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图文世界大战史ii-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求飞行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他们不得不保持视野敏感,学会闪电般的反应。成功击落敌机大多数都发生在非常近的距离内,经常不到100米,而且弹药只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击敌人。例如,喷气机的弹药只够扫射14分钟。德国的BF109战机则更短一些。两边的飞机每次在空中也只能停留一个小时多一点。在从法国的基地起飞后,BF109到英国南部的上空参战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两边的飞行员都被要求一天多次执行任务。那种过度的疲劳紧张几乎是不可忍受的。一些飞行员在被击落后回到基地,会马上驾驶一架新飞机参加战斗。上图:丘吉尔成为英国人“猛犬精神”的典型。无论付出了什么代价,英国不会向纳粹低头下图:伦敦人在首都地铁里躲避空袭。地铁在最初设计时曾规定不得在战时用做掩体。但是,在居民的压力下,地铁在空袭中开放了,尽管有官员担心有人可能再也不会返回地面 喷气机和梅塞施米特式战机也都想获得传奇式的名声,就像中世纪的勇士们进行马上的枪术比赛一样,现在挑战的场地到了空中。飞行员们,包括很多波兰飞行员,个个都是英雄。经常是,在阳光充足的机场上,这些年轻人坐在扶手椅里,对生与死显得漠不关心,他们读报、打牌、讲笑话,但过了几分钟,他们会跳上座舱,咆哮着上天战斗。不过,两边的飞行员们都没有忘记他们严酷的命运,一边要求生,另一边要获胜。在英国南部,人们在田野里或街道上都无法观察到两军的空中混战。但在1940年那个格外清晰和阳光明媚的夏天,人们知道,一如他们看到了两边的战机在空中的踪迹,在美丽的蓝天上的火焰让他们猜想出战况和国家的命运。尝到了战争的滋味?德国士兵进军海峡群岛,这是大战时期英国惟一一块让纳粹占领的国土。群岛离法国比离英国本土更近,法国沦陷后,英国宣布它为“非军事区”,在到欧洲胜利之前它一直为德国人所控制 自然地,戈林没有多少耐心。他迫切希望战斗有一个结果,尽管他的战术看来取得了成功,但还没有得到他极力想要的结果。德国情报部门过于乐观的消息促使戈林相信,皇家空军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已经没有多少飞机可以用于战斗了。这一误断,使戈林以为再来一次更大的打击就可以让英国人玩完,所以他再次改变了打击目标。 9月7日,数百架德国轰炸机同护卫他们的战斗机一道,飞向伦敦,而皇家空军还以重兵防守着他们的机场。这样,德国的炸弹几乎没受任何挑战就落到英国的首都。伦敦之战开始了。 那个明亮的、阳光灿烂的周日下午,德国人几乎直线向伦敦的码头投弹。他们不停地轰炸,直到第二天早上。这第一轮轰炸以燃烧弹开路,轰炸机飞过之处都让建筑物燃烧起来。整个伦敦只有用于危急时的92支防空机枪,在空军为德国人的目标有四百多人遇难。码头上的火焰极为猛烈,一个消防官员告诉上司说:“请把你所有的工具都调来灭火——整个流血的世界都在火中。”在接下来的76天夜里,伦敦都一次次地遭受了轰炸。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的光荣早已过去了,它曾是世界上已知的有着最大的海外领地的大帝国。它的光荣顶点,在19世纪末,那时的它统治着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人们称它为“太阳永不落”的国家,这也是事实,因为大英帝国的领土跨越全球各地。上图:一个英国的印度军团的战士开小差,他加入日本人资助的印度国民军。下图:澳新军团的将士们离开墨尔本,横渡大洋,加入大英帝国的战争。“二战”期间,尽管英国的全盛时期已过,但它仍有着强大的力量。1940年6月22日法国沦陷后它失去了盟友,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它才能得到支持,并充分利用这个巨大帝国的人力和资源。这也是因为大多数帝国领地处于纳粹德国和其他“轴心国”如日本和意大利尚无力触及的地方。因此,它的军工制造业,例如安排在新西兰的话,就完全避开了敌国的攻击。加拿大也一样,在那里进行飞行员培训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1939年9月3日,英国宣战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马上紧跟着对德宣战,南非有一些犹豫,但也只是因为要举行一次投票,同样参战了。这些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地在1914年的战争中也跟随英国参战,不过,到了1939年,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他们很希望从英国那里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独立性,例如,澳大利亚还对1915年在加利波里上千人的澳新军团的命运所震惊,他们相信这种牺牲比英国士兵们有更高的价值,他们对那场战事记忆犹新,因而更为谨慎。 印度,在1757年后由于英国人的统治而统一繁盛起来,属于另一种类。这颗“帝国皇冠上的宝石”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但让英国的总督林利思戈侯爵带入了战争。在战争期间,他错误地把印度人的领袖莫罕达斯·甘地和潘迪特·尼赫鲁以及他们的家人关进了监狱,这导致了印度人普遍的憎恨。 在英国空战中,很多飞行员是加拿大人,澳大利亚军团则在中东、亚洲和太平洋一带战功赫赫。印度军队在缅甸抵抗日本人的冲击。同样的支持也来自尼泊尔,尽管尼泊尔不是大英帝国的一员。 比起国内所发挥的战斗精神而言,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地给了英国更多的力量,但战争仍是极为残酷的。1942年新加坡落于日本人手中,印度的紧急事件也让人民看到了英国脆弱的一面,它不像他们以前相信的那样强大。这帮助人们发展早已存在的退出大英帝国的独立运动。事实上,自1880年以来,印度国大党就一直为自由而努力,也许是巧合,1947年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最早获得独立的国家。这是众多分离运动的开始,尽管这个老大的帝国后来变成了英联邦,它的很多成员也正是以前的殖民地。下图:莫里森掩体。取名于政府秘书赫伯特·莫里森。这种室内掩体在家被炸后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边上是铁丝网,顶部是钢板,非常牢固上图:伦敦的医院被袭击过三次,最后被迫把病人疏散。很多英国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不久前还是平民,他们在1940年的秋天和冬天接受了战火的洗礼 下一个星期天,即9月15日,英国之战到了高潮。那一天,据BBC的说法,185架德国战机在伦敦上空被击落。那一天,在伦敦西北15英里的米德尔塞克斯郡的奥克斯布里奇,皇家空军战斗机第11大队总部,温斯顿·丘吉尔也看到了地图上德军攻击的记录。在伦敦和英国南部的战斗期间,当所有可用的空军部队都投入战斗时,丘吉尔以紧张的心情注视着战况。他知道,他们没有什么预备部队了。不过,尽管皇家空军到了崩溃的边缘,德国空军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更重要的,他们看到皇家空军还有那么多数量可怕的飞机在天空中迎战而大为震惊。对德国人来说,很明显,皇家空军还没有完蛋,他们的情报部门大错特错了。 更糟的是,如德国人也一直担心的,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戈林想获得英国头上的制空权的努力失败了。没有至关重要的空中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9月17日,希特勒因此把入侵英国的行动延期,具体时间“待定”。 即使如此,德国人也没有完成什么奇袭英国的目的,尽管德国空军在白天总是能够目中无人地对付皇家空军,但到了夜晚他们却不再感到安全。 闪电战 “一战”期间英国就遭受过齐柏林飞机的空袭,但那种经验尽管空前而可怕,却也极为有限。不过,闪电战在整个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把民众带进了战斗前线。对英国城镇的轰炸空袭意味着战场现在强行闯入了普通市民的家里。那些人们一度以为安全的地方如今再不会是可靠的了。但他们对此也不全是束手无策。在对德国空军的斗争中,公众也可以帮忙,或实际加入战斗,一个很多人组成的联锁网络出现了,他们可以对空袭进行观测报警,使损失降到最小。后果。目击者证实,在一天夜里德军的闪电战空袭之后,考文垂突然变成了白昼。400架轰炸机扔下全部炸弹,摧毁了这个城市,导致500人死亡 空袭的巡逻队员们,男人和女人都有,在加强灯火管制中尽职尽责。当消防队救火,救灾人员试图从碎石堆中挖掘寻找被埋的市民时,这些巡逻队员也会报告这一地区受打击的情况。为轰炸而成为无家可归的人组织了优先援助快报和避难所,而皇家工程师中胆子大的人组织的队伍则专门处理如何运走并拆毁未爆破的炸弹。 闪电战是对英国人民最严酷的考验。他们再没有像以前经常被描述的那样愉快,他们也少有微笑。他们害怕、沮丧,神经被折磨、撕裂。不过,尽管人们在当地的头面人物和中央政府的号召下要有信心,他们面对挑战却是共同的。空袭的掩蔽所成了问题。在空袭期间,英国人建了两百万以上的安德森式的掩蔽所,那些掩蔽所坚固,高出地面,自由分布,供每一个家庭使用。此外,安德森式掩蔽所和莫里森式掩蔽所也陷进了公园草地里,大的公共掩蔽所则在很多街道上建立起来。有些人则从未使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掩蔽所而宁愿呆在家里。在伦敦,地铁被当作一个更深的掩体。虽然政府从未这么考虑过,但人们钻进去,很有纪律地睡在月台上,那里都有他们自己划定的铺位。很多人悲哀地发现,当他们第二天从地铁里钻出来时,他们的家、他们的街道已经成了碎石瓦片和浓烟滚滚的地方,那些巡逻员们正努力从残垣断壁里怀着一丝希望寻找活着的人。铁路桥下坚固的地方也是一个很好的掩蔽所,不过总的说来掩蔽所还是有不少缺点,地下的卫生设施不好,大部分公共掩蔽所很糟糕。 这种情况也带来了道德问题,一些人担心年轻人夜里跟异性如此近地呆在一起会出现腐化堕落的现象。 尽管伦敦是闪电战的主要攻击目标,这个国家的很多港口和工业中心也同样遭到了轰炸,如南安普顿、朴次茅斯、伯明翰、邓迪、舍弗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克里迪般和格拉斯哥。不过,这些地方远未有1940年11月14日夜里英国的大都市经受的空袭严重。 那天夜里,500架德国轰炸机飞向工业中心考文垂。他们的目标是这个城镇的很多工业、军事和航空制造设施。一个德国的新闻机构吹嘘说,这次空袭在“整个战争史上都是——最为严重的”。五百多人被杀死,军工生产被毁,好几月才得到恢复。中世纪的名城考文垂,其中心地带,包括它那漂亮的14世纪建起的大教堂,被毁掉了。这个城市几乎成了废墟,数千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家园。空袭的大规模的暴行给语言学里增加了一个新的词汇,考文垂式轰炸,或说全面摧毁。 这次在一个城市里集中大规模的德国轰炸机打击了地方上的民心。考文垂是一个不大的地方,每个人都宣称他对遇害者中的某一个人很熟悉。生意被毁了,电话线被炸得七零八碎,运输线还在但已经毫无用处,食物配给也不得不放弃。但德国在这成功的接下来的一天晚上却失败了。他们把注意力又转到别处去了。 尽管考文垂经受了严重的灾难,但跟战争期间的其他情形一样,德国人没有对他们制造持续不断的毁灭性打击。 即使如此,对考文垂的无情打击和很多人的死仍让英国人民震惊不已。当然,随着战争气氛的延续,人们更显得久经考验,麻木了,考文垂的损失跟人们感受的恐怖一样最终苍白地失去了意义。不仅英国人如此。1945年在德累斯顿,皇家空军报复性地展开屠杀和毁灭,一万多德国人被空军元帅阿瑟爵士派去的“轰炸者”哈里斯的部队所杀死,哈里斯相信,只要把德国人炸完了就能够赢得战争。 幸运的是,闪电战的威力很有限,当伦敦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不再对夜间生活害怕和颤抖时,人们不再想自己,或他们的家人,或他们的家在第二天早上是否还存在,闪电战的作用就到了尽头。1941年的初夏,闪电战就几乎接近了尾声,原因是希特勒又找上了另外的牺牲品。那时他开始考虑怎样占领苏联。
第三章 英国独战巴尔干战役(1)
第六章 巴尔干战役1941年9月,德国坦克从布加勒斯特的街道上碾过,接着罗马尼亚签署了三方盟约 意大利的失利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对法国宣战。在巴黎将要落于德国人之手时,墨索里尼想从他的轴心国同伴的成功里占点儿便宜。6月22日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前一周,一次急匆匆安排的意大利军的进攻行动向着阿尔卑斯山附近的法国防线发动了。这一结果是一场军事上的大灾难。墨索里尼(左)
第三章 英国独战巴尔干战役(2)
法国军队和海军力量的突然撤走,给地中海地区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那正是意大利想去填充的。毫无疑问,墨索里尼现在该地区拥有最大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他的目的和野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一直都关心着,他称地中海为“我们的海”,在一个历史事件中并入意大利。几乎是为了回应纳粹提出的“生存空间”理论,墨索里尼也谈到意大利的生存空间的必要性。私下里,他的最大理想是要重建古罗马帝国。在巴尔干,自1939年来阿尔巴尼亚已经为意大利占领。在北非,意大利控制了利比亚,1936年,意军入侵了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墨索里尼现在想扩张他的版图。因为阿尔及利亚和图尼西亚的法国人对他在利比亚的驻军不再构成威胁了,他信心十足地觉得可以把英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夺到自己手里。上左图:一个德国战俘正被英国远征军的瑞格·琼斯中校搜身,阿尔巴尼亚的农民在一旁看着下图:一支英国的突击队在阿尔巴尼亚山中晨雾里巡逻。巴尔干半岛崎岖的地形和恶劣的条件给意大利带来了大灾难,他们对在如此环境下作战完全没有准备 194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