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礼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赗马入庙门。赙观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赙者既致命,
坐委之,摈者举之,主人无亲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则有之矣。
始入而辞,曰:“辞矣。”即席,曰:“可矣。”排阖脱屦于户内
者,一人而已矣。有尊长在则否。
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
善于某乎?”
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
泛扫曰扫,扫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执箕膺擖。
不贰问。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燕见不将命。遇于道,见则面。不请
所之。丧俟事,不吊。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寝则坐而将命。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
不角,不擢马。
执君之乘车则坐。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
升,执辔然后步。
请见不请退,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早暮,虽请
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
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诌,谏而无骄。怠
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士依于德,游于艺。
工依于法,游于说。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
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
… 页面 74…
御。”“未能御。”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
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问士之子长幼,长,则
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
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
手拜。
葛绖而麻带。
取俎进俎,不坐。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
未尝不食新。
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始乘则式。君子下行,然后还立。乘
贰车则式,佐车则否。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贰车者之乘马服车,不齿。观君子之衣服、服剑、乘马,弗贾。
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脩以将命,亦
曰:“乘壶酒、束脩、犬。”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其禽,加于一双,
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余。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
乃问犬名。牛则执纼,马则执欤杂抑怀荚蜃笾3翟蛲阉纾匆浴
将命。甲若有以前之,则执以将命;无以前之,则袒奉胄。器则执盖。
弓则以左手屈■执拊。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与剑焉。笏、书、脩、
苞苴、弓、茵、席、枕、儿、颖杖、琴、瑟、戈有刃者椟、策、籥,其
执之,皆尚左手。刀却刃,授颖;削授拊。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则辟刃。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
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
噍,毋为口容。客自撤,辞焉。则止。
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赞币自左,诏辞自右。
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
乃饮。
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
坐立钦。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凡羞有洧者,不以齐。不
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
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
羞。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
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醯以柔之。其
有折俎者,取祭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则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
… 页面 75…
其未有烛而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凡饮酒,为献主者,
执烛抱燋,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为人祭曰致福,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祔练曰告。凡膳告于君
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
再拜稽首。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
七个;輤豕,则以豕左肩五个。
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
马不常秣。
大意
此篇内容包罗甚广,有相见礼、适丧礼、致赙礼,乃至洒扫、问卜、
事君、事长、御车、■赠、侍食、饮酒、膳羞等等诸礼,与 《曲礼》、
《内则》相仿。
… 页面 76…
学记第十八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
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
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
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
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
“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肖雅》肄三,官其始也。入
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眩皇友В纹渲尽
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
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
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与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
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
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
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
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
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
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
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
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
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ewc MVIMAGE;MVIMAGE; !00500400_0250_1。bmp}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
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
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
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化唯其师。”此之谓
乎?
… 页面 77…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
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
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
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
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
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
服弗得不亲。
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
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大意
本篇论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以及古代学校教学次序,
为人师表的原理和方法,尊师敬业的意义。本篇所说的道理,与《大学》
互为表里,所以为理学家所推重,程颐说:“《礼记》除《中庸》、《大
学》,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 页面 78…
乐记第十九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
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
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
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
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
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
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
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
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村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
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
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
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 《清庙》之
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
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
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
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
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
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
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
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
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
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
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
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