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响不了静坐中的道人,这是从“有我”境界回到无我境界的玄机。因为不论
就佛道那一教的思想而言,凡是正在参禅静坐中的人,他那种在宁静中所培
养出的灵智,足可以和蝉鸦交谈作心灵感应。在有我到无我,到有我的反复
过程中,静生悟道的人通过心灵的感应来体现本我。

一四九、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
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译文】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会把杯中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
远看见石头都会看成是臣虎,结果内心充满了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
遇见凶残的石虎一类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
作悦耳的乐曲,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真谛。
【注解】
机动:工于心机,狡诈多虑。
弓影疑为蛇蝎:由于心有所猜疑而迷乱了神经,误把杯中映出的弓影当
作蛇蝎。
寝石视为伏虎:寝石,卧石,《汉诗外传》“昔者楚之熊渠子,夜行见
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没矢饮羽之下。” 
浑:都,全部。
念息:心中没有非分的欲望。
石虎:十六国时后赵高祖石勒的弟弟,生性凶暴。据《辞海》:“晋后
赵言石勒从弟,字季龙,骁勇绝伦,酷虐嗜杀,勒卒,子弘立,以虎为丞相, 
封魏王,旋虎杀弘自立,称大赵天王,复称帝,徒居邺,赋重役繁,民不堪
命,立十五年卒。” 
真机:真理,真谛。
【评语】
胸怀坦荡的人不会去管身边的是是非非,志向远大的人无暇思索悄小之
事。唯小人与小人在一起便常生是非,相互猜忌,推波助澜,弄得人际关系
紧张起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假如凡事都疑神疑鬼,就会造
成俗活所说的“疑心生暗鬼”,本来毫无疑问的事也会弄出风波来。反之假
如你居心坦荡对周围事物不存疑心,才能显露人类本性中的真迹。从这个意
义来说,天地万物是善是恶,存乎我们的一念之间,一个人总是杯弓蛇影, 
粑人优天地生活,哪还有人生的乐趣可言。故“一念”可以豁达开朗,也可
能狭隘善妒,从中足见一个人修养的高低。

一五○、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译文】
老年人头发掉落牙齿稀疏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
必悲伤;从小鸟唱歌鲜花盛开中,我们认识了人类本性永恒不变的真理。
【注解】
幻形:佛教认为人的躯体是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所以
叫幻形或幻身。《圆沉经》有“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真如:佛家语,指永恒不变的真理,《唯识论》中有“真为真实,显非
虚妄:如谓如常,表面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评语】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小鸟要歌唱,花儿要开放,人也要从新生
走向衰老而至死亡。但是,一个从的真正衰老,并非单纯生理上的衰老,心
理上的衰者最为严重,所以庄子才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到四五十岁
只能算中年人,而中年才开始创造事业的人比比皆是。中年可说是人生的顶
峰时代,已经有事业基础的正是发挥潜力的阶段,没有事业基础的也可创造。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关键是保持精神上的不断追求。即使是到了老年只要精
神不死又何妨追求?像书画家、作家、医生,越老经验越多,越老精神弥健, 
一个人活到老学到,以至童心不混,青春常在,而不知老之将至,忘却生理
的衰弱。就会心宽地阔,永远年轻。

一五一、烦恼由我嗜好自心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
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译文】
只因世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 
“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能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能明
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世间还有什么烦
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烦恼:佛家语,原指阻碍菩提正党的一切欲情。
破的:本指箭射中目标,喻说话恰当。
【译文】
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为的多,突出自我、自私的少。所谓耻
于言利而突出义,就在于应当灭私欲而存大义。现代文明的发展,有人说人
不自私天诛地灭,说明了自私乃人类天性之一。战国时杨子提倡为我“拔一
毛而利天下不为!”杨朱所以倡导极端自私主义,是因为战国时代的一些野
心政客,经常以“国家人民”为借口,发动战争来满足更大的私欲,因此他
才认为:“假如人人都为我而不为他,那岂不是天下太平了吗?”可见杨朱
的自私和此处所说的自私,两者的含义似是却又不同。不管怎么说,极端的
自私自利不足取,不能取,为人处世,太过自私难有朋友,难寻合作者,也
因为个人私欲太强,便会带来物欲的不满,带来无穷的烦恼。现代社会强调
自我,是人格气质的自我,而非物欲情欲的自我。

一五二、以失意思制得意念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译文】
从老年回过头来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斗胜的心理; 
能从没落后再回头去看荣华富贵,就可以消除奢侈豪华的念头。
【注解】
奔驰角逐:指拚命争夺利益。
瘁:毁败。
【评语】
世事经历多了后,往往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叹。
不管是道家奉劝世人消除欲望,还是儒家提倡贫贱不移的修养工夫,或者佛
家清心寡欲的出世思想,都在告诉世人,不要在富贵与奢侈、高官与权势中
去争强斗胜,浪费心机。人尤其在得意时,要多想想失意时的心情,以失意
的念头控制自己的欲望。

一五三、世态变化万事达观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大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
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青矣。
【译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太认真。
宋儒邵雍说:“以前所说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到头来
又变成什么人?”一个人假如能经常抱这种看法就可解除心中的一切烦恼。
【注解】
倏忽:极微不足道的时间。
冒:结,牵挂,牵系。鲍照《芜城赋》有:“荒葛涂。” 
【评语】
沧桑变幻,世事无常,人情冷暖依据旧。从古至今,嫌贫爱富的故事太
多,趋炎附势的例子无数。“世态有冷暖,人面逐高低”,宇宙是永恒的, 
但是世间万物却是变化的,所以唐代诗人崔岳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
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世事的变化无常面
前,人更应保持纯真无瑕的心性,抛弃追名逐利的杂念,以真待人,以情暖
人,使人间弃满欢乐与美好。

一五四、流水落花身心常静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这本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
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译文】
古人说:“竹影虽然在台阶上掠过,可是地上的尖土并不因此而飞动; 
月亮的圆轮穿过池水映在水中,却没在水面上留下痕迹。”今人说:“不论
水流如何急湍,只要我能保持宁静的心情。就不会被水流声所惑;花瓣纷纷
谢落,只要我的心经常保持悠闲,就不会受到落花的干扰。”一个人假如能
抱这种处世态度来待人接物,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该有多么自由自在阿!” 
【注解】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这是唐雪峰和尚的上堂语。竹影月
影均幻觉,世间一切事物与天上明月才是实体,喻心智。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水流和花落都是动的物体,而静与
闲是修养工夫。人的心智能到学静的境界,就不会受外界动境的影响而改变。
【评语】
水中月,梦中花不足为依,虚幻的东西不应以之为动。在古人看来,情
欲物欲到头来同样是一场空,故心境宜静,意念宜悠:心地常空,不为欲动, 
让身外之物自然而去,才能保持身心自然愉悦。

一五五、心地平静青山绿水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水,性天中有化有,触处见鱼跃鸢飞。
【译文】
心湖没有波涛巨谰,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本性保存受心善意, 
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自由自在。
【注解】
性天:本性、天性。
化育:本指自然蜀生成万物,此处指先天善良的德性。据《礼记·中庸》: 
“能尽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鱼跃鸢飞:鱼跃萝飞比喻自由自在的乐趣,《诗经,大雅旱麓》:“鸢
飞房天,鱼跃于渊。” 
【评语】
传统的修身养性之道,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心静,静如止水才能排除私
心杂念,无识无欲,心平气和。庄子看到鱼在水中游,很羡慕地说“乐哉鱼
也”。鸟跟鱼能逍遥自在,是因为它们除了生理上的欲望要求之外,没有像
人类那么多的情欲物欲。人生在世不只是为了活着,仅仅为了生存而来到人
世就大可悲了。也正因为有知有识,有理想,有追求,才会经常陷于苦恼。
有人认为,要想控制欲望消灭苦恼,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能知足,能知足就可
使精神愉快。知足是相对的,无止境的贪图是可怜的,但无条件的知足就变
成虚妄。好比心静,静至只看到自己的内心,而看不到外部世界,自我封闭, 
孤陋寡闻,就谈不上真正的快乐了。

一五六、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鱼得水逝而相忘今水,鸟乖风飞不不扑有风,识些可以超物累,可以乐
天水。
【译文】
鱼有水才能优哉游哉的游,但是它们忘记自己置身于水,鸟借风力才能
自由自在翱翔,但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置身风中。人如果能看清此中道理, 
就可以超然置身于物欲的诱惑之外,获得人生的乐趣。
【注用】
逝:行、游。
【评语】
处世而忘世,可以超物而乐天”世上很多事知道了反而忧郁烦愁,忘乎
所以反而其乐融融。人因物质条件的保证而生存,人们以追求物价的最大满
足为幸福,人人都这么追求,烦恼便由此而生。人如果忘却这种物欲上的不
满,放弃贪得无厌的追逐,而寻救精神自修之道,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与安然, 
就可以超然于物欲外,自会减少许多惊险处而增添一些开心的东西。人的生
活只有超脱些才不致欲不可耐、才不致被物欲淹没。

一五七、求心内佛却心外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太平道人!若骑驴义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译文】
刚跳上竹筏,就能想到过河后竹筏没用了,这才是懂得事理不为外物所
牵累的道人;假如骑着驴又在另外找驴,那就变成既不能悟道也不能解脱的
和尚了。
【注用】
筏:一种竹制的渡河工具。
无事道人:指不为事物所牵挂而已悟道的人。
不了掸师:六了掸师是不懂佛理的和尚。
【评语】
《传红录》说:“如不了解心即是佛,那真是骑驴而觅驴,”《涅粱经》
也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可见佛无须外坟,优在自己心中,人之内心
部有佛却不日知而向心外去求,这就等于已绘骑在驴身上还要另外去找驴。
以此喻世事人生也是有道理的,即人应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
伏。做事的方法只是工具,最终的结果才是目的。

一五八、彻见真性白达圣境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
情立破;知其可东,是圣危自臻。
【译文】
终日被物欲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留恋于本性纯真的人, 
会发觉生命的真正可爱。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之后,世俗的怀怀可以立刻
消除;明白留恋于真挚本性的欢乐,圣贤的崇高境界会自然到来。
【注解】
羁锁:束缚。
夷犹:留连《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今夷犹。” 
臻:到达。
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身则吾有何患”。有吾身则烦恼
接踵而来,就难以抗衡一切外物的困扰了。佛的批义在于消除所有的烦恼, 
因此佛家才苦口婆心劝世人要在彻悟自己真性上多下功夫。所谓真性就是天
理,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就能明心见性。人在自身修养中发现本,性的过程是
很艰难的,但达到彼岸便会感到一种修持的快乐,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断反省
自己,修养身心,人间就太平多而纷争少了。

一五九、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酋如何发忖?在世了世,徇欲
是苦,绝欲亦是若,听吾侪善自修待! 
【译文】
不受任向事物的迷惑保留一片纯真,心中却无示排除所有物象;执拗于
某种形象虽然不能得到其理,不可破除所有形象仍然不能得到真理。请问佛
如何解释?置身于世又想超脱世俗,拚命追求物欲是痛苦,断绝一切欲望也
皋痛苦,如何应付痛苦只凭自己的修行了。” 
【注解】
真空:佛家语。真,实在;诸法无实体叫空。真空是不为任何事物所迷
惑但留一纯真。即佛教认为达到涅粱境界时,就离开了一切迷情所见之象, 
故叫真空。而”“不空”是涅粱境界,是超脱世间一切烦恼的清净境界,是
对生死诸苦及其要源的彻底断灭。因为这个境界绝对真实,故称不空。《行
宗记》:“真实即灭谛涅粱'指不为情迷归真返本',非伪故真,离相故空。” 
执相:执是执着,相是形象。执相,固执于个别形象。佛教把可以分别
认识的一切现象称作相。
世尊:佛家十号之一,此处指释迦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