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国时代,蜀国大将关羽要出兵打魏国的樊城之前,怕吴将吕蒙从背后偷袭自己的老巢荆州,便留下重兵守备。吕蒙看出了关羽的心事,便托病辞官归里。关羽一看吕蒙不再任军职,心情一松,把留守荆州的大军,调往攻樊城。荆州城一空,吕蒙便率军迅速将其攻取;关羽发现苗头不对,立刻回师攻吕蒙。不料吕蒙又棋高一着,对荆州城内秋毫无犯;这一来,原本准备奋战以解妻小倒悬之苦的关军士卒斗志全消,关羽遂被吕蒙擒杀。
关羽是古代名将,本身有一定的谋略和战力,所以当他攻樊城时,知道留重兵于荆州,这是“实而备之”。吕蒙虽想攻取荆州,但知道关羽有所备之后,便“强而避之”,避免硬碰硬的不必要伤亡;等到关羽上当,由实而备之,变成虚而疏之时,吕蒙便以实击虚,把关羽彻底打垮了。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怒在这里的意思是志骄气盛,自信满满的意思。
挠原本的意思是弯曲,在这里的意思是扰乱、搅和。更精确一点地说,就是撩拨。
怒而挠之的意思是,撩拨对手,让他暴跳如雷;让它变成情绪反应,失去理智。
这种战术,最适用于性情刚戾的对手。这种性格的人最经不起激,一激就怒;一怒就会逞志快意:一逞志快意就会不顾本谋,终致大败亏输。
以怒挠敌 刘邦取成皋
楚汉相争时,彭越在梁地不断偷袭楚军,造成楚军不少伤亡;项羽火了,决定攻梁。临走前,把最重要的粮仓要地成皋托付给大司马曹咎,并千叮咛、万嘱咐:
“一定要谨慎小心地守住成皋,若汉军前来征战,千万别理他,十五天内,我就可以平定梁地。到时候再把梁地交给你。”
刘邦对成皋垂涎已久,项羽一走,立刻领兵来攻。一开始,曹咎还能坚守城池,不肯出战。汉军便在城下不断用脏话臭骂曹咎,一连骂了五六天,把曹咎搞得火冒三丈,气冲冲地杀出城来。
曹咎本来就没啥大本事,又加上怒急攻心,只想泄私愤,根本忘记了原来的只守不攻的命令。结果一触即溃,汉军轻易拿下了成皋,曹咎羞愧自杀,但已无济于事;自成皋失守后,项羽便陷入了粮食不继的困境,亡征决矣!
再换个角度看“怒而挠之”:挠之的先决条件是怒,对于性情不怒反而平和的人而言,这一招就不怎么管用了。
尉缭子说:
“宽不可激而怒。”
意思是说,性情较平和的人,很难撩拨他,因为这种人不会上激将法的当。
性宽不受激 司马懿退强敌
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伐魏,和魏国大将司马懿对上了。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用兵如神,正面对决,肯定占不了便宜;加上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并不充裕,因为经不起持久战,所以,急于决战。
知道自己的弱点和对手的罩门,司马懿决定来个相应不理;任凭蜀军如何叫阵,他硬是不出兵。诸葛亮急了,派人在城下破口大骂司马懿,司马懿还是不为所动。诸葛亮没办法了,派人送了一堆女人的衣服和胭脂给司马懿,意思是说:
“你司马懿不敢和我决战,是穿裙子的娘儿们,不是穿裤子的男子汉!”
面对诸葛亮一波接一波的撩拨与激将,司马懿就是能憋住不动怒;这一下,连诸葛亮也没辙。眼看着粮食将尽,只好收兵打道回府,白忙了一场。
卑而骄之,简单讲就是装孬欺敌,让对手因轻敌而无备于我,再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而取之。
骄兵之所以易败,关键在于:因为看不起对手,便不会尽实力打;老以为用指头就可以撂倒对手的拳头;等到被拳头撂中要害,战力已失时,已经来不及了!
第一部分第1篇 计(6)
小敌兵法 石勒轻取王浚
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大军阀石勒看上了幽州;但拥有幽州这块大肥肉的王浚颇具实力。硬吃没把握,于是石勒采取“卑而骄之”策略。他知道王浚虽是东晋臣子,却一直有称帝的野心,于是写了一封言卑辞微的信给王浚;信上对王浚大加赞美,并谦称自己出身寒微,愿意屈身服侍,支持他登基当皇帝。
王浚看了信后,又喜又疑;因为他曾和石勒交过几次手,但都讨不了便宜,现在石勒竟肯屈膝称臣;若真的有石勒的支持拥戴,皇帝梦就不在远了。但这是真的吗?
经过了几次做工之后,王浚相信了石勒,便不再把石勒当对手,当然也不再防备。知道王浚完全对他撤防之后;有一天,石勒忽然出动大军,攻向王浚。面对部下不断的军情回报及迎击的请求,王浚破口大骂:
“石将军是来拥戴我的,谁敢说反击,定斩不饶。”
王浚不设防,石勒自然长驱直入;等到石勒大军入城,发现苗头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
利用“卑而骄之”的战术,石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王浚,拿下了幽州。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佚就是逸、安逸。敌人休整得好,我偏要让你疲于奔命,无所适从。
奇兵VS正兵 郭子仪破史思明
唐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率兵讨贼,在河北大破安禄山大将史思明。安禄山得知史思明大败,立刻派出大军增援;由于援军数量庞大,且又急于决战,郭子仪便订下了深沟高垒、严阵以待、敌来则守、敌去则追的扰敌战术。白天时,出兵挑战,等敌人出兵后,又不战而退;当夜间敌军休息时,却又发动突袭。这一套你想打时我不打,你休息时我偷袭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打法,把对手搞得筋疲力尽。正当对手灰头上脸时,郭子仪却又出动大军将敌军打败。利用这种“佚而劳之”的战法,不但收复了不少失地,也牵制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二路大军的联系,遏止了叛军攻向长安的双进策略。
亲而离之则是一种挑拨分化策略。你们上下遇合吗?偏要离间中伤,让你们翻脸拆伙。
这个战术通常用于敌方的能员干将;只要能把对手最好的人材干掉,等于断了敌人手臂,是种最厉害的狠招。
陈平反间计断项羽一臂
楚汉争霸之所以汉胜楚亡,最重要的原因是项羽在争战过程中犯了太多错误;而其中最致命的一条就是中了汉军反间计,把手下第一、也是唯一的厉害角色范增给气跑了!
事实上,如果项羽能对范增言听计从,在鸿门之宴时,刘邦早就玩完,根本就不会有楚汉之争了!
最早向刘邦提议采用“亲而离之”战术的人,就是陈平:而项羽第一号最亲最不可离之的人,就是范增。
在陈平的反间计下,好几个亲信果然被项羽疏远;慢慢的,项羽也有点怀疑某些手下是否与汉军暗通款曲了;便有事没事派人出使于汉,想伺机察看点眉目来。
有一次,项羽又派使者过来,负责接待的陈平便很恭敬地摆出最高规格的牛、羊、猪太牢级大餐招待;但一看到使者,便装成很惊讶地说:
“我以为是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的亲信呢,只不过是项王的使者罢了!”
说完,立刻把大餐撤走,换上最差劲的餐食;使者回去报告了项羽,项羽果然怀疑起范增来。范增知道项羽不相信自己后,火冒三丈地对项羽说:
“天下大事已定了,君王您自己保重,我这把老骨头已没办法陪您玩了!”
便打包离去,还没到家便死了!
范增一走,项羽身边再没有能帮他出谋定策的人,开始走向衰败覆亡之路。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攻其无备,就是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动攻击;
出其不意,就是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情况下频出奇招。
前面提过,兵道就是诡道:而采用诡道的目的就是以迷雾策略弱化敌人。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夫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十二种诡道战术,都得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还不保证一定成功。以“怒而挠之”这招而言,像诸葛亮这么厉害的角色,碰上比他棋差一着的司马懿都没辙了,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再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司马懿对上诸葛亮呢?采用这个招数,岂不成了“孔子面前卖文章”了!唯一的一招,只有“强而避之”而已!但强而避之是一种消极战法,他只能让自己不败而已;若是确定赢不了,至多只能不败,还打什么仗呢!
孙子的厉害就在这里,他知道上述这十二招有其局限性,所以更进一步的提出了这记杀手锏——攻其无备,出其下意。
第一部分第1篇 计(7)
睡着的拳王不是王
世界拳王泰森,拳力之猛,劲道之强,举世无匹。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打败他;他可以挨你二三十拳,但你经不起他半拳,何况你要让他挨一拳也不容易。这是清醒时的泰森!
若是睡觉或醉倒时的泰森呢?那就不一样了!只要一根木棒就可以轻易把他摆平了。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是而已。
不管多强的对手,一定有罩门;如果实在找不到弱点,就别找了,而是等。等什么,等他松懈下来的时候;松懈的强敌就是睡着的泰森。
再强的对手,再强的战斗力,绝不可能永远处在戒备状态;因为这种老在高亢状态下的节奏不对。弄久了,节奏就会乱掉;节奏一乱,一定会损耗战力。所以,即使最聪明的人,即使节奏感最好的人,也会有节奏间隙(就好像强壮如泰森也得睡觉一样),这个节奏间隙就是弱点,就是“无备”,就是“不意”。趁其无备与不意时,倾力而攻之,百战不殆。
历史上有一个以超弱打败超强的最极端的例子,最能印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惊人威力。
掌握节奏间隙 要离干掉庆忌
春秋战国之交时,吴国阖闾(当时叫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刺杀了吴王僚,登上了吴王的宝座。
吴王僚被杀时,儿子庆忌正好领兵在国外作战;听到父王被杀,庆忌当然一肚子火,发誓要为老爸报仇,阖闾因此坐立不安。
阖闾心中恐惧是可以理解的。庆忌是当时天下第一勇士,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筋骨如铁,万夫莫敌,手上又有一支大军;一旦他回师攻吴,阖闾绝对吃不消。
和庆忌正面硬干,吃力不讨好;于是阖闾继“专诸刺王僚”后,又使出了刺客的老招数:这次出马的是要离。
从外型上看,说要离是勇士,简直扯过了头!身高仅五尺余(注意!这是古代的标准,不是现代标准),腰围一束,容貌丑陋,怎么看都是—付弱不禁风的模样,怎可能杀得了庆忌?
然而,就像要离所说的:“善杀人者,在智不在力。”而智也正是要离唯一的武器。
要离的方法是:先让阖闾折断他的右臂,再让阖闾公开处决他的妻子儿子;在形式上与阖闾成了不共戴天之仇后,投奔了庆忌。
由于有了共同仇恨,共同目标,庆忌接纳了要离;加上要离聪明而残废,庆忌对他逐渐不设防。
几个月后,庆忌准备妥当,从水路回师攻吴。行至中流时,船队距离逐渐拉开,形成首尾不相接;与庆忌同乘一船的要离,立刻把握机会对庆忌说:
“公子您可以坐上船头制高点,监视动静。”
庆忌坐定后,要离持短矛侍立一旁。这时,江上忽然起了一阵大风,要离抓住机会,趁庆忌一个不注意时,借风力使力地尽平生之力,对准庆忌心窝猛刺。庆忌虽然勇悍无比,但一来无备,二来要离攻的是要害,让他无法反击;而要离也就凭着这一击,一举将庆忌刺死,完成了任务。
庆忌虽勇,但在无备与不意状态下,就成了睡梦中的泰森;即使是“凡夫俗子”,也只要一招就可以将他击垮。
如上所述,打败强敌的招数(兵家之胜)很多,但兵无常形,势无常势;战争是二敌对者之间的绵密生死互动。过程千变万化,不可能事先预知(不可先传也),只能临阵而决,待机而动,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开打之前,若基本条件数据比对手好,则胜算就高。
反之,若开打之前,就知道基本条件数据不如对手时,获胜机率就低。
基本条件越好,胜率越高;反之,若基本条件差,胜率就低。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条件都搞不清楚,甚至根本没有的话,胜率就是零;所以,只要从基本条件的角度观察,胜负成败就可料想得到了。
在本篇中,孙子提出了很多诡道欺敌,藉欺敌而弱敌的战术;但不管用什么招数,一定得有基本条件做基础。换句话说,如果基本条件不具备的话,这些招数就使不出来了,武术中有一句行话:“力由地起。”
意思是说,威力的生成,一定有一个发力的立足点;没有立足点,力道就出不来。就好像把泰森吊在半空中,让他足不着地,拳头力道一定大灭,泰森就不是泰森了。
一样的道理,基本条件一定是所有招数的立足点,因为无地则力不起;同样的,没有基本条件,什么都别谈。这也是孙子在本篇最后,谆谆告诫“庙算”重要性的缘故。
第一部分第2篇 作战(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用兵的基本条件是:“战车(驰车)一千辆、辎重车(革车)一千部、全副武装战士(带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