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收到信的加西亚-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理,脸膛偏黑,天生一幅大哥大的派头。
股东多的民营企业壮大了以后,结局往往不是分家,就是因为排外主义而停步不前甚至解体,但杜泽桦却把这个家维持了下来,还越搞越大。杜泽桦说,当头儿最关键一点就是凡事要出于公心,惟公才能服人。
第三章一个手工作坊到海外成功上市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靠5 000元人民币、6间蚕房和5名以残疾人、贫困户为主的农民起家,经过数年发展之后,2003年4月份通过“反向收购”成功地在加拿大上市。这个由手工作坊到高科技企业的传奇发展史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3年5 000元增至500万元
郭德荣没有海外上市公司老总的“洋派头”,在人前总是显得淳朴而不善言辞,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当地的一句谚语“五更头不得病才算人”。这是一位典型的乡镇企业家,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会表白不算成功,真正把事业做大才算好样的。
2003年,54岁的郭德荣从30多年前就开始了在经济领域的摸爬滚打。但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没让他尝到搞经济的丝毫甜头,反而蒙冤入狱,在监狱里整整呆了5年。重获自由后,尽管当地县委、政府为他恢复党籍并安置了工作,但郭德荣敏锐地感觉到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放开,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办民营企业,自己创业。
1990年,凭着自己当年做贸易练就的悟性,拿着向亲戚朋友借来的5 000元钱,郭德荣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找村长借了村里闲置多年的6间蚕房,找来5个残疾人和贫困户乡亲——壮劳力们都不看好郭德荣和他的生意——没有技术,就凭着自己的一点见识,办起了作坊式的“滨海县化工制品厂”。回想起创业的艰难,郭德荣脸上露出一份童真:“值得庆幸的是那时候产品虽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但是由于市场处于初级阶段,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我们的复合材料倒顺顺当当有了市场,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手里有了一些钱后,1992年,郭德荣投入了所有的资金征地5 500平方米,建起了厂房,引进了第一条涂料生产线。“这下我们才算有了一个真正的企业雏形”,郭德荣回忆说。
独到的眼光,加上良好的市场需求,涂料投产第二年企业就实现产值近500万元,一跃成为县里十大工业企业之一。郭德荣用不到3年时间便跨上了企业发展的第一台阶。
10年销售规模5 000万元
郭德荣的有效文凭仅仅是初中,但是在他的创业史中,让他获得跳跃发展的几个关键却都与当时条件下较前沿的技术联系在一起,这着实让人有些惊奇。而正是这种对前沿技术的独到眼光和敏感,使郭德荣在涂料这个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而且恶性竞争剧烈的行业中胜出。
随着市场的逐步发育,公司曾经引为命脉的传统油漆产品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刚刚站稳脚的企业随即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考验。为了寻找市场和资金,郭德荣四处奔波。他说:“那一段时间我至今难忘,也让我深深感到超前的技术和产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产品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要想办法走在别人前面,寻找市场的空白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德荣从一位大学教授那里听说国内缺乏一种叫“汽车快干补腻”的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当时国内技术研究正在进行之中,生产前期资金投入很大。如果再没有自己独有的产品,仍然靠打价格战生存,结果肯定是同归于尽。一定要搞自己独有的技术和产品。郭德荣决定背水一战,倾其所有引进了技术和设备。1996年,他们试制的“汽车快干补腻”获得成功,由于当时国内市场上只有日本等国的产品,价格较高,郭德荣的产品一出来,很快占有市场,成为畅销货。郭德荣第一次感受到了技术领先带来的甜头。
但是不久,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汽车快干补腻”是膏状物,性状变化小,在企业内部试验时,没有出现问题,但在代理商那里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保质期远比预计的短。一时间,全国20多个省市的经销商纷纷要求退货退款。郭德荣至今忘不了当时的困境:“当时支撑企业的只有这个产品,它出了问题,简直等于企业拦腰挨了一刀。那一段时间,我经常睡不着觉。”
退货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可是,企业信誉毁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郭德荣决定接受退货。他组织60多名销售员,挨家挨户上门拜访用户和销售商,恳请谅解的同时承诺退换货。整整90多天,郭德荣和销售员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正是夏天,烈日炎炎,加上巨大经济损失带来的心理压力,真是苦不堪言,头上的汗珠就像是从心里掉出来的。”当时,企业的总资产不过500万元,退货的损失就达到800万元。
郭德荣说自己当时真想倒下,但员工们还在看着自己,只能振作精神,稳定军心。他四处找专家,组织科研人员攻关,终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而郭德荣的退货处理也成功转化为一次公司的危机公关,取信了经销商,企业信誉大大提高,改进后的产品销售猛增,一举超过了5 000万元。
退货事件的教训,让郭德荣更多地认识了市场和自己。他要求自己,除了技术超前,产品还要多样化,才能不“在一棵树上吊死”。2000年,公司投入800万元上马环保万能胶、系列汽车漆生产线;2001年,又引进新的涂料生产线,开发纳米乳胶漆、重防腐漆、道路画线漆等高科技产品,渐渐塑造出公司的高科技形象。
海外上市,目标5亿元
如今,公司产品已经形成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民营企业家,终于带领自己的企业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郭德荣没有停步,面对着规模的扩大带来的资金压力,郭德荣开始寻觅新的资金来源。
“起初我只听说海外上市可以为企业发展融资,可是真不懂这个。我连国内股票都没买过,别说让公司去海外上市了”,他回忆说。
民营企业上市的天然不足就是企业管理机制与国际无法接轨,郭德荣从头学起。请辅导公司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梳理,将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资产评估、企业财会制度调整等等,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2003年3月,公司通过“借壳上市”,在加拿大创业板成功“登陆”。
尽管海外上市存在很多的风险,但是郭德荣自信他有能力面对。“到2003年3月底,这次海外融资的首批资金,折合人民币5 000万元的现金就能全部到账。由于加拿大股市融资规则与国内有所不同,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我们还可以不断进行新的融资活动,这一点我对企业很有信心”,昔日对股市一知半解的郭德荣,已经开始熟练地运用股市为自己的企业服务了。
回忆起当初起步的艰难,郭德荣感慨:“如果说挣钱,我凭着当年做贸易的经验和路子,一年不费什么力也能挣个一二百万元,但是心里不踏实。只有做实业才能带动一批人,也给地方财政做了贡献,心里舒坦。”这位20世纪50年代出生,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对生他养他的土地的这份感情非常真实。
从5 000元起家到上市公司老板,文化程度不高的郭德荣越来越信奉科技的力量:“我喜欢钻研新的东西,喜欢和有知识的人打交道。”话很简单,郭德荣的企业管理却十分周密。他一直努力尝试在企业内部施行科学的管理机制,力图避免家族化管理的局限性。公司管理层中没有一个是郭的直系亲属,两个儿子都是公务员。
据说,郭德荣的老伴做的包子非常好吃,不过,郭德荣说自己现在回家享这种口福的机会更少了。打通了市场融资渠道,他的发展计划更多也更现实了:投入数百万元组建高素质的新型营销队伍,建立专门的销售公司;引进国外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与当地汽车制造业进行合作配套;开发新的纳米涂料新品种……郭德荣的劲头一点也不减当年。 杨筱
点评
●●●●●●●●●●从“做”中学习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郭德荣投资5 000元从小作坊做起,14年的时间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上市,很有点传奇色彩,郭德荣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从做企业的角度考虑他有三点值得借鉴:第一是自主的个性,第二是勇于面对挫折,第三是善于学习。
自主的个性是做企业必不可少的,自己创立一家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没有自主的个性,就很难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决策,每天面对大量的问题需要做出回答时,就必须依靠自主的个性,自己认为该怎么做就去做,而不是犹豫等待,让机会白白流失。
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勇于面对挫折也是做企业必备的性格。郭德荣因在“不该搞经济的年代”去搞经济导致自己蹲了5年大狱,许多人受此挫折后也许就再也不粘经济的边了,而他出来后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办民营企业,而是自己创业。这就是个性。善于学习几乎是所有做企业的必备因素,无论是向书本学,还是向他人学,还是向实践学,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经营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依赖的资源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很少有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已经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或多方面的专长。不过成功的创业家却大都具备比别人更优异的学习能力。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都擅长从“做”中学习。
企业取得海外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促进企业规范发展和跃上新台阶的好机会。对郭德荣来说,意识到在运用资本市场(股市)为自己的企业服务的同时,给投资人以满意的回报是必要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涉足的是国际资本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希望郭德荣能持续健康成长。
(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顾问 景素奇)
第三章一个下岗工人的千万富翁之路
下岗工人、打工仔、千万富翁,这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8年间在侯晓军的身上神奇变换,这位年届40遭遇下岗的普通中国工人,也在8年间创造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财富佳话。
1999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侯晓军作为西安下岗工人创业代表参加了欢迎活动。随行的美国记者问他:“你下岗创业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当时他的回答很是体面:“是服从国家经济调整的需要。”
“不过,没有下岗,我就不知道离开了工厂我自己还能养活自己,更不知道我还有做生意的潜能”,对当年的被迫下岗,如今的侯晓军却心存感激。
下岗谋生,“第一桶金”推销生意赚了1000元
“中国人讲40不惑,而我40岁的时候,却碰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最痛苦困惑的事情——下岗”,侯晓军说道。
1994年6月,古城西安已经热浪滚滚,而侯晓军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窿。
1975年参加工作,在邮电部第十研究所电讯元件厂工作了近20年的他,终于在这个夏天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已经习惯在工厂干活、从工厂拿钱的侯晓军来说,离开工厂怎么生活,20年来他从未想过。在家闭门不出、闷头大睡了半个月后,他终于痛苦地意识到:要自己出去谋生了。
干什么呢?正好侯晓军的一位朋友有一批积压的落地电扇,每推销一台可以赚10元。家庭和工厂两点一线生活了20年的侯晓军对推销一无所知,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冒着炎炎烈日,侯晓军一家商场一家商场地问,流汗不怕,让他受不了的是不断遭遇的拒绝和白眼。转机出现在解放路的一家商店里,一个小伙子很热情地说:“等一下,老板马上就来。”受够冷眼的侯晓军非常激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老板爽快地要了100台风扇。这个上午,侯晓军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赚了1 000元,比他在工厂当车间主任时工资多一倍还多。
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太少了。随后的一年里,侯晓军推销过各种商品,但终于没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等到身上仅剩600多元钱的时候,侯晓军想,我必须去寻找新的机会了。1995年10月,他踏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深圳淘金,追公交车追到15%工厂股份
回忆初到深圳时的情形,侯晓军只有苦笑:“对于只有一张高中文凭、年过40的我,深圳的机会并不比西安多多少。”举目无亲,侯晓军整整60多天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兜儿里家里人凑起的1 000元钱已经所剩无几了。
尽管没挣到钱,可他从没有放弃的念头,总想着会有机会的。终于有一天,一张招聘电子玩具厂厂长的广告吸引了他的视线,和对方一联系,才知道厂子还没有建起来。侯晓军毫不犹豫地找上门去毛遂自荐,对老板谈了自己车间主任的经历,并对企业的管理和建设提了不少建议。大概是他的勇气和十几年当装配工的经历起了作用,这位老板当场决定聘用他负责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和工程安装。
工资多少都没讲,侯晓军就干了起来。水土不服,身上起了疙瘩、腿上长了疮,但侯晓军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里。半个多月后,满手水泡的他竟然一个人完成了简易玩具流水线的设计和安装。
老板很快提升他为管理生产的副厂长,月薪1 500元。那是他有生以来的最高工资。这1 500元我终身难忘,因为来得太不容易了。由于股东的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