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讲义-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平、合理地对待行政相对人和处理行政管理事项,在学理上可以分 

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1)实体公正 

       所谓实体公正,就是行政组织作出的行政决定,在内容上必须 

                                     16 

… 页面 17…

达到不徇私情、不存偏见、不武断专横。反而言之,即相同情况、相 

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合理考量相关因素,不考量不相关因 

素。 

        (2)程序公正 

       所谓程序公正,就是指行政组织在作出行政决定时,必须遵循 

形式上符合正义要求的程序。行政官员也是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 

的人,在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上要求其完全排除私情、偏见、疏忽是 

不可能的,在有权机关事后对行政决定进行审查时,也很难有非常一 

致的标准或者有非常确凿的证据,来衡量实体公正性。所以,行政法 

在制度设计上也更多强调程序上看得见的公正,具体包括:自己不得 

决定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项;在对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尤其是有 

着相互冲突之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对人作出决定时,不得进行单方接 

触;在作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 

见。尽管这些要求,不能保证行政决定在实体上一定是公正的,但在 

它们的约束之下,行政决定可以更大可能地接近公正。 

       3.行政公开原则 

       行政公开,现已成为各国普遍发展和推广的一项基本原则,因 

为它至少具备三项功能:其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保证行政官 

员在比较透明的环境中办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黑箱操作、防止 

滥用权力和腐败;其二,保障知情权,可以使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对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与自己生存、发展有关的信息予以了解; 

其三,加强行政相对人与政府的合作,因为政府为了引导经济发展、 

                                      17 

… 页面 18…

社会选择,往往愿意公开自己掌握、处理过的信息,行政相对人也希 

望得到这些信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以及其他行为样式。 

       行政公开的具体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行政决定公开 

       任何行政决定,只要涉及外部公共管理事项,无论是行政政策、 

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还是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最终的决定内容都应 

当以适当的形式公开。 

        (2)行政过程公开 

       任何行政决定,都是在经历一定的程序 (亦即过程)之后作出 

的。在日益强调行政管理的公正或者民主的当代,除非法定事由之外, 

行政决定的过程一般也都需要公开。其中,对于行政立法以及其他抽 

象行政行为而言,民主参与已经成为一个必备的要求。这就意味着, 

行政组织若需针对某一类或者几类不特定数目的行政相对人群体制 

定具有规范性的、普遍性的规则,应当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代表参与到 

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通过非正式的、对拟议中的抽象行政行为提交书 

面意见的方式,还是通过正式听证会的方式。就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 

而言,为了保证决定的公正性,行政组织一般需要遵循听取行政相对 

人意见、告知行政相对人有关信息(包括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享有的权 

利)、说明依据和理由等程序,而这实际上也是在向具体的行政相对 

人公开其管理过程。 

        (3)行政信息公开 

       上述行政决定、行政过程公开,在相当程度上也意味着,行政 

                                     18 

… 页面 19…

组织将行政决定这一信息以及与决定有关的其他信息,向行政相对人 

公开。当然,行政组织掌握的信息不止这些,有许多信息是行政组织 

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尽管不一定与行政决定有直接的关联性,但很 

可能会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在日益强调 

保护公民权利、强调政府透明的时代,在日益重视行政组织与行政相 

对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合作的时代,行政组织所掌握的信息——包 

括原始信息以及行政组织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形成的信息,除 

属于法定保密范围的以外,一般都必须公开。而且,法定保密的范围 

也渐趋受到限制。 

       4.行政效率原则 

       任何组织,在实际运作中都会考虑到效率问题。所谓效率,乃 

针对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而言,通常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 

同样的效益产出,或者以同样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在公 

共行政管理方面提倡效率原则,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耗 

费(包括时间、人力、财物等),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行政效 

率不仅可以使主要由纳税人税收构成的国家或者地方财政物尽其用, 

避免浪费,而且在具体行政过程中有利于节省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成本 

支出,因为冗长的、拖沓的行政管理对于介入其中的行政相对人而言, 

也会加大其资源耗费。 

       行政效率原则主要有下述要求: 

        (1)行政组织精简 

       行政组织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员众寡,对行政效率有着 

                                     19 

… 页面 20…

直接的影响。数量过多、规模过大以及人员庞杂,都会耗费大量的行 

政成本,而且会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行政组织之间在管 

理上的不协调、不一致,形成没有必要的内耗。然而,当代复杂、繁 

琐的行政管理,又不可能一味地追求“小政府”,否则,行政管理的 

 目标无法实现,效率也就自然受到影响。因此,行政组织如何在数量、 

规模和人员上保持适当的度,是实现行政效率必须应对的问题。这一 

度的把握,不是简单的裁减或者合并,而应结合在市场经济中行政管 

理职能的定位、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等因素。在市场经济或者更准确 

地说是混合经济的条件下,行政组织应当管该管之事,若以前没有相 

应的机构,就必须设立机构、配备人员,不必强求一刀切的裁减;而 

不必要的行政管理则应当予以取消,否则,保留机构、保留管理事项、 

只作一时的人员裁减,行政组织也会在以后某个时期重新膨胀。同样, 

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如电脑办公、监测系统电子化等,也是对行政 

组织数量、规模、人员的决定性因素。 

        (2)行政程序规则化、模式多样化 

       行政管理的成本有许多都是投入在管理过程之中,即行政程序 

之中。一个杂乱无章、环节繁多、管理职能交叉、时限不明的行政程 

序,势必会耗费行政组织大量的资源以及行政相对人的时间、精力与 

财产,因此,加强行政程序的规则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明确必须 

严格遵循的时限,对于提高行政效率有极大的裨益。另外,行政组织 

实施管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行政立法、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 

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等,不一而足。每一种手段的运用, 

                                     20 

… 页面 21…

或者甚至同一种手段的运用,都需采取不同的行政程序,并无固定的 

模式。其中,特别是简易程序或即时程序,也是反映了行政效率原则 

的要求。 

        (3)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般情况下,行政组织的决定都是依据法律作出的,法律在事 

先对行政组织在何种情况下当作出什么决定,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规 

定,行政组织只需依法行事即可。但是,随着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 

务的职能日趋扩大,立法者往往不能给出确切的、明白无疑的规则, 

而是授予行政组织比较宽泛的自由裁量权。在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实现 

立法者所希望的行政管理目标时,行政组织可能有多种方案可供选 

择。于是,行政组织对社会、经济事务作出重大决策时,需要认真考 

虑目标实现和各种方案可能的成本之间的关系。选择其中最少成本投 

入的方案以达到同样的行政管理目标,是行政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行政组织 

                            第一节 行政主体 

       一、当前的行政主体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 

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这一术语,并不存在于现行的任何一个法律文本 

当中,但却是行政法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从对它的界定看,其包括如 

                                     21 

… 页面 22…

下构成要件: 

     1.享有并行使公共行政权力 

     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人以及一定组织通过其成员(自然人)从事 

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必须在法律意义上给予这些活动以适当的分类、 

定性,才能决定适用不同的规则。以法律主体为参考对象,是其中的 

一种分类、定性方法。一般而言,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分别适用行政 

法规则和民法规则,他们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前者享有并行使公共行 

政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往往在权力者和权力行使对象之间形成不对 

等的法律关系。而且,由于行政组织亦有可能从事民事活动,如购买 

办公设备,所以,以是否享有和行使公共行政权力作为标准,也可以 

界分作为民事主体的行政组织和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组织。 

     2.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 

的法律责任 

     凡属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从而能够成为权利义务主体的人,即 

具有权利能力。享有权利能力的首先是自然人。但是,法律也可以将 

权利能力赋予自然人的联合体或者其他组织。能够以自己名义实施行 

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即意味着行政主体在 

法律上具有独立的、完全的权利能力和地位。 

     科层制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采取层级和网状的结 

构,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每个具体的机构、从首长到最低职位的 

公务员,层层完成行政管理的职务。层级和网状结构是由行政管理任 

务的庞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只有把这些管理任务具体分解为若干个 

                                      22 

… 页面 23…

简单的任务,由每一个公职人员担任其中一个小范围内的活动,并且 

按照上下级的服从关系以及同一层级的分工合作关系,逐级融合成大 

规模的复杂活动,行政管理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完成。实践中,处于科 

层制中的每一个公务员、机构、机关都可能从外观表现上看从事着行 

政管理性质的活动。行政主体概念的存在,就是旨在从这样的一个层 

级、网状结构中,剥离出那些具有独立、完全权利能力的组织,使其 

对外可以自己名义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地对由此产生的法律后 

果承担相应之责任。 

     3.在形式上是一定的组织 

     行政管理的相对一方多数情形下都是面对行使权力的具体个人, 

即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者法律、法规授权其实施公共行政管理活动 

的组织之工作人员,或者接受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之工作人员, 

或者直接接受委托从事管理行为的个人。但是,这些个人行使公共行 

政权力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个人具有公务员或者法律、法规授权 

组织的工作人员身份;其二,个人具有接受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的工作人员身份,或者直接接受委托的身份。无论哪种情况,个人都 

不具有以自己名义对外行使管理权力的独立地位。在前一种情况中, 

个人都是以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名义作出管理决定, 

其法律后果由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承担;在后一种情况 

中,个人都是以委托者的名义作出管理决定,其法律后果由委托者承 

担。因此,在行政法上,行政主体必然是一定的组织,而排斥任何个 

人。 

                                      23 

… 页面 24…

     此外,行政主体是具有独立行政管理权利能力的一定组织,其并 

不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和熟悉的行政机关,而且包括某些经过 

法律、法规授权的非政府组织,即并不在行政机关系列之中、但却同 

样可以自己名义行使公共管理职权的社会组织。可见,行政主体概念 

之内涵,要大于行政机关概念之内涵。 

     二、行政主体理论提出的动因 

     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行政法学复兴之际,学界对于行政法上 

行使公共行政职能的一方主体的研究,是以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概念 

为基点和线索的。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组织概念,统领有关行政管理主 

体及行政组织法律规范的探讨与论述。由此拓延至整个行政法学体 

系,包括对行政行为、行政法律责任及监督行政制度的研究,都建基 

于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术语之上。 

     当时,理论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实际上隐含的一个假设是: 

行政是国家职能和国家事务之一部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