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243-杜鹃声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温厚的家乡。美好的总在想象中,不着边际。总在眼目不能及,手脚触不到,在心的某一方,与天比高。


《杜鹃声声》 第二部分让女人书写女人

    在我接受的众多作者赠书中,诗集散文集居多。可能有个规律,是作家都会写散文随笔,成名以后又可搬出初学时的小儿科结本集子,以示过去的努力。    
    几日前收到一本小说集,二十万字,用了整整两天时间,躺在沙发上读完。    
    语言之精,这是我的第一感受。每个短篇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或意念。或沉重或忧抑或无奈或嘲讽,结局与开头相差千里,给人一种戏剧性效果。或喜悦或悲愤或陶醉,从语言中真切地体会到主人公的举手投足,从大段大段的文字中走出来的是动态语言和文字对白。情节大有荡气回肠之感,但三十个短篇三十个女人,要么寡妇,要么少女,要么少妇,当然,这囊括了女人中的大部分角色。三十个女人没有一个是幸运的,没有一个安分守己平平安安过日子的。一律大一统的为性而性,为满足生理需求而不顾风化,铤而走险,个个随意卖弄,处处招惹是非,一个眼神便可唤起一段风流。    
    生活中的女人难道都是唯性主义者吗?诚然,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有位女人,二十多年对她的丈夫信任至之,因此她守了二十多年的活寡。当她发现丈夫有了外遇时,惊奇地问:你不是有病吗?    
    看得出与这位男人有关的两个女人就不是为性而爱者,但她们的的确确是生活中人。我将一篇习作寄于编辑部,我的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分别住在相邻的村里。彼此相互吸引,又不能相依,各自便克制着饱满的感情。退稿信是这样写的:当今的社会再也没有那么美好的事了,你的描写只能是三四十岁的年龄,十八九岁的感情。我将这份退稿信讲于周围朋友。朋友说,我就经历过,难道我经历的事情是做作的,是矫情的吗?    
    但我们掌握不了时代的进度尺。社会的进步与停滞似乎掌握在自以为现代的人手中。历史不是一天天积累起来,一分一秒地流逝而去的,而是现代人写就的,没有这些人的劳作,历史就不会向前推进。    
    女人,作为人类的一部分,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曾经以为所有的少女都美丽,所有的母亲都慈爱,所有的外婆都会讲故事,是女人都善良。随着日月的变迁才知道,女人与男人一样,有善也有恶,有智慧也有愚钝。七十岁老妪活活地将亲孙子掐死,你能认为是女人都很善良吗。    
    有人将三陪小姐写得厚颜无耻,为了钱而甘愿奉献一切。难道她们真没有羞辱没有真情吗?难道掏钱的男人都是正人君子,对美女都不屑一顾吗?一个充满了不屑的环境,绝对做不成一笔生意。和气生财,这是千百年的古训。人的一生,功名利禄,富贵贫贱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三样东西属于自己。身体,感情,荣辱。三者中,女人最富有的是感情。从少女到老妪,岁月变更了,惟独不变的,是记忆深处的情感,是老酒一样越酿越醇的女儿红。在感情的长河中,每个女人都是一叶小舟,到达彼岸的,往往所剩无几。女人只是一艘船,掌舵的船老大又是男人。聪明的男人轻轻松松地将船撑着。愚笨的男人往往不知自己的角色。    
    是女人,都渴望爱,渴望春风一样的爱情。女人都企求真情,企求浪漫而实在的生活。虽然生活只赋予真实而不赋予浪漫,女人会为浪漫呼唤。都会双手合十,默默念诵:给我甜蜜。少女会思念,少妇会想念,寡妇同样会这样想念。企盼温暖和爱情贯穿着女人的一生。    
    阅读过,才知道深厚;思考过,才知道爱憎;经历过,才刻骨铭心。男人和女人共同构成社会,社会不允许乱了方阵。女人怎会随意地搅动社会的湖海呢。坏女人不是男人用文字造出的,而是男人用行为和意念创造出的。    
    只有女人,才真正了解女人。只有善良的女人才是女人的主流。好男人塑造好女人。女人,只能是自己书写才有灵有肉。


《杜鹃声声》 第二部分英子进城见闻录

    乞丐的哭泣    
    英子来到街上,想看看别的女孩的着装。英子将自己与别人一个劲地比较,才发现城市的女孩不穿红衣裳。    
    英子兴冲冲地向商场走去,心想自己穿一袭长长的白裙,着一双高高的白皮鞋该是怎么个样。边走边哼着家乡的山歌:高高山上呀树槐/手把槐树望郎来/娘问我在干啥子/我看槐花几时开……    
    忽然间,一个老头呼天喊地地大哭,头不停地在地上一上一下地叩着,双腿跪在地上,两手相并展开在地上。英子一惊,歌声戛然而止,秀腿灌了铅般挪不动步子。英子一下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祖父和祖祖父。仅仅一分钟,英子便将买裙购鞋的钞票统统掏出,花瓣一样散落在老人眼前。    
    英子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轻松如雨后的彩虹。当她再一次返回老人身旁,驻足而望,良久,良久,录音机的哭声清清脆脆,如家乡满山的百灵啼鸣。    
    不吃鸡的男人    
    英子在一家饭店打工,饭店最拿手的菜是鸡。红烧鸡,清炖鸡,腊味鸡,鸡肉灌汤包子,鸡肉饺子。只要与鸡有关的菜,应有尽有。    
    几个男人大大咧咧地进来,英子忙迎上去,微微一笑:请坐,请点菜。    
    几个人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菜单最终落在了一位白脸阔额的男子手中。男子稳稳地靠坐在椅背上,一副小官的模样。    
    男子轻翻菜单,如抚弄一只竖琴,英子听到了田园般的声音,那是钞票发出的美妙音响。    
    红焖茄子,冰镇笋子,牛排,羊肚……    
    英子没听到要鸡类菜的名子,立即提醒道:    
    先生,我们店的拿手菜是鸡。    
    几个人好似没听见,整整齐齐的目光一律望着点菜的男人。英子好生纳闷,又不敢多言。    
    举杯畅饮,醉态渐出。客人轮番地向卫生间跑去。    
    有人大言:什么老板,自己阳萎,忌讳吃鸡,还不让别人吃……    
    夏日广场    
    英子第一次逛广场,是个气温36℃的中午。广场上空无一人,柏树规则地被圈在绿色的铁丝筒子里。两块空地上覆有白色绒毛样的地膜。英子想这么平坦的地种上玉米准能结出粗壮的苞米,收的洋芋准有地瓜那么大。英子便凑过去看那地膜。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一跳,原来铺着的地膜并非自家房后盖黄瓜秧的塑料薄膜,而是一种蚕茧一样的丝网,朦朦胧胧地盖在矮矮的小草上。英子第一次看见青草还被这样精心的护养,口里念念有声:天呀,多么尊贵的广场。    
    广场的四周车流滔滔,没一辆停歇的车辆,没一个下车的人,甚至没有一双望着英子的眼神。靠北的一侧一幢大楼巍巍耸立,高高的铁栅栏将广场与大楼隔开。楼前的台阶宽阔整洁,众多的小车停放在台阶下。英子好生奇怪:连打工的我都有星期天,大楼的警卫还华表一样直立在门前。大楼里有什么呢,这么富贵,自己会有进入大楼看一眼的可能吗? 好神圣的地方。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夏日的阳光远比山里的太阳强烈,没有槐树遮荫,没有清泉洗脚。英子看见了一只白鸽停歇在广场的中央,静静地注视着远方。正要迎着白鸽走去,忽听得“嗽嗽”之声。英子想城市就是伟大,城市的鸽子还会歌唱。一侧目,一个男人从花丛里跳出来,双手正拉动裤前的拉锁。    
    这么容易找对象    
    英子来自深山,英子从没离开过方圆十里的山沟山峁。英子至今没嫁出去,是因为没一个看顺眼的小伙。    
    待小伙一个个变成了别人的丈夫父亲,英子才开始着急。一着急便来到了城市,一个既有千年城池又有三十层高楼的都市。英子看见所有的男人都仪表堂堂,西装革履神态安详,和电视里天天讲话的领导人一样。所有的女孩都露出肩膀,头发一缕红一缕黄。英子站在大街上一眼一眼地望,着蓝色裤子红色衣裳。一个低头的行人没注意碰着了张望的英子。没待看清对方的脸庞,却听到了男人的声音:对不起,碰着了你。今晚陪你喝茶。    
    英子害羞地不敢抬头,心里一阵凄凉:城市这么容易找对象,以前怎不来这地方,要不也不会成为现在还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杜鹃声声》 第三部分荔枝的故事

    英子从来没吃过荔枝,但知道荔枝是上好的水果。英子的家门前有古栈道,方方正正的石孔高悬在峭壁的中央。家乡的老人总是说:杨玉环好福气,千百人为她修栈道,为她能吃上新鲜的荔枝而奔忙。英子便想自己吃荔枝的感觉与贵妃有什么不一样。    
    英子站在荔枝摊前不动,欣赏串串饱满的红艳,薄薄的果皮,露出白色的果肉,透明如肌肤的果肉。    
    英子猛然间想起,如此晶莹剔透的果肉不正是贵妃娘娘丰硕的乳房,美艳的脸庞吗?荔枝喂养了美女人的性感,美女人的容颜。    
    贵妃一样的妩媚,贵妃一样的腰肢,是瘦如麻秆的英子长久的念想。将一串荔枝刚提在手中,卖主紧张地连连道:不好,不好。边说边把抽出的秤又放回筐底。一个着月白色服装的男人向这边走来。男人弯腰拾一颗荔枝。边吃边说:谁让你们满街跑着卖。    
    说一句弯腰又抓一次,荔枝在男人嘴里迅速消化。卖主一脸青色一言不发。    
    英子想起了坏人干坏事时都怕记者。便整理一下情绪,一脸严肃,掏出本和笔:    
    请问先生你是干什么的。    
    搞市容的。    
    搞市容管些什么。    
    防止乱摆乱放,无证商贩。    
    拿别人荔枝不给钱,禁止吗?    
    男人愕然。只一瞬间。便还击道:    
    你没见我来了她不敢拿出秤吗?她们的秤只有七八两。    
    英子想说什么,张一张嘴,最终没发出一个音符。    
    五岁女孩的叹息    
    英子很少吃夜市。英子知道坐在街边吃夜市比悬在半山的院子啃玉米棒有情趣。    
    英子便一步三晃地坐在一只火锅前。主人立即过来:    
    几位?麻辣还是三鲜?    
    英子稍稍低头左右一瞅,纳闷地说:    
    难道不是一个人吗?    
    主人说:“那你就坐那张桌,那张桌小。    
    英子顺从地坐在一个小女孩旁边。女孩一个人吃着包子,沾点汤汁吃一口,沾点又吃一口。    
    英子觉得这女孩与众不同,这么小就将包子吃得这等专业。便问:    
    几岁啦,小姑娘。    
    女孩抬起头,星星一样的眼睛黑中透亮。    
    五岁,上龙首村托儿所。    
    托儿所好吗?    
    好,就是老师爱骗小孩。    
    英子好奇,停住了伸向汤锅的筷子。    
    怎么骗小孩?    
    有的小孩哭,老师说给妈妈打电话,可是老师不打。    
    英子第一次从五岁的女孩口里听到了“可是”这个词,而且将词用得恰到好处,真是难得。    
    那你愿意在家呆着吗?    
    嗯,唉……    
    女孩在叹息,重重地,长长地一个声音。英子听到了这声叹息,心中一动,同时也看清了女孩两眉间嫩肉微微凸起。英子顿生怜悯,伸手在女孩头上一抚,像要减轻女孩的沉重。    
    为什么叹气?    
    在家里我累。    
    累?累什么?你这么小。    
    可是我什么都干,星期六回家,帮妈妈买豆腐乳、盐、味精、卫生纸,洗菜、穿菜、摆凳子,和爸爸一块提水,我就是桌子摆不动。    
    女孩吃一口包子,小小的左手指一下桌子。英子更加难受,又伸出手抚一下女孩的头。    
    我喜欢到我姥姥家,姥姥原来不喜欢我,嫌我是女孩,有了我妹妹,妹妹老哭,我不哭,姥姥就喜欢我了。    
    你舅舅的孩子吗?    
    不是,是妈妈的孩子,我的亲妹妹。    
    你们家有两个孩子?    
    嗯,我是听大人说的,我可没说。要是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孩子,我就没这么累了,是吗?阿姨。    
    英子一脸惘然。不知点头还是摇头。


《杜鹃声声》 第三部分我的三月八日

    今天是三月八日,是女性的节日。早早地随大队人马在院里栽下九棵一人高的桂花树,回到桌旁,眼瞅着电话。这大概就是我一天的事了。    
    电话依然是灰白的座机,灰白的听筒,依然静卧在桌上,桌上有我的照片,灿烂地迎春露齿的笑容,喜眉活目的神态似在昨天。一直盯着话机,盯得久了,就想它怎么就不发毛,若是一个人早该对瞪着我,大喝一声:怎么这样。    
    铃声响起来,果真有电话。右手仍握着笔,左手抓住话筒的那一刻,便想是谁打来的呢?会是谁呢?是祝贺节日快乐呢?是问我的身体状况?还是问我的工作完成得怎样,需完善哪些方面?    
    “喂,请找杜文娟。”一个不太熟悉的男声。    
    “我就是,你好。”    
    一听有人找我,自然迫不及待,不是正在等吗?对方报出大名,我惊奇地叫一声:“你好,你好。”    
    “寄的稿子不错,有思维,我们用,一千九的字放在报纸上有些大,我得给主编说说。”    
    “谢谢,谢谢,我没想到。”    
    “你很有灵气,不错,要有信心。我经常是一三五觉得自己了不起,二四六回头一看什么也不是,常在肯定与否定中生活。”    
    “我可一直是自卑,从来没觉得了不起过,对自己没信心。”    
    “那不行,人就像一个皮球,自己得给自己打气,没气了不行,气太足快爆时扎一针放点气……”    
    一直充满激情地握着话筒,生怕哪一句没听清,那可是从北京打来的电话,真正的长途,自然不敢懈怠。直到说了再见,还是抓住话筒不肯放下。感谢电话,感谢给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