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武英雄时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160年前,也就是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的七月七日,汉王朝都城长安的皇宫中,虽然宽大的屋檐遮挡了灼热的阳光,殿内依然暑热蒸腾。产后的王美人满面汗滴。汉景帝刘启用手巾为她拭去额上的汗珠,看着襁褓中的新生婴孩说:“就叫他彘儿吧!”    
    我们不知道这个小皇子为什么被亲切地称作“彘”。是不是因为他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显得白胖结实的缘故呢?刘彘后来正式定名,叫做刘彻。    
    他,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声名最为显赫的帝王之一。他在位54年,就执政年代的长久来说,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仅次于清代的康熙帝和乾隆帝。    
    在帝制时代,皇帝在位时间的长短,当然可以决定政策能不能够保持连续性。但是也不能绝对地说在位时间越长就越好。南朝的梁武帝在位46年,也不算短。可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他所处的时代,也没有给历史留下显著的纪念。    
    汉武帝时代就截然不同。    
    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时代,一个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的时代,一个民众的劳作和奋争都取得了丰厚收获的时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英雄时代。    
    历史如同一条滔滔的长河。这种比喻,早在先秦时代就经常被人使用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子罕》里的话。这位思想家面对着河上的波涛说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孔子的话,也可以理解为面对历史的感叹。    
    历史长河的流动,并不是在每个河段都表现出同样的地理面貌和水文状况。有的地方,像长江三峡那样,江湍纡回,水势峻激奔暴;有的地方则潮平两岸阔,显得和缓平静。    
    青年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曾经谈到读史的个人情趣倾向。他写道:“吾人揽(览)史,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时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能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善也。”毛泽东的观点,不仅说明了一般人看历史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提出了对于把握和理解历史文化基本脉络的敏锐的认识。他所说的“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确实是一个“事态百变,人才辈出”的时代。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其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汉武帝时代,是英才荟萃的时代。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繁盛丰实的创造性的成果。当时的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辉煌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林立于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之中居于领先的地位。    
    作为胸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汉武帝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后人曾经发表过“汉武英雄”的评价。宋人王十朋参观水师训练,曾经作《观习水胜》诗,回顾了汉武帝当年操练水军,准备征服昆明的故事,其中也写道:“汉武英雄思拓边,昆眀习战遗风传。”宋代学者苏辙引述张文潜的诗作,其中也有“龙惊汉武英雄射,山笑秦皇烂漫游”的句子。“龙惊汉武英雄射”,说的是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南巡的时候,亲自在江中挽弓射蛟的事迹。后来又有明人欧大任《泊枞阳眺览遂忆汉武之游》诗:“行役届皖城,放舟下枞阳。原隰郁膴膴,江波浩汤汤。忆在元封中,君王狩朱方。大江深且广,及兹一苇航。弯弧射蛟台,皇武何可当。宸游事既往,六合无回光。不见楼船还,空余蕙兰芳。”也回忆“汉武英雄射”,感叹其事既往,壮风不再。    
    战国时代的文化形态,表现出不同地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秦王朝的统治者表现出追求文化汇同的理想。秦始皇琅邪台刻石有“匡饬异俗”的字样,之罘刻石强调“远迩同度”,会稽刻石宣传“人乐同则”。这些文字,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克异求同的文化统一的宣言。不过,从秦末直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间文化风格的明显差别。《史记》里讲,刘邦准备任用秦王朝过去的骑士做骑将,来训练自己的骑兵部队,却遭到婉拒。被任用者说:“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曹丘生曾经对季布说:我是楚人,您也是楚人,为什么您对于我隔阂如此深重呢?体现出当时民间人际情感方面,有浓重的地方主义色彩。汉并天下后,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于是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民能齐言者皆属齐”,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言的,都属齐国。可见各地民俗方言仍然难以相互沟通。当时人贬低楚人的说法“楚人沐猴而冠”以及骂齐人为“齐虏”,也都表现出交通不很方便的各地区之间,人们有相互鄙视的心理倾向。    
    各地区间文化的进一步融汇,是在汉武帝时代实现的。


第一部分前言(2)

    在汉武帝时代,数十年来多次挑起战争、策动割据的地方分裂势力,终于被基本肃清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西汉初年各地多见的秦式墓葬,这时已经不复存在。也正是在汉武帝时代,秦隶终于为全国文化界所认可。《礼记·中庸》说孔子有“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的理想。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可以看到,秦始皇曾经发表“车同轨,书同文字”的政治宣传。然而文字的统一,其实是到汉武帝时代方才得以实现的。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于是“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中国文化史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我们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的汉文化,在汉武帝时代大体形成了。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到汉中就职。后来刘邦暗渡陈仓,平定三秦,又出关和项羽决战。楚汉之争,激战数年,项羽的霸业在垓下结束,刘邦统一了天下。这个新的统一王朝被定名为“汉”。因为汉水地位的尊贵,天上的银河也被称作“汉”。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将汉族男子也称为“汉”,“汉”后来又成为男子的通称。《北齐书》中已经可以看到“汉”和“汉子”作为男子个体人身称谓的例子。《旧唐书·狄仁杰传》又出现了“好汉”的说法。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说:“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这样的说法,应当是有根据的。“汉”成为一个雄大的民族的代号,应当和汉武帝时代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实现了文化融合的历史成就有关。    
    汉武帝在位54年间,确实是文化建设取得非凡成就的时代。班固说,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提供了伟大的历史贡献,重要原因之一,是汉武帝能够“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就是以宽怀之心,广聚人才,给予他们文化表演的宽阔舞台,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才干。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后的赞语中,列数了当时许多身份低下者受到识拔,终于立功立言的实例,指出正是由于汉武帝的独异的文化眼光和非凡的文化魄力,使得这些人才不致埋没,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如班固所说,当时,“儒雅”之士,“笃行”之士,“质直”之士,“推贤”之士,“定令”之士,“文章”之士,“滑稽”之士,“应对”之士,“历数”之士,“协律”之士,“运筹”之士,“奉使”成功之士,“将率”果毅之士,“受遗”而安定社稷之士等,不可胜纪。班固所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总结,是符合当时人才队伍最为雄壮的历史事实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开明干练的“群士”“异人”能够焕发精神,多所创建,这一历史时期于是“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在最多方面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历史创造。    
    我们说,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除了汉武帝的卓越历史表现以外,还在于当时不仅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张骞等杰出军事人才的开疆辟壤,更有着司马迁、董仲舒、桑弘羊、司马相如、东方朔、李延年等人的文化贡献,使得他们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千百年后依然声名响亮。    
    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像班固所说的,完全是汉武帝个人的作用。群星的闪耀,是因为当时社会文化的总体背景,曾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并不多见的澄净的晴空。


第一部分“梦日入怀”神话(1)

    2160年前,也就是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的七月七日,汉王朝都城长安的皇宫中,虽然宽大的屋檐遮挡了灼热的阳光,殿内依然暑热蒸腾。产后的王美人满面汗滴。汉景帝刘启用手巾为她拭去额上的汗珠,看着襁褓中的新生婴孩说:“就叫他彘儿吧!”    
    “梦日入怀”神话    
    刘彘的母亲王美人名叫王娡,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王仲的女儿。    
    王娡的母亲名叫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生了一个儿子(王信)、两个女儿。王仲去世,臧儿改嫁长陵田氏,此后又生了田汀吞锸ち礁龆印!   
    臧儿的长女王娡嫁给金王孙并生了一个女儿。而臧儿卜筮,得知两个女儿都会大富贵。她看这位金王孙实在没有可能发迹,决心拆散这对夫妻。后来,王娡和她的妹妹王儿姁先后都被送到了太子刘启的宫中。    
    有人会疑惑,王娡这样的已婚女子怎么还可能入宫呢?    
    其实,汉代的风俗,和后代有所不同。    
    在当时的社会,寡妇再嫁,是自然而合理的事。汉景帝的祖母薄太后,本来是魏王魏豹的女人,后来被刘邦偶然看中,收入自己的后宫。史书记载的社会上层妇女比较著名的实例,还有平阳公主初嫁曹时,再嫁卫青;敬武公主起初嫁给张临,又成了薛宣的妻子;王媪先嫁王更得,又嫁王乃始;许孊初嫁龙頟思侯,再嫁淳于长;汉元帝冯昭仪母先与冯昭仪父结合,后来又嫁了郑翁;汉桓帝邓后母初嫁邓香,又嫁给梁纪等。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刘秀和她一起评论群臣,有心微察其意向。公主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表示对大司空宋弘德才与仪表的爱慕。刘秀愿意谋求撮合。据《后汉书·宋弘传》记载,刘秀后来专意接见宋弘,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刘秀对宋弘说:都说人尊贵了就会换朋友,富有了就会换妻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宋弘则表示:“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于是对公主说:“事不谐矣。”告诉她事情没有办成。虽然宋弘拒绝了刘秀的暗示,其事最终“不谐”,但是湖阳公主敢于主动追求有妇之夫的行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作是反映当时社会风尚的重要信息。    
    在西汉初年,有更多有关妇女改嫁的例子。    
    汉初丞相陈平的妻子,据说在嫁给陈平之前已曾经5次守寡。《史记·陈丞相世家》说:“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陈)平欲得之。”城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帮助操办,尽心竭力。张负于是对他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又随陈平至其家,看到他家中虽然破败,然而“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对儿子张仲说:我愿意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因陈平贫穷又无所作为,表示疑虑。张负坚持说:像陈平这样出色的人,怎么能长久贫贱呢?决意成就这一婚姻。吴景超先生在《西汉寡妇再嫁之俗》文中分析汉代女子再嫁情形,曾经写道:“其中嫁人次数最多的,要算陈平娶到的妻子。他的妻子姓张。”他又分析了“这位张女士的历史以及嫁给陈平的经过”。他说:“这个故事,有好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第二,寡妇的尊长,不但不劝寡妇守节,还时时刻刻在那儿替她物色佳婿。第三,嫁过几次的女子,也有男子喜欢她,要娶她。第四,寡妇的父亲,并不以女儿为寡妇,而降低其择婚的标准。此点从张仲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出来。张负肯把孙女嫁给陈平,并非降低标准,乃是他有知人之明,看清陈平虽然贫困,将来终有发达的一日。”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于“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语后写道:“按即《左传》成公二年巫臣论夏姬所谓‘是不祥人也!’”看来,“人莫敢娶”,是因为有“克夫”的嫌疑,并不是嫌弃她是“嫁过几次的女子”。


第一部分“梦日入怀”神话(2)

    汉代寡妇再嫁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的风习,至汉末仍然多有史证。正如董家遵先生在《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中所指出的:“揭开《三国志》的妃后列传,最令人注目的便是魏、蜀、吴的第一个皇帝,都曾娶过再嫁的寡妇。”    
    看来,已婚并且生有子女的王娡能够入宫,并不违背当时的社会礼俗。而臧儿有信心让王娡入宫谋求好的际遇,也一定是因为王娡有比较好的个人条件。    
    王娡的名字,大概也不是随便取的。据说有莘的女儿就叫做娡,她嫁给了著名的治水悲剧英雄鲧,被称作女娡。    
    王娡入宫后,果然得到太子刘启的宠爱。她在刘启身边的身份,史书称作“王美人”,又称作“王夫人”。    
    王娡为刘启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个女儿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她的儿子,就是刘彘。    
    据说怀孕的时候,王美人梦见太阳滚动到自己的怀中。她悄悄地告诉了太子刘启。太子说:“这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