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546-故宫过客-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人被流放,有的人下了大狱,有的人被处死。
其实这样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最后作为导演的皇帝倒义正词严,光明磊落。而那些落入陷阱的臣民只能怪自己又蠢又贱,一次又一次作了冤死鬼。
有条小虫叫怪哉!永远不死的怪哉!
幸亏朝中还有比李时勉之辈更成熟的政客,户部尚书夏元吉迈步向前,对皇帝说:“彼应诏无罪,惟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
既然有夏元吉这样识大体,讲义气的大臣敢于出头,朱棣的“阳谋”,就不大好意思继续施展下去了,于是,关于这场天火,关于这座夭折的宫殿的一切争论,戛然而止。
没有人说话了,那一记劈了龙椅的雷电,那座被毁掉心脏的紫禁城,无人再提,仿佛它根本不曾发生,也从未存在过。沉默是金?至少沉默可以活命。
《故宫过客》 冬至的阳光《故宫过客》 在阴影中死去了
五
朱棣终于在天火的阴影中死去了。
这是公元1424年。紫禁城三大殿被焚之后,朱棣郁积于胸的火气没办法撒向老天爷,只好化为战火烧向草原。他连续三年发动了针对蒙古残部的战争,蒙古人极其知趣地退避三舍,让明帝国的大军在草原上徒劳无功地兜了三圈。
对于这三次远征,夏元吉是为数不多的反对者之一。如果不是身为掌管帝国财政的户部尚书,夏元吉本来不会再次出头的。
朱棣实在太能花钱。穷孩子出身,一生精打细算的朱元璋确实为子孙积攒了不少家底。夏元吉也是穷孩子出身,为增加帝国财政殚精竭虑,但挣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朱棣花钱的节奏。
最大的支出当然是营建紫禁城。夏元吉被皇帝逼得无法,只好在盐税上打主意。盐业是帝国政府可以垄断的最肥硕的产业,商人们对此望眼欲穿。朱元璋时代,有所谓“开中”的办法,让投资热情高涨的商人们,送米进官仓,换取一种类似特许经营证的东西“勘合”,再拿着勘合到产盐区领盐,商人们这才算打开暴利之门。
紫禁城肇建于北方地广人稀的旷野,钱从哪里来?
夏元吉想出了一个主意:大明帝国想从盐业渔利的商人们听好,今后要获得经营权,必须到北京来,只有在北京,才能用粮食换“勘合”。于是,北京的米仓迅速充盈,米是可以换钱的,而且商贾云集,区域经济也发达起来,税收增加了很多。依靠政府对暴利行业的垄断,紫禁城获得了营建资金。
朱棣又连续搞了些形象工程,郑和下西洋,疏浚大运河还乏善可陈,南征安南,北伐蒙古,就真是烂泥战争了。朱棣一共花了多少钱?《明史》说以“钜万万计”,一万亿为单位!修明史的是清朝人,可能有点危言耸听诋毁前朝的意思,但朱棣一生所耗,总归是个天文数字。
于是,帝国财政,只有走上“通货膨胀”一条死路。及至朱棣驾崩之时,一石白米的价格,已经由明朝立国时的一贯,涨到五十贯了。22年间,物价增加五十倍!
夏元吉极力反对朱棣亲征蒙古残部,因为他心里太清楚国库之空旷,甚至可以做兵营了。朱棣大怒,从紫禁城遭遇天火,短暂的“大鸣大放”以后,他已经不能容忍任何异意了。忠诚而勤勉的夏元吉下狱“内官监”,帝国的户部尚书终于从筹措钱款的沼泽中解脱出来了。在监狱的木板床上,夏元吉睡得很香甜。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的大军在草原上奔袭数月,没有找到敌人。筋疲力尽,班师回京。在一个叫榆木川的地方,朱棣病逝,享年64岁。
在病榻上与死神的最后抗衡中,朱棣忽而清醒,说了一句:“夏元吉爱我”。
蒙古草原炎热的季候风扑打着永乐大帝最后的旌旗,营地篝火熊熊,所有锡制的炊具都被熔化,炼成一副锡馆,以使皇帝的尸体在漫长的回家途中不致腐烂。朱棣的陵地位于北京西北的天寿山脚下,他的结发妻子徐氏在那里已经等了17年,当年徐皇后下葬于此,被视为建造紫禁城最明确的信号。陪同朱棣一起进入地宫的,还有他最喜爱的16位嫔妃,她们多数是被赐缢死,这被视为一种至高的荣誉。紫禁城的女人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否令他们共同的丈夫,真正从惶恐迷惑中解脱出来?
朱棣的年号叫永乐,这个永远处于精神煎熬中的人,可曾真的快乐过?
或许,1420年冬至那一天,紫禁城落成。像今天一样温暖充盈的阳光照射在朱棣身上的时候,他有过片刻的快乐?
紫禁城的中心,那片巨大的空场,静静的一地灰烬,等待着20年后,王者归来,殿堂复活!
《故宫过客》 第十个小兽叫行什《故宫过客》 一只金色的神兽
第二章第十个小兽叫行什
一
一团模糊的光影缓慢旋转,如同加了太多奶油的咖啡,荡漾着,一只金色的神兽慢慢浮现。
太和殿飞檐上那些遥远的生灵第一次直逼我们的眼帘。
《故宫》剧组租了一部500倍的长焦镜头,这个可以看得见月球环形山的大家伙,毫不费力地让那些盘亘在高处的琉璃小兽,变得触手可及。
紫禁城众多宫殿的琉璃瓦顶和屋脊上都饰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吻兽,它们的位置,大小,多少和排列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制。最大的一对龙吻盘踞在太和殿屋顶,每尊高3米4,重4吨,分别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巨龙四爪腾空,龙口怒开,衔住宫殿正脊,令人惊异的是,这条龙没有角,长了一条鹞鹰的尾巴,一把宝剑,深深插入龙背。
这条造型怪异的巨龙从何而来?
《唐会要》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上,以厌火祥。”
那么,越地巫师所说的鱼虬如何又演变为龙了呢?后世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子名螭,螭没长龙角,喜欢登高远眺,所以,螭的头与鱼虬的尾,就永远留在了皇宫的最高处。
其实,除了取其“避火”的寓意外,这个庞大的怪兽,在建筑上确有着特殊的功能:原来,宏大的宫殿屋脊两端,各有一根立柱,宫殿正脊及垂脊下面的承重木构件,都交汇于此。这根立柱顶端是宫殿的最高点,受到雷击的几率最大,俗称“雷公柱”,同时它又是受雨水侵蚀的薄弱点,为了保护它中国古人想尽了办法。
《故宫过客》 第十个小兽叫行什《故宫过客》 锁住苍龙的宝剑
最初以苫草和泥涂抹,后用陶片覆盖,继而制作专门的瓦件,状如一只倒扣的瓦罐。几经演变,最终这头怪异的龙吻跃上了皇城的屋顶。
至于那把锁住苍龙的宝剑,其实就是一根避雷针。
龙吻衔住宫殿正脊,而正脊之外,每层重檐各有四层垂脊,锁住垂脊的是一系列神兽形象。立于最前端的是一个骑凤仙人,建造紫禁城的工匠戏称之为“走投无路”,是啊,前移一寸即粉身碎骨的骑凤仙人,在建筑上却是最不可缺。垂脊的坡度大,为了防止瓦件滑落,必须把下端的脊瓦牢牢钉在角梁上,瓦钉不易暴露,于是其上饰有各路形象,而居于最前端的骑凤仙人,所承载的挤压之力最重。如果它“粉身碎骨”,那整座宫殿的屋顶也就“灰飞烟灭”了。
骑凤仙人身后,是一干神兽。其数量依宫殿的等级,规模各不相同。一般以1、3、5、7、9五个奇数为准。分别为:一龙——象征天子;二凤——百鸟之王;三狮——镇山护法;四天马,五海马——通天入海之祥兽;六狻猊——能食虎豹;七押鱼——能兴云作雨;八獬豸——以独角触邪恶的法兽;九斗牛——虬螭化身,镇水之兽。
“九”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个极致之数,在紫禁城重要的宫殿如中和殿,保和殿等,垂脊上小兽最多的就是九个。然而,有一处却是例外。
太和殿——至高无上的金銮殿。
长焦镜头慢慢聚焦,移动,绕过第九头神兽——斗牛,一个怪异的形象突现于取景器上。
它面孔似猴,背部却长了一对翅膀,且手持金刚宝杵,押在众神兽之后,究竟是何方神仙?查遍古籍,只知道它名叫“行什”,不过这好像是因为它排行第十的原因,不大像本名。除此,再也找不到一丝线索,惟一可以确定的是:全世界的屋顶,只有太和殿上,有这只“行什”。
它是谁?它何时飞腾到太和殿的飞檐上并永远地守望在那里?
此刻,这第十个神兽就坐在取景器里,穿越数百年的时光与我们相对,面容神秘而深邃。
它太像传说中的雷公了,《封神榜》上周文王最丑陋又最神通的小儿子,那个掌管雷电,性格暴烈的雷震子!
一个念头忽然闪过,难道,它是在那道摧毁了奉天殿也摧毁了永乐皇帝的雷电之后,在某此重建中,被诚惶诚恐的帝王请到这里的?
那道骇人的雷电,使紫禁城最重要的三大殿,将近20年,呈一片空白。
天意不明,谁堪重建?
《故宫过客》 第十个小兽叫行什《故宫过客》 没有重建紫禁城
二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没有重建紫禁城。这是一对奇怪的父子,几乎完全不同。朱高炽肥胖,好静,内敛,仁慈,崇尚节俭。太子的地位曾一度岌岌可危,公元1425年登极后几乎推翻了父亲所有政令:停止宝船下西洋,减轻赋税,从缠绕不清的安南撤军,并且,计划将京都迁回南京。
然而,朱高炽没能真正回归那个虎踞龙盘的城市。他死了,在登极九个月后。
临终前,他说:“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复有重劳,山陵制度,务从简约。”
朱高炽之死并没有什么特别征兆,半个月前还亲至昌平长陵祭奠父母,他的死因引起后人的各种想象。《病逸漫记》中说:“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余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明史》中,又有一说:“先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裣衽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朱高炽之死,还有一人难脱其咎。他就是曾经在紫禁城大火后,指责永乐皇帝,因言获罪的李时勉。
洪熙元年五月六日,朱高炽收到李时勉的奏疏,打开后,脸色突变。奏疏里,李时勉指出朱高炽在父皇丧期不能克服色欲,派遣宦官采选民女,令百姓恐慌,有伤风化。其言辞激烈,近于漫骂。
综明一代始终有一批古怪的大臣,以敢言直谏著称,而且特别擅长做道德文章,于军国大事反倒没什么见识。他们敢骂皇帝,不畏死亡,皇帝反而不敢拿他们怎样,怕担了纣桀之名。这些人或为腐儒,或为酷吏,但民间却常冠以“青天”之名。在这方面,李时勉无疑算是海瑞的前辈。
见识和骨气,本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两块基石,李时勉至少还有一样,值得尊敬。他可能想不到,几百年后的知识分子把这两样,几乎都丢得精光。
但李时勉真的发错了飙。朱高炽在皇帝中本是恪守儒家道德的楷模,采选宫女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却被李时勉上纲上线大批特批,实在窝囊。于是召其上殿,理论一番。没想到当着满朝文武,李时勉一点面子都不给,关于皇帝的色欲和先皇丧期N种关系的演讲,慷慨激昂,欲罢不能。
《故宫过客》 第十个小兽叫行什《故宫过客》 朱高炽病倒了
朱高炽向来以仁慈礼让著称,实在被李时勉气昏了头,平生第一次下令杖责大臣。李时勉肋骨折了三根,被下到锦衣卫狱。
当天夜里,朱高炽就病倒了。
六天后,皇帝死了,弥留之际,对侍奉在床前的大臣们说:“李时勉当廷羞辱我!”
朱高炽死在钦安殿。这是紫禁城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宫殿。他为什么没有入住皇帝的法定寝宫——乾清宫?官方的解释是皇帝敬畏父亲,对于父亲的寝宫,有逊避之意。其实,朱高炽尚有难言之隐。
他不会忘记,自己一向遭遇父亲的冷遇,太子之位险些被废。能够保全,多少沾了儿子的光。
《明史》说:“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这个“太孙”名叫朱瞻基,他生前数月,曾祖父朱元璋病逝,新继位的建文帝着手削藩,祖父朱棣的王位岌岌可危,一场骨肉相残的战争一触即发。
这时,朱瞻基恰到好处地出生了。
《明宣宗实录》说,这个孩子诞生前夜,朱棣梦见了太祖朱元璋将御玺传给自己,并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孩子出生后,朱棣端详许久,说:“此天日之表,且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五个月后,朱棣起兵靖难,从侄儿手中夺了天下,也在自己心底,重重地压上一堆干柴。一旦闪电击中紫禁城,立刻燃起万丈火焰,一代枭雄被烧空了心魄。
朱瞻基27岁继位,年号宣德。
当他还只有14岁的时候,有一次朱棣将要会见外国使节,心情不错的他出了一句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立刻对道:“一统山河日月明”。祖孙俩相视一笑。
他遗传了祖父对骑射武功的热爱。而在艺术天赋方面,又远在祖父之上,甚至直逼历史上那个最伟大的皇帝书画家宋徽宗。人们都说,这个孩子的将来,必定如伟大的永乐皇帝一样建功立业。
事实上,宣德皇帝更像是父亲与祖父的结合体。他在朱棣的好大喜功与朱高炽的刻板内敛之间,寻找到了一种平衡。明朝,迎来了一个安宁,繁荣,政治清明的黄金时期。正如其祖父朱棣预言的那样,朱瞻基是一个“太平天子”。
对于紫禁城,他首先收回了父亲返回南京的计划,但是,也没有利用业已强大的国家财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