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图文世界大战史ii-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们的主张无人理睬。他们不能拒绝希特勒,天气却可以做到这一点。随着冬天的临近,坏天气来了,希特勒被迫让步,即西线的进攻行动可以等下去,一直到1940年春天。“为战争中的借贷新问题而准备。”邮局工作人员骄傲地展示新的国家救济证 这个时候,沿着法德边境,两边的部队都紧张地面对面坐着,又无所事事。中立国比利时和荷兰极力想避免战争冲突,他们因此拒绝了盟军官员针对德国人入侵而合作的要求。盟军的武器也因此更为闲散,士兵们都以玩牌和逛咖啡店打发时光。没有什么训练行动,人们在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极为担心,他们醉生梦死地以为不久就要在战争的熔炉里爆破掉。
第二章 法国陷落不实之战(2)
冬天的战争 天气阻止了希特勒在西线的行动,斯大林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这样的压力。1939年11月30日,苏联军队开进600英里长的苏芬边境,红军开始对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不宣而战,实施轰炸。在炸弹雨点般地降下前,只有仅仅一分钟的空袭警报。几十人死于猝不及防。当被打蔫了的人民抬头看着天空时,他们看见了传单和不熟悉的炸弹落下来。苏联还奇怪地宣称,“不会伤害芬兰人民”。 斯大林极力想巩固他在波兰的占领地位,这就需要加强他在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一带的势力,并在他们跟德国之间造成一个缓冲地带。不过,不像波罗的海的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那样,芬兰拒绝让苏联人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防御基地。沙俄以前统治过他们,从1809年直到1917年革命,他们也一直反抗着沙皇的统治。事实上,芬兰从沙俄分离出来不久,他们不想放弃他们的独立。但斯大林不是那种轻易就能被拒绝的人。他命令列宁格勒地区的军事长官克里尔·梅列茨科夫元帅率军进攻芬兰。这个中立国和它的少量人口,将要合并进苏联,至少,这是行动计划。吉斯林,大战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卖国贼之一 维德昆·吉斯林 维德昆·吉斯林于1887年生于挪威。1940年4月9日,在德国人入侵的日子里,他企图建立亲德政权,他的名字因此成为“卖国贼”的同义字。吉斯林在战前就已经跟纳粹勾结上了,他的民族团结党也接受了纳粹的资助。实际上,在希特勒尚无心进攻北欧时,正是吉斯林宣称可以满足纳粹在挪威等国的要求而鼓励了希特勒,使之以为入侵斯堪的纳维亚的时机已经成熟。吉斯林宣布建立了一个亲德政府是对挪威人的抵抗运动的重大刺激。他的政权证明是一个政治投机的失败之举。吉斯林真正掌握权力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尽管他给德国人带来不少麻烦,他们继续把他当做木偶来操纵,让他尽可能发挥影响。1942年2月1日,德国人任命吉斯林为挪威政府首相。 战争结束后,1945年10月24日,吉斯林因与德国合作而被处死。 红军对打败芬兰很自信。拥有100万人、1500辆坦克和3000架飞机,红军期待着一个快速的决定性的胜利;之所以要快速,是因为斯大林的军队没有准备冬季的军服。他们考虑到,在漫长的冬天来临前,他们必须摧毁芬兰。 比较起来,芬兰人在战场上从未组织起来超过17。5万人的军队。他们也只有少量的大炮、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也没有什么空军力量。不过,尽管一切看起来都不利,红军的进攻却唤醒了芬兰的抵抗力量。芬兰的指挥官,曼纳海姆元帅迅速成功地阻止了苏军前进的势头。芬兰的防线准备得很完善,曼纳海姆的军队也决心打击入侵者。寒冷的冬天使得苏军坦克、步兵和空军向前推进极为困难。芬兰军队却能适应冬季作战,他们穿着暖和的衣物,攻守自如。尽管武器落后,他们很快地学会了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俄国人成了他们折磨的对象。苏联坦克、步兵和空军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时,芬兰战士有天时地利之便。但尽管他们有很多有利因素,苏军也损失不小,到1940年,芬兰军队还是渐渐地走上绝路 芬兰军队在夜里袭击苏联人的坦克,他们乘着雪橇悄无声息,身着白衣在雪地里伪装得极好,迅速地袭击目的地。他们的战时供给在全国开动起来,对苏联战斗的机动灵活让苏联人大为震惊,苏联人经常发现,在芬兰人的攻击下,他们还没有觉察过来,自己的坦克就在一种“莫洛托夫鸡尾酒”的袭击中烧毁了。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一种简单而致命的武器,它是一瓶汽油,瓶口一块碎布接上保险丝。只要点燃碎布,把瓶子扔出去,一种特殊有效的武器就起作用了。这样的鸡尾酒在坦克里的人逃命之前就把他们都烧成灰了。 此外,用这种鸡尾酒也把苏联人的坦克烧残了。芬兰人还偷偷地爬到坦克前,用木头楔进坦克的履带之间,这样就破坏了坦克的传动装置,使它们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伪装的战术也取得了成功。一些芬兰人穿上苏联人的通讯部队的衣服,他们不动声色地把苏联的供给指挥着运进了芬兰控制的阵地里。 在战士们各种战术运用下,曼纳海姆元帅的防线,它也被骄傲地命名为曼纳海姆防线,在强大的敌人的冲击面前仍牢不可破,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斯大林对芬兰的进攻激起世界其他国家的愤怒。联合国的前身,“一战”后成立的国联立刻开除了苏联。 此外,各国的志愿者们,如英国、匈牙利、意大利、法国和瑞典等国的数百名志愿者们聚集到芬兰阵地一边。瑞典一向是一个中立国,它也是因此在战争中保持了自己的完整,但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里,他们派出了两营全副武装的士兵去援助他们的斯堪的纳维亚邻居。盟国的反应也比三个月前对波兰的入侵所做的反应要迅速得多。尼维尔·张伯伦和爱德华·达拉第都坚持,决不能允许芬兰“从地图上消失”,他们派出了10万人的军队去援助这个小国。虽然,盟国的这一行动,不全是出于无私的精神。任何派往芬兰的军队都得经过瑞典,那个国家有百分之七十的铁矿资源供给了德国的战争机器。如果盟军能占领这些矿区的话,情况对盟国就会十分有利,所以他们在德国侵略波兰时不曾行动,由此使他们经过瑞典去跟红军战斗时可以获得有价值的资源。 但这一企图从未实现过。到决定援助芬兰人的时候,即1940年2月5日,盟国的计划已经被事态的发展推翻了。因为尽管芬兰军队在1939年12月打垮了苏联四个师的部队,但他们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苏军面前已经步步被动了。 苏联军队遭到了重大的损失,但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指挥官们也很快吸取了教训。不过,不是每一个司令官都会得到斯大林给予的第二次机会。维诺格拉多夫将军就很不走运。在苏奥穆斯萨尔米一战中,他的苏联第63集团军和第144师败给了芬兰人,随后他被处决了。尽管有这些胜利,对曼纳海姆和芬兰总统吕蒂·里斯托来说,事情仍很明显,芬兰军队正慢慢地流血至死。不能这么继续打下去了。1940年1月,跟斯大林的秘密和谈开始了。上图:家信——在挪威一个掩体里德国士兵抽空给亲人写信下图:德国装甲舰“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在乌拉圭沉入大海。它被皇家海军诱捕,尽管后者与之相比力量悬殊,却追捕它数天之久 不过,和谈进行时,战斗也继续进行着,2月间红军准备发动一个决定性的进攻。军事行动由斯大林的老同事铁木辛哥元帅指挥。他决定,所有苏军各分部将同时发起进攻。这个严肃的将军向斯大林保证,苏联军队要横扫曼纳海姆防线,把那道防线变成一道尸体之桥。他们这么做了,不过并没有完全按将军的意图行事。 按照将军的命令,曼纳海姆防线于2月11日被突破。但尸体之桥上的苏联人的尸体远比芬兰人多。曼纳海姆元帅的部队也疲惫不堪,和平协议在一个月后签署。按照斯大林的条件,芬兰把汉科和卡累利阿地峡割让给苏联,芬兰失去了十分之一的领土。不过,它因此至少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苏联人为这一胜利损失了20万人,芬兰有2。5万人死亡。 1940年3月12日,吕蒂总统神色阴沉地签署了和平协议,他小声嘀咕说签署过这样一份文件的手应该枯萎。戏剧性的是,吕蒂随后真的遭受了比这更大的厄运,他的整个右边身子都瘫痪了。 在英法能够行动前,第二场军事行动也结束了,但这种事再也没有发生第三次。
第二章 法国陷落不实之战(3)
北欧战事 1940年4月9日的凌晨,挪威的哈康七世国王被人叫醒,他这个中立国已被强暴,挪威现在进入了战争状态。震惊的国王只来得及问:“跟谁打仗?” 这一问题不像它听起来那么奇特。挪威的中立政策早就被猜忌,她在北海东部的战略重要性既为盟国所注意,也为德国人所注意。上图:伦敦人等待议会的消息。在议会讨论参战时,国家的未来系于千钧一发之间下图:时势造英雄。在下院激烈的争吵过后,温斯顿·丘吉尔成为英国新首相 挪威港口纳尔维克是把瑞典铁矿运到德国的惟一不冻港,这一矿产贸易对德国的军事工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盟国想切断这一贸易的愿望也就能够理解了。对挪威人来说,他们很清楚英国人的计划,即在他们的领海里布设水雷,迫使德国运矿船到公海上去,那样英国皇家海军就可以解决这些船只了。显然,英国人的这类行动都会激怒德国人,面对这样一个恶魔和深蓝色的大海来作选择,挪威人只能观察、等待、希望。 占领波兰后,希特勒全力准备入侵法国时没有理睬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不过,德国海军上将埃里希·雷德尔,在当时就有另外的主意。他相信进攻挪威不仅使重要的瑞典铁矿运输线得到安全保证,而且能使德国海军在大西洋建立基地。一张英国的宣传海报强调皇家空军保卫英国的关键作用。没有这些丘吉尔称为“少得可怜”的人,英国人将不能抵挡纳粹的入侵 这样,德国的潜艇就可以攻击盟国跟美国之间的战略物资供给线。 1939年12月13日,皇家海军给了德国人一次大的羞辱性打击,他们摧毁了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外海上的德国装甲舰“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随后,1940年2月16日,皇家海军在约星峡湾救出了德国“阿尔特马克”号上面的300名英军水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阿尔特马克”号一度作为“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的补给舰。被激怒的希特勒突然开始对雷德尔的计划感起兴趣来。 盟国也盯着挪威。海军第一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对芬兰战败后德国可能向北欧展开行动极为关注。丘吉尔要求采取行动,尽管公众也都施压,但张伯伦和在1940年3月取代达拉第成为法国新总理的保罗·雷诺都没怎么采取实际行动。英国和法国也看起来不会就行动计划达成一致,不过在挪威布设水雷的决定还是于4月8日作出了,英国的布雷兵则早按计划于4月6日启程。4月5日,在一个后来成为著名的糟糕的日子里,张伯伦对下院宣布说希特勒已经“错过了班车”。 挪威政府被皇家海军的出现迷住了,他们甚至没有看到德国人也在赶来,因此他们在看到德国人的入侵时大吃一惊。4月9日,世界上第一支伞兵部队介入战场,迅速地占领了挪威首都奥斯陆和斯塔万格的主要机场。德国部队分别从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克里斯蒂安和奥斯陆登陆。 同一时间里,丹麦也遭到入侵。丹麦政府完全让德国入侵的闪电般的行动打懵了,他们在当天的下午6时屈服。 挪威决心打击侵略者,但国家的防御力量很可怜。没有坦克,没有防空武器,出于经济的目的,挪威的海军只是骄傲地拥有两艘世界上最古老的舰船,而且自1918年后再没有离开过港口。 事情更糟的是,其国防部长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军队的指挥官,克里斯蒂安·拉克将军也极不称职。一次受欢迎的“入侵”:英国城市的孩子到达安全的乡下 战时疏散 1939年9月1日,星期五,德军开始进攻波兰时,上百万的英国孩子和他们的教师们一起,孩子的母亲们也跟随着,从英国的大都市里撤离到安全的乡下去,人们以为德国的轰炸机不会去那里空袭。到第一个周末,就有70万孩子从伦敦疏散出来,这使得《时代》杂志的一个主笔作家写道,伦敦看起来像被穿花衣的吹芦笛的人访问过了。在战争时期,英国比其他任何国家疏散的孩子都要多,总数大概有300万人。这些孩子都被地方政府机构和学校组织起来了。 当孩子们的地址牌挂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抓住自己的少量物品和毒气面具时,他们总是由父母送往学校,他们的父母也常常盼望着他们能到当地的车站去,永远地离开这里。这些被疏散的个人所获得的人生经验和那些以为自己是在过集体生活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城里来的孩子从未见过乡下,他们发现乡村非常有趣。不过,另一些人,发现自己并不受欢迎,因为乡下是被迫接纳他们的。有些细心的孩子们为很多疏散者的穷困生活大为震惊,因为那些人身上长有白虱,穿着非常破旧的衣服。有些穷孩子们甚至不知道怎么使用刀叉,他们也只有很少的卫生知识。这些事实对他们将来努力提高英国公众的意识大有帮助,他们使英国努力改善这些穷人的处境。由此,英国在战后努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福利国家。 在“假战争”继续进行时,被疏散的孩子们中有人跟父母失去了联系,他们被送回城市,只是到1940年9月,对英国的闪电战开始时,他们才再次被疏散。 那些离开城市的孩子们没什么事可做。很多学校都关了,他们所受的教育因此是极不完善的,这导致了社会上少年犯罪的案件急剧增多的现象。 相反,哈康国王,最初是丹麦的王子,他在1915年被选为挪威的国王,他是一个机灵的国王,从一开始,他就要求挪威人勇敢地抵抗德国人。尽管遇到了挫折,挪威人在1940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