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先贤之信-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第七章做进一步的讨论。)天命是上帝在选择国家统治者时不可抗拒的旨意。中国古经显示,古代的中国人很清楚在设立国家统治者的大事上,上帝或天操有绝对的主权,因此有“真命天子”的说法。  “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译文:帝王继统的运数已经显应在你的身上,最终应当由你承继君王大位)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译文:光明荣耀的上天,光芒照耀着下界)  上帝是永恒的  “永恒”这个词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喻意,表示有始无终的存在,如天使和人的灵魂。第二个是直译,表示一种无始无终的存在。上帝的存在是第二种,因为他是无始无终的。上帝并不受限制,也不受时间的束缚,他存在于时间之前,又超越时间。他超越所有暂时的有限。  中国人有永生的概念。《诗经》称皇帝“天子万年”(译文:愿天子万岁),万岁代表永无止尽,他们相信代表上帝掌管人类的君王,在贤德的统治下,活在上帝的面前,和永生的上帝的特点是一致的。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译文:文王受命上帝,赞美上帝如日中天。周朝是个古老的国家,它承受的天命却是崭新的。周朝的光明,是因为上帝的天命。文王上下升降,在上帝的左右侍奉。)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中国从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721年的历史。但他没有试图解释上帝或天的起源。因此可以进一步说明中国人相信上帝是永恒的,他一直就是至高无上地存在着。  上帝是永不改变的  上帝具有永远不变的特性,因上帝是完美的,他不需要再有任何改变。上帝完美的特质,使他无须改变他的存在,包括他的旨意和他的应许。  中国古籍的记载,也显示了人们对上帝不变性的认知。这个认知奠定了历代中国社会的信任与稳定的根基。  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译文:看起来上帝的作为是无常的,而他不改变的原则是;对行善的人总是赐给百样的祝福,对做恶的人降下百种的灾祸。你身为国君,惟有行善,纵然只有小德,天下人民都会庆贺;即使行了不算大的小恶,国位也将断绝。)  上帝的原则是一成不变的,但他却留下宽容,给人有机会悔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品行活在上帝面前,取福取祸都根据上帝的原则。因为上帝是始终如一的,他希望人类在每件事上都能遵行他的原则。  上帝是无所不能的  上帝是全能的,他有能力成就他的旨意。上帝的权能没有界线或限制。所以,他要做什么,什么都会成就。这也表明他有能力掌控所有的民族与所有的领域。  上帝用天上的“迹象”,来警告人们将来的灾难。当夏朝的统治者腐败时,他就用商朝取而代之。当商朝衰败时,他把国家交给周朝,使人数更多的商朝人服从周朝的统治,再次彰显了他的权能。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译文:商的子孙成千上万,上帝既然命令,他们就臣服周朝了。)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  (译文:上天既然把中央之国的人民与疆土托付给了先王,当今的君王惟有施行德政,来团结、教导殷朝和商朝执迷不悟的遗民。)  上帝是无所不知的  因为上帝是完全的,所以他是无所不知。他知道所有事情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知道所有事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上帝知道人内心所想,是最及时的,所有的事情他都知道。他不需要通过感觉和猜测来知道。诗人在圣经诗篇139章1…6节中表达了对上帝全知的敬畏:  耶和华啊,祢已经鉴察我,认识我。  我坐下,我起来,祢都晓得。祢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卧,祢都细察,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祢没有一句不知道的。  祢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  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上帝无所不知,没人能逃脱他的审判,中国的古籍记载了上帝的全知性: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维民从义。  (译文:上天是全然智慧、洞察一切的,圣明的君王要效法上天,臣子要恭敬地顺从上天,百姓要服从治理。)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译文:上天看得到所有人民的情形,上天听见人民的言谈。)


《先贤之信》 二上帝的自然属性(图)(2)

  上帝是无所不在的  上帝的无处不在,与泛神论说的上帝存在于万物之中是大不相同的。上帝并不以肉体或物体的形式无所不在。他不是属物质的,上帝以他的灵与万有同在,肉眼虽不能见,却是真实的存在。他充满了宇宙,包括了地球。到处都是他的核心,没有边界。人们无法逃避不见上帝的面。耶利米书23:23…24对于这个真理是这样表达的:  耶和华说,我岂为近处的上帝呢。  不也为远处的上帝吗。  耶和华说,人岂能在隐密处藏身,  使我看不见他呢。  耶和华说,我岂不充满天地吗。  在《礼记》中,这样表达了上帝的无所不在:  上帝是祗,帝名式于九围。  (译文:上帝受到敬奉,因为他的名字号令世界。)  上帝是无限的  上帝的无限是无法丈量的,他超越所有的空间限制。他的无限与上面表述的无所不在,有着显著的区别。他的无所不在强调的是他的接近性,他的无限是超越一切空间的。受造之物都在空间的限制之内,创造主是超越界线和区域的。  中国的先人既然认识到上帝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和无所不在,自然也认识他是无限的。中国古经中更具体地认识到这一点,说道: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译文:上帝生养了天下无数的人民,却让一切事务有法度、有原则。)  上帝的道德属性  上帝的自然属性是他自己独有的,但他却与人类分享了他的道德属性。《圣经》记载,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创世记1章26节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在造人的时候上帝将他的形象,既可分赐的属性给了人类。  上帝是爱  上帝是爱,是指他永远向他的受造物表达他的爱。这种爱不是一种冲动的感情用事,而是理性的和自愿的爱,这种爱基于他的公义与真实。上帝的爱并不计较被爱的对象是否值得,得不到回报也照样付出。上帝的爱是基于他的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可变的情绪;而他向人们表达爱的时候;是包含着温暖的情意的。  上帝给人的爱,与人为了从偶像那里索取回报而去烧香磕头是大不一样的。在偶像崇拜中,人生怕因为不敬而得罪鬼神,心中充满恐惧。这样的偶像崇拜,祈求者为了从鬼神那里得到帮助,达成愿望,献上甚至是昂贵的供品,讨好这些鬼神。至于接受供品的鬼神愿不愿意帮忙,或者是愿意帮到什么程度,完全看它们高不高兴——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已久的宗教观念。总结来说,这种宗教观念的实行体系,是迎合敬拜者个人的好处,而不是来自上帝的爱与恩典。中国人在远古的典籍中,讲述了上帝对受造之物的爱与恩典,是现代的人深感惊讶的。然而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几乎没有人提到上帝的爱与恩典,但不等于上帝的爱是不存在的。  中国的古籍中,记载了上帝对人民的爱: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译文:上天的心愿是施恩惠给人民,君王应当奉行上天的这种心愿。)


《先贤之信》 二上帝的自然属性(图)(3)

  上帝是神圣的  神圣在《圣经》中的基本含义是“被分别出来”或“分开来”,是他本质的完美、洁净和完全的神圣。他的神圣渗透于他所有的属性中,他处在崇高的光辉之中,他神圣的属性,使他与人类分别开来,完全与邪恶及污秽分开。上帝的神圣不能与人类和其他灵界的鬼神相提并论,他的神圣是超越一切之上的,是不容玷污也无法玷污的。与他另外的属性比较,上帝更希望人类记住他的神圣。如何看待他的神圣,深刻影响到人类对他的态度,也左右了对他的需要和感知。如果不重视他的神圣,人类就会随便对待与他的关系。事实上,上帝如此神圣,人类不可能用自己的方法接触他。  中国古籍中极其推崇品德,特别是掌权者的品德。如果掌权者无德,这就预示着天命不与他同在了,也就是说上帝离弃他了。  舜帝在位时,与当时还是他臣子的大禹等人讨论:“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译文:惟有美德才能感动上天,无论多远的人民都会前来归顺。自满会招来亏损,谦虚能得到好处,这是上天指示的正道,不能违反。)说明当时的君王是敬畏上天、也就是上帝的,他们明白要治理好天下,必须有类似上帝神圣的品性的美德,才符合天道。  禹是继承舜帝来治理天下的君王,一直也是敬畏上帝的。《尚书》中关于禹所建立的夏朝,后人有这样的论述:“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译文:古人之中,有道者中有夏朝先王,当时朝廷的卿大夫都是俊贤之材,夏王呼招贤俊,恭敬地奉行上帝的旨意。)  这种敬畏上天的思想,源自中华祖先对上帝神圣属性的深刻认识,因此不敢有所冒犯。下面两段古籍说明:大臣在规劝偏离上帝旨意的君王时,也用同样的观念劝化他,当国家昌盛时,君王和人民都将功劳归给上帝。  上帝有恩典  恩典可以解释为:那些本应受惩罚的人,得到了上帝给予的、却是罪人原本不配得的恩惠。这个恩典特别体现在上帝通过耶稣基督所给予人类的救恩,通过耶稣可以坦然地进入与上帝和好的永恒关系中。耶稣的恩典来自上帝的生命,使人类不至于因罪而死亡。虽然恩典是白白得到的,但必须凭着信靠耶稣基督,才能领受到。  由于历史的演变,如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已经与古人有差别,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多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若某个君王是好的,人民就高兴,可以趁着他在世,过几天好日子,君王施下恩惠时,人们不会感谢上帝,而是对这个君王高呼“皇恩浩大”。当残暴的君王出现时,人民只有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消极绝望地过一生。  古人知道施恩典的不是君王,而是上帝,君王若不谨慎地持守上天的旨意,就会招致灭亡。他们知道恩典是来自上帝的。下面的古籍节选说明,远古时代的中国人知道恩典来自上帝,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小事,无不显出上帝的恩典:  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译文:伟大的上天眷顾、保佑商族,使后继的君王终于修成美德,实在是千秋万代的好事。)  上帝是信实的  上帝的信实表现在他不会疏忽人类,也不会背弃他的应许。他的应许是从永远到永远,并建立在他永恒的盟约里。他不背弃与人类所立的应许,他不计较人的过犯,在他有宽恕。  中国人也有相同的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以下文献中的章节也表达了中国人对上帝信实的信心。  上帝是良善的  上帝是良善的,这良善的性情是乐意赐给人类喜乐。上帝的良善表现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生机勃勃的世界,是上帝为了能够让人愉悦而设计的。自然界中,没有一件事物是为了痛苦而设计的。我们无法数算上帝为了人类的喜好和快乐设计了多少东西——从宇宙万物到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粮食,还有看到的自然美景等等。上帝用各种方法向人显明,他乐意善待人。  当夏朝堕落,统治者不再具备上帝所要求的美德时,他就兴起了另外一位统治者,汤,继续将上帝的品格彰显在人间。  上帝是慈悲怜悯的  当人类处在困苦与悲痛中,上帝用怜悯和同情来表示他的良善。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人类失信于他,但他还是信实的。上帝怜悯的伟大,不只是怜悯可怜的好人,更表现在他怜悯罪人。上帝给人悔改的机会,他会为人类付出极大的代价,因他的怜悯,使他愿意分担人类的苦难,并不按人类的行为好坏有所加添或减少。  漫长的帝制时代的中国人,希望帝王的统治是公义的,但同时又是怜悯的,能给臣民们悔过的机会。例如,允许罪犯的家人和朋友等在皇宫的门口,他们请求皇帝赦免犯罪判刑的朋友和亲戚。人民的这种期待延伸到政权的各个阶层,直至民间的最下层。这种期待也反映出他们对上帝恩典的认识。


《先贤之信》 二上帝的自然属性(4)

    上帝是公正和公义的    
    公义和公正是上帝神圣品格的延伸。品德的高尚,在于上帝永远做正确的事。他公正地执行他的审判,从不会心怀二意。他不做荒谬的事,所以他痛恨罪恶。他为了修复被人类破坏的人与上帝的关系,他献上他的儿子,用他的儿子的死,为全人类赎了罪。他这样做是为了成就他的公义和公正。    
    中国古经中一遍一遍地讲,上帝按他们的道德来审判掌权者和国家。他的是非标准是绝对的、不容质疑的。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译文:因为夏朝许多的罪恶,上天命令将它毁灭)    
    商代的人们很清楚,要想得到上帝的祝福,就必须在上帝面前公义行事。    
    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    
    (译文:上天考察下民,着重看他们行事是否符合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上天有意缩短某些人的寿命,而是这些人不按道义行事,才中途丧命的。)    
    上帝是智慧的    
    上帝的认知和他的智慧是紧密相连的。他的智慧允许他选择合适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