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695-日本史话(上)-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先天上注定要与中国发生密切关系。    
    在汉唐盛世,中国辉煌的武功和灿烂的文化,曾使日本折服。日本平安朝宫廷之内贵族之间都崇尚唐制汉学,一切模仿中国,唯中国的马首是瞻。到了清朝末年,中国国势逆弱,日本生了觊觎之心,一步步走上了错误的武装侵略之途。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在卢沟桥的无理挑衅,揭开了大规模侵略行动的序幕。八年战争结果日本惨败是咎由自取,长期抗战和战后的演变,却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灾害。这是中日关系最可悲的一页。目前中华民国与日本虽无邦交,但仍然维系着文化和经济关系。不管怎样,将来我们免不了要继续与日本打交道,因此我们仍有必要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和日本这个民族。    
    近世中国人对于日本和日本人的观感,有“媚日”、“亲日”、“惧日”和“仇日”,只是真正“知日”的却不多见。十数年前外子开始在大学教学,偶尔和学生谈到日本问题,发现一无所知的大有人在,因此早在那时他便兴起写日本史的念头。恰巧《中外》杂志社社长王成圣先生向他索稿,他便断断续续地为《中外》写了不少篇。为了引起读者读史的兴趣,他采取了说故事的方式,文字也尽量通俗浅近,避免枯燥呆板。叙述古代史以人物为经,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情形为纬。因为在帝制的国度里,人的因素毕竟占有很重的分量。    
    这部《日本史话》上古篇,主要是将外子曾经刊登在《中外》杂志上的文稿,加以整理补充和改写作为日本古代史,首先发表。日后他还准备利用闲暇,继续撰写。外子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动笔写日本史,一方面也因为他父祖都曾当过驻日的使节,他自己除了留学之外,也曾经出使过日本,似乎有一份责任感,不能不将他所认识的日本介绍给国人。他参照了好几部日本学者的巨著,也细读了国内学者的若干著作。然而疏漏之处或仍难免。我知道他是以抛砖引玉的心情将他的文稿付梓的。


上古篇神武天皇之谜

    日本的古代史是一篇糊涂账,一半是无稽的神话,另一半是捏造的伪史。其实捏造史实并不稀奇,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行为,自称是神的直系后代,更是人类常有的夸耀,不过厚着脸皮硬要和中国比古老,把自己的祖先一直追述到千余年前,就未免过分了。现代的日本人,恍然于编纂伪史的无聊,才渐渐敢于说真话,不过有时又过火,认为他们的历史都不可信,尤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皇室是由中国传流下来的。但是我们的学者卫挺生博士,在他不朽的大作中,确实证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之有正史始于第四十代的天武天皇。在壬申之后,这位君主认为当时所传的史实误谬颇多,真实的情形常常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便走了样,必须制订正史。他于是命令了一位二十八岁有照相板记忆力的稗田阿礼,根据史料《帝纪》、《旧辞》等,重加整理,去伪留真,来制订一部正史,以传后世。但是经过三十余年后,稗田阿礼并没有能完成他修史的大业,而阿礼已经老迈不堪,到了元明女帝时代,不能不另外敕谕一位文笔非常秀丽的太朝臣── 安万侣,来帮忙阿礼共同续写那未完成的著作,这就是所谓的《古事记》(公历712年完成)。在古事记之外,天武天皇还创立了一所历史编纂馆,任命了一大批编纂委员,要他们仿效中国的《史记》、《汉书》的纂写方式,广搜数据成为一部完备的国家纪录。经过整整四十年的工夫,这部巨作完成了,就是现今还流传的用汉文写下来的《日本书纪》,公历720年完成,共三十卷,一、二两卷是神话,第三卷是日本正史的开始 ──《神武纪》。《神武纪》是神武天皇本纪,其中最重要的描述,是东征的一役,虽然很像是一篇神话,但叙述的行踪忽东忽西、忽行忽止,尤其他在不同地区留滞的期间忽长忽短,不像是故意的虚构。据卫博士的考证,根据《神武纪》的记载:    
    一、“可确知神武天皇不生长于日本,乃乘天盘船自高天原飞降者。天盘船谓航海之楼船。‘飞降’谓操纵风帆而来,‘高天原’乃指海外之一地而言。”    
    二、当时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绳文文化时代,并没有任何冲击,能使日本忽然飞跃到青铜的弥生文化。据卫博士的研究:“近年,自筑紫至远贺川口,出土青铜器时代之刀剑戈矛镕范甚多,与《神武纪》所云,居‘吉备’数年以蓄兵食之语相应,‘兵’即兵器。神武东征途中先折而西行,停驻远贺川口多日,因其地为其兵器制造区,故亲往视察制造情形,从已出土之兵器而言,其形式与先秦之大陆中原之刀剑戈矛无异,可见神武兵工之技工来自大陆。日本产铜之各地,多在伊豫安艺以东,而当日制造兵器之场所,反集中九州岛的西北,去矿场甚远,显然当时日本铜矿尚未被发现,不得已乃自大陆齐楚沿海运铜入倭,铜矿笨重,故将其冶铸集中于日本去齐楚海岸最近之港湾,因而自唐津以至冈田皆成其冶铸之工业区。”以上说明了神武东征武器的来源。    
    神武是谁呢?卫博士肯定地说,他必然是徐福。徐福到了日本之后,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踪、侦访,甚至于讨伐,他利用了语言的隔阂来保持他的秘密。他禁用当时通用的中国语言,甚至采用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认为人民有了知识之后,便会兴风作浪,“以古而非今”了。文字是罪魁,是知识思想最可怕的媒体,所以他根本废弃了文字,在文字还没有流布很广的时候,便扼杀了它。那时其手下还有几千名由齐楚各地征调而来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国文化,反而让他们倭化。这时大局已平定,他这批青年战友,一个个也已长大成人,便让他们和当地土著男女婚配,创立家业,断绝他们思乡的念头。他为了示范,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贺茂氏的女儿──媛蹈鞴五十铃媛为正妃,翌年并立她为皇后。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于橿原宫,称帝了。    
    以上是卫博士根据《神武纪》,再考证了我国各书类中有关徐福的记载而推断的,合情合理。显然的,神武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唯独有一点不能符合的是神武即位之年。照《神武纪》中明确的记为辛酉之年,为纪元前660年,约当春秋齐桓公葵丘之会一匡天下的时候,距离徐福之生,四百有余年,所以徐福似乎不可能就是神武。不过神武时代,日本根本尚未纪年。日本本来无历,是从钦明天皇时代,由百济的历博士一位名叫观勒的高僧传授得来,到了推古女帝九年辛酉,才由当时主政的圣德太子推行历法于全国。除了历法之外,圣德太子还制订了冠位、朝仪、宪法,确实应了中国谶纬家的预言,辛酉是个革新之年。圣德太子为了修史,不能不订一个大吉祥的日子,作为日本的开国之期,因此他认为辛酉年最能象征革故鼎新,而为了表示日本是与我国相埒的古国,于是订了推古九年辛酉以前的第二十一个辛酉,为神武即位之年。是神武千余年后,他四十余代的子孙硬替他装上去的,焉能可信!不过辛酉每逢六十年必有一次,假定真的是辛酉年,如若不是第二十一个,而是第十七个辛酉,那也能吻合了。    
    总之卫博士的研究,解答了历史上的大谜。为什么徐福三次出海?三千童男女的踪迹何处去了?日本何以忽然由绳文时代,一跃而到了精美的青铜器时代?不过这并不能使得我们与日本之间更密切,徐福的原意似乎就是想隔绝日本与大陆的关系的。    
    姑不论日本的学者有没有雅量来承认这一事实,日本的第一位君主的来源,我们总算是清楚了。神武以后,根据《古事记》与《日本书纪》,有八代帝王,而无事迹。据日本学者水野佑的研究,这八代帝王根本无其人,名字是虚构的。这当然可能。那是因为把神武的存在提前了四百年,当然产生了很长的空隙,为填这四百年的空档,至少需要八代以上的君主,当然只能是有名而无事迹的阙史时代了。由于把神武提前了四世纪,日本的古代史的真伪更难确定。真实可考的史实,要从仁德王开始了。


上古篇仁德王的畸恋(1)

    到了纪元后第三世纪,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日本才依稀的有了若干有系统的记载。约后于陈寿的《魏书》二百年,日本慢慢地有纪录可寻了。虽然传说神话仍属不免,但是宫室的旧址遗迹,高坟大冢,以及陆续发掘出来的葬器宝物都可为证。高冢之伟出人意表,有的所占地面,远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大,而高冢之中最大的一个,是仁德王的坟墓。仁德在中国史书上称为倭王赞,赞是个译音,他的名字慢慢的清楚一点来发音,应该是萨散义,在日本语义为鹪鹩,一个黄嘴灰身的飞禽。快嘴的日本人说,惯于单音的中国人听萨散义写成赞字了。这位赞,不能不称为英明之主,那时中国大乱,五胡乱华,四夷入侵,烧杀掳掠,天朝不成个样子,逃难的人,无处藏身,铤而走险,渡海远扬了,很多漂到了“大和”,这位仁德王,便利用了这批先进人民的知识,好好地把国土建设了一番。如今的大阪,1970年博览会的所在,据说当时是烂泥堆,无法居住的。由于这批外来的人的努力,开了沟渠,浚通了河流,搭起桥梁,不多时便得到了良田四万顷。仁德王继续开发,三年之后,一个穷困不堪的国家成为一个炊烟四起家家有饭吃的乐土了。    
    饱暖之后,继之而来的便是淫欲。尽管陈寿说其俗不淫,但“淫”风行于上,仁德王得意之余,慨然“重色思倾国”了。虽然当时还没有酒家、歌厅、舞厅、按摩院马杀鸡等等可以任取所需,但是他的恋爱对象也已不少。幸而有妻甚妒,王后盘姬,出自名门,并且才貌双全,她在仁德王的四周筑起了一道防水墙,初起倒还能有用,但是稍一不慎,禁不起恋爱的大台风,防水墙终究垮了。原来仁德王有个异母妹八田皇女,是国色天香,与仁德早就有染,因为王后盘姬的关系,而被谪到远远的乡下,孤苦伶仃的过活。但事有凑巧,到了某年的新尝节,照例要大宴群臣,王后是主角,有一道菜,要用有三叉尖的柏树叶,而这种柏叶,纪则的熊野山下才有,于是王后盘姬要使得这次宴会成功,带领了宫娥,迢迢长征到熊野去采柏叶了。仁德王大喜,机会难得,重获自由,快马加鞭的便把八田皇女接到宫里来,双宿双飞了。但是特工组织,无论中外,从古到今,早就存在,谁都会用。盘姬当然有她的布置,这是天大的情报,她的心腹,司库的领班,急急忙忙的追赶她的女主人,一直追到难波津。适逢王后已经采柏归来,装满了一船的柏叶,高高兴兴的在回程上也泊靠难波津,司库见到了王后,连忙匍匐在地,叫道:“大事不好,皇上有了女朋友了!”盘姬倾听之下,登时妒火中烧,立刻把一船辛苦摘来的三尖柏叶一齐抛到海里,原来准备弃舟乘车上京的,这时变更了旅程,继续坐船回娘家的筒城了。    
    仁德王闻讯,着慌了。虽然当时日本君主,和英王一样,“不可能做出错事来”,但是和自己的妹子同居,究竟不太体面,何况和盘姬十数年琴瑟之好,哪能完全忘情,于是命令一位舍人到筒城去接王后回宫。但是王后哪里肯让步,当然不理,舍人颓然而返。到了秋凉十月,快一年了,仁德王凄然心动,又遣那位舍人再到筒城去接驾,已经碰过一回钉子的人,依然又碰了回来。这时仁德真急了,选了一位能言巧辩之士,官居“口持”──口持者专仗一张嘴混饭吃的朋友也,去游说王后,务必要请她回心转意。这位口持也颇有自信,自恃他的口才,同时他还有内应,他的妹妹恰巧是王后的侍女,可以从旁打边鼓,帮个忙,因此大胆奉命前往了。他行前辞别的时候,表示此去不成功,便成仁,只准成功,不许失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且看他到底是成功还是成了仁。    
    口持到了筒城,展开了他的战略,先以如簧之舌来陈述利害,然后再以极动人的感情言语来打动王后,但是这位盘姬,真是如磐石之固,无动于衷,任你怎么说,她总是一个“不”字。她的血型可惜无从检验,既非A,也非O,软也不吃,硬也不吃,剩下来的只有靠持久战了。于是口持下了决心,他盘腿坐下,慢慢讲个不休,一个在滔滔不绝的劝,一个在垂目宁静的听,而外面这时已入深秋了,苦雨凄风,飘飘的细雨打在口持先生身上,青衫尽湿,他领前一颗朱红的钮扣也着了雨,那时日本的染色技巧大概和今天的敝国差不多,禁不起水,褪了色,一滴一滴的像血泪滴在地上,在旁侍奉的宫女,口持的妹妹,心中不忍,口吟一绝道:    
    巍巍筒城宫,    
    苦说竟无功,    
    秋雨成血泪,    
    滴滴心头红。    
    王后看他们兄妹二人也可怜,回顾这位宫女说:“算了,让你哥哥回去吧,我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青天霹雳!懿旨下来了,还是不回宫!谁说日本妇人不妒忌,请看这位盘姬!这时口持也只好认输,怏怏而归了。他当然不敢说真话,去时那样的拍胸脯,打包票,此刻如何自圆其说呢?见了仁德,他报告道:在王后宫里看见一只怪虫,形如蛇,变为蛋再变为飞鸟,所以不得不赶回来报告,请圣上自己去看一看。这样一来,他把辱命经过一字不提,而圣上如果自己到筒城去,应该由他自己去请王后回宫,责任他自己负了。    
    仁德对于怪虫,也真想去看一看,同时也可以请太太回家,一举两得,于是御驾亲征了。他不惜降贵纡尊到了筒城,看到了怪虫,原来是条蚕,这是百济国的公子秘密赠送盘姬的,仁德大喜,他知道养蚕的重要,大大的奖励,不久日本也有了织锦。    
    但是盘姬,还是顽固如初绝不妥协,绝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