宗曾试着用五色丝(毒龙害怕五色丝)将履水珠捆在一个擅长游泳的人的胳膊上。于是这个人就能行走于水面,跃入水底,而出来时身上竟没有濡湿。后来,当一位宫女拿着履水珠在海池中嬉戏时,履水珠变成了一条黑龙。
第一章 大唐盛世(二)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7)(图)
盘龙铜镜 唐代 照面用具 直径19。5厘米
隋唐时代使用龙纹已非常普遍,不只是出现在石刻、壁画上,实用器皿也多用其作装饰图案,唐代盘龙镜是其典型代表。这件盘龙镜为单龙图纹,一龙蟠屈飞腾,跃入苍穹,张口舞爪,回首向钮作吞珠形态,云纹缭绕,灵活飞动,把人们想像中的神物刻画得雄奇莫测。龙纹镜在唐代诗文中不乏记载,最著名的是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扬州进贡的龙纹镜,它青莹耀目、势如生动,唐玄宗看后十分惊异。李白、孟浩然等诗人的诗作中都出现过“盘龙镜”的名称,可知盘龙是唐镜最喜爱的题材之一。 奇异的鸟以及鸟之精灵,也是唐朝人盼望得到的理想贡物。“却火雀”就是这样一种鸟。却火雀是在顺宗继位时进献来的一种黑色的雀形目鸟。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贡物。却火雀的特点是不怕火的侵害。简单地说,与西方通常误称为“phoenix”的中国传说中的“凤凰”不同,却火雀才是真正的“phoenix”。这种鸟就是印度的“samandal”(据阿拉伯人讲,在沃格沃克也发现过这种鸟),正是这种鸟的皮,才不会被火焚毁277。唐顺宗在寝宫中用了一个水晶鸟笼来盛放这只神奇的鸟。宫里的侍女用蜡烛烧鸟来取乐,但是却火雀的羽毛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另外一个国家278曾贡献过两名舞女,一名“轻凤”,一名“飞鸾”279,所谓飞鸾、轻凤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为轻盈飘渺的飞禽形象。这两位舞女头戴金冠,金冠上饰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