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陆贾新语注释-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二〕“□□” ,宋翔凤曰:“抄本作缺一字。”案:李本、唐本缺一字。
〔一三〕唐晏曰:“此京房、翼奉之伦所以不免。”
〔一四〕“□” ,宋翔凤曰:“别本作‘小’。”
故物之所可,非道之所宜;道之所宜,非物之所可。是以制事者不可
□,设道者不可通。目以精明,耳以主听,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各受一性,不得两兼,两〔一〕兼则心惑,二路者行穷,正心一坚,久而不忘,在上不逸,为下不伤,执一〔二〕统物,虽寡必众,心佚情散,虽高必崩,气泄生疾,寿命不长,颠倒无端〔三〕,失〔四〕道不行。故气感之符,清洁明光〔五〕,情素〔六〕之表,恬畅和良,调密者固,安静者详〔七〕,志定心平,血脉乃强〔八〕,秉政图两〔九〕,失其中央〔一0〕,战士不耕,朝士不商,邪不奸直,圆不乱方,违戾相错,拨剌〔一一〕难匡。故欲理〔一二〕之君,闭利门,积德之家,必无灾殃〔一三〕,利绝而道着,武让〔一四〕而德兴,斯乃持久之道,常行之法也〔一五〕。〔一〕“两”字原缺,今据俞樾说订补。俞樾曰:“樾谨按:‘兼则心惑’,本作‘两兼则心惑’,与‘二路者行穷’,相对成文。”
〔二〕尸子分篇:“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又曰:“执一之道,去智与巧。”韩非子扬搉篇:“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静,令事自定。”吕氏春秋执一篇:“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又有度篇:“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高诱注:“感,惑也。”
〔三〕“端”,两京本误“喘”。淮南子主术篇:“运转而无端。”高诱注:
“端,■也。”〔四〕“失”,子汇本、唐本作“大”。两京本、天一阁本误“夫”。〔五〕“明光”,唐本作“光明”,云:“一作‘明光’。”〔六〕史记蔡泽传:“披心腹,示情素。”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
二中书诗:“夫子照情素。”李善注引蔡泽传而释之曰:“素犹实也。”楚辞刘
向九叹:“屈情素以从事。”王注:“屈我素志,以从众人,而承事之也。”〔七〕“详”,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汇函作“祥”。〔八〕唐晏曰:“自‘制事者’至‘久而不忘’,荀卿劝学之旨也。自
‘在上不逸’至‘血脉乃强’,庄子养生主之说也。汉初诸儒其学出于周、秦,亦时代为之。”〔九〕“图两”,二字中间,原缺一字,严可均曰:“‘图两’中间无缺。”按:严说是,今从之。
〔一0〕“央”,原作“方”,唐晏曰:“按诗笺:‘方,且也。’此‘方’字之义。”今案:唐说迂曲,义不可通,且“中方”与下文“乱方”韵复,今辄定为“中央”。
〔一一〕“拨刺”,原作“拨剌”,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唐本作“拨●”,“●”即“刺”俗别字,今从孙诒让、唐晏说校改。孙诒让曰:“案“拨”,“●”之借字,“刺”当作“剌”,说文●部云:‘●,足剌●也,读若拨。’刀部云:‘剌,戾也。’淮南子修务篇云:‘琴或拨剌枉挠。’高注云:‘拨剌,不正也。’程荣本‘剌’作‘●’,尤讹。”唐晏曰:“按淮南修务训:‘拨剌枉挠。’注:‘不正也。’当从剌。”
〔一二〕“理”,当是避唐讳“治”字改。〔一三〕易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四〕“让”,唐晏曰:“当作‘攘’。”不可从。〔一五〕苏紫溪曰:“此篇言忠诚专一者成名,二三诡随者殆辱,笔势
纵横开合,抑扬婉转,如大鹏鼓翼,天风迅发,一息万里,笔力到矣。”唐晏曰:“结语乃孟子‘何必曰利’之旨也。”
本行〔一〕第十
〔一〕黄震曰:“本行言立行本仁义。”戴彦升曰:“本行篇大旨在贵德贱财。”唐晏曰:“此篇义主本诸身以加乎民。”
治以道〔一〕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段干木徒步〔三〕之士,修道行德,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四〕。夫子陈、蔡之厄〔五〕,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六〕,二三子〔七〕布弊〔八〕褞袍,不足以御寒〔九〕,倥偬〔一0〕屈厄,自处甚矣;然而夫子当于道〔一一〕,二三子近于义,自布衣之士,上□天子,下齐庶民,而〔一二〕累其身而匡上也。及闵〔一三〕周室之衰微,礼义之不行也,厄挫顿仆,历说〔一四〕诸侯,欲匡帝王之道〔一五〕,反天下之政,身无其立〔一六〕,而世无其主,周流〔一七〕天下,无所合意,大道隐而不舒,羽翼摧而不申,自□□□深授其化,以序终始〔一
八〕,追治去事,以正来世〔一九〕,按纪图录〔二0〕,以知性命〔二一〕,表定六艺,以重儒术〔二二〕,善恶不相干〔二三〕,贵贱不相侮,强弱不相凌,贤与不肖不得相踰,科第〔二四〕相序,为万□□□〔二五〕而不绝,功传而不衰,诗、书、礼、乐,为得其所〔二六〕,乃天道之所立,大义之所行也,岂以□□□威耶?
〔一〕宋翔凤曰:“本缺二字,依治要增,又多一字。”
〔二〕“绌”,宋翔凤曰:“本作‘黜’,依治要。”
〔三〕战国策齐策:“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淮南子泛论篇:“苏秦匹夫徒步之人也。”谓一匹之夫,出门无车,故称徒步也。
〔四〕吕氏春秋期贤篇:“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
”〔五〕吕氏春秋慎人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注云当作“惫”)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借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阨,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六〕唐晏曰:“按周官廪人:‘则共其接盛。’注:‘接读为扱。’淮南精神训:‘圣人食足接气。’”案:淮南精神篇高注:“接,续也。”文子守平篇作“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接馁、接气,当与今言维持生命义同。
〔七〕论语八佾:“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集解:“孔曰:‘语诸弟子言何患于夫子圣德之将丧亡邪?’”论语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集解:“包曰:‘二三子谓诸弟子。’”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集解:“孔曰:‘从行者。’”邢疏曰:“呼其弟子从行者也。”礼记檀弓上:“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二三子俱谓孔子诸弟子,非指二三人,用法与此正同。
〔八〕“弊”,天一阁本、唐本作“敝”。俞樾曰:“樾谨按:弊者,●之假字。广雅:‘●,袂也。’布●,谓布袂也,古无●字,或以敝为之。礼记缁衣篇:‘苟有衣,必见其敝。’谓有衣必见其袂也。说本王氏念孙。此又作‘弊’,盖以声近而通用,本无定字耳。”案:俞说是,天一阁本、唐本正作“敝”。
〔九〕“御寒”,唐本作“避寒”。
〔一0〕楚辞刘向九叹:“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偬于山陆。”王逸注:“倥偬,犹困苦也。”洪兴祖补曰:“倥偬,苦贡、走贡二切,困苦也。”后汉书张衡传:“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注:“埤苍曰:‘倥偬,穷困也。’”
〔一一〕器案:当于道,谓任于道,即以道为己任也。国语晋语九:“襄子曰:“吾闻之:德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雝。’”韦解:“当犹任也。雝,和也。言唯有德者,任以福禄为和乐也。”
〔一二〕“而”,唐晏曰:“此字有误。”器案:疑当作“以”。
〔一三〕“闵”,天一阁本作“悯”,俗别字。
〔一四〕器案: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历说而不入。”历说谓周流游说。吕氏春秋遇合篇:“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如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汉书杨雄传:“或七十说而不遇。”注:“应劭曰:‘孔丘也。’”
〔一五〕论语宪问篇集解引马融曰:“匡,正也。”文子精诚篇:“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淮南缪称篇:“舜不降席而天下治。”则匡有治义。
〔一六〕“立”,子汇本、唐本作“位”。宋翔凤曰:“按‘立’与‘位’通。”文廷式曰:“‘立’,古‘位’字。”
〔一七〕论衡儒增篇:“书说:孔子不能容于世,周流游说七十余国,未尝得安。”楚辞离骚:“周流乎天余乃下。”又云:“路修远以周流。”俱谓“周遍流行”(文选上林赋注语)也。
〔一八〕“序”原作“厚”,今据孙诒让说校改。孙诒让曰:“案:此言孔子作春秋也。‘厚’当为‘序’,汉隶‘序’‘厚’二字形近,(汉荆州刺史度尚碑“厚”作“●”,三公山碑“厚”作“●”,并与“序”相似。)故传写多互讹。毛诗序:‘厚人伦。’释文云:‘厚本作序。’亦其证也。序终始,谓序次十二公之事也。”
〔一九〕唐晏曰:“此修春秋也。”
〔二0〕后汉书方术谢夷吾传:“推考星度,综校图录。”图录谓谶纬,然则谶纬之道,汉初人即谓其托始于孔子也。
〔二一〕唐晏曰:“此赞易也。”
〔二二〕宋翔凤曰:“本缺(重儒术)三字,依别本补。”唐晏曰:“此总言诗、书、礼、乐。”
〔二三〕“干”,两京本误“于”。
〔二四〕汉书元纪:“永光元年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师古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而见在郎以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则科第谓依科考校,第其高下,使之相序,如甲科、乙科是也。
〔二五〕唐晏曰:“所阙不止三字。”
〔二六〕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集解:“郑曰:‘反鲁,哀公十一年冬,是时,道衰乐废,孔子来还乃正之,故雅、颂各得其所。’”
夫人之好〔一〕色,非脂粉所能饰;大怒之威,非气力所能行也。圣人乘天威〔二〕,合天气〔三〕,承天功〔四〕,象天容〔五〕,而不与为功,
岂不难哉〔六〕?夫酒池可以运〔七〕舟,糟丘可以远望〔八〕,岂贫于财哉?统四海之权〔九〕,主九州之众,岂弱于武力哉〔一0〕?然功不能自存,而〔一一〕威不能自守,非〔一二〕贫弱也〔一三〕,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一四〕下也。
〔一〕“好”,唐晏曰:“上声。”〔二〕尚书泰誓上:“肃将天威。”孔氏传:“敬行天罚。”〔三〕淮南子泰族篇:“圣人怀天气,抱天心。”〔四〕尚书舜典:“亮天功。”荀子天论:“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
夫是之谓天功。”(“功”字原缺,据杨倞注引或曰及王念孙说订补。)
〔五〕齐书张融传海赋:“照天容於■渚,鏡海色於魦潯。”案白虎通圣人篇:“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义与此相会。
〔六〕唐晏曰:“文选注引作‘圣人承天威,承天功,与之争功,岂不
难哉’?”〔七〕“运”,宋翔凤曰:“本作‘泛’,依治要改。”〔八〕“远望”,宋翔凤曰:“本作‘望远’,依治要改。”案:太平御览
七六八引尸子:“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韩诗外传四:“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可以望十里。”新序节士:“桀为酒池,足以运舟,糟丘足以望七里。”淮南子本经篇:“纣为肉圃酒池。”高诱注:“纣积肉以为园圃,积酒以为渊池。今河内朝歌,纣所都也,城西有糟丘、酒池处是也。”
〔九〕明诫篇云:“操四海之纲。”与此义同。〔一0〕宋翔凤曰:“本无‘武’字,依治要增。”〔一一〕宋翔凤曰:“‘而’字依治要增。”〔一二〕“非”,宋翔凤曰:“本下有‘为’字,依治要删。”〔一三〕宋翔凤曰:“本无‘也’字,依治要增。”〔一四〕“于”,唐本作“乎”。宋翔凤曰:“本下有‘天’字,依治要
删。”
故察于利〔一〕而惛〔二〕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