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使魅影-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样一部充满男性阳刚之气的电影里,苏菲·玛索的出现给影片平添了几许柔情和浪漫。薄如蝉翼的面纱,遮掩着一张若隐若现的、美得令人窒息的容颜。苏菲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娇小清纯的邻家少女,她浑身上下散发着皇族的气质和成熟的魅力。当晨曦穿过树叶的缝隙,轻柔地抚摸着草地时,英雄美人深情相拥,依依惜别,然后,一个纤细的背影朝着远方肃立,她肩上洒着藤萝般的秀发,她的心上人策马远去,渐渐消失。若说世间有迷人的东西,莫过于苏菲·玛索此时的落寞神情和高贵气质。  当问及为什么请苏菲·玛索饰演女主角伊莎贝拉时,导演兼男主角梅尔·吉布森回答道:“因为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她是个很好的女演员。这个角色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因素。”苏菲·玛索虽然戏份不多,但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让她比以前成熟了许多——“因为你眼里的豪情。”不论演技上,还是心智上,她都成熟了。她所演绎的伊莎贝拉和华莱士的感情,感人至深,伊莎贝拉对华莱士或许不够了解,这种感情不能说是爱,或许只是崇拜,但寥寥几句交谈已足以让观众信服。《勇敢的心》获得了当年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苏菲·玛索也成为最受好莱坞欢迎的法国女星之一,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为她赢得了“苏菲皇后”的称号。  谈到选择苏菲·玛索的原因,梅尔·吉布森还说过:“她有一种属于宫廷的美,中世纪的皇族服装好像只有她穿上,才不会显得突兀。”  话说白了,梅尔·吉布森需要的,不过是一只花瓶。不过他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花瓶。  苏菲·玛索在影片中镜头不多,台词也很少,但她的外表冷艳高贵,眼里充满一种渴望,那是狂野的内心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而且,她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皇族的高贵、坚毅、克制和镇定,又流露着难驯的野性和令人无法抵挡的诱惑。她所扮演的伊莎贝拉与梅尔·吉布森所饰演的华莱士在地牢里的话别,更是荡气回肠,余味无穷。从此,苏菲·玛索以她高贵的气质征服了全世界,给影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3章 银幕天使的星光大道“弑父”与“恋父”(1)(图)

  苏菲·玛索曾经表示,她格外喜欢世界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ANTONIONI)和伯格曼(BERGMAN),她说:“他们的很多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比如PERSONA。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拍出这样一部电影。”虽然她还没有拍出与大师们水准相当的电影,但与安东尼奥尼的一次经典合作也让她此生无憾。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年9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北部城市费拉拉。青年时期的安东尼奥尼,一度迷恋于造型艺术。他从博洛尼亚大学毕业后,为《电影》杂志撰写了一些戏剧和电影评论,并在40年代初当上了这本权威杂志的编辑。稍后,他进入罗马实验电影中心学习了一段时间。40年代初期,他以编剧和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他替新现实主义的元老级大师罗西里尼写了《飞机驾驶员回来了》的剧本,广受赞誉。在4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经典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安东尼奥尼创作了6部颇具特色的纪录短片,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精神病院的,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新现实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也预示着他今后对人的精神状态的病态和异化的关注。  从写影评、剧本,到亲自执导,安东尼奥尼成了4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先驱。1960年的《奇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红色沙漠》更被誉为电影世界中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其中的红色是“如此绚烂丰盛,带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他一生所获得的各种影坛荣誉超过150个,其中获5个威尼斯、4个戛纳、1个柏林和1个奥斯卡奖项。  自1985年中风失声之后,安东尼奥尼身体欠佳,一直没有新作问世,但他仍然在酝酿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并到处物色男女主角。  1995年,安东尼奥尼推出了自己的封镜之作《云上的日子》。这部影片是199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正式参赛影片,安东尼奥尼在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协助下完成这部影片,据说首映完后,引得数千人起立为之喝彩,在电影史上也称为经典之作。而苏菲·玛索也终于如愿以偿,在影片的第二个故事中,有了她的一席之地。  对于担纲第二个故事女主角的苏菲·玛索来说,她所饰演的一反常态的杀手,是对自己以前所有角色的一次颠覆,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反叛。这是一次绝对暴力的演出,在这部影片中,她还大胆地演绎了石破天惊的正面全裸……  《云上的日子》是典型的艺术片,需要像读文学作品那样去用心感受。它根据安东尼奥尼的短篇小说集《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中的四个短篇改编而成。影片以一个电影导演的内心独白展开叙述,大师安东尼奥尼四处搜集素材,把适合用电影语言表现的场景拍摄下来,由此,他寻访并遇到了好几个故事——第一段《不可能的爱》,第二段《少女与罪》,第三段《别来找我》,第四段《肮脏的身体》。


第3章 银幕天使的星光大道“弑父”与“恋父”(2)

  这些故事要么有来龙没有去脉,要么有去脉却没有来龙,大师把它们串成了一部电影。云上的日子,因为失去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地,变得虚无缥缈起来。我们看到这四个故事以后,开始怀疑电影要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的固有观念。但其实,云上的日子不是虚无的,从一段没有结果的一见钟情,到情有归处的心心相印,这四个故事难道不是我们总在琢磨的心事吗?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导演,就像是一个冷眼旁观芸芸众生情感故事的局外人,他的工作就是感受别人的生活,然后记录下来,使这些故事成为自己下一部电影的内容。生活像水一样流过人们的视线和大脑,我们会觉得,这些情感故事似曾相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未婚男女的偶遇,比如已婚男女的外遇,不经意的邂逅总会产生故事,在感情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纷纷扰扰的情感纠葛,微妙的情感无法给出简单或圆满的答案。  法兰西应该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个民族,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出商业的痕迹。几乎人人都爱艺术,家里挂的画,陈列的图书,人们嘴里说的话和生活习惯,都和艺术有关,人们都在思考活着的意义。安静的小镇,布置得很艺术化的房间,风沙搅动的大地,静谧的小径,能闻见海腥味的港口,孤独的公寓,阴冷的雨夜,铺着猩红色地毯的老式楼梯,等等,一个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场景都不同,相同的是男人和女人永远存在的邂逅。他们谈论的哲学或文学的话题,有时不得不让你沉思默想,比如对说话的质疑——“为什么人们渴望交流,是希望把自己印在别人的心上吗?”比如对电影记录的思考——“每一个映像背后,还有更忠于现实者,而在那映像之后还有另一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直到那绝对的、无人可见的、谜一般的终极现实”等。  在《云上的日子》中,苏菲·玛索战胜了众多的欧洲明星候选人,为自己在第二个故事中争取到一个角色:那是导演在海边遇见的一个美丽而又落寞的女孩,她的外表如此细腻纤弱,性格却像随时可以点燃的火焰,她用13刀疯狂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那是一个灵魂已经飘散了的角色,那13刀把她的眼神、身影和灵魂也不等地分成了13份。她的眼神毁灭而迷乱,她喃喃自语:“你让我想起了某个人。”导演问:“谁?”她说:“我还不能确定。”在不可名状的弑父之后,苏菲·玛索饰演的角色转向了另一个极端——恋父。她不可抑制地向素不相识的中年男人倾诉内心的困惑,因为这位男人似乎是一位心灵探索者。她倾诉着,似乎有些词不达意了,于是她用身体倾诉,与那位在年龄上可以做自己父亲的中年男人做爱,释放即将爆炸的内心情感。她做了,用肉体倾诉得淋漓尽致。她全裸起身,在窗口目送心灵探索者离去。然后,她转身,面带满足的笑容,朝着镜头(观众)走来……  在这部片子里,性感的苏菲·玛索好似一个轻柔的影子,以一种飘忽的姿态缓缓地滑过一个男人的生命,然后失之交臂,今生不再重逢。有种叫“宿命”的东西,被她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力度深埋在里面。故事没有情节,只有情绪,然而身体与灵魂的美丽与痛苦,却是永恒的。剧中人带着它,在苏菲·玛索的演绎下,缓缓向一个永恒的极点飘去。


第4章 挥洒妖冶之气挑战托翁经典(1)(图)

  “死,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真正爱过就死了……”这是享誉世界文坛的俄罗斯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令人过目不忘的经典表白。  这部托翁的经典,已多次被搬上银幕。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这是第一部在俄罗斯全景拍摄的西方电影,其中堂皇的建筑、华丽的街道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重现了托尔斯泰笔下的风景,那段发生在19世纪沙皇俄国时代的故事,在自然而古老的背景中徐徐展开。  这部影片,也让全世界的苏菲迷再次领略了苏菲·玛索惊艳逼人的容貌和气质。安娜·卡列尼娜被认为是苏菲扮演的悲剧角色中最具代表性的。    故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小伙子列文从农庄回到莫斯科,向他一直深爱的姑娘吉提求婚。没想到,吉提早已深深地爱上她的另一个追求者——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第二天,吉提的表哥司潘去火车站接他的妹妹安娜(她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正巧与渥伦斯基相遇。安娜惊人的美丽和高贵的气质,使渥伦斯基神魂颠倒。在随后的一个晚会上,渥伦斯基不断邀请安娜跳舞,这深深伤害了吉提。舞会后第二天,安娜返回彼得堡,渥伦斯基紧随其后并向她求爱,安娜欣然接受。  安娜怀孕了,她再也无法掩饰对渥伦斯基的感情,她向丈夫卡列宁坦白了与渥伦斯基的关系。与此同时,列文再次向吉提求婚,并且如愿以偿。  安娜流产了,痛苦不堪的渥伦斯基自杀未遂。两人离开了令他们伤心的俄国,来到意大利。那里毕竟不是他们的故乡,安娜强烈地思念儿子谢辽沙,又回到了莫斯科。但是,卡列宁拒绝安娜接近谢辽沙,走投无路的安娜不得不耐心等待同卡列宁离婚。在此之前,她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而渥伦斯基社交频繁。孤独的安娜怀疑渥伦斯基另有所爱,开始吸毒。渥伦斯基真的开始冷落她,背叛她,她的丈夫更不能原谅她。在重重压力之下,安娜卧轨自杀了。  这一悲剧,是在格林童话式的场景中展开的,使我们想起《日瓦戈医生》,想起那神话般壮丽的俄罗斯风光。导演罗斯利用这样的画面丰富了托尔斯泰的浪漫故事,并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影片的开头十分经典。在月夜的雪地上,一个人被狼群追逐,气喘吁吁地逃生。镜头在跌跌撞撞的他和穷追不舍的狼群间切换。忽然,他跌倒在一口枯井中,卡在中间,上面是饥饿的狼群,下面是一头熊瞎子,进退两难之际,他说:“死,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真正爱过就死了。”这生动而惊险的画面,就是罗斯改编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序幕,它吸引观众进入了影片的故事。它严格遵从托尔斯泰原作的风格,以引人注意的首句紧扣读者的心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第4章 挥洒妖冶之气挑战托翁经典(2)(图)

  安娜首次在火车站亮相时,你会惊讶于苏菲·玛索的冷艳与优雅。然后,在金碧辉煌、热闹喧哗的舞会上,她孤傲的外表掩饰不住落寞。当她遇见令她难逃悲剧宿命的男子时,那紧缚着丰腴身体的黑色晚礼服又怎能阻挡压抑已久的渴望。即便是漫天的风雪中,在厚重的冬装包裹下,那沾满飘雪的鬓发、狂风里挣扎的刘海、冻得通红的脸颊、白雾般温暖的气息,也是那么地迷人——她的风韵无处不存。苏菲·玛索以其无可挑剔的表演,演活了高贵、孤傲与性感的安娜,出乎意料地使葛丽泰·嘉宝和费雯·丽饰演的安娜相形见绌。一个神话的破灭,正是另一个神话的重塑。安娜顺从于渥伦斯基时,出现江中冰块融化的镜头。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给这段为道德和世俗伦理所不容的婚外情画上了句号,给观众留下了无限感伤。安娜卧轨前迷茫的眼神,近乎洞穿了世间的爱与恨,每一个镜头都渗透了绝望。就连经过装饰的有贵族头衔的签名,也显得格外卑微。  在影片最后有一段剪辑,其蒙太奇手法令人感动万分。在舒缓的节奏里,我们感受到缠绵悠远的情境:一支巨大的蜡烛充满银幕,瞬间就被风吹熄了,一切烟消云散,凄美至极!名著总有如此的震撼力,这也许是电影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安娜舍弃富贵追求真爱,虚伪的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丈夫最后原谅了她,而热情的渥伦斯基一点也不温情。种种爱的无奈及迂腐可笑的人性,在这部伟大的悲剧电影里表露无遗。当苏菲·玛索所饰演的安娜凄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影片给观众的感受,如同比利时巧克力那般香味醇厚。美丽的服装,宜人的外景,丰富多彩的俄罗斯宫殿内景,红色、黑色与金色相映成趣,令人陶醉。影片开头不久的那场舞会就很值得一提。开头是吉提兴奋地寻找渥伦斯基,最后是安娜屏住声息逃避渥伦斯基,对比十分鲜明。事实上,影片的遗憾之处在于过分着重理性的分析,缺乏情感与心理方面的深层描写。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托尔斯泰的作品已经精妙到了用电影语言难以全部表达的程度……  在为《安娜·卡列尼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