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讲义-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具体步骤:
①规章制定前,在 《联邦登记》上公告规章草案或者草案的主
要内容及其它相关事项;
②相对人提出异议意见和有关证据资料;
③行政机关指定行政法官或者其他官员主持听证,当事人进行
辩论、质证;
④由听证主持人作出一项临时性裁决或者由行政机关主管官员
作出一项建议性裁决;
⑤当事人对临时性裁决、建议性裁决提出异议,或者向行政机
关提出一项自拟的裁决;
⑥行政机关作出最后裁决;
72
… 页面 73…
⑦根据听证案卷正式制定和发布规章。
(2)非正式程序 (公告-评议程序)
公告-评议程序系对行政立法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其一般步
骤是:
①行政机关首先把拟议制定的规章草案或其主要内容,公布于
《联邦登记》之上,供利害关系人了解和评论;
②利害关系人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就已经公布的拟议规章向行
政机关递呈书面意见;
③行政机关应当考虑但并不受缚于利害关系人提出的相关意
见;
④行政机关最后公布的规章必需包括一个关于制定规章的根据
和目的的简要说明。
公告-评议程序适用于大部分规章制定,但由于行政机关可以
对利害关系人提出的意见不予理睬,所以,被认为对利害关系人的权
益保护不够。
(3)混合程序
(4)协商制定规章程序
协商程序则是在公告-评议程序的基础上增加的一种程序设
置。概而言之:行政机关在公布拟议规章之前,设立一个由受管制的
企业、商业行会、公民团体及其他受影响的组织的代表和行政机关公
务员组成的协商委员会;委员会举行公开会议为形成一个拟议规章而
进行协商;如果委员会达成合意,行政机关则采纳合意的规章作为拟
73
… 页面 74…
议规章,然后进入公告-评议程序。
(5)自由裁量程序
《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3 条规定的几种例外情况,不适用上
述任何程序。不过,行政机关可以自由裁量,以决定是否适用。
①有关军事和外交职能的规章。
②有关内部管理和人事的规章
③有关公共财产、信贷、补助金、福利和合同事务的规章
④解释性规章、有关政策的一般性说明、以及关于行政机关组
织、程序、工作制度的规章
⑤其他规章
行政机关有正当理由认定法定程序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必要的
或者违背公共利益的。如某些规章需要立即制定,否则公共利益将受
到很大损害;某些规章涉及的问题是明显无争议的、或者例行公事的,
参与程序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造成耽搁和浪费。
不过,行政机关在规章所附简要理由中必须加以说明,法院在
司法审查中也可以判断行政机关所述理由是否成立。
【利害关系人问题】
(1)分散利益的参与动力和利益组织化问题。利益群体越大,
为维护这个群体共享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包括参与规章制定过程之
中)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存在一个行动成本的问题。所以,第一,
很可能难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利益群体;第二,“搭便车”现象是大
量存在的;
74
… 页面 75…
在中国,利益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不仅起因于参与动力问题,
而且还存在公民自治空间相对狭小的问题(以出租车司机协会为例)。
(2)利益群体的分化问题。共享某个利益的群体并非铁板一块,
在政府应该如何对待该利益方面肯定存在不少歧见。(以物业管理公
司为例)于是,如果有一个组织主张其代表某一群体利益的时候,必
须承认,其可能主要代表占主导性的利益主张,或者代表并不占主导
性地位、但对该组织构成主要影响的某些阶层的主张;
(3)弱势利益组织问题。虽然规章制定程序的公开化,可以保
障各个利益代表组织的参与,但是,利益代表组织在运用资源(包括
金钱、时间、信息、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强弱之分。往往在规
章制定过程之中,那些享有并可以利用足够资源以影响政府决策的利
益组织,具有强势地位。
在中国,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某些企业的利益与政府有着“割
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在与政府的关系资源上享
有极大的优势。而这又涉及到产权关系问题。(以几大垄断行业为例)
3.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一般步骤
《立法法》的规定:
根据第七十四条规定,规章制定程序参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由国务院具体规定。
根据第五十七条至第六十二条,行政立法程序规则较为简单,
主要涉及起草、听取意见、审查、决定、签署公布等步骤。第五十八
条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
75
… 页面 76…
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1)规划
五年规划;年度规划
各主管部门分别提出建议,政府法制机构拟订
规划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政府法制机构适当调整
(2)起草
涉及几个部门业务的:起草小组
只涉及一个部门业务的:主管部门
吸收有关业务专家和法律专家参加
(3)征求意见
特别是听取利害相关人的意见
各种意见应制作笔录,作为以后监督的基础
(4)审查
政府法制机构:必要性与可行性;实体与程序合法;立法技术
符合规范
(5)通过
会议表决;重大内容有争议,留待下次审议;细节问题有争议,
原则通过;无意见,通过。
(6)发布与备案
备案
根据立法法第89 条的规定,
①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76
… 页面 77…
②部门规章报国务院备案
③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四、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改变或者撤销行政立法的标准
根据 《立法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
照本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1)超越权限的;
(2)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
(3)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经裁决应当改变或者
撤销一方的规定的;
第86 条第3 项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4)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
(5)违背法定程序的。
2.监督机关及其权限
【权力机关的监督】
(1)权限:(第八十八条)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77
… 页面 78…
的行政法规……
②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
不适当的规章;
③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
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意味着权力机关没有权力直接改变行政立法,不过,权力机关
也许可以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来实现对行政立法有关内容的改变。当
然,从当前的法律起草情况来看,这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行政机关自
己的“幡然醒悟”。
(2)审查程序:
①提请审查
第九十条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行政法
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分送有关的专门
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
为行政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
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78
… 页面 79…
提请审查的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
②审查
第九十一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行政法
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
见;也可以由法律委员会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
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制定机
关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委员会和其他专门委员会反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行政法
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员长
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
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首先,专门委员会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专门委员会
联合法律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
其次,制定机关在2 个月内反馈;
最后,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向
委员长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撤销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
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79
… 页面 80…
图示: 书面意见
公民——常委会工作机构——有关专门委员会
联合审查会议
制定机关反馈(2 个月)——法律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委员长会
议——常务委员会。
问题:
①这种审查从制度安排上来看还是一种内部工作程序,而不是
公开的监督程序;
②联合审查会议是否公开?
③委员长会议凭什么享有决定权?
④提请审查的主体是否可以介入审查程序?如何介入?是否对
审查过程以及结果有知情权?
【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1)权限:(第八十八条)
①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
章;
②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
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2)程序未作规定
【人民法院的监督】
法院的解释、认定和适用,没有改变或者撤销的权力。
80
… 页面 81…
由于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进行司法审查时,以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而参照规章,所以,法院
往往尊重行政法规,而对规章持“警惕”态度。
第三节 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涵义及特征
1.涵义
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制
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特征
(1)对象是外部行政的相对方
这是同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之一。其他区别有:决定的主体范
围;性质;依据的法律、法规;救济的途径。
(2)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
这是同刑罚的区别之一。其他区别有:权力性质;主体;对象;
程序;种类。
(3)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这是同行政强制、一般行政命令等区别之处。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
81
… 页面 82…
1.处罚法定原则
【“法定”中的“法”作何理解?】
立法中争论的焦点是规章是否作为法的组成部分。
立法考虑:
(1)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