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243-杜鹃声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怪了,你和我们首长一个体形。”    
    “见着了吗?”    
    “没有。”    
    “你说人家一个大领导,我一个教师,容易见上吗?”搞了半天,感情一个教师费着心思去巴结一首长呢。这使我想起了一句俗话:乡长巴结总理,闲得慌。说话的男人不正是闲得慌找事忙的人吗?忙着,是他们的乐趣,管它是什么事呢。    
    有一份报道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注意,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怎样搞的研究者们理应思考。在接受三陪小姐的性服务行列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体私营体制的老板,第二位的是企业领导。自然这些老板和领导是男人。这些人可谓社会的骄子,可人们指责的大多是小姐们,而这些所谓的“骄子”们就不可恨吗?是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的市场经济理论多就可以随处实施呢。他们无疑是成功者,是某某长,某某主任,是千人之上的人;在家庭中,他们是丈夫是父亲,在市场洪流中是赢家,在社会风化上,难道都一个个清廉自好吗?同样,他们也是忙人。是忙着的男人。    
    还见过一种忙碌的男人,白天狠命踏三轮车,晚上拼命地用钱换酒喝,另一种男人,几十年忙一件事,麻将桌上的将军。总之,是男人都是忙人,都有事可忙,当然,我并不否认那些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呕心沥血的人,这也是我最尊崇的男人。    
    忙官忙钱忙色,是一些男人奋斗终生,乐此不疲的事业。因为,他们是男人。


《杜鹃声声》 第二部分八百年间两才女

    八百年前出了位可怜可敬的才女叫清照,八百年后出了位可敬可怜的才女叫萧红,相距遥遥八百余年,一位是高贵的太守夫人,一位是普通的职业女性,在各自或短或长的生命旅程中却有着相似的经历与性格。    
    李清照于1084年出生于北宋时的东京(开封),祖籍山东,其父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十九岁与在京师任职的赵明诚结婚,四十六岁时夫死,七十多岁后在国破家亡的漂泊中老去。    
    萧红出生于1911年的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十六岁进入哈尔滨女中读书,十九岁被一纨绔子弟欺骗,走投无路,幸得萧军等人帮助,三十一岁时病死于混战中的九龙。    
    两人同出生于世事相对平静的年代,虽有内忧外患的侵扰,却不至于无家可归,而她们谢世的时候,社会已经动荡,两人同在漂泊途中,同在战乱时期,同样都死于凄风腥雨的惨惨戚戚之时,没有子女,没有亲人。八百年的两头挑着两个忧郁的孤魂。    
    从经历来看,中年以前的清照是富有的,也是无忧无虑的,少女的天真可爱在《点绛唇》中溢于词间:“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婚后常常与夫君同寻金石,共吟诗句,一次次地思念着远行的爱人,一阵雁字,一束瘦菊也能引起清照的回忆,夫君去世前的几年,虽处于北宋灭亡时期,老家山东的金石书画被烧,身心受到了创伤,但还有丈夫的呵护,有爱心的互赠,故而这一时期的词还以抒情、表现生活和自然为主。在孤身漂泊江南各地的数年里,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家已不家,国已不国。终于从“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的香炉凝膏中醒来,奋笔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爱国诗篇,从后期这些诗词中看出清照已脱离了才女佳人的小我氛围,进入到一个确确切切的直面人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坚韧不拔的女国民行列。    
    我们可怜的萧红,没有中年,没有老年,只有缺少爱与温暖的少年和短暂的青年时期,父亲是个冷酷的官僚,只有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在她二十多岁的时候经历了两次婚姻,心灵的创伤加之身体的虚弱使她一度不堪负重,其惨状不亚于暮年的清照,成名前与上女子学校之间的几年里最关键的是生活的清贫,在写实性的散文《饿》中:我抱紧胸膛,把头挂到胸口,向我自己心说,我饿哪!我拿什么来喂肚子?桌子可以吗?草褥子可以吃吗?为了生计,为了能吃饱肚子,一个妙龄女子竟喊出了这样的句子,这与清照的后期同出一辙。    
    萧红同清照一样也有快乐的时光,不过没有清照前几十年的福气,在她二十四五岁左右,与鲁迅先生一家及许多朋友的相处也领略到了人间的亲情与友情,以至于她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成百上千篇的纪念文字中独树一帜,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天下午要赴个宴会,要许先生(广平)找了一点布条束头发,一条是米色的,一条是桃红的,两人商定用米色的,而我则把桃红的放在头发上,很规矩又顽皮的在等待鲁迅先生往这边看。从这段文中看出萧红是个爱美又可爱的女子,尤其在作为长辈和老师的鲁迅与许广平面前将女子的天性,女子的顽皮全部展现出来。萧红虽年轻,也在向成熟坚强过渡,在小说《生死场》里,一个成熟的女子把北中国底层社会人民大众的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孩子的女人们像鱼一样趴在扬着灰尘的光秃秃的土炕上,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    
    胡风是这样评价萧红的:一个柔弱女子竟写出了“用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黟着光带”。这难道不能说萧红同样是一位爱国爱人民的女性吗?    
    共同的经历,相似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两个性格相似的女子,两个从纯真、多情走向沉默、成熟、坚强的女才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庞大队伍中就有了这样两位令人耳目一新的天之骄女,两位永恒的女子。    
    清照与萧红。


《杜鹃声声》 第二部分思念清照

    很多次,独自行走,很多次,独自吟诵,总觉得少点什么,总想诉说点什么。是谁乘了小舟荡进荷塘,是谁披了蓑衣戴了斗笠漫步在雪地,是清照,是清照。许是感应,许是相知,寂静的时候会想起你,你若不是太守的夫人、宰相的儿媳,我们或许会同上兰舟;我若不是穿了高跟鞋也会邀你共赏金石。你曾是那么的纯真好奇开朗活泼:“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哪位女子有你洒脱雅致又轻悠?    
    女子生来多相思,想自己,想朋友,想亲人,最多的是想念爱人。女人的头脑装满了别人,情人曾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足以流一串泪水,酿一杯香醇。独自怎生得黑的日子是相思的日子,相思的日子有骄阳、有阴霾,有小鸟、也有野菊。淡酒是最好的伴侣,那个小亭,那扇窗棂下有我与你对饮,远行的爱人带走了锦书,留下了凄怜,伤感使清照沉默,漂泊使清照不堪,国破山河在的黑暗使清照失去了娇柔与富贵,失去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情,面对浊浪滔天的江河湖海人间万象,清照把对亲人的思念,对爱人的无奈转化为对古人对英雄对能拯救国土的人的希望与寄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清照,多好的意愿,多大的气势,不单是会思念的女人,更是一个具有民族魂的女人,佩服清照。    
    常常地想念你,如同思念遥远的爱人与姐妹,何时何地都有你的倩影你的丰碑,在潺潺流淌的历史长河中你是一位美丽忧伤又高大的女性,与清月与落日一样富有魅力。    
    清照,我精神的思恋。


《杜鹃声声》 第二部分女人的等级

    女人生来本无等级,只因有了男人才有了高低座次之分。有人把男人分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随之便诞生了上等男人的妻子称为夫人,中等男人的妻子称为爱人,下等男人的妻子呼之为老婆。不看相貌才华,只听夫人爱人老婆不同的称呼便自然地将女人分为既相互联系又鸿沟深深的不同群体。    
    中国的上等女人大凡是本真的,本真的女人大多是实力牌的人物,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不得不发自内心地佩服与尊敬,女政治家,女科学家,包括自身周围在事业上具有影响力的女人们。她们是人间的楷模,女性的骄子,可这类人少之又少,一旦出现,人们便倍加呵护和关注,成为美丽的女神。    
    另一种则纯粹以夫人的形象出现,陪同夫君出入各种场合,总是以慈母和救星的身份来到人群。这类女人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女人们心中的偶像。一不靠吃苦耐劳的劳动所获,二不靠攀龙附凤的献媚而成,轻轻松松潇潇洒洒,便可自如生活,怎不让人心动。    
    上等女人不是一般人所能成就的,故而便有了被唤作爱人的庞大队伍:中等女人。    
    中等女人较之与上等女人和下等女人则显得繁杂和丰富。这一类中有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工作和生活的人,属于安分守己的女人。也有解尽全数极力想摆脱现有地位而跃上一个新台阶的,因为大多不采用正当的方法故而被称为人精,富于聪明和活力是她们的共同之处,不甘寂寞使她们帮助丈夫尽快上升为上等人,自己便水涨船高,另一种则利用自己的优势捷足先登,一动便换了身份。两种飞跃的方法不同有偶,常言道,人有人道,鼠有鼠道,各显身手忙碌非凡。社会本来就繁荣,有正义也有邪恶,有鲜花同样也有陷阱,有为了丈夫的荣升而不顾一切献身的,也有抓住了某些权贵的弱点,以柔媚之态暧昧之姿感化上帝的,以种种交易,达到脱离中等人的目标。这类女人往往又是矛盾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如愿以偿了,又生出许多人面上光耀四周,私下里泪往肚流的事端,一幕幕凄婉的爱情故事便奉献给了人类。    
    所谓下等女人,是最实惠的女人。有人将自由等同于平民,尽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闲下来或跷了二郎腿晃晃悠悠,或将肚子巅得老高指手画脚一番,俨然一位女将军。做女人,做平平安安实实在在轻轻松松自自由由的女人,身为老婆的身份最合适。    
    等级之间时时互相转换,如同能量转换定理一样,使人目不暇接,一夜之间,上等女人会变成下等女人,下等女人会摇身一变为上等女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等级,只是除开自身心灵灵魂人格修养以外的一件看不见的衣裳,属于意识形态的涵义。作为人,作为女人,幸福一生是最主要的,上等人不一定幸福,下等人不一定不幸福,幸福与否又恰恰是自己掌握。


《杜鹃声声》 第二部分女性思想

    整个春季被厄尔尼诺现象笼罩。忽晴忽阴,忽冷忽热。已经是六月了,尚有人穿毛衣,在以前算得上奇迹。    
    进入六月,天气急剧变热,赤日炎炎。走在路上,眼睛微闭,以免强光刺了眼球。就在这样的天气,感受到太阳的罪恶与可爱。    
    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感情上的奴隶,精神上的贵族。将所有熟悉的人置于一种位置,对温柔贤慧漂亮型配一个赌棍男人;将稀里糊涂无处言好的女人配一个功成名就的男士;让她们整日悲悲凄凄或邪恶滋生。将女人的命运归属两个字:封闭。便常常望着房子的某个角落出神。这种思绪徘徊不进,直到一天有人说:女人的任务是解放自己。我被这种残酷的真实打动。    
    不谈感情,却注重感情。古朴的护城河流淌着清水,清清的活水,芳草柔软地长满河堤。寻找心情,寻找某种意念,等待某种奇迹。伸手抓住什么,抓住一种久违的空灵。前进几步,便拥住了炙炙的心。    
    多雨是女人的天气。女人总将自己写进细雨霏霏,将喜悦和忧伤涂抹上美丽。耸立高处,观山观水,眼望着天空,翻动着记忆。滴落几滴清泪,为自己,为别人,或者谁也不为。    
    一直读着,读着过去,今天和未来。多不易,多不易。我的冲动来自体内,来自人的本能,常常有个声音,宏厚的低沉:耐得住寂寞,才会出息。    
    无话可说,便是此时的心迹。被这种方式激怒,烦躁不宁。我是哪种女性,处在哪方位置。这个时候我读到了一个民俗。一个婚后的女子向神母娘娘求子,神母指使她进住窑洞,陌生的男子尾随而去。从此女人怀上了孩子,次年的那个日子,女子牵了山羊拜谢。怀揣往事的记忆,再一次走进窑洞,却是另一个女声。对这则民俗毫不脸红,想象那个夜晚是否温馨。    
    日子总伴着灾难。火灾地震山洪台风,给平淡的生活增添波澜,也增加恩怨。不要地震,不要冰雹,不能失去友谊。朋友稀落得本如珍品,不能再失去对美的向往,平安的静谧,交流的舒畅。一个血性的女性,常想事业与女人,恋情与女人,生活与女人。女人的成功多么富贵,只有女性才体验得深。    
    女人不全被动,也有主宰自己的时刻,那就是恋情。不管对方的态度,不管父母亲人的摆布,一味地永往直前。在心里,也只能在心里。在心里火山一样地爱着,无论结局如何,完满还是离去,便确定下一个标尺。这是世上最值得爱的人,是心中永恒的碑。女人的愚昧,美其名曰痴情。深深怀疑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社会,是否还会有真情。高原被污染了,原始被污染了,山间的清泉不涌了,虫鸟变少了。亲情稀释了。    
    一生能把握住自己一次的女人是星星,能把握住一生的女人是月亮,能主宰自己一生的是太阳。虽然社会在进步,意识形态里,女人不过如此。女人的解放只能是自己。不管口号多响,广告多亮,书刊有多少,女人,只是思考。赤裸裸的夏季做长长的反思和判定,只能是自我属性的想象,只能被放置在某个群体。如同对女人的框定。    
    悲哀着一切。花环下的细棍,云絮里的烟尘,笑容里的刀柄,娇艳下的斑籽。包括自己,自己的虚弱,自己的漂随,是星星月亮还是太阳,无从而知。 或许,只是一只鸟一粒尘。盼望着飞翔,到天边的地方。盼望着落定,到温厚的家乡。美好的总在想象中,不着边际。总在眼目不能及,手脚触不到,在心的某一方,与天比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