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方言与文化-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中天
总序:话说说话
说话,好像是人人都会的。
是人就会说话,就该说话。动物不会说,它们只会〃叫〃。会叫当然也不容易,因为还有连叫都不会的。会叫也不简单,因为叫声能传达信息,说明问题,表示态度,比如〃狼来了〃或〃我要你〃之类。尤其在遭遇天敌或发情求偶时,禽兽们是叫得很欢的。某老和尚曾有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听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也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会叫,能叫,敢叫,可以肆元忌惮地放开嗓门大叫,是不是很幸福?
会说话,就更幸福了。
会说话怎么就幸福呢?因为你可以表达单凭叫声不足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比如〃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表达得何等地准确、细腻?倘若不会说话,大约也就只能哼哼,那多没劲?甚至你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朱德庸的《醋溜CITY》中有这么一段:某男向某女求爱,问〃我能不能上你的床〃?女怒。该男便改口说:〃我能不能明天早上从你床上下来?〃这就有趣多了。但如果是猫儿,便只能持之以恒地叫个没完:我要!我要!我要!
这份幸福也不是随便谁都能获得的。据《圣经》上说,上帝偏心眼儿,把这份幸福给了人。他只让人会说话,还让人给万物起名字。也就是说,他赋予人〃命名权〃。所以,信上帝的西方人,便认为说话是人的〃天赋人权〃。你可以不同意某个人的意见,但你不能不准他说话。相反,当这个人说话的权力被剥夺时,你还应该起而捍卫之。故西哲有云: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捍卫你说出这意见的权力。
不过,据说偏心眼的上帝也很小心眼儿。他听说人要修一座通天塔,从地面一直通向天堂,便暗地里做了手脚,让不同地方的人说不同的话。这下子,语言不通,彼此无法交流,人心也就涣散,通天塔的建成,自然成了永无期日的事情。
说话,真是何等重要!
其实,就算没有上帝这个小动作,说话也是必须学习和研究的。因为一个人光会说话还不行,还必须说得清,说得对,说得准确,说得漂亮。这就要学习,要研究,而说话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叫〃语言学〃。具体的说,又有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方言学等等。方言学是研究不同地域人如何说话的。不过,研究外国人说话就不叫〃方言学〃了(刚开始时也管外语叫方言),得叫〃外国语言文学〃。
不同国别的人说话不一样。也不光是语音不一样,语法、语汇、语感都不相同。在欧洲好些语种里,名词是有性別的。这在东方人看来,就匪夷所思。比如〃背心〃,在德语中是女性的,在法语中却是男性的。这就可笑。莫非背心这玩艺,在德国女人穿得男人穿不得,在法国又男人穿得女人穿不得?还有,明明是男人穿的衬衫,在法语中却是阴性的,岂非意味着男人把女人穿在身上?倒是温柔浪漫体贴得很!同样,老外看咱们,也觉得很麻烦。又是伯母又是舅妈又是婶娘,七大姑八大姨的,搞那么复杂干什么,一个aunt不就都打发?哈!他不知道,即便伯母、舅妈、婶娘,在咱们这儿,还分着亲伯母、堂伯母、表伯母,亲舅妈、堂舅妈、表舅妈,亲婶娘、堂婶娘、表婶娘呢!如果加上干亲,则还有干伯母、干舅妈、干婶娘。分个姑姑姨姨的算什么!
即便同为一国人,说话也仍有许多名堂。比如男女之间谈情说爱,说法就不一样。男人多半会说〃我爱你〃,女人则喜欢说〃我恨你〃;男人多半会说〃你真好〃。女八则喜欢说〃你真坏〃。(故时谚有云:〃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某国发生一起〃约会强奸案〃,女方指控男方的证据,便是她事前已说过了〃NO〃。该男极为委屈地在法庭上嘟哝说:〃NO,NO!法官大人,您知道,她们从来就是说NO的!〃
古人和今人说话也不一样。古人说话之乎者也的,今人就不这么说了。如果饭店里的服务生一上来也和《镜花缘》里君子国的酒保一样,开口便问:〃要酒一壶乎?要菜一碟子?〃准得吓你一跳。在赵丽蓉和巩汉林合演的那个小品《如此包装》中,巩汉林和他手下的那些小姐们一见面就扬手耸肩,又是〃嗨〃又是〃嗯哼〃,不也把老太太吓了一跳?
再有就是关系和身份了。《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写晴雯和宝玉使小性子拌嘴,袭人忍气吞声来劝,说〃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儿,原是我们的不是〃。谁知反倒惹起晴雯醋意,冷笑几声说:〃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起'我们'来了!〃原来袭人虽然和晴雯一样,都是丫环,但袭人和宝王〃那个〃过了。有了〃关系〃,便忘了〃身份〃,结果生生挨了晴雯一顿抢白。
最后是艺术性。自打人学会了说话,慢慢的就有了说得好说得不好、说得俏皮说得不俏皮、说得漂亮说得不漂亮之别。也就是说,说话便成了一门艺术:一个钢琴家到一个小城市去开独奏音乐会,演出那天却观众寥寥。这个钢琴家便走到台前一鞠躬说:〃我发现你们这个城市的人都很有钱,因为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张票。〃这是不是很艺术?
说话当然还与道德有关。因为一个人如果不道德,他得到的评价通常就会是〃太不像话〃。所谓〃太不像话〃,也不一定就是说话粗鄙下流,或吹牛撒谎、狂妄自大、信口开河,也包括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比如偷鸡摸狗、欺上瞒下、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但道德不道德,要说成是〃像话不像话〃,可见那〃话〃有多重要。
说话,是不是有很多名堂?
有名堂,就要思考、琢磨、研究、议论.也就有了这套丛书。
我相信大家都会喜欢这套书,因为我们都不想〃不像话〃。
南征北战
中国历来就有关于南方和北方的种种说法: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等。这些说法,都不能颠倒或互换。比如南辕北辙就不能说成是北辕南辙,南征北战就不能说成是南战北征,同样,南腔北调也不能说成是南调北腔。
奇怪!为什么南是腔而北是调呢?
一、南方与北方
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
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就是水稻,面则是小麦。水稻的籽儿去了壳就能吃,因此是〃米〃。麦子要磨成粉以后才能吃,因此是〃面〃。米就是〃去皮后的作物子实〃,如稻米、薏米、花生米。由此及彼,凡粒状的也都叫米,如姜米、虾米、高粱米。面,本写作一个麦宇加一个丐字,也写作麺,就是麦子磨成的粉,所以粉状的东西都叫面,如豆面、药面、胡椒面。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甭管是吃包子、饺子、馒头、面条、饼,都先得把麦子磨成了粉再说。所以麦子磨成的粉,干脆就直接叫面。南方人不磨面,要磨也就是磨浆,比如豆浆、米浆。所以那麦子磨成的粉,不能简单地只叫面,得叫面粉。就像在北方,大米做成的主食不能简单地只叫做饭,得叫米饭一样。
米饭不能单吃,得有菜,所以南方的烹调,功夫花在菜上。八大菜系,基本上是南方人大显身手,没北方人多少戏。北方厨师的用武之地在白案。那麦子磨成的粉,可以做出好多花样来。光是条状的,就有拉面、擀面、压面、揪而、切面、挂面、刀削面、拨鱼子等等,而拉面之中,又有拉条子、揪片子、炮仗子种种。南方人弄不清这么多名堂,统统称之为〃面〃。要细分,也就是宽面细面、汤面炒面、云吞面炸酱面。北方人就不能把面粉做成的条状食物简称为〃面〃,得叫〃面条〃,以区别于面糊、面皮、面包,以及其他用〃面〃(面粉)做成的东西。同样,南方人也不把粉状的东西称为〃面〃,得叫〃粉〃,比如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
可见,活法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
说法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北方人唱歌,南方人唱曲,叫〃北歌南曲〃。北方人唱的是燕赵悲歌,苍凉激越,声遏行云,气吞万里;南方人唱的是吴越小曲,玲珑剔透,凄婉隽永,韵味无穷。歌变剧(歌剧),曲变戏(戏曲)。所以宋元时期的戏剧,北方的叫〃杂剧〃,南方的叫〃戏文〃,这就叫〃北剧南戏〃或〃南戏北剧〃。
戏剧戏剧,戏和剧,都有嬉戏娱乐的意思,它们原本是可以通用的,但北方人更喜欢剧烈的剧。南方人则更喜欢游戏的戏。在这方面,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更固执。北方人只不过剧字用得多一点,有时也说〃戏〃。南方却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还拒绝使用〃剧〃这个字。一应与戏剧有关的词,均以〃戏〃字命名,如戏子、戏台、戏园、戏班、古装戏、时装戏、木偶戏、文明戏。文明戏就是话剧,而电影则叫影戏。1939年,上海的报纸上开始提倡〃越剧〃这个名词,可老百姓还是管它叫〃绍兴戏〃(绍剧则叫〃绍兴大班〃)。甚至京剧,原本也叫京戏。后来要普及国语,北方话占了上风,京戏才变成了京剧。但在南方许多地区,地方戏还是不叫〃剧〃而叫〃戏〃的,比如闽南的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就连〃地方戏〃这个词,也没人改成〃地方剧〃。反倒是,北方一些地方戏,不叫〃剧〃,而叫〃戏〃。如坠子戏(河南)、郿鄠戏(陕西)。于是,既有豫剧、越剧、川剧、粤剧、汉剧、楚剧、湘剧、赣剧、闽剧、沪剧,又有柳琴戏、辰河戏、采茶戏、花鼓戏、皮影戏、滑稽戏。南北〃戏〃、〃剧〃之争,算是打了个平手。
但如果要较真,就会发现还是南方吃了亏。叫〃剧〃的都是大剧种,叫〃戏〃的则多半是小剧种。最有名的,也只有一个黄梅戏。其他就名不见经传。当然,最牛的还是秦腔。它不叫〃戏〃,也不叫'剧〃,而叫〃腔〃。说起来秦腔也是有资格牛逼。京剧(还有汉剧和徽剧)里的〃皮黄〃(西皮、二黄)和秦腔都有瓜葛。秦腔从襄阳传到武昌、汉口,就变成了〃西皮〃;传到安徽桐城,就变成了〃高拨子〃;高拨子和吹腔在徽班中又演变成〃二黄〃。这西皮、二黄,汉词、徽调,北上进京一搅和,就成京剧了。看来这京剧也是〃南腔北调〃,秦腔自然也有资格不掺和什么〃戏〃、〃剧〃之争,自顾自地吼它的〃腔〃。
南方和北方不一样的地方还很多。南人睡床,北人睡炕。这叫〃南床北炕〃。南人坐船,北人骑马,这叫〃南船北马〃。〃南方人指路,总是说前后左右;北方人指路,总是说东西南北〃(韩少功《阳台上的遗憾》)。说前后左右,是以人为坐标;说东西南北,是以物为参照,这也许可以叫〃南人北物〃。南北的差异为什么这么大?环境使然。南方潮湿,架床便于通风;北方寒冷,打炕可以取暖。北方多平原,平原上好跑马;南方多水乡,水乡里要行船。马驰平原,视野辽阔,东西南北,一目了然;船行水乡,曲里拐弯,说东西南北也去不了,就只好说前后左右了。
就连打架,南方和北方都不一样。南方人喜欢用拳,北方人喜欢用腿,叫〃南拳北腿〃。南方人个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挤挤巴巴,难以施展,还是用拳头便当。北方天高地阔,一马平川,好汉们又一个个人高马大,一脚飞起,能把对方踢出二三里地去,很是过瘾,所以愿意在腿脚上下功夫。也所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关系暧昧。在南方就叫〃有一手〃,在北方则叫〃有一腿〃。
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于是就有了〃方言〃。
二、南腔与北调
方言首先分南北。
南北方言不一样。
中国历来就有关于南方和北方的种种说法: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等。这些说法,都不能颠倒或互换。比如南辕北辙就不能说成是北辕南辙,南征北战就不能说成是南战北征,同样,南腔北调也不能说成是南调北腔。
奇怪!为什么南是腔而北是调呢?
想来大约也是南北方言多寡有别又性质有异之故。南方方言种类多而北方方言种类少。汉语七大方言(也有说八大的),吴、湘、赣、客、粤、闽(或闽南、闽北)都是南方方言,属于北佬的只有一种,也没法拿省份来命名,干脆就叫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品种虽然单一,覆盖面却大得吓人。北方方言四大块(即四大次方言区),曰华北,曰西北,曰西南,曰江淮,简直就是铺天盖地。除广西、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镇江到九江,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的一统天下,大约占据了全国汉语地区四分之三的地盘。就连海南岛,也有一小块北方方言区。说汉语的人当中,也有七成是说北方方言的。这可真是四分天下有其三了。
这样广阔的领域,如此众多的人口,说起话来,原本应该南腔北调的,然而实际上内部分歧却相当之小。从满洲里到昆明,空中直线距离三千五百公里,从南京到酒泉,也有两千公里,相互通话却没什么困难。因为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比方说,都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没有b、d、g、m四个辅音韵尾等等。也就是说,腔都差不多,就是调门不大一样。区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调就行了(方言学家李荣就用人声字的归并来区分北方方言各次方言区)。这也不奇怪,北方方言是〃官话〃么!官家不比民间,说话可以随便。官家要统一意志,怎么能七嘴八舌?要令行禁止,怎么能言语不通?所以官话趋同。
南方那边呢?就复杂多了,南北方言都有。云、贵、川、鄂都属北方方言区,吴、湘、赣、粤、闽则是南方方言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客家方言岛〃(也是南方方言)。客家方言岛到处都是,除广东的东部北部外,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都有。所以广东一省,就至少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其实中国南方说是八大方言,只怕八十也不止。光是福建,就号称〃八闽互不交通〃。这不就八种了?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