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宗教王国的奥秘-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已经使这些说教站不住脚,再也没有人相信了。现在,教会企图把宗教和
科学调和起来,说什么教会是“科学的朋友”,由于科学对客观世界的一些
问题一时还不能作出满意的解答,教会就钻这些空子,为自己的存在找论据。
不过,真理和谬误是水火不相容的,不管宗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随着科学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想把谬误说成真理是越来越困难了。
梵蒂冈教皇国
在意大利罗马城的西北角,有座山丘,名叫“梵蒂冈”。山上有一座世
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叫“圣彼得大教堂”,还有一些富丽堂皇的宫殿,称
为“教皇宫”。别看梵蒂冈山丘不大,它也是一个自立门户的主权国家哩!
它的正式名字叫“梵蒂冈城国”,面积只有0。44 平方公里,和北京的故宫差
不多一般大,人口也只有1000 多。但它不仅有自己的邮政、广播、银行和一
支由百余名身着盛装的瑞士卫兵组成的常备军,还和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
梵蒂冈城国地盘只有“巴掌”大,它的君主却赫赫有名,神圣可畏,控
制着世界各地许多天主教机构。每位新君主登基的时候,都要内穿洁白的长
袍,外套朱红的大褂,胸前佩着十字架,手持象征神权的钩形权杖,乘坐12
人抬的大轿,在众多臣民的前簇后拥下,由教皇宫来到圣彼得大教堂,举行
隆重的加冕典礼。当主礼者把那镶有宝石的三重冠戴在这位君主头上时,大
臣们便依次趴在他的脚下,亲吻他脚上的金十字架,表示向他效忠。这位威
严显赫的君主是谁呢?他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罗马教皇”。他宣称自己是
“耶稣基督在世的代表”,“在宗教理论问题上是永远不会错的。”
当然,教皇的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
多善良的天主教徒相信他呢?因为教皇有一套迷惑人的理论。
话得从梵蒂冈的由来说起。梵蒂冈在公元1 世纪以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
地方。据学者考证,梵蒂冈在拉丁语里的意思是“预言”。因为在古代,意
大利有一个民族的预言者和占卜者曾经聚集在这里活动,它由此而得名。不
过,直到公元前1 世纪,梵蒂冈的名气仍旧不太大。到了公元1 世纪以后,
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教徒,把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被害者的尸体,扔到这座
山丘上。打那以后,梵蒂冈就成了教徒为“主”流血的“圣地”。后来,又
传说罗马教会由耶稣的最大门徒彼得创建,他也被钉死、埋葬在梵蒂冈。这
一来,可把梵蒂冈的神圣地位一下子提得老高,使它成了仅次于耶稣殉葬地
耶路撒冷的宗教圣地。
罗马教皇紧紧抓住彼得的传说,把自己说成是“彼得的继位人”。既然
彼得是耶稣的最大门徒,教皇也就理应是“耶稣在世的代表”了。此后,历
代教皇又伪造、篡改文献,编造了许多“理由”,证明自己的权力仅次于天
主、耶稣。到了公元八九世纪,教皇们又编造说,公元4 世纪时的罗马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约306—337 年在位)曾给当时的罗马主教西尔威斯德一世
(314—335 年在位)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君士坦丁大帝把梵蒂冈连同意大
利中部一大片土地作为“赠礼”送给了罗马教会。根据这个谎言,从公元754
年起,梵蒂冈教皇国就建立起来了。
这个教皇国一直存在到1870 年意大利统一运动兴起时,才被意大利人
民摧毁了。于是,罗马教皇庇护九世(1848—1878 年在位)及四位后任教皇
却不甘心梵蒂冈教皇国的灭亡,他们自称“梵蒂冈囚徒”,拒不走出梵蒂冈
教皇宫一步,以表示对意大利人民的抗议。
1922 年,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1883—1945 年)上台。他感到
他的法西斯政权需要天主教帮忙,教皇也看到只有墨索里尼才能够使教皇国
重新恢复,于是双方开始谈判,在1929 年达成协议,意大利把梵蒂冈从罗马
划分出来,让教皇重新建立一个“中立”的“梵蒂冈城国”。这样,教皇又
重新取得了一点立足之地。
了解了梵蒂冈城国的由来,就可明白,原来它是罗马教皇和墨索里尼法
西斯政权相互妥协、相互勾结的产物。
《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在外国文学作品和影片中,我们常看到有这样的片段和镜头:庄严肃穆
的教堂里,虔诚的基督教徒,一边在胸前画着十字,一边读着《圣经》。在
他们的心目中,《圣经》是信仰、生活和一切言行的依据,是区分美丑和善
恶的标准,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么,《圣经》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圣经》是一部古老的基督教经典,目前它至少有1800 种以上文字的
译本,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流传最广泛的一部书。《圣经》包括《旧约全
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译成汉语,是一部长达100 多万字的巨著。专
家们经过研究考证,认为《圣经》是在接近700 年的时间里,经过许多代人
之手才编纂成书的。
《圣经》的《旧约全书》原名《约书》,共有39 卷,主要用希伯来文
写成。它原本是犹太教的经典,因为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的,所以
它也全部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
和《圣录》,内容有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剧等,涉及了历史、政治,
哲学、伦理、文艺等许多方面。
《律法书》又叫《摩西五经》,主要记述了古希伯来人有关宇宙、人类
起源等神话传说和希伯来人的民族历史、宗教、道德、法律等。像伊甸园、
大洪水、诺亚方舟等为人们所熟悉的故事都出自其中。《先知书》的内容主
要包括犹太王国兴衰的历史以及先知们对当时社会、政治、宗教发表的评论。
《圣录》收集了历代流传的诗歌、寓言、谜语和格言等。可以说,这是一部
古希伯来人历代文献的汇编。
《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诞生以后,大约在公元2 世纪时由教徒们写成的,
原文是希腊文。它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行书》和《启示
录》。《福音书》描述了耶稣降生、死后复活、升天和再降人间的事迹。《使
徒行传》描写了圣徒彼得和保罗的传教活动。《使徒行书》的内容多是使徒
们讨论教义的书信。《启示录》是用隐喻和预言描绘的世界末日的情况。
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内容十分宠杂,是在不同的时期、地方,
由不同的作者用不同体裁创作汇编而成的。所以它的内容不但风格不统一,
而且有许多地方重复,自相矛盾,常使读者无所适从。再加上基督教历史上
经过两次大分裂,形成了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各个教派使用的
《圣经》也略有不同。比如在《创世纪》里,就有好几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就拿神创造人的神话来说吧,一处说上帝先创造了男人,然后又用男人的一
根肋骨造出了女人。而在另一处,却说男人和女人是神同时造出来的。关于
大洪水的传说,一处说下了40 天的暴雨引起了洪水,另一处则说这场大雨一
直持续了150 天。至于基督降生的时间,传道时间的长短,更是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这些破绽正好说明,上帝是由人编造出来的。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宣扬的是有神论,它劝告人们要安于贫困,
抑制自己的欲望,对被压迫阶级起着麻醉的作用,成为剥削阶级实行统治的
思想武器。但是,如果排除了这些消极因素来看,《圣经》语言生动、文字
流畅,包罗了天文、地理、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真可以说
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1000 多年来,它不仅对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的
思想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一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达?芬
奇、拉斐尔、莎士比亚、哥德、列夫?托尔斯泰等,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取
材于《圣经》。《圣经》原文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后来译成了拉丁文,16 世
纪前后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因此,它对一些国家民族语言的形成和规范起
了推动作用。
《圣经》对欧洲的风俗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对它没有一定的了
解,那在学习、研究欧洲的哲学、文学、艺术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圣经》,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它。
十字架的由来
在基督教教堂的顶端,我们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十字架;在神父、牧师
的胸前或许多基督教艺术品上也可以看到它。有些青少年并不信仰基督教,
但出于好奇,也买来一副十字架挂在身上招摇过市。其实,他们并不一定知
道十字架代表什么意义,更不了解它的由来。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志,
是福音象征。它的式样很多,没有统一的规格。一般说来,天主教和新教的
十字架多是长方形,东正教的十字架多是正十字形。你恐怕很难想象出,这
个被基督徒当作“福音”的十字架,原来竟是古代罗马统治者用来处死奴隶、
叛逆者和异教徒的一种残酷刑具!
这种刑具是用两根木料交叉而成,活像一个巨大的叉子,十字架这个名
词在拉丁文中就是“叉子”的意思。因为它的形状好似汉字的“十”字,所
以汉文就把它译成了“十字架”。用十字架来行刑是一种十分残忍的酷刑。
行刑时,刽子手将受刑人的两手分别钉在横木的两端,把两脚重迭在一起,
钉在直木的下方,十字架的上端钉一小木板写上罪犯的罪名,然后再将十字
架竖起来,让犯人在阳光下暴晒数十个小时,一直到受刑的人活活被折磨死。
公元前71 年,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义失败后,就有成千上万的被俘起义
者被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沾满被压迫者鲜血的十字架,正是古罗
马奴隶主对奴隶和被征服民族进行血腥统治的象征。
由于基督徒相信,耶稣是被罗马驻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陷害,在十字
架上受难死去、复活、升天的,他们就把十字架作为本教派信仰的标志。基
督教宣扬说,由于基督耶稣的受难,替世间的众生赎了罪,才使众人得到了
拯救,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给那些渴望上帝拯救的人带来了福音。于是,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十字架做为它的标志也流行开了。
耶稣“诞生”的日子
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盛行的地区,每当12 月
25 日“圣诞节”来临的时候,人们便开始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里。“圣诞
节”,顾名思义,是基督教信仰的“主”——耶稣降生到人间的日子。在节
日期间,街道两旁,商店橱窗和公共场所,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五光十色。
一个个和蔼可亲、身穿红色皮袄、头戴毛皮帽子、银须白发、身背一只大口
袋的圣诞老人形象,向过往的人们露着微笑。由一棵棵长青碧绿的松树枝扎
成的圣诞树,竖立在门前街头,那上面还扎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花彩灯,更为
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在圣诞节当天,教堂里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娱
乐场所要举行各种艺术表演。在那一天里,家家户户亲人团聚,一起进餐,
亲友之间互相馈赠礼物。父母们还要借着圣诞老人的名义,给孩子们送上一
份精美的小礼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手挽着手,围绕着圣诞树欢歌起
舞,迎接耶稣降生的时刻到来。
圣诞节原是基督教重要的宗教节日,但现在它已经成为欧美及世界上许
多国家全民性的节日。圣诞节果真是耶稣的生日吗?我们翻开《圣经》查看,
里面并没有耶稣诞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的记载。那么,12 月25 日是什么
日子呢?它怎么又成了“耶稣诞生”的日子呢?12 月25 日原是古罗马帝国
所崇拜的太阳神的生日。基督教会在古罗马发展起来并取得统治地位以后,
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天——12 月25 日作为圣诞节。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采用
的历法不同,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规定的耶稣生日要比天主教和
基督教新教规定的时间晚13 天或14 天,即在每年公历1 月6 日或7 日才过
圣诞节。就从基督教各教派对圣诞节时间有不同规定这一点看来,也说明了,
圣诞节并不是什么耶稣的生日,只不过是表示基督教信仰的一种活动罢了。
“洋教”在中国
在旧中国,基督教被一些人称为“洋教”。洋教洋教,洋人之教,意思
说它不是中国人的宗教。
“洋教”这个贬称是近代才出现的。早在唐朝初期,基督教的一支就传
到西安,当时它可有一个好名声,叫做“景教”。“景”就是“大”、“光
明”的意思,景教就是“真光普照”的宗教。元朝的时候,忽必烈还设立专
门管理景教的政府机构,称“崇福司”。基督教在元朝还有另一个名称,叫
“也里可温教”,这是蒙古语的译音,意思是“福分人的教”。这时,信奉
基督教的大多是蒙古人和迁居中国的西域人。后来元朝灭亡了,基督教也就
随着在中国消亡了。
明末清初,基督教又开始由海路传入中国。因为外国传教士总套用中国
“天帝”的说法,把西方的“上帝”改称为“天主”,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
“天主教”。这时,中国的一些官员对传教士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是欢迎的,
不过对于和中国文化传统迥然不同的西方宗教总是不放心,因为中华帝国正
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他们怀疑这种宗教和西方殖民者有联系。
在清朝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祭祖祀孔的问题
发生争执。康熙认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民间沿袭的习俗,是表示孝思与敬
仰的一种礼节。罗马教皇却把祭祖祀孔说成是异神崇拜,加以禁止,还遣使
送来裁决公文。康熙见了,十分恼怒,于1720 年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国流传。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借助西方列强的洋枪、大炮,再次打开了
在中国传教的大门。一个个漂洋过海而来的洋教士在殖民主义武力保护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