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晓庆422天的痕迹-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却无法澄清的诸多问题。更有意义的是,此案也为办案部门今后如何从浩瀚的案件线索中过滤斟辨举报的真伪,及新闻报道的虚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晓庆出狱后对国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对因她的事件而促使成千上万的从业者依法积极照章纳税感到由衷的高兴。不是晓庆改变了自己,而是她更加成熟,对事物有了更高层面的认识。晓庆虽有422天的牢狱之苦,但若能促进国家税制改革,若能促进更多人依法纳税,若能促进中国法制步向文明,我想晓庆也会因此感到这个付出是值得的。    
      2004年两会修改宪法后,确立了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地位,而且还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权”的明确概念写进了宪法,使我们看到中国新的领导集体正致力于制定法制的“善”,走向法制的“真”,实现法制的“美”。    
      春天是复活的季节,在这“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早春三月,看见晓庆生机勃勃,容光焕发,又回到银幕上,我不禁要说:法制春天,是社会复活的季节,也是“小花”复活的季节。    
    


第五章我们的刘晓庆

     郑明明: 香港著名美容专家、企业家,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66年创办蒙妮坦美容美发院,成为当时香港惟一一家女性开办的颇具规模及专业化的美发美容院。她推出了适合亚洲人肤质的化妆护肤品系列和领导潮流的化妆美容技术,推进了香港、东南亚,特别是中国内地的美发美容事业的发展,曾荣获世界美容权威组织IPCA颁发的“国际美容教母”的殊荣。    
      80年代初,由于刘晓庆的邀请;郑明明首次来到中国大陆,并从此开始了她在中国的事业。1987年,她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香港合资的美发美容职业教育学校—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90年代,蒙妮坦集团在中国美容市场上突飞猛进,如今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商场中几乎都可以见到郑明明品牌的化妆品专柜。对于在中国市场中取得的成功,郑明明首先要归功于她这位已经有长达20年友谊的朋友—刘晓庆。两个不同领域中的明星彼此照耀着对方的不是明星的光芒,而是单纯的友谊。    
      我和晓庆认识已经很久了。1984年,她拍李翰祥导演的两部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到香港做宣传。晓庆在香港做发型,我有一个朋友和李导演很熟,就介绍我们认识了。她个性直爽,我们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马上就成了朋友,而这友谊从此就没有中断过。    
      我那时不了解内地,她也不了解香港。后来她要走的时候说:“明姐,你一定要到内地,到北京来,你要把美的理念带到内地。中国内地很需要美容方面的人才。”就这样,我到了内地。    
      我第一次到内地,只记得当时天很冷,我住在北京饭店,她见到我非常热情。我们在北海的一个很漂亮的饭店吃饭,见了很多名人。她把我介绍给画家范曾,还有很多作家、演员,也包括记者。当时我对这些人一点概念也没有,因为我完全不了解内地。她还把我介绍给她文化圈的女性朋友。在国际俱乐部,我讲了很简单的美容理念,做了一些简单的美容示范,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后来,北京一所学校的校长来找我合作办学校,一直也是晓庆在帮我联络。经过2~3年的沟通,1987年,我终于开办了在北京的第一家学校,也是国内第一所美容美发学校—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学校。当时我一点背景都没有,总是晓庆告诉我要打交道的都是些什么部门,是管什么的,这个学校要归西城区教育局管等等。3年下来我基本上还是什么部门管什么都搞不清。因为有晓庆牵线,才使我认识了内地,否则不可能有我今天在内地的事业,我很感谢晓庆。    
      我了解内地是从了解晓庆开始的。我父亲总告诉我要“饮水思源”。我海外的朋友都羡慕我能这么早就进入内地,在内地有学校、化妆品制造厂。其实,不是我有眼光,而是因为我认识了刘晓庆,是晓庆让我到内地,我才能有今天。香港的美容界中我是第一个踏入中国内地的,后来我也把很多人带到了内地。我出生在印尼,长大后就到了香港,根本不了解中国内地。中国内地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当时的北京到处都是暗暗的,没有颜色。那时我在香港做美容已经不错了,是香港做美容的第一个女性,开了第一家美容院。我从印尼到日本受到过传统的正规美发学习,当时香港都是扬州师傅给人理发,他们是用风格去做;我不同于他们,是用规律去做,而且我的美容厅很舒服。我开蒙妮坦的时候很红很火,很多当红的艺人都去我那里做头发。    
      在中国内地需要美容的人很多,我的学校也就有了很多学生。当时内地人去香港特别不容易,人们就跑到北京来学,西安、青岛、南京、大连等全国各地的人都到北京学,我在北京的美容学校也培养了很多人才。    
      我一直为一件事很骄傲。有一年晓庆跟东方歌舞团到香港,她去看我,我就介绍胡慧中跟她认识。那是两岸文艺界名人首次坐在一起,一个中国影后和一个台湾影后见面,由我牵线出面,共同面对记者,这可能是两岸三地的名人首次以民间的形式,以彼此非常友好的态度,在公众面前亮相,对外形成了一个祖国一家人的形象。当时在世界尤其是华人中引起了巨大轰动。她们两人日后也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晓庆经商的首次尝试是买楼花,其中我给她提供了很多建议。当时香港投资物业很赚钱,我很喜欢也有兴趣投资,一直在买进卖出。晓庆说她也要学,她说:“能在香港这么自由的地方做生意,只要靠自己的本事,就很容易成功。”她很敏锐也很好学。她想买什么楼,我就给她建议,建议她买与不买。我们在生意上共同探讨,但从不合作,我做我的,她做她的。投资物业使她真正从做生意中挣了钱。那个年代很流行“下海”做生意,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促成了晓庆后来的决定——改行开公司。    
      做演员和做生意比较的话,我认为她做演员更好。她做演员的天分很好,有一次她拍戏时我去探班,是古装戏,很多台词都是文言文,像我们这些人,从小中文尤其是古文基础就很差,那样的台词看都很难看懂,更别说要记住还要演出来。可她,一看就消化了,她在镜头前不仅一句不漏,而且表情好得不得了。我对演戏就没有天分。我平时也偶尔在电视片里客串一下,玩一玩,可面对镜头还是很有压力,很多表情、语言都把握不好。而她演什么像什么,演年轻的十八九岁少女,她的眼神、手和表情都很传神;转而演老年,这些动作和表情一下子就都变了。我在片场看得十分惊讶,也万分佩服。    
      我对晓庆的生意不了解。由于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我一直很谨慎地使用我的名字。有很多人想要跟我合作,但我首先考虑的是对方能否保护好我的品牌,如果可能会砸了我的品牌的话,即使对方出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给他用。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要在利益之外把品牌保护好,这是一个不让的概念。    
      有一段时间,国内有很多人总是急着赚钱,或者说干脆就是想利用你的钱,太急功近利,往往忽略了在钱的背后信誉是最重要的,这和国外做生意就很不一样。现在我在全球有1000多个加盟企业,每个企业我都要求观察一两年,合格后再从中筛选。要经过多方面的考核才能决定哪个企业可以冠用我公司的名字,能真正保护好我的品牌的企业我们才能合作。晓庆在国内比较容易相信人,她的名字很容易就被拿去跟别人合作,而这中间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晓庆的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演艺圈和生意圈不一样,晓庆做生意没有经验。她在演艺圈中高高在上,所有人都围着她,她没有机会深入群众,做不到了解市场后再做生意。香港演艺圈也有很多人做生意,但一大半人是亏本,被别人骗,真正赚钱的很少。做演员的人非常感性,有太多表情,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心里在想什么。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要有相当的定力,任何事情都要放在心里,而不是写在脸上。先在肚子里消化,然后放在脑子里,让别人看不出来。商场必须要理性思维,晓庆个性率直,挡不住她很感性的特点。但做朋友我会选择晓庆,因为她没有心机。在商场中很难了解一个人,每个人都很有心机,当然在商场中交的朋友又是另外一种朋友。做朋友不能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晓庆对很多人过于友好,所以很容易被人利用。    
      晓庆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她告诉我,进去一周以后她就开始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件事了,从出来到现在她从没讲过这400多天怎么苦。晓庆现在的皮肤也很好,还很年轻,这跟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换作是我,也不见得会如此乐观。她跟我说:“我想好了,我还是当演员好,很开心。做老板时总要担心剪辑、演员,还要把想法都放在戏里……”“我现在拍完戏了还有自己的生活,多开心。所有的事情别人都为我安排得很好,不用我操心。”我想,她只要专心演戏就还会有突破,因为她是个好演员。    
      生活在回忆中是最痛苦的事。我受父亲影响很大,我父亲就是个很乐观的人。那时在印尼,经历了政变、钱贬值等等事件,父亲经常举一个例子:一个人死了,解剖了发现是心脏没有问题,而是胃有问题。但知道了也于事无补了,人已经死了。做生意我就不会去想以前的事,我帮过谁,我怎么赔了,都忘了。晓庆常说:“现在虽然没钱了,但我会很快再赚回来的,再重新买我喜欢的东西。我以前不舍得花钱,现在舍得了,我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她还托我劝告香港的王安妮(刘太太):“那么多钱别都攒着,要懂得享受。”她现在学会了享受人生,有钱开始舍得花了。她还要和我一起出去旅游,玩一玩。    
      晓庆很能吃苦。她以前很穷,所以拼命挣钱,舍不得花;后来有了些钱开始做生意了,还是舍不得花。她吃东西也很省,五星级的饭店能住,一星级的饭店或者很差的旅馆也能住,如果是香港的演员就做不到这一点。老百姓、海外的朋友都很同情她。前几天我去听罗大佑的演唱会,遇见香港演艺学会主席吴思远,他托我问候晓庆,说佩服她。他说:“晓庆出来后拼命拍戏,而且拍得还不错。我们都支持她,我希望我们香港的演员也能够像她那样坚强。我们有些演员太没用了,有一点点事想不开就自杀,比如张国荣。晓庆遇到那么大的事都能那么坚强,摔倒了还能爬起来。”我也非常认同这一点,晓庆不简单,我以她为荣。    
      经历了这次波折后,晓庆开始关心别人了。以前有太多的人关心她, 而她现在总是主动打电话或是发信息问候朋友。她变得低调了,也塌实了。经过风浪又重新来过,包括香港演员在内很难有第二个能做到像她这样。在她出来的第十天,我们在一起吃饭,点了很多好吃的菜,可她说:“今天吃不下。”我问:“怎么吃不下?”她只是讲:“胃小了。不过我明天会吃,后天会吃,我会努力恢复的。” 她也不怨这怨那,后来才知道她在里面吃得很一般,经常吃得很少。    
      她的个性也变得平和了许多。3月份我在北京开政协会,晓庆去21世纪饭店看我,她没带身份证,保安人员就是不让她进。她也没有生气,只是无奈地问我:“明姐,怎么办?”一直很安静地站在那儿等着。要是以前,她会争论,可能会说:“我是刘晓庆,你怎么不让我进?”后来我找来经理,才放她进来。接着那个保安小姐又要求晓庆签名,她也给签了,没有因为刚才不让进门就不给她签。从小事上看出来,晓庆真是改变了很多。    
      晓庆讲她以前有工作但不觉得有意义,以后她要为社会多做些贡献,多做些公益事业。以前她也不是没有做过,但经常是别人用她的名义去做事,她不收钱,可别人还是以赚钱为目的,也给晓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想她会在今后更注意、更主动地去做公益事业。    
      我相信晓庆的明天将会在演艺事业上更有成就,依然会光芒四射。但光芒会跟以前有所不同,她的光芒会照亮更多人,因为她更加有爱心。以前的晓庆是“我的晓庆”,现在的晓庆是“我们的晓庆”,是我们大家都爱护的晓庆。    
    


第六章解读刘晓庆

    韩兰芳: 一个美丽、优雅、忧郁的女人。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先生的夫人。她本人也是一位电影编导,曾任《精变》、《春桃》、《狂》等影片的编剧,由她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法门寺探秘》正在筹拍中。1999年凌子风导演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生活,并继续从事着影视创作。    
      很幸运,能够在对晓庆朋友的采访中认识了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情”字。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她与晓庆亲人般的友谊让我几次随之热泪盈眶,而且在整理录音的过程中,每每听到动情处仍止不住潸潸然。这是一个对“情”有着细腻体会、对“情”有着准确表达又善于表达的剧作家的表达方式。采访是在我们每个人都含热泪,共同举起茶杯“祝晓庆幸福”声中结束的。    
      她沉静的性格、生动的语言、优雅的举止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美丽的女人”,原来,美丽和优雅与年龄无关。    
      刘晓庆在中国电影史上应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有相当地位的电影明星。她不同于一般的名演员,从80年代出名到现在,拍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得过名目繁多的奖项,曾在“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赢得“三连冠”和“天皇影后”的美称。多少年中,言电影,必说刘晓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