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章炳麟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炳麟著作简表梁启超
章炳麟
章氏丛书: 《春秋左氏读叙录》一卷 《刘子政左氏说》一卷 《文始》九卷 《新方言》十一卷,《附岭外三州语》一卷 《小学答问》一卷 《说文部首均语》一卷 《庄子解故》一卷 《管子余义》一卷 《齐物论释》一卷 《齐物论释重定本》一卷 《国故论衡》三卷 《检论》九卷(此书系增删“訄书”而成) 《太炎文录初编》五卷补编一卷 《菿汉微言》一卷 章氏丛书续编: 《广论语骈枝》一卷 《体撰录》一卷 《太史公古文尚书说》一卷 《古文尚书拾遗》二卷 《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五卷 《新出三体石经考》一卷 《菿汉昌言》六卷 章氏丛书三编(章氏国学讲习会编印): 《太炎文录续编》七卷 《清建国别记》(此书另有手定本,待刊。) 《自述学术次第》(此为先生手稿,作于民国二年,由‘制言’第二十五期纪念专刊刊出。) 《自定年谱》(自伪清同治七年一岁起,至民十一年五十五岁止,此后未能写定。) 《古文尚书拾遗》定本 其他遗著尚多,待刊。
第一章 最近三百年来中国第1节 绪言
章先生名炳麟,字枚叔,爱慕崑山顾炎武的为人,改名曰绛,别号太炎。是革命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这个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只要一看那时代的背景,便可了然。先生以公元1868年(民国纪元前四四年,即清同治七年),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生年比国父小二岁。那时候,正是中英缔结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二十四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后八年,太平天国的运动被消灭后四年,从里面看,满清政府的腐败一天厉害一天;从外面看,列强帝国主义的压迫一天沉重一天。但是当时士大人们苛且偷安,懵然无觉。所谓优秀分子者,也不过或言变法,或谈立宪,议论纷纷,徒乱一般人民的视听。自从先生以历史民族之义提倡光复,“首正大义,截断众流”,又和国父相见定交,同谋革命,先生的文字鼓吹的力量,特别来得闳大壮美。因之遭逮捕,入幽牢,百折不挠,九死无悔,而后国民感慕,翕然从风。其于民国艰难缔造之功,国父而外,实为第一,所以称之曰革命元勋。 至于章先生学术之大,也是前无古人。试看满清一代的学术,惟有语言文字之学,就是所谓“小学”。 的确超轶前贤,光芒万丈,其余多是不振。其原因就在满洲入关以后,用种种凶暴阴险的手段来消灭我们汉族的民族意识。我们看了足以惊心动魄,例如兴文字狱呀,焚书呀,删改古书呀,民多忌讳,所以歌诗、文史趋于枯窳;愚民策行,所以经世实用之学也复衰竭不堪。使一般聪慧的读书人,都只好钻入故纸堆中,做那考据训诂的学问。独有先生出类拔萃。虽则,他的入手工夫也是在小学,然而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凡古今政俗的消息,社会文野的情状,中、印圣哲的义谛,东西学人的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千载之秘,睹于一曙”,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个人,所以称之曰国学大师。 章先生的地位,无论在中国学术史上,或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卓绝的。我们有国父和先生才有革命,有革命才有“中华民国”。要晓得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现在录一节如下: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国者,举中土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世言昆仑为华国者,特以他事比拟得之;中国前皇曾都昆仑以否,史无明征,不足引以为质。然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羲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原注:据《世本》,西城为汉中郡属县,故公孙尼子言舜牧羊于汉阳。据《地理志》,汉中郡褒中县有汉阳乡),禹生石纽,是皆梁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是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至于秦、汉,则朝鲜、越南皆为华民耕稼之乡,华之名于是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然今世已为通语,世称山东人为侉子者,侉即华之遗言矣。正言种族,宜就夏称。《说文》云:“夏,中国人也。”“蛮夷猾夏”,《帝典》已有其文,不知起于夏后之世。或言远因大夏,此亦与昆仑华国同类。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或谓之漾,或谓之沔,凡皆小别互名;本出武都,至汉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际。因水以为族名,犹生姬水者之氏姬,生姜水者之氏姜也。夏本族名,非邦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其后因族命地,而关东亦以东夏著。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相却倚,声教远暨,复受汉族之称,此虽近起一王,不为典要;然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而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中华民国之所以谥。(太炎《文录·别录卷一》) 由此可知华是国名,原于华山。雍、梁二州,中间以华山山脉为界(秦岭山脉应正名为华山山脉)。我们的祖先开国,本以这二州做根据。故就华山山脉以定方位,而名其国土曰华。夏是族名,《说文》训中国之人。因为本是族名,并非邦国之号,所以得称诸夏。国父说过:“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在中国是适当的,在外国便不适当。”这句遗训,于今于古,都是恰当的。我们从古以来,自称华夏。华夏二字连称,便可作为国父所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的一个实证,又得先生这样明白地解释,使人豁然贯通,真可谓之“相得益彰”。
第一章 最近三百年来中国第2节 满洲政府的罪恶
顺治铁牌 顺治帝鉴于明代宦官专权擅政,特制铁牌严禁宦官干政。
满洲爱新觉罗氏是女真的遗族,自从努儿哈赤起兵,蚕食邻部,其子皇太极入据全辽,我国适有流寇之乱,开门揖盗。于是多尔衮、福临父子,乘隙而入,宰割我国土,屠戮我人民,盗窃我政权,卒使黄帝遗胄,沦为奴隶者二百六十七年,四海困穷,救死不给。即如康熙中叶,人们每艳称为家给人足,但按其实际,何尝是如此!唐甄生当其时,他的《潜书·存言篇》有云:“清兴五十余年,四海之内,日益困穷,中产之家,尝旬月不睹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冄农民冻馁,丰年如凶。良贾行于都市,列肆焜耀,冠服华月无;入其家室,朝则囱无烟,寒则蝟体不伸。吴中之氏,多鬻男女于远方,遍满海内。”所谓最盛时期,富庶地方尚且是这样,其余更可想见了。 满清统治,稔恶盈贯,章先生写其凶虐的情形,历历如画,兹录一节如下: ……今将数虏之罪,我中华国民其悉心以听:昔拓跋氏窃号于洛,代北群胡,犹不敢陵轹汉族。虏以要害之地,建立驻防,编户齐民,岁供甲米,是有主奴之分,其罪一也。既据燕都,征固本京饷以实故土,屯积辽东,不入经费;又金巨亿,贮之先陵,穿地藏资,行同盗贼,故使财币不流,汉民日匮,无小无大,转于沟壑,其罪二也。诡言仁政,永不加赋,乃悉收州县耗羡以为己有,而令州县恣取平余;其余厘金夫马杂税之属,岁有增加,外窃仁声,内为饕餮,其罪三也。自流寇肆虐,遗黎彫丧,东南一隅,犹自完具。虏下江南,遂悉残破。南畿有扬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阴之屠,浙江有嘉兴之屠,金华之屠,广东有广州之屠;复有大同故将,仗义反正,城陷之后,丁壮悉诛,妇女毁郭,汉民无罪,尽为鲸鲵,其罪四也。台湾郑氏,舟师入讨,惧海滨居民之为向导,悉数内迁,特申海禁。其后海外侨民为荷兰所戮者三万余人,自以开衅中华,上书谢罪。大酋弘历,悉置不问。且云寇盗之徒,任尔殄灭,自是白人始快其意。遂令南洋侨民,死亡无日,其罪五也。昔胡元入寇,赵氏犹有瀛果之封,宗室完具,不失其所。满洲戕虐弘光,朱氏旧宗,剿灭殆尽。延恩赐爵,只以欺世,其罪六也。胡元虽虐,未有文字之狱,自知貉子干纪,罪在不赦,夷夏之念,非可刬绝。满洲玄烨以后,诛求日深,反唇腹诽,皆肆市朝。庄廷烨、戴名世、吕留良、查嗣庭、陆生楠、汪景祺、齐周华、王锡侯、胡中藻等皆以议论自恣,或托讽刺国,诗歌字书之间,虏遂处以极刑,诛及种嗣;展转相牵,断头千数,其罪七也。前世史书之毁,多由载笔直臣,书其虐政,若在旧朝,一无所问。虏以人心思汉,宜所遏绝,焚毁旧籍八千余通,自明季诸臣奏议、文集而外,上及宋末之书,靡不烧灭。欲令民心忘旧,习为降虏,其罪八也。世奴之制,普天所无。虏既以厮役待其臣下,汉人有罪,亦发八旗为奴。仆区之法,有逃必戮。诸有隐匿,断斩无赦。背逆人道,苛暴齐民,其罪九也。法律既成,即当遵守,军容国容,互不相入。虏既多设条例,务为纠葛。督抚在外,一切以便宜从事。近世乃有就地正法之制,寻常私罪,多不复按。府电朝下,囚人夕诛。好恶因于郡县,生杀成于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遂令刑章枉桡,呼天无所,其罪十也。警察之设,本以禁暴诘奸。虏既利其虚名,因以自煽威虐,狙伺所及,后盗贼而先士人;淫威所播,舍奸宄而取良奥。朝市骚烦,道路侧目,其罪十一也。犬羊之性,父子无别。多尔衮以盗嫂为美谈,玄烨以淫妹为法制。其他报,史不绝书。汉士在朝,习其淫慝。人为雄狐,家有麀鹿。使中夏清严之俗,扫地无余,其罪十二也。官常之败,恒由贿赂,前世赃吏,多于朝堂杖杀,子姓流窜,不齿齐民。虏有封豕之德,卖官鬻爵,著在令典,简任视事,率由苞苴。在昔大酋弘历,常善任用贪墨,因亦籍没其家,以实府藏。盗风既长,互相什保。以官为贾,以法为市。子姓亲属,因缘为奸,幕僚外嬖,交伍于道。官邪之成,为古今所未有,其罪十三也。氈笠绎缨以为帽,端罩箭衣以为服。索头垂尾以为,鞅靷璎珞以为饰。往时以蓄发死者遍于天下,至今受其维絷,使我衣冠礼乐,夷为牛马,其罪十四也……(《太炎文录》卷二《讨满洲檄》) 国父说:“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中国到今日已经失去了这个宝贝。……并且不只失去了一天,已经失去了几百年。”这是说我们的民族主义被满清政府消灭了的痛史。其所用以消灭的方法不一,有软的,有硬的。前者市恩,如开博学鸿辞科之类,以牢笼士人;后者示威,如屡兴文字狱、焚书及删改古书之类,以毁坏历史。兹仅将后者三项,分节略述:文字狱的案件甚多,不仅由于讥刺清朝,所谓“反动”而已。亦有出言隔膜,或乡曲迂儒,不识忌讳,或草野愚民,关心皇室,然其运命大抵悲惨。现在此类档案,已由故宫博物院陆续刊布。这里仅就上节所述关系民族思想的庄廷钅龙等九人之狱,略叙述如左:(一)庄廷钅龙《明史》之狱。廷钅龙,浙江人。编《明史辑略》,于清廷的事概施直笔,为归安知县吴之荣所揭发,时廷钅龙已卒,乃戮其尸,株连死者七十余人。(二)戴名世《南山集》之狱。名世,安徽人。《南山集》多采取方孝标所记,并用永历年号,遂处以极刑,族皆弃市。(三)吕留良选文之狱。留良,浙江人。评选时文,内有论夷夏之防。国亡著书,多种族之感。雍正时,以曾诤狱牵涉,至于戮尸,株连甚众。(四)查嗣庭试题之狱。嗣庭,浙江人。为江西正考官。试题曰:“维民所止。”讦者谓此“维止”二字,是取“雍正”二字而去其头。胤禛帝竟谓其逆天负恩,并且迁怒于浙江全省的士子,谓恐其效尤,乃停乡、会试若干年。此亦一段清代考试的史料。嗣庭死于狱,仍被戮尸。(五)陆生楠论史之狱。生楠,广西人。著《通鉴论》十七篇。胤禛谓其借古诽今殽乱国事,乃被杀于军前。(六)汪景祺作诗之狱。景祺,浙江人。随年羹尧为记室,作《西征随笔》。胤祯谓其作诗讥讪圣祖,大逆不道,立斩枭示,其妻子发往黑龙江,给穷披甲为奴。(七)齐周华刻书之狱。周华,浙江人。好游览,有《五狱游草》,足迹遍天下。以保吕留良,刻其书,磔于市。(八)王锡侯字书之狱。锡侯,江西人。作《字贯》一书,于《康熙字典》多所纠正。胤禛以其凡例内将庙讳及御名开列,就算不敬,治以大逆之罪。(九)胡中藻诗抄之狱。中藻,广西人,鄂尔泰门生。鄂与张廷玉二人互相龃龉,朝官依傍门户者,彼此攻讦,倾轧不已。弘历帝深恶之,因欲借文字狱以示惩儆。中藻所刻诗曰《坚磨生诗抄》,弘历乃指中藻以此自号,为有心谋逆,且寻摘诗词中疑似的字句,指为谤讪诋毁,遂被弃市。 焚书亦是十四大罪之一。国父说:“所有关于记载满洲、匈奴、鞑靼的书,一概定为禁书,通通把它消灭,不准人藏,不准人看。”因为弘历假奖励文化的美名,行察勘禁书的私意,所以章先生揭发其隐,并列举书名及著者甚详,今摘录一段如下: ……自满洲乾隆三十九年,既开四库馆,下诏求书,命有触忌讳者毁之。四十一年,江西巡抚海成献应毁禁书八千余通,传旨褒美,督他省催烧益急。自尔献媚者蜂起。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