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求医不如求己1-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解答不出或想避而不答,那你也就别想快乐地往前走了,因为疾病就是人生必经的桥。

  疾病真的那么可怕吗?当然,如果它是猝不及防的雪崩、地震、海啸,那真是令人恐怖,但疾病是可以预知的,是可以观察的,是可以被我们拒之门外的。它往往是不速之客,身份很特殊,你不可生硬地去推搡它,那样它必和你顶起牛来。你却可以搂着它的肩膀一起出门,在门口你还会对它的到来说声谢谢。因为它是上天给你派来的陪练,通过和它的切磋,你的拳技大长,身心更加健康,更加充满力量。

  由此看来,疾病一点也不可怕,尤其是现在,我已经给你提供了那么多的工具和方法,你只需要先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真正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有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治疗起来就如滚汤泼雪一般迅捷,出乎你的想像。

  前不久,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困扰他5年的痛风不经意间就全好了。记得他半年前还担心自己会被截肢呢。那时他的痛风非常厉害,经常大半夜就被急救车送进医院。我只告诉他要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加上肾经的复溜穴,以缓解肝脏的负担,达到补肝的目的。(肝不可直接补,一补就上火,所以减少肝脏的负担就是补了。)而痛风就是肝脏解毒的功能弱了。什么尿酸、什么嘌呤,不过是肝脏解毒不完全的产物。不要被这些名词所迷惑,而不知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他告诉我,他总共自己按摩也不过5次,突然有一天后背奇痒无比,他便找人刮了痧,出了满背的黑紫痧,自那以后痛风再也没犯过。

  朋友小高告诉我一件喜出望外的事。她说两周前我曾教她找胆经上的穴位,结果当时我随便点了那儿几下,就把她一直隐痛的外脚踝治好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她的外脚踝有问题,只是摸脉觉得她的胆经有阻塞,便告诉她要多揉胆经。现在想起来也不奇怪,她痛的地方正是胆经的丘虚穴。很多人总爱崴脚,其实都是胆经阻塞闹的。

  举这些不经意间治疗成功的例子是想告诉您,不要把治病搞成很繁琐的事。有的朋友每天要按摩很多穴位,还要刮痧、拔罐、练功,总觉得运用的方法越多,治疗的效果越好。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的气血就那么多,我们需集中力量,逐个解决身体的问题;切不可将气血分散各处,无的放矢,这样越治问题会越多,终将失去信心和耐心。记住:简单才有效,顺势才迅捷。

  其实中医西医之争真是无谓之争,本来就没有优劣,如同山水画与油画、佛教与天主教、咖啡与清茶、数学家与诗人之较。

  信西医者觉得西医是科学的结晶,而中医是玄学迷信。或说中药或许有效,而医理却是杜撰牵强之词,更有甚者言中药也不过是安慰剂,真是把中医几千年的探索等同于原始部落的拜神祷祝了。现代社会有众多疾病西医是明言无法医治的,而中医却有很明显的疗效,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中医西医之争真是无谓之争,本来就没有优劣,如同山水画与油画、佛教与天主教、咖啡与清茶、数学家与诗人,只是标准不同而已,并无高下之分。但二者确实是不好融合在一起,咖啡和清茶混在一起就是污水,国画和油画同画一处便为涂鸦,数学家和诗人也难有共同语言。好的东西合在一起有时候更加完美,有时却相互破坏。像中医西医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各显其能的战友,而不是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夫妻。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支气管炎,西医主张消炎止咳,中医倡导宣肺化痰。先让西医治,症状很快消除,但随即又复发,不能去根;请中医来调,体质确有增强,但是症状却难以消除,最后变成老慢支。中医西医都望而生畏,故有“内科不治喘”的老话。

  一间房子,堆满垃圾,招来苍蝇无数。西医说,我有特效杀虫剂,只要一喷,苍蝇马上被消灭。果不其然,西医拿着喷枪,一会儿的工夫,苍蝇便尸横遍野,全部被歼,但屋里的垃圾西医却不管清除;没过多久苍蝇们闻着垃圾的味又来了,而且比第一次更多,因为屋里更脏了。西医再来喷药,喷着喷着,苍蝇们不再害怕这种味道了,西医也就只好向苍蝇们投降了。换来中医,中医说,为什么会招来苍蝇,那是因为屋里垃圾太多,只要把垃圾清除,苍蝇便自然不会再来了,所以要先打扫房间,清除垃圾;苍蝇嘛,先不去管它。经过中医的清理,屋里垃圾确实见少,可苍蝇却不见少,因为苍蝇也在繁殖,尽管垃圾少了,但现有的垃圾也足够它享用一段时间的,中医终于也有些累了、烦了,便歇下来,苍蝇们便更猖狂了。这就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无法治愈的根源。

  其实中医西医完全可以协同作战,各显优势。西医先喷药把苍蝇杀光,中医马上清理垃圾,让苍蝇没有繁殖的环境和时间,一来一往,疾病很快就可以痊愈,不治之症将变成易治之病。而是囿于门户之见,中医西医往往互不相容,或阳奉阴违。宽容点的大夫也只是不反对,但彼此却不合作,所以病人总是奔走于中西医之间,不知所措,真是事障易解,理障难除。所以,中医西医的矛盾是人的观念问题,跟医学本身无关。

  医生的职责就是协助和导引病人找“启动”这个自我修复程序的开关,而不是在没弄清前揣测身体的意思,胡乱地拨弄它们,干扰它们,扰乱其他正常程序的工作。通过仔细的检查与询问,医生发现了开关所在,用针灸、按摩、药物等方式,帮身体启动这个程序,剩下的工作就是身体自己的事情了。

  人活着谁没生过病,不论大病小灾,疾病的发生就好像被人触动了某个开关,运行了某段程序;而疾病的愈合好转则像身体内运行的另一套自救的程序。疾病的发生与痊愈,就在于这个程序能否正常启动,像电源开关一样简单,因此古人形象地称之为“病机”。疾病的发生与好转就像有人在玩弄这个开关一样。

  可以把疾病发生的原因比做计算机感染的病毒,平时可能潜伏在体内任一地方,当环境条件成熟而触发这个病毒的发作程序时,于是就体现出来各种症状。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则是另一套自我诊断和修复的程序。人体修复程序比计算机高明得多、复杂得多。

  医生的职责就是协助和导引病人找“启动”这个自我修复程序的开关,而不是在没弄清前揣测身体的意思,胡乱地拨弄它们,干扰它们,扰乱其他正常程序的工作。通过仔细的检查与询问,医生发现了开关所在,用针灸、按摩、药物等方式,帮身体启动这个程序,剩下的工作就是身体自己的事情了。

  疾病好转程序的启动有时候并不直接体现为身体不适的减轻,身体可能为了彻底地解决疾病,某些时候的不适会比启动前还剧烈,疾病的症状反倒可能更重。人们多半会不理解身体的行为,认为身体无法掌控疾病发展,而去采取中断程序继续运行的措施来减轻痛苦。

  现代医学就是这样看待疾病带来的痛苦:人体被看作天生就是软弱无能的,没有外力帮助人体就会坐以待毙,身体自己对疾病没有抵抗能力;因此多采用对抗的治疗原则,而不是帮患者找到开关所在。这些理论认为只有人为地干涉消除身体不舒服的症状,才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把身体所有变化(包括好转的变化)多当作敌意,于是发现病变就切除、手术、放疗、化疗,搞得本来就被病毒程序感染而陷入混乱的身体再雪上加霜。用杀毒软件不论好坏一律清除,这个过程可能干掉了坏的程序,同时也把好的程序弄得支离破碎,无法复原;或者根本只是杀掉了部分“坏蛋”,还有一部分却去扰乱其他正常运行程序的工作,疾病从此进入恶性循环;此时即使找到真正对病的修复程序的开关,也可能因为前面一通乱杀,这个程序已经无法启动了,甚至要患者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

  学会听听身体的声音吧,它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程序,有些程序看似凶险,但运行的结果都是为身体好,人们要学会观察身体的意思,帮助它尽早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制造障碍。

  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的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很多朋友急切盼望知道了解自己体质的方法,多次催我快写这方面的文章。我本来想经过深思熟虑再动笔,因为关于体质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但转念一想,可能我说得越详细,反而会令读者越迷惑,这就好比是说1+1=2,谁都觉得简单,但如果要问它为什么等于2,那就成了“哥德巴赫猜想”,谁也搞不清楚了。所以我就先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让朋友们有个概念,毕竟学习中医是需要逐渐浸润、逐渐悟化的,学习的过程也必须是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否则学习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而不是实质精华。很多朋友想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体质,我有个粗略的自测项目,当然我这里是按中医的理念来划分的。人的体质类型很多,如果一一细说,反而显得混乱,不如简单地分为寒、热两类(以下阴阳的划分概念不够严谨,望专业人士见谅)。

  寒性体质(阳气不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身体的火力不足,表现为畏寒怕冷、喜暖喜热、不爱饮水或只爱喝热水、腹泻便溏、四肢不温、早晨起来就犯困、一到秋冬便咳嗽流清涕、爱吃葱姜、不喜梨藕、舌淡苔白、津液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黄、身体稍虚胖、喜安静独处、脉搏较缓慢(70次/分以下)。

  热性体质(阴虚火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喜冷喜寒,多穿一件衣服便燥热出汗,爱喝水、爱喝绿茶、爱吹风、喜空调、爱吃冷饮,口苦、尿黄赤、烦躁易怒、便秘、口咽干燥、目赤、发热、胁痛、失眠,脉搏多较快(80次/分以上),舌红苔黄、面色发红、不爱睡觉、体味较重。妇女月经多提前,量大色深。

  其实严格属于这两类体质之一的人并不多,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常体质。或偏于热,或偏于寒,或里热表寒,或上热下寒,或忽冷忽热。

  基于不同的体质,在治疗时就要充分考虑;对于症状,倒可退而求其次了。举一个例子,我曾治疗过一个小女孩,18岁,症状为满脸都是大红疙瘩,还有经久不愈的咽喉疼痛。曾找过许多中医看过,都说是上火了。开的方子全是苦寒祛火的药,她先后吃过龙胆泻肝丸(泻肝火)、导赤丹(泻心火)、西黄清醒丸(祛肺胃之火)、牛黄解毒丸(祛心胃之火)、知柏地黄丸(泻胃肾之火)、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而其脉搏每分钟只有64次,且舌淡苔白,是典型的虚寒体质。我问她平日的饮食偏好,她说最爱吃姜,不爱喝水,更不敢吃凉的,还很怕冷。我于是让她服用较为温热的成药——附子理中丸,是专治胃寒的,一次两丸,一日三次,连服一周。小女孩告诉我说,附子理中丸很好吃,又甜又辣(其实这药我觉得很难吃),咽下喉咙时咽部的疼痛就大为减轻了,然后觉得肚子里暖暖的,很舒服,脸上的大红包也明显小下去了。

  治病的时候如果能了解到患者的体质,也就看到了疾病的根本。如果是寒性体质,虽然患病有时也会发热,但那通常是虚热,不是真正的阳气充足,治疗的时候所开药物绝对不可过于寒凉,凉药要少用甚至不用,然后马上温补才可。而热性体质的人虽然也会偶感风寒,表现出畏寒怕冷的状况,但一定不可投大剂温药,只借少许解表之药,用内部的火力将肌表的积寒赶走即可。如果一见发热就祛火,那虚寒体质的人仅有的一点阳气也会被戕伐殆尽;如果一见寒凉就温补,那热性体质的人便如添柴救火,永无平和之日了。

  其实,体质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是不容易改变的,阳虚多寒,阴虚多热。阳虚的人虽然经过体育锻炼、后天培补,已经不畏寒凉了,但仍然保留着阳气不足的原始机制,一旦放弃锻炼,或外感疾病,先天的体质状态就又会表现出来。所以后天不间断的培补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阳旺(阴虚)的人虽然因罹患疾病或不良环境导致身体阳气不足、畏凉怕冷,一片虚寒景象,但其身体的原始机制仍是助阳的状态,所以治疗其寒症时不可久用温热,只是中病即止才好。

  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

  说了一大通,你若听懂了,或可有所启发;若没听懂,也没关系,来日方长,了解——感知——体悟,这就是你学习中医的过程,很多时候是这样,不明白的东西不见得真不明白,明白的东西也不晓得是否真正明白。

  求医录

  heybill问:

  本人体型偏瘦,自小就感冒不断;初中时期暗疮厉害;记得高中时期测的脉搏在80左右。现在是有点畏寒怕冷,又爱喝水,四肢不温又口咽干燥,较容易口腔溃疡。这些是里热表寒的体质特征吗?想早上用山药打粉煮粥吃来调养,不知可行否?

  中里巴人答:

  如果先天体质是那种寒热错杂、虚实更替的情况,您索性别去管它,从后天之本脾胃来重新培补。开始吃山药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山药薏米粥一定要选用药店的淮山药才有效果。

  WYJJ问:

  我儿子5岁,自出生起形体就特别瘦小,很挑食,极度不爱吃不爱睡,但平常精力还很旺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