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569-图解-西藏生死书-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天的幻相
四位随侍菩萨
虚空藏菩萨(象征虚空孕藏)
虚空藏菩萨,梵语Akasagarbha,是虚空的子宫或虚空的母体,也就是在虚空中孕育,所以被译为虚空藏菩萨,说明包藏一切的功德如虚空般。据说这位菩萨经常住在一个称为“香积世界”的地方,他的智慧深广如同虚空一般的广大。
普贤菩萨(象征实践)
普贤菩萨,梵语Samantabhadra,意思是指“一切都是美好”。普贤菩萨以意志力坚强出名,只要立志想做的事,就会尽一切努力去实行,是菩萨中最伟大的实行家。不过,许多人经常将普贤菩萨误为普贤如来王,认为是相同的一位主尊,这样的错误经常出现在许多汉译的佛教典籍。
念珠菩萨(宝饰化身)
念珠菩萨,梵语Mala,原意是指持念珠的女性菩萨。象征色彩是黄色,代表的是大地或者是土壤的光泽。她也是宝饰菩萨的代表,随身穿戴项链与花环。
持香菩萨(香气化身)
持香菩萨,梵语Dhupa,原意是持香的女性菩萨。如同念珠菩萨,她的象征色彩也是黄色。持香菩萨是代表大气、香气与气味的女神,随身携带香,四处燃烧产生香气。
第三天的幻相
法性中阴的第三天
第三天
两种不同的光显现在你眼前
请你正确选择与把握
否则会前往下一天的考验
进入南方净土荣耀佛国
获得解脱,证得报身佛果
进入第四天的考验
选择2 选择1
平等性智光
(明亮耀眼黄光)
选择3
人道之光
(柔和模糊的蓝光)
进入人界
落入六道轮回的漩涡中
内在的光芒与晦暗:法性中阴第三天的幻相:与宝生如来佛父佛母相遇(3)
【双修】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他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而与这些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性修炼功法要有一定条件,要扎扎实实地按藏密章法修炼脉气,一是男女双方不追求普通人要追求的性感;二是男女双方功力要相当;三是男女双方不能与多人乱修,要保气的纯度;四是必须上师口授咒语进行双修。其功法以内因为主,借助外力,修直中脉,达到佛位。在男女双修过程中,主要产生特别强烈而持久的性感,此时不排精卵,而将精卵化成气和神,并以精气神在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别而持久的性感去调动男女双方全身阴阳之气,这阴阳二气合力可修直中脉。通过脉气修炼使左右二脉,采地之阴气以补阳,用中脉采天之阳气以补阴,利用补气一呼一吸使内气达到天人合一。又因烦恼、习气积聚在身体里,致三脉在顶、眉、喉、心、脐、生殖和海底等七轮互相缠绕,形成“脉结”从而阻止了气入中脉,这是导致身心疾病的总根源,长期修炼发动中脉分层次依存的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海底轮与火脉、灵脉、开五眼、通六神,冲开结,使气脉通畅,使人精力充沛,心灵升华,达到大彻、大悟、大觉,始成佛,产生各种智慧,能预知世间事理,联系宇宙信息,“法力无边”才能“普度众生”。
内在的光芒与晦暗:法性中阴第四天的幻相:与阿弥陀佛父佛母相遇(1)
在慈悲光芒的召引之下,因为恶业的积累以及心中对于外物的执著和迷恋而仍然无法获得觉悟的亡灵将继续接受第四天幻相的考验。
阿弥陀佛与白衣佛母现身
法性中阴的第四天里将会显现来自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圣尊阿弥陀佛与白衣佛母,《中阴闻教救度大法》里这样描述神现身时的景象:整个虚空闪耀着红色的光芒,它来自于纯净的“火”元素。红色身躯的阿弥陀佛,拥抱着白衣佛母,手持莲花,骑乘着孔雀。在他的身旁有四位菩萨相伴,分别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两位男性菩萨与持琴菩萨和持灯菩萨两位女性菩萨。六位菩萨从彩虹的光轮中现身出来。
智慧之光与恶业之光显现
(1)智慧之光
法性中阴的第四天里将会显现的智慧之光是妙观察智光(the wisdom of discrimination),它呈现明亮、耀眼的红色。《中阴闻教救度大法》中这样描述:在想蕴的根本纯净中,散射出一道红色的光线,周围点缀着圆环光盘。它是由佛父阿弥陀佛如来与佛母的心中发射出来的,明亮、耀眼的妙观察智光,它将强烈刺痛您的眼睛,使您难以承受,无法正视。
法性中阴第四天的幻相构成
显现的神(共6位)
智慧的光芒:红色,明亮耀眼的妙观察智光。恶业的光芒:黄色,温柔模糊的饿鬼道之光。
四大与五蕴
四大:火大
五蕴:想蕴
显现的光芒
佛父佛母:阿弥陀佛、白衣佛母
两位男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两位女性菩萨:持琴菩萨、持灯菩萨
1、获得解脱,证得报身佛果,并安住在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2、堕入饿鬼道,继续轮回。
3、继续经历第五天的考验。
亡灵的选择
第四天的幻相
阿弥陀佛是位居宇宙西方的佛陀,拥抱白衣佛母,周围跟着四位菩萨,分别是:①观音菩萨;②文殊菩萨;③持灯菩萨;④持琴菩萨。
宇宙西方的佛陀:阿弥陀佛
3
2
4
1
阿弥陀佛
Amitabha
无限量光
8
阿弥陀佛—散发无限光亮
(1)阿弥陀佛的梵语是Amitabha。
(2)负责统御五部中的莲花部,位居西方象征五智中的妙观察智,这种智慧可以克服贪欲所带来的累世积习。
(3)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另一种形式,其梵名是Amitayus,意思是无限量寿命、无量寿。
(4)阿弥陀佛原意为无限量光,所以代表空间无限;而无量寿佛代表时间无限。
1 红肤
代表克服贪欲。
2 持印
禅定印,象征禅思悟道。
2 持物
瓶口钵(阿弥陀佛)
宝瓶(无量寿佛)
3坐骑
孔雀
辨认特征
禅定印
孔雀
宝瓶
瓶口钵
第四天的幻相
内在的光芒与晦暗:法性中阴第四天的幻相:与阿弥陀佛父佛母相遇(2)
(2)恶业之光
与妙观察智光相伴显现的是来自饿鬼道的柔和黄光。《中阴闻教救度大法》中这样描述:同时,另一道来自饿鬼道的柔和黄光也会在您面前显现。由于您的执著心至今无法放下而对您产生蒙蔽,您会感到害怕妙观察智光的强烈光芒,而对柔和模糊的饿鬼道之光产生喜爱之情。
轮回与解脱的结局选择
我们对面临着两种光芒选择的亡灵提示如下:
(1)向往强烈的智慧之光
此刻,要相信光辉、明亮、耀眼的智慧红光,这道光是阿弥陀佛在中阴危险路程中前来保护亡灵的,是阿弥陀佛的慈悲前来牵引亡灵的光芒,请认真识认其中所散发的智慧,并在心中虔诚祈祷:“这是来自圣尊阿弥陀佛的慈悲光芒,我愿在它之下获得保护。” 亡灵只要放松心情,让心灵安住于其中,就会逐渐领悟到这些光芒实际是来自于自己纯净的内心,当亡灵得到证悟之后,所有的光芒将共同出现在眼前,亡灵将获得彻底的解脱。
(2)离弃柔和的恶业之光
不要被来自饿鬼界的柔和黄光所吸引,也不要对它心生向往,因为它将领惑亡灵堕落到万劫不复的饿鬼界,经历可怕的饥饿和口渴的折磨。请不要受贪婪的蒙蔽而执迷不悟,不要走上这条危险的路径,请亡灵坚决地离弃它。
(3)按照以下偈文专心祷告,使神识融入圣尊阿弥陀佛与白衣佛母的心中:因为强烈的贪欲积习,使得我在轮回中迷离,在妙观察智光引领的明亮路上,愿圣尊阿弥陀佛来护佑在我之前,愿白衣佛母护佑在我之后,帮助我跨越中阴的危险路程,引导我前往圆满的佛陀境域。
(1)白衣佛母的梵名Pandaravasini,意思是指穿着白衣(Pandara)的佛母,简译为白衣佛母。
(2)据说她是居住在白色的莲花之中。
(3)她是阿弥陀佛精神层面上的伴侣,与观音菩萨都是莲花部家族的重要成员。
白衣佛母
第四天的幻相
四位随侍菩萨
观世音菩萨(象征慈悲)
观世音菩萨,梵名Avalokitesvara,是慈悲神的象征。形式多样,在中国观音多属女相,于印度和西藏地区观音则为男相。
无论性别为何,观音菩萨都是一位面带慈悲容颜的神。
文殊菩萨(象征智慧)
文殊菩萨,梵名Manjusri。由于他是大日如来的化身形象,所以肤色为白。文殊菩萨被视为密教中智慧神的代表,与象征慈悲的观音菩萨相提并论。其重要的识别物是一把斩断愚痴的智慧剑,与一本放在莲花之上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持琴菩萨(音乐化身)
持琴菩萨,梵名Gita,她是音乐与诗歌的化身,常见手握着一把琴,是代表歌唱吟咏的菩萨。
持灯菩萨(光明化身)
持灯菩萨,梵名是Aloka,她是光明的化身,常见的形象是手捧一盏灯(或火炬)散放无限量的白光。其象征色彩是与“火大”密切相关的红色。
第四天的幻相
法性中阴的第四天
第四天
两种不同的光显现在你眼前
请你正确选择与把握
否则会前往下一天的考验
进入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获得解脱,证得报身佛果
进入第五天的考验
选择2 选择1
妙观察智光
(明亮耀眼红光)
选择3
饿鬼道之光
(柔和模糊的黄光)
进入饿鬼道
落入六道轮回的漩涡中
【梵文】
梵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
梵语最初是雅利安人的吠陀经典使用的语言,故又称“吠陀梵语”。印度的梵语大致是公元前2000年因为雅利安文明的入侵由西北传至印度的最古老的印度文献是《梨俱吠陀》,推断全部写成时期不晚于公元前六世纪,其全部是用一种古梵文写成。梵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最早的起源推断在公元前4000年甚至更早。梵语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文一样,梵语已成为了一种死语言。早期的梵语并没有一定的文字来表达,曾经用过的文字包括婆罗米文亻去卢文、笈多文、悉昙文体等。到3世纪,天城体为梵文的位置才被确立。而天城体对藏文的构成有莫大的影响。
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仪式而丝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它被认为是梵天的语言。传至公元前四世纪,经语法学家波尔尼的组织整理而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梵语便是“古典梵语”。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并无用文字记载的方式形成的佛经。当时所说的佛经,只不过是口头传诵的佛语而已。由于在封疆自立的众多邦国中,摩揭陀国的地域最广,国力最强,故在各地流行的方言中,摩揭陀方言(普拉克里特语)流传最广。释迦牟尼传教时使用的也是摩揭陀方言,同时,他也允许各地弟子使用本地的方言进行传诵。部派佛教时期,各部派都用所在地区的方言诵持佛经。从阿育王时代起,佛教僧人也渐渐地用文字来记录口口相传的佛经,出现了若干种佛经的单本。但它们使用的不是标准的古典梵语,而是由古典梵语和摩揭陀方言混合而成的“混成梵语”(又称佛教梵语)。约在一世纪以后,部派佛教才渐次用混成梵语将本部派所传的口语三藏记录下来。二世纪初在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支持下举行的迦湿弥罗结集所勘定的三藏及其注释,可能也是用混成梵语写成的。
大乘佛教兴起以后,普遍采用较为纯正的梵语以写录自己的经典。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经”。佛教东传至中国与日本时,一同将佛教的咒语(日本称为真言)传至中日两国,而写咒语的文字多为悉昙体,所以中日两还流通着已经不用的悉昙体,作为表达梵言的文字。
内在的光芒与晦暗:法性中阴第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