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嫁到法兰西做"老外"-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笑摇头不再辩解。心中想起沃尔特。迪斯尼临终前说过的一句话来:“我天生就是个实验者,到现在我都不相信结局。”我天生也是个实验者,因此,我不相信任何人告诉我的生活谜底。所以,就回他一句“佛曰:不言可说不可说”,应付他了事。
以后,每次见面,我们照例谈论佛学。他照例劝我阪依佛门,我照例谢绝他的好意。
后来,他在Mulhouse(我们所在的城市)的合同结束了。他就随着他的合同到处搬迁。但是,时不时的,我总能收到他寄来的明信片或伊妹儿:有时从法国南方的马赛寄来,有时从布鲁塞尔寄来,有时则是从巴黎寄来……我只能从卡片的邮戳上知道他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后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他都驻扎在巴黎。当他在巴黎的中国城看到一些让他触动的东西,他就会收集了给我寄来。有时是巴黎华人办的报纸,有时是巴黎华人举办各种活动的信息。在伊妹儿中,他总说,你是我碰到过的最聪明的亚洲女人。虽然,你并没有做出一个聪明的选择——阪依佛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你的尊敬。
礼尚往来,做为回应,我也收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寄给他,有时是一串念珠,有时是一个笑眯眯的弥勒佛,配上“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样的对联,把中国佛家的博大深远翻译给他。好在他是个“佛门中人”,其中的意境他一听就马上心领神会了。
偶尔,也会在MSN或雅虎通上看到他。每次,他总是问我:嗨,小姑娘,还是在幻影后面奔跑吗?我总是说,是呀,我还是“执迷不悟”地在那个“海”中呢。
于是,他便不再说话了。我也不再说什么了。
后来,他的发问就越发简洁了。每次他只问:在海中吗?
我总是回答:在海中!我们每次都是这样固定的一问一答,倒象是一种说禅了。
老外看老外喝汤小记
我是很喜欢喝汤的,特别喜欢喝广东人熬了几个小时的老汤。小的时候,对大家喝不完的汤,母亲就问:谁喝完那些汤。每次,总是我自告奋勇把那些汤给消灭了。为此,没少让哥哥们笑话我。我小的时候长得胖乎乎的,想来,大概是喝汤喝的。
以前,在广州外院“游学”过,广州真是吃的天堂。就连广州外院的学生食堂里的饭菜,也毫不比一般小餐馆的差(我从没见过一个学生食堂的饭菜做得如此好的)每天的最后一堂课,我总是没办法专心听课,一心就想着快点下课。整堂课里我都在想:今天吃什么呢?清蒸鱼、红烧肉、辣子鸡、炒介兰(“广外”学生食堂把菜单做成一个大牌子,高高地挂在打饭的窗口上,看上去就象是餐馆里的点菜单一样)除此之外,还各种不同的汤:沙参玉竹老鸡汤、冬瓜老鸭汤、莲子百合瘦肉汤……想起食堂上面挂着的菜单,我就激动万分,哪里还有心思听老师讲些什么。等到一下课,我就急步往食堂冲去了……冬天,我总是在吃完晚饭后,打一两勺老汤(那些汤只要5毛钱就可以买一勺。)等下自修后用电炉子热着喝。那种感觉真爽,到现在还忘不了。后来要离开“广外”了,依依不舍之余又狠狠地发誓:将来我要是结婚了,结婚以后我要是有孩子了,孩子要是长大了,我一定把“ta”送到广州来读书。至少,在吃的上面是不吃亏的。回海南的时候,我是“滚”回去的,我整整“圆”了一圈呢。
按我这种“吃性”,当时应该就地找个广东男人嫁了了事。但是偏偏当时太自傲。看不上广东男人那种小家子气。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偏爱东北男人──豪爽又多情。初恋的恋人,是一个中国的东北人。后来嫁的,居然是一个法国的东北人。不禁摇头自笑:自己原来有“东北情结”呢。到了法国,广东老汤是不能常喝了,好喝汤的食性依然未改,於是积极收集法国的各类汤,试图找出好喝的汤来。法国人也是很喜欢喝汤的。而令我吃惊的是,法国的东北人,也和中国的东北人一样,喜欢“乱炖汤”。冬天,法国人喜欢把牛的骨头、牛腩肉和牛筋一起放进锅里,然后,往里面乱丢菜──红萝卜、白萝卜、大洋葱和包菜等等。总之,把自己喜欢的菜都丢在一个锅里,热热闹闹地乱炖一通。
窃想:原来法国的东北和中国的东北有相似之处呢!
法国有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汤,看上去有些象广东人常常喝的粥,又有点象中国南方人喂孩子的米糊。不同的是,这些汤不是用米做成的,而是用各种蔬菜(红萝卜,西红柿,芹菜等等)做成的。就是把各种蔬菜放在一起,用搅拌机给搅得烂烂的,(广东人熬粥是用耐心和火候去熬烂的,法国人自以为聪明,用机器来搅烂蔬菜)然后放进锅里,加入各种调料和水来煮,煮开了后再慢火焖上20分钟就得啦。这些汤,看上去烂烂的稠稠的,说是“菜粥”比说是菜汤更确切点。懒得做饭的时候,就到超市里买一盒这样的半成品汤,回家一热就可以吃了。心情好的时候,就会炸几根油条,和着这样的热汤喝,就象是在海南老家喝粥的感觉。我常想,中国人应该学法国人这个,用这样的“蔬菜粥”来喂小孩子还是比用米糊来喂孩子更有营养的。
法国的众多汤中,我最爱的汤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鱼汤(la bouillabaisse)也许因为自己来自中国的海之南吧。特别喜欢这种海鲜味十足的汤。这种汤看上去也是烂烂的稠稠的,就象是粥。(我猜想,这种汤也是把各种鱼用搅拌机搅烂了做成的吧?!)汤的味道非常特别,喝到嘴里,感觉整个海洋里的鱼都在自己的嘴里畅游呢。汤里还伴有牡蛎和一些贝类海鲜,每次在超市里看到这样的汤总忍不住带一盒回家。老公也爱喝这种汤,心想着哪天要把这汤的菜谱弄来,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好控制住老公的胃。
老外看老外法国五花八门的讨钱人
可以说,只要在法国居住上几个月的人,都能在街上碰到各种各样的讨钱人。在国内,衣裳褴褛是大多数乞丐的“职业标志”。而且,国内的乞丐都是千方百计地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来博取路人的同情。在法国,乞讨者一般都衣冠楚楚,表情理直气状,没有一点低声下气的表示。且全凭路人“愿者上钩”,从不强求和“死缠烂打”。
在法国,我曾碰到很多类型不同的乞丐。他们当中,有些是外国人,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国人。他们总是彬彬有礼地和行人打招呼。然后,极为从容地问是否能给他一两块钱,他想去“喝一杯”。一开始,我很诧异,这些大男人,不缺手不缺脚的,不积极去工作,居然整天游手好闲在街上乱逛,还伸手向我一个外国人要钱。振振有词的理由居然是“他想去喝一杯”。对这样的男人,我从来都不会慷慨解囊的。我总是非常友好地告诉他们,我的身上没有零钱。这是一个大家普遍都可以接受的理由。因为法国是个使用信用卡很普遍的国家。人们身上不带现金是很常见的。遭到拒绝,通常他们也不气恼,临走之前总是友好地说几句“祝您有快乐的一天”、“您真是个最可爱最美丽的人儿”之类的好听话。正所谓,买卖不成人情在。更何况,山不转水转,天知道哪天会再相遇呢。而且,说不定再相遇的时候,这位“最可爱最美丽的人儿”身上就会有些零钱了呢。我在心中暗自感叹,法国的乞丐真是有涵养。不仅穿着打扮潇洒,而且还挺会说话挺会做人的。但是,再碰到这样的人,我这个“最可爱最美丽的人儿”照例还是一毛不拔。在这点上,我遵从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鄙视好逸恶劳的家伙。我心想,就让您的同胞去“理解”和“同情”您吧。我对这种“浪漫的讨钱人”总生不出丝毫同情来。
我曾碰到过一个最让我目瞪口呆的“乞丐”。那是我从市内回家,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站在我旁边的一个家伙就开始和我说话了。法国人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找出些话来聊聊,否则有些不礼貌。我虽然有些累,不太愿意说话。但是,表面上还是点头摇头地应付着他。他一口气天南地北地说了5分钟的话后,突然间对我说道,“天气真是热呀,我讨厌高温。您给我一两个硬币去喝杯咖啡吧。”我有些愕然,还有这样行乞的,说话的口气好象我就是掌管着他钱包的老婆一样。我为什么要给他一两个硬币去喝一杯咖啡?还是象往常一样,我以身上没有零钱为由拒绝了他。不料他居然很老练地告诉我:“瞧见了没有,前面50米处就有一台取款机。”这是多么过分的乞丐呀。我于是把脸给拉了下来:对不起,我不想走那50米的路,我也不想去取款。”结果,他非常有风度地“祝我有一个快乐的下午”,然后就讪讪地走开了。
我还见到过一个最幽默和最勇敢的乞丐。他公然在一张纸上写着:我想去巴西度假。谁能资助我几个硬币。我觉得真是哭笑不得,他可真是“勇敢”,这样的情况也敢上街行乞。我当然还是一毛不拔的——我自己可比他本人还想去巴西度假呢。
有一回,我居然在超市里碰上一个年纪很小的行乞者。大约就是6岁左右,长得很伶俐的样子,是一个法国小男孩。他手里拿着一瓶果汁,看到我先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然后问我在付款的时候能不能把他的果汁也给“买单”了。我有些吃惊,他肯定不是乞丐,从样子上看也不象是贫困人家的孩子。让我触动的是,他让我替他买单的时候,表情是那样不卑不亢。结果,我还是替他买单了。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一个6岁的孩子那样的请求。但我很纳闷,法国这个浪漫国度的人,怎么行乞者的表情都是如此从容和理直气壮?就连一个孩子也如此。
法国除了这样“空手套白狼”的乞丐外,还有一些就是“扮可怜型”的乞丐。但是,他们不会让自己穿上破旧的衣服来做出一副贫困的样子,也不会拖着一条残腿在街上爬行和做出一副“我要读书”的样子来博取路人的同情。因为,法国政府对这类的人都有特殊的照顾。因此,这两类人根本找不到借口来博取同情。法国扮可怜型的乞丐也都是衣着干净清爽的人。他们通常也是很有礼貌地和路人先打招呼,然后,把自己的情况向路人解释清楚,让同情他的路人施舍几块钱给他们。有些说,自己失业了,失业金已经发放到期了,可他还没找到工作。所以不得已才出来向大家拿几个钱。有些则是拿着监狱释放证明向路人展示,表示他是位刚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人。由于人们的偏见,所以他一时很难于找到工作等等。不过,我发现,法国人好像更加乐意施舍后者。法国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人们好象更喜欢同情一些“异类”和“少数民族”。还有的人则会指着自己的狗对路人说:“看我的狗儿多可爱呀,是一只纯种的牧羊犬呢,可她需要吃点东西,不是吗。”法国是个爱狗如命的国家。看到狗儿如此可怜,慷慨解囊的人就不在少数了。
法国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乞者,是一些街头流浪艺人。在巴黎,我们在地铁里经常碰到这样的艺人。他们大都凭手艺吃饭。他们通常上到车厢里,先彬彬有礼地和大家打招呼问好。然后就自顾自地演奏起来。一般是演奏小提琴、手风琴、吉它的一段乐曲,演奏结束后,把车厢内巡视一周,看到有人愿意给钱,他们就上去不卑不亢地道谢接过钱。如果没有,他们就向大家礼貌地道别。绝对不纠缠或强行要求施舍。在我所住的城市里,流浪艺人往往很聪明地选择在停车场里卖艺。而且还特意挑选在付款机前卖艺。这样,停车的人就不能以“没有零钱”为由拒绝他们了。又或者是,人们通常也愿意把付款机找回的一些零钱投进他们放在前面的帽子里。不过,对这样卖艺行乞的方式我倒是认可的,人家毕竟是付出了,总比那些为了“喝一杯”而要钱的人值得尊敬多了。而且,许多街头艺人演奏的水平也确实是很高,又大都“敬业”,演奏的时候常常都是全神贯注地投入。感觉上,他们好象并不是为了讨钱而演奏,倒象是在参加一个大型的演奏会一样的自我陶醉。所以,碰上演奏得好的,我也会充满敬意地给上一两个硬币。
老外看老外老外眼中的中国人
有一天,我们在上法语课。法语老师突然问我:“Ice,您喜欢什么体育运动?”“老师,Ice不用做别的运动,她每天就练中国工夫。”我还没来得及回答,有一个来自土耳其的男生就大声喊起来了。一时间,大家也都起哄起来──“Jet Lee,Jack Cheng,中国功夫厉害!”(Jet Lee和Jack Cheng分别为李连杰和成龙)
“Ice,表演两招给大家看看。”
“……”
中国功夫名声在外,我自然是很得意的。但是我也很好笑,很多老外真的是“老外”,他们以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会点功夫,否则就不是中国人。这要归功于中国的功夫电影的。不要说那些没去过中国的老外,就是我家夫君也常以此和我开玩笑。比如我们一起看中国功夫电影时,他总是开玩笑说,“哼,没啥了不起的,这个我老婆也会。”有时过马路,他会出其不意地跳到我的身后说,“老婆,你保护我,反正你会功夫”。弄得我苦笑不已。他和他的朋友总是开玩笑道,“小心!你可别欺负我,我老婆是中国人,她会功夫的。”有一天,我和他去参加一个生日晚会,一个法国人很认真地问我的丈夫,“你的夫人真的会功夫吗?”我那丈夫竟很认真地说,“当然了,她是中国人。我不敢不听她的话呢,她会用中国功夫打我的,而且,打完了还看不出来,是内伤呢!”那家伙看上去信以为真的样子。老外有的时候真的很天真呢。回家后我们笑得透不过气了。我家的这个老外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