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据以色列宣称,这两次空战中以方无一损失,叙方被击落飞机70余架。这里面
可能有吹嘘和夸大的成分,但叙利亚惨败毕竟是事实。
    这是一次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势不均、力不敌”的空战,其结果未必具有普
遍性,但人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雄猫”和“装配匠”的争斗
    利比亚地处非洲北部,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达1900多千米,但国土的 95 %
以上都是沙漠和半沙漠。国土面积虽有176 万平方千米,人口却只有300 多万。利
比亚人口虽少,但因盛产石油,经济实力较强,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的一个
国家。
    1969年9 月1 日,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被推翻,卡扎菲上台执政。自此以后,
利比亚和美国的关系长期紧张,多次“兵戎相见”。1981年和1989年,利比亚和美
国先后进行两次双机对双机的空战。这不仅是利美之间的“直接交手”,也是美国
研制的战斗机和苏联战斗机的两次实战对抗,因而更加引人注目。
    锡德拉湾位于地中海南部,毗接利比亚领土。1973年,卡扎菲宣布锡德拉湾为
利比亚领海,美国政府当即表态,不予承认,并故意派出军舰、飞机进入锡德拉湾,
以示对抗。
    1981年8 月,美国第6 舰队在地中海进行导弹射击演习,“尼米兹号”航空母
舰和“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参加了这次演习,并故意使演习区深入锡德拉湾。为
了对付利比亚的飞机,还专门设置了7 个空中巡逻点,每个巡逻点上派2 架战斗机
巡逻。8 月18日,演习正式开始,当天fp势就十分紧张。利比亚先后出动了35批飞
机,其中有70多架飞机进入演习区“视察”。美国战斗机从航空母舰上频频起飞进
行拦截,迫使这些‘不速之客“离开演习区。双方都已剑拔弩张,但未曾发生空战。
美国指挥官为此感到十分愤怒,决意要”教训“一下利比亚的飞机。
    8 月19日清晨,“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了2 架F -14飞机,执行巡逻任
务。长机由亨利·克利曼中校驾驶,僚机由苏伦斯·穆津斯基上尉驾驶。F -14又
称“雄猫”,这是一种作战效能很强的飞机,它的机翼的后掠角度在飞行中可自动
改变,机动性能很好,飞机在空中盘旋时转弯半径很小,易于占据有利的位置。它
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能够同时发射6 枚“不死鸟”导弹,攻击6 个不同的目
标。但在这次巡逻中,两架F -14飞机都没有挂装“不死鸟”导弹,挂的是“麻雀” 
中距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这两种导弹的性能也相当先进,不仅能
在敌机后方“追击”目标,与敌机迎头相遇时也可实施攻击。这种特性称为迎头攻
击能力。
    F -14起飞后不久,飞机雷达荧光屏上突然出现了两个亮点,克利曼立即意识
到:“这是利比亚战斗机”。当时双方相距约70千米,他立即向僚机发出命令:
“拉开距离!”F -14旋即以疏开队形(两机间隔3 千米)朝目标飞行,为了用目
视确认对方飞机,克利曼“一马当先”,在相距15千米左右时,认出了这是两架利
比亚的苏—22飞机。
    苏—22是一种战斗轰炸机,西方国家称之为“装配匠”,主要用来攻击地面和
海上目标,空战能力并不强,性能水平比F -14要差得多。它挂装“环礁”空空导
弹,这种导弹机动性不佳,只能在敌机后侧方实施攻击,不具有上面讲的‘迎头攻
击能力“。
    两架苏—22保持密集队形(间距150 米左右)迎面飞来。F -14飞机准备左转
弯150o,与苏—22并列飞行,以示警告。苏—22长机以为F -14要发动攻击了,于
是惊慌失措地发射了一枚“环礁”导弹。当时双方处于迎头相对的位置,不具备迎
头攻击能力的“环礁”当然不可能击中目标。F -14双机稍作规避,导弹就漫无目
标了。
    克利曼曾参加过越南战争,是个作战经验很丰富的飞行员。他当即向穆津斯基
下达了开战的命令,并迅速向苏—22僚机的后侧方飞去,他仅用40秒钟就占据了有
利的位置。利比亚的苏—22僚机飞行员一看情况不妙,急忙迎着太阳爬高,他想用
太阳作“诱饵”,让对方的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去追太阳。但克利曼不愧为沙场老
将,他并不急于发射导弹,当苏—22僚机偏离太阳方向时,才猛然按下导弹发射按
钮,“响尾蛇”导弹喷出长长的火焰,“直奔”苏—22而去。“轰”的一声巨响,
苏—22僚机的尾部炸开了,飞行员急忙跳伞,飞机坠落爆炸。
    与此同时,穆津斯基驾驶的F -14飞机,利用左转弯机动,迅速占据了苏—22
长机的后上方有利位置。苏—22长机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立即左转弯爬高,
随后又作右转弯机动。但这也无济于事,穆津斯基紧紧“咬住”了对方,在两机相
距8000米左右时,当机立断,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导弹。这枚导弹打得很准,从
苏一22飞机的尾喷管穿人,飞机的整个尾部“烟散云消”,飞机像断了线的风筝,
翻滚着坠毁了。这场空战一共只进行了1 分钟!
    时隔8 年,即1989年1 月4 日,利美双方又进行了一次“两对两”的空战。美
国参战的仍是“雄猫”双机,而利比亚参战的是被称之为“鞭挞者”的米格—23双
机。米格—23是苏联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它也是一种可变后
掠翼飞机,但技术水平比F -14要落后得多,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武器的作战效
能都不如F -14飞机。苏联出口飞机还有一个“惯例”,即机上装备的电子设备和
武器比国内使用的型号要落后,因而利比亚的米格—23与F -14的差距就更大了。
    当天,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在克里特岛海域执勤。2 架F -14飞机在地
中海上空进行空中巡逻,机上各挂2 枚“麻雀”和2 枚一响尾蛇“导弹。
    11时55分,F -14收到了正在巡逻的美国E -ZC预警飞机发来的警报:“二架
米格飞机正在接近空中巡逻空域,米格编队航向为 340。”F -14机组飞行员接到
警报后,立即用机上雷达全力搜索敌机。11时57分,F -14雷达发现了目标,当时
双方相距约130 千米。
    据美国事后宣称,双方在接近的过程中,曾进行了多次进攻性机动和规避性机
动动作。F -14几次企图避开正面冲突,两米格—23双机则企图保持正面迎击的态
势(米格—23有一定的迎头攻击能力)。
    F -14在这次空战中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12时0 分20秒,双方相距约
22千米,处于迎面相对的位置。F -14长机向米格—23长机发射了一枚“麻雀”导
弹,当时被攻击的米格—23飞机并未进行任何规避,导弹却并未命中目标。
    “一不做,二不休!”12秒钟后,F -14长机向同一目标又发射了一枚“麻雀”
导弹,还是没有击中。
    当时,双方飞行时速都在1000千米左右,又是迎头对飞,所以瞬息之间飞机就
靠近了。双方相距10千米时,F -14编队解散,长机左转弯,僚机右转弯,两米格
—23双机则向F -14僚机方向急转弯。当F -14僚机与米格-23僚机迎面相距9 千
米时,F -14飞行员抓紧时机,发射了一枚“麻雀”导弹。这次“麻雀”显威风了,
直接命中目标。米格—23飞机的碎片飞向四方,F -14僚机急忙向右上方避开。
    F -14长机利用其良好的机动性迅速右转弯,占据了米格—23长机后侧的有利
位置,双方相距不到3 千米时,F -14长机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导弹,干脆利落
地将米格—23击落。
    此时,时针正指在12时02分36秒。从E -ZC发现目标到米格—23双双被击落,
一共只有 7分钟!这次空战的结局又是2 :0 ,“雄猫”吃掉了“鞭挞者”。
    这“两个2 :0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一些采用苏式武器装
备的国家中引起很大震动。这两次空战以及中东地区其他一些作战行动中,苏制装
备屡屡失败,是不是苏联研制的武器装备不行呢?
    对此,国外书报杂志议论纷纭,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首先,这两次空战的对
手不是一个“量级”的,就好比重量级拳击手与轻量级拳击手争斗。米格—23和苏
一22是两种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比较笨重,机动性欠佳,尤其是苏—22,它是一
种战斗轰炸机,空战格斗性能就更差了。而F -14是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机动性
能很好,在空战中很容易占据有利位置。至于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差距就更大了。
F -14机上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100 千米,而苏—22上没有探测雷达,米格—23虽
有雷达,但探测距离近得多。F -14使用的两种空空导弹的性能水平。作战效能,
也比利比亚飞机上装的空空导弹要好得多。因此,这两个“2 :0 ”的结果是“顺
理成章”的。
    但是,F -14与米格—23、苏—22的技术水平差距,并不能代表美、苏战斗机
技术水平的差距;更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苏联的武器装备“不行”。因为,米
格—23和苏—22并不是苏制飞机中最好的战斗机。80年代中期,苏联第三代喷气式
战斗机米格—29和苏—27开始服役。这两种飞机的技术水平、作战能力并不亚于F 
-14或其他的美国现役战斗机。在1989年法国国际航展上,苏—27进行飞行表演时
做了一个被称为“普加切夫眼镜蛇”的机动动作(飞机的活动形态很像一条眼镜蛇,
故得此名称),其难度之高、动作之新颖,令人“叹为观止”!当时,西方国家没
有一种战斗机能做这样的动作。
    另一方面,有的文章特别提到了人的因素。这两次空战中,美国飞行员较为沉
着、果断,处置恰当。而利比亚飞行员却在交战之际显得紧张、畏难和焦急不安。
第一次空战中,利比亚飞行员在不具备发射条件的情况下匆匆发射空空导弹,以后
又在几十秒钟内就让对方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导致长僚机都被击落。第
二次空战,对方从相距20多千米处就开始发射导弹,先后共发射4 枚,而利比亚飞
机自始至终“被动挨打”,连一次反击都没有!这样怎么可能取胜呢?!
    由此可见,现代空战中,飞机的先进性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因素还是人。
                马岛之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它位于南纬53度。西经60度的南大西洋上,
由300 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9000 多平方千米,居民约2000人。这里气候寒冷、
人烟稀少,但因地处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又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
基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因此这个岛的主权问题引起了长期的争端,曾几经易手。
这个岛最早是由英国航海家发现的,并以英国海军司令的名字命名为福克兰群岛。
1764年,法国在这里建立了居民点,改名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767年,西班牙获得
了该岛的主权。1816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该岛归阿根廷管理。1833年,英
国又武装占领了该岛。自此以后,阿英双方就该岛的主权问题,进行了“跨世纪” 
的争议,几经谈判,多次破裂。近年来,由于发现该岛海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争
议更发展为争斗,“兵戎相见”也就在所难免了。
    1982年4 月2 日拂晓,人们还在甜蜜的睡梦中。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响起了激烈
的枪炮声,阿根廷一支4000多人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突然登上马岛。当时英国守军
连总督在内也不过百余人,几乎没有进行什么抵抗,就缴械投降了。
    消息传到伦敦,举国震惊。首相撒切尔夫人亲自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还召见
了三军首脑。4 月5 日,英国政府宣布决定派出特遣舰队。4 月6 日,舰队的旗舰、
航空母舰和主要战斗舰艇出发,驶向离英国本土1 万多千米的马岛,一场举世瞩目
的海空大战正式开始了!
    在这次战争中,阿根廷参战兵力6 .5 万余人,海空军主力几乎全部出动,有
舰船30余艘、作战飞机250 余架,地面部队1 .3 万余人。英国参战兵力3 .5 万
余人,出动舰船 110余艘、飞机270 余架,地面部队 9000 余人。这场历时70余天
的战争,最终以英军重新占领马岛而告终。
    这次马岛之战,海空作战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战斗的场面十分壮观,因而被称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现代海空争夺战。这场战争也再次告诉人们:现代
战争中,没有空军就难以取得胜利。双方的作战飞机在战争中都取得了引以自豪的
战绩。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要数“超军旗”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
“鹞”式飞机的辉煌战绩。
    在拥有百余艘舰船的英国特遣舰队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吨位并不算最
大,但却是最引人注目的战舰。它不仅海战威力很强,而且还装备有性能很好的搜
索雷达,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能达400 多千米。也就是说,阿根廷飞机从本土一
起飞,它就能发现。舰上还装有称为“海标枪”的舰空导弹,这种导弹不仅可用来
攻击空中目标,也能对付水面舰艇。“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其他设备也很先进,
造价超过2 亿美元,被称为“英国舰队的骄傲”。
    “谢菲尔德号”既然有这样的“盛名”,自然就会成为阿根廷空军主要攻击的
一个目标了。执行这次任务的“杀手”,是法国研制的“超军旗”飞机。这种舰载
攻击机,性能并不很先进,不能进行超音速飞行。但它的低空飞行性能很好,不仅
时速可达1200千米,而且能贴着海面2 米~3 米飞行。机上电子设备也比较完备,
在100 千米以外就能发现海面上的驱逐舰。阿根廷空军另一个“杀手铜”就是“飞
鱼”反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