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窗-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地庙里的老鼠,原文称“社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又加上了一只“城狐”。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有云:    
    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    
    城狐就是在城墙下打洞做据点的狐狸。刘向《说苑·善说》则称为“稷狐”(“稷”乃是与“社”并立的五谷之神的坛庙)。孟尝君之客曰:    
    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    
    意思都差不多,都把“人君左右近习者”视为狐鼠,又都说狐鼠为害尚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们“得所凭依”,人人奈何不得,只能干瞪眼。    
    “左右近习”,今称“身边工作人员”。据说如今的“身边工作人员”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不得胡来。他们又是经过考察挑选的,本来不应该是坏人。“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不分青红皂白,似乎也不全对。    
    但在当今大领导的身边工作人员中,也的确出了些城狐社鼠。不久前揭发的“河北第一贪”,原来不就是“河北第一秘”吗?如果不是“凭依”了省委第一书记,他能一步登天当上“正厅级”,贪污上千万吗?又能自己闯红灯被交警叫停时,还能吐交警一脸唾沫,叫其立即离岗吗?    
    当然,河北的这只大社鼠是被除掉了。但如果他“凭依”的土地庙没有被扳倒,老鼠夹子又能夹得住它吗?    
                                                                                (2003。3。6)    
    


第三部分:念楼杂抄吃瓦片

    随着房产政策放开,房产市场形成,城市里有两套以上房子的人,也慢慢多起来了。还记得五十年前“对资改造”后接着搞“私房改造”,那时兴起过一个很不光彩的称呼“吃瓦片”的,似乎比资本家还“剥削”些,差不多就赶上乡下的地主老财了。最近看枝巢子《旧京琐记》,才知道这个称呼倒并不是解放后的新发明,卷一“俗尚”中有这样一条:    
    京人买房宅取租以为食者,谓之“吃瓦片”。贩书画碑帖者,谓之“吃软片”。向日租房招帖,必附其下曰:“贵旗、贵教、贵天津免问。 盖当时津人在京者,犹不若近时之高尚。而旗籍、回教,则人多有畏之者。    
    可见在清朝时,北京城里早就有了“吃瓦片”的人。他们还可以像现在散发“谢绝中介”的传单一样,到处贴出招租的小广告,正常地合法地经营自已的产业。    
    在这里我 最感兴趣的是“贵旗、贵教、贵天津免问”这一句。房子不愿租给天津人,枝巢子说明其原因是,早期来北京谋生的天津人,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地位,都“不若近时之高尚”。这看得出对“卫嘴子”的一种歧视,但也说明当时租房的人多招租的房少,才敢于这样挑剔。用现代观点来看,这种地域歧视总是不对的,“贵教免问”的宗教歧视就更不对了。    
    而‘贵旗免问”所指的旗却是“八旗”,此乃大清朝的统治阶级。当然宗室觉罗、贝勒贝子等都有赐第,不会到民间租房子;但最下级的旗丁也有“铁杆庄稼”一分钱粮,房租也是付得起的。为什么“吃瓦片”的也要请他们免问呢?恐怕的确是出于“畏”,也就是害怕吧。    
    平头百姓不敢和带特权色彩的大爷们打交道,看来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要说这也是一种歧视,反常的是被歧视者乃是政治上占强势的“领导阶层”。歧视者本来居于弱势,因为有几间房“瓦片”可吃,在社会上也就可以说说话,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贵旗免问”了。    
    辛亥前宣传民族革命,大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亡国之恨。当初扬州嘉定等地的八旗兵弁,恐怕无人敢请其“免问”。但经过若干年互相妥协融合交流,慢慢也就能够“和平共处”了。历史的变化,于细微末节处看来,有时不仅饶有趣味,也很可发人深思。    
    “吃瓦片”的称呼,如今在长沙又有人用起来了。“吃软片”一语,则似乎并未在“贩书画碑帖”行业中复活。代之而起的是三百六十行以外的另一种新的职业——“吃软饭”,和买卖字画完全不搭界了。    
                                                                             (2003。5。25)    
    


第三部分:念楼杂抄炒栗子

    《老学庵笔记》是陆放翁的文章,谭嗣同曾批评“放翁文士多琐语,不足为著述”。但我并不是做学问的人,不一定只读正经的著述,反觉得记述琐屑正是一种可读性。《笔记》有一条写故都(汴京即开封)的炒栗子,云:“李和家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后金人入汴,被赶到南方的人,想吃李和家的炒栗便没有可能。南宋绍兴年间,陈钱二大臣出使金国到了燕京,“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随从)亦人得一裹”。此两人并未多言,哽咽着说了一句:“是李和儿家的呢。”便流着泪转身离去了。    
    这实在是一则文情并茂的短文。后来清代乾嘉时期以考证学问见长的赵翼的《陔馀丛考》和郝懿行的《晒书堂笔录》都提到了这个故事。赵云:“今京师(北京)炒栗最佳”,应是“金破汴后流转入燕,仍以炒栗世其业”的李和儿家的遗法。郝书则详述北京炒栗的操作和用料,而对放翁的“虽著记而不能究言其详”表示惋惜。他们的文章虽好,正如周作人所说,却“与放翁原来的感情不相接触”,因为“在炒栗中自有故宫禾黍之思,后之读者安于北朝与安于江左相同,便自然不能觉得了。”可见读小说也要用心才是。周氏《药味集·炒栗子》中有诗一首:    
    燕山柳色太凄迷,话到家园一泪垂。    
    长向行人供炒栗,伤心最是李和儿。    
    虽是“偶食炒栗,记起放翁来”时所作,却“自有故宫禾黍之思”也。    
                                                                                    (2003。8。12)    
    


第三部分:念楼杂抄书的故事

    书的故事,是八百年前的人陆游告诉我们的。    
    陆游留下的文集和诗集都很厚,在老中华版大十六开的《四部备要》里占了注目的位置,厚达五点五公分。    
    但陆游也写过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六万多字,名《老学淹笔记》。这个故事,就是从这本笔记里看来的,现在用我的话复述如下:    
    晏景初部长(原文为尚书),乃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晏殊的曾孙,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晏几道的孙子,他曾替一位去世的官员写墓志,写好后先给朱希真看,请朱提意见。朱说:    
    “写得很好呀,只是有句话的下边好像还应该加几个字。”    
    “在哪一句的下面啊?”    
    朱开始有点吞吞吐吐,晏部长却一再请问,最后才指出这一句道:    
    “公馀从事著述,写了不少的书。    
    朱希真用手指一点:“这里不应该加几个字么?”    
    “加几个什么字才好呢?”晏部长表示同意,却又有点为难。    
    “大家都没有读。”朱希真说:“加这么一句,就符合实际情况了。”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不过这是给死人写墓志呀,还是客气一点好。我看嘛……”晏部长—面说着,一面提笔加上了几个字:    
    “尚未广泛发行。”然后抬起头来,对朱希真苦笑了—下,说道:“这样才委婉一点。但实际上还是遵照你的意思说的,不是么?”    
    书的故事是讲完了、虽然陆游没有说出主人公也就是死者的姓名,不过有尚书公大文人为他写墓志,其身份可以想见,当然是既有权,又有钱,出书不会有任何困难的。    
    怕就只怕“大家都没有读”。    
    读者的眼光和口味,这是勉强不来,既不能以权力影响,亦不能用金钱招致的。    
    退休以后,我也写过本把两本书。虽然自己从未当过权,只有工资收入也没几个钱,不可能靠这两个条件来出书,完全要靠出版社看得起。但自己的书到底有不有人要读,实在并无把握,每听说处理库存积压的特价台面上出现了自己的书,更心惴惴焉,生怕害了出版社。硬要书再版重印了,才能稍稍安心,即使印数最多就几千万把册,比起畅销书来差得太远。    
    因为寂寞,只要还能写,我仍将写下去;但总还希望不要有朱希真来说我所写的书“大家都没有读”,不论是在死后,或者在生前。    
                                                                                  (2003。8。13)    
    


第三部分:念楼杂抄人肉馄饨

    从一千四百年前(隋)到一九零一年清廷设外务部时为止,中央政府都只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下各设四司,共二十四司,即:    
    吏部、司勋、司封、考功(简称吏勋封考);    
    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简称户度金仓);    
    礼部、祠部、主客、膳部(简称礼祠主膳);    
    兵部、职方、驾部、库部(简称兵职驾库);    
    刑部、都官、比部、司门(简称刑都比门);    
    工部、屯田、虞部、水部(简称工屯虞水)。    
    《老学庵笔记》说,北宋时六部事务忙闲绝异,京师官场中有一套四言句子形容道:    
    吏勋封考,笔头不倒(言其文牍多);    
    户度金仓,日夜穷忙(言其公务繁);    
    礼祠主膳,不识判砚(言其无事做);    
    兵职驾库,典了襏裤(言人员清贫);    
    刑都比门,总是冤魂(言其错案多);    
    工屯虞水,白日见鬼(言无人上门)。    
    这是太平时候的情形。及至金兵南侵,政府逃到临安(杭州),北宋变成了南宋,吏部要补放证件重建档案,户部要筹措兵饷支前劳军,事情多油水也多。而世乱人心乱,结果便是加速腐化,大肆捞钱,这两个部连小吏都成了富家翁。乱世刑事犯罪也多了,刑部官员从犯人身上榨油,也富了起来。礼兵工这三个清水衙门里的人见了眼红,于是发牢骚讲怪话,把四言句子改成了:    
    吏勋封考,三婆两嫂(言其多蓄姬妾);    
    户度金仓,细酒肥羊(言其花天酒地);    
    礼祠主膳,淡吃#面(言其无人宴请);    
    兵职驾库,咬姜呷醋(言其生活俭陋);    
    刑都比门,人肉馄饨(言其勒索犯人);    
    工屯虞水,生身饿鬼(言其看别人吃)。    
    如今的官员为人民服务,咬姜呷醋、淡吃#面的不知还有没有,细酒肥羊自然也可以享受一点,三婆两嫂则不便公开了吧。至于人肉馄饨,剁起馅子来既费事,气味也实在太腥,我想是不会有人再吃了。    
                                                                (2003。8。14)    
    


第三部分:念楼杂抄珍珠娘

    读明清以至民国人的笔记,常见“画舫”也就是“花船”。《扬州画舫录》以此为名,写船妓的内容反而不多,而且写得很干净,此盖与作者李斗的文化素养和交友范围有关。卷九《珍珠娘》一则,写诗人黄仲则和歌妓珍珠娘的交情,尤有意思,今译抄如下:    
    珍珠娘本性朱,十二岁便唱红,成了著名乐工吴家的养女,在小秦淮一带接客。    
    陪酒鬻歌的生活,摧毁了珍珠娘的健康。她很早就染上了肺病,却仍须竭力应酬。每天梳头时,见自己的青丝如霜叶经风,纷纷下落,她总忍不住伤心落泪。    
    诗人黄仲则是我的朋友。他比珍珠娘小好几岁,却很喜欢她,常常守在镜台旁看她梳头,陪着流泪。仲则见到我,总要怜惜地说起珍珠娘,说起女人卖笑的苦楚,和男人卖文一样,都得屈己从人,说到伤心处又流起泪来。    
    珍珠娘三十八岁就死了。她死了以后,仲则便离开了扬州,后来到了绛州,就客死在那里,也才三十八岁。    
    我最早知道黄仲则在读初二时,看郁达夫的《采石矶》,便喜欢上了这个“枉抛心力”的诗人,却不知道他为比他年长又生肺病的珍珠娘流过这么多眼泪。    
    据说近来“花船”又复兴了,陆地上的欢场则更多,类似珍珠娘的女人料想也不会少,但黄仲则呢?    
    我仍然喜欢黄仲则。我当然不敢说,他和珍珠娘的关系,就不是客人和妓女的关系;但在他们的关系中,至少不会全是Sex吧,伤心落泪,也就是难得的同情。    
    附带说明一点,黄仲则死时才三十四岁,《扬州画舫录》把他说大了四岁。    
                                                                          (2003。8。22)    
    


第三部分:念楼杂抄拔头发

    冯梦龙《古今谭概》引宋范正敏《遯斋闲览》有一条:    
    有郎官老而多妾,须白,令妻妾共镊之。妾欲其少,去其白者。妻忌之,又去其黑者。未几,颐颔遂空。    
    本拟将其译成白话,记得《伊索寓言》中好像也有个和这差不多的故事,一查果然,就借用如下:    
    一个斑白的男子有两个情人,一个还年轻,一个年老了。那个年长的女人与比她年轻的男人来往,觉得不好意思,每在他来找她的时候,用心拔去他的黑头发。那年轻的又想隐藏她有一个老情人的事,拔去他的那些白的。这样地他轮流地被两边拔着,终于变成秃头了。    
    伊索的时代,比孔夫子还古老。《伊索寓言》之入中国,顶早的是法国传教士金尼阁(Nicoias Trlgault)译述并于六二五年在西安刻印的《况义》一卷,却在宋朝三四百年之后。可见范正敏并未“言必称希腊”抄伊索,这一条仍是他的独创;而人性的弱点,古今中外亦正无多大不同,不过头发和胡须的小小区别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