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918-宛如梦幻-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山,翻上了更西边的茶臼山,与海津呈夹击妻女山之势,给越后军以巨大的压力,逼迫谦信下山(一说其未往海津,直接上了茶臼山)。  然而,这回轮到谦信以静制动了,整天饮酒练兵,“我自岿然不动”,就是不下山。信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装作失去了耐心,原路返回海津城,却于途中设下埋伏,引诱上杉军前来阻击。谦信虽然渴望主力决战,但是没有胜算的决战是没兴趣的,信玄的“移营之计”依旧没能骗过他,就像刘备骗不过陆逊一样。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浓雾中的八幡原(图)

  传说为了对抗上谦信的战略,军师山本勘助向信玄献上了“啄木鸟战法”,这是一条妙计,但也是他毕生最失败的计策,终究,谦信的智慧,只有枭雄信玄才能够给予最正确的评价。勘助建议,将两万大军分为二路,一路一万二千,以马场、高坂、饭富、真田四将统带,从背后趁大雾夜袭妻女山,认为谦信见不到信玄本阵,必然避战下山,而信玄便可将本阵八千人埋伏在必经之路的八幡原上,前后夹击上杉军。  当日黄昏,谦信在妻女山上遥望海津城,只见炊烟袅袅,却全无往日欢乐景象,立刻料到武田军夜间将有所行动。他先发制人,抢先率全部兵力一万三千人潜下妻女山,夜渡千曲川,于黎明时分来到了八幡原。  上杉以近两倍兵力趁雾来攻,信玄急忙排布鱼鳞之阵(一说为鹤翼阵),坚固防守,等待奇袭别动队前来。而谦信则布置车悬之阵(车轮战术),向信玄本阵展开不停息的轮番进攻。这一仗惨烈异常,武田方因为信玄长子太郎义信中了谦信诱敌之计,不守反攻,破坏了阵势的完整性,几乎一败不可收拾。守方死伤名将无数,如军师山本勘助、副将一门众武田典厩信繁、老臣诸角丰后守虎定、初鹿野源五郎等,全都战死沙场。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血战川中岛(图)

伊藤彦造《决战川中岛》(《历史名场面集》)    

  激战至午前10时,武田军接近全面崩溃的边缘,马场等人终于赶到了战场,上杉军腹背受敌,只好停止进攻,向善光寺坪方向撤退。据说谦信就是在此时,演出了著名的单骑闯阵的活剧。  谦信分派好撤兵事宜,单人匹马闯入武田本阵,所向披靡,直到信玄面前。当时,信玄正端坐阵后,手持军配指挥战事,眼见谦信摧马挥刀而来,急忙用军配格挡。第一刀,被军配格住;第二刀,正中肩头,幸好不是重伤;第三刀,武田的护卫蜂拥赶来,扶走了信玄,挡住谦信。三刀砍罢,谦信仰天大笑,拨马离开了战场。  对于这场大战的胜负,后世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武田军损失大于上杉军,上杉胜;有的认为,上杉最早被迫撤退,脱离战场,武田胜;还有的和稀泥,说10时以前上杉胜,10时以后武田胜。笔者以为,双方都是胜负参半,并不存在失败者,也不存在胜利者,不过上杉方在气势上稍占优势而已。  然而终究山本勘助其人真假难辨,“啄木鸟战法”也有些无稽,有学者认为,那只是谦信后路被断,着急撤兵,大雾中偶然撞到武田本阵罢了。但不管动机为何,他主力决战的目的终究达到了——此战双方伤亡都超过三成,在日本古代战争史上是相当罕见的。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重演父子相争的悲剧(图)

  第五次川中岛大战,发生于1564年,依旧维持不胜不负的局面。三年后,信玄统率甲、相联军进攻上野,包围了箕轮城。箕轮守将是旧管领上杉宪政的重臣长野业正之子业盛,长野业正一代名将,并且剑法高超,业盛勇猛可比乃父,智谋却差得太远。最终箕轮失陷,长野一族灭亡,谦信失去了半个上野国。  对应信玄的策略,三年后,谦信击灭椎名康胤,又三年完全吞并越中。  就在这种形势下,龙、虎、狮子间的战与和开始发生变化。因为武田信玄老奸巨猾,根本没有把三国联盟贯彻始终的念头。正如剧集《武田信玄》中,女官八重所言:“盟约嘛,只有在撕毁前有效。看准时机撕毁盟约的人,才能在乱世生存下去。”当初上杉谦信关东攻略,信玄只是在碓冰岭附近佯动,威胁上杉的侧翼,并不真正前往增援盟友北条氏。1560年,骏河领主今川义元死在桶狭间,信玄幸灾乐祸,已经存下等待时机撕毁盟约之心了。  信玄的长子太郎义信统领赤备(武田家主力骑兵的名称),也是理所当然的继承者,他娶了今川义元之女为妻,天天叫喊着要为丈人报仇,搞得信玄头疼脑热的。然而更头疼的事情还在后头哪,义信和信玄的关系,逐渐恶化到像信玄和信虎一样,他与师傅饭富虎昌秘密调动赤备,想趁信玄前往温泉疗养的时机把老爹干掉。饭富虎昌心怀犹豫,暗中把消息透露给弟弟三郎兵卫(以后的山县昌景),三郎兵卫密报信玄,于是虎昌和义信俱被拿获,先后自杀。    武田信繁是武田信虎的次子,武田信玄之弟,官至左马助,因为这一官职,中国唐朝叫作典厩,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武田典厩。其子信丰继承了父亲的官位,后世遂称信繁为“古典厩”,信丰为“今典厩”。  信繁能征惯战,威望素著,并且精通汉学,对《论语》、《孝经》、《汉书》、《书经》和《吕氏春秋》等都很有研究。他死于川中岛第四次会战,电影《天与地》站在上杉的立场,演绎为被柿崎景家单挑所杀。据说信繁战死后,无论是敌方的上杉谦信,友方的北条氏康,还是八杆子打不着的织田信长等别国大名,全都扼腕长叹,惋惜不已。  然而后世却出现了一种“信繁被谋杀说”,某些学者仔细研究过武田在八幡原的布阵后,惊奇地发现,信繁所部偏离本阵,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上。对此一种解释,是信繁为了吸引敌军的主力,以保护兄长信玄,故意孤悬在外,另一种解释,却认为是信玄藉此机会,刻意要除掉信繁。  信玄想杀信繁,究竟有无动机呢?可以明确地回答说:有。虽然表面上兄弟二人非常和睦,但父亲信虎曾一度想废黜信玄而以信繁为嗣,这个内心的疙瘩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况且信繁威望很高,精通文武两道,即便他不会威胁信玄的宝座,也具备着威胁信玄继承人宝座的实力。这在战国乱世,这便是取死之道,况且信玄也绝非善男信女……可惜历史的真相,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刀剑与食盐(图)

关东三雄势力最盛时的领地状况(棕色为争夺地区)    

  继承今川义元为骏河守护的今川氏真,暗弱无能,家臣皆怀二心。于是1568年,在川中岛的战事告一段落后,信玄终于撕毁盟约,反与三河的德川家康结盟,南下杀入骏河国。氏真向相模求救,相模新领主北条氏政大怒发兵,立誓要严惩背弃盟约的奸徒。亏得老谋深算的北条氏康只是退位,还没有死,他想出一条毒计,联合今川,停止了对甲、信的海盐供应,并在边界布置重兵缉拿私商。  甲信都是平原和山区,不靠海,海盐供应一断绝,信玄差点儿没当场愁死。幸好正在危急关头,越后竟然送来了海盐。谦信写信给信玄说:“我与公战,以刀剑不以食盐。”  今川军土崩瓦解,信玄很快就吞并了整个骏河国和半个远江国,并且还向东打到小田原城下,和上杉谦信一般面对坚城慨叹一番。稍加休整,他又以将军足利义昭的密诏为借口,撕毁了与德川家康的盟约,开始向西挺进。但在三方原大败德川和织田的联军,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武田军竟突然退兵了。  因为这位绝代枭雄武田信玄的人生,已经黯然地走到了尽头,享年五十三岁。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最后的咆哮(图)

后北条第三代,老谋深算的北条氏康。左方是《信长之野望Ⅺ•;天下创世》中氏康的形象。    

  听到武田信玄的死讯,上杉谦信大哭三日,从此不再出兵信浓。1577年前后,他应将军足利义昭所请,向西推进,吞并能登,进攻越前,讨伐“囚禁将军的大恶徒”织田信长。其时信长正在畿内与本愿寺、松永、毛利等势力苦战,闻听毗沙门天王的正义之剑指向自己,大为头痛,只好在越前采取游击战术,阻扼上杉军前进,等待冬天到来。  谦信虽然善战,但战略思想相对陈旧,每年当北陆雪降,难以行军的时候,定然撤兵后退,不像其后的柴田胜家,有铲雪前进的魄力。第二年春暖雪消,谦信再度发兵,结果脑溢血死于越中——享年四十九岁。  在此前的1571年,北条氏康也去世了,三雄关东毕生鏖战,终于各自撒手尘寰。武田家不久后即被织田信长灭亡,上杉家臣服于其后的天下人丰臣秀吉,而几乎完成“关八州独立王国”的北条氏政,终于在丰臣秀吉的三十万讨伐大军面前,丢掉了难攻不落的小田原城——倒是一直与他恶战不休,虽败不亡的里见、佐竹等关东大名,靠着政治嗅觉灵敏,将家系勉强延续到新的时代。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南总的里见

立见三立    

  日本著名古典小说《里见八犬传》中提到过的里见氏,原居上野,室町中期,里见义实确定本处于安房馆山,其子成义(“成”字,为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一字拜领)将势力扩展到上总,逐渐发展成为战国大名。  第三代里见义通,完全确立了家族在安房和上总的第一豪门地位,并修筑鹤谷八幡宫以显示自己的权威。1518年,义通病殁,遗命传位于才元服(男子举行的成人礼)的嫡子义丰,而暂时让兄弟实尧代领家督之位。但义丰不甘居于人下,奇袭实尧居城稻村,逼迫老叔自杀。其后实尧之子、得到北条氏纲支持的里见义尧在泷田•;犬挂之战中击破义丰,义丰退入稻村城,落得和实尧相同的下场——史称“天文的内讧”。  义尧是里见家一代英主,但在他担任家督的四十年间,先后爆发了两次国府台会战,里见与北条的长时间同盟,至此破弃。第二次国府台会战后,里见家的势力开始衰退。后来里见义弘继义尧为家督,鼓励百姓“落书”(就代官贪污害民等事,直接向家主上书),可以说是一位贤君。但他文治不错,武功很糟,被迫再次与北条和睦,居于人下。


第二章 龙、虎、狮子的咆哮常陆的佐竹(图)

佐竹五本骨扇月丸    

  佐竹氏出于清和源氏的高门贵姓,战国时代,佐竹的势力上限,包括大部分常陆国和部分陆奥、下野等地,对于上杉和北条的关东争夺,基本上保持中立,以等待渔翁获利的机会。  战国中期,佐竹氏的当主为佐竹义昭。义昭子义重,英勇善战,同时南挡北条,北拒伊达,屡战屡胜,人称“鬼义重”。1589年,义重让位于嫡子义宣,自己退居二线,运用灵活冷静的外交手段,在丰臣秀吉攻伐小田原时,保住了佐竹旧领安然无恙。两年后,佐竹义宣完全统一常陆国,将居城移往水户。据文禄四年(1595)的统计,佐竹藩知行(封邑)为五十四万六千石——一石为十斗,以石数来计算领地上的年贡收入,是安土、桃山也即后战国时代以后的习惯了。


第三章 风雨濑户内周防的大内(图)

  莫论胜败迹  人我暂时情  一物不生地  山寒海水清  ——陶晴贤绝命诗    在日本古代语中,“中国”一词,并非是“大唐”、“大明”的同义语,而是指日本本州西部的山阳、山阴两道地区,共十六国。  中国地区多山,土地相对贫瘠,然而“穷山恶水出刁民”,此处的豪强纷争,并不比关东逊色多少。应仁年间,这一地区最大的势力是西部的大内和东部的山名,中间还夹杂着细川、武田、京极等大小家族。但是,真正从旧时代守护大名发展为新时代战国大名,并煊赫一时的,只有大内一家而已。    

大内花菱    

  大内氏祖上,据说出自百济(朝鲜古代王国)的琳圣太子。室町时代,大内弘世身任周防、长门两国守护,其子义弘更身兼六国守护,成为将军足利义满的抑压对象。此后四传到大内义兴,义兴绝代枭雄,势力囊括整个西部中国和北部九州,进而入京接受管领代(代理管领)之职,声威足以与“半将军”细川政元相抗衡。到其子义隆的时代,更完全垄断了遣明船贸易——然而这时候,大内氏的灾星却出现了。  从内外两个方面毁掉大内的,共有四人——陶晴贤、尼子晴久、毛利元就和大内义隆本人。  义隆领有周防、长门、安艺、石见、备后、筑前和丰前七国守护,毕生与少弐、大友、尼子诸氏争胜。他是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化保护者——当然,换句话说,不是能够长久生存于战国乱世的雄杰。  天文四年(1535),后奈良天皇即位,义隆献上大量礼金,换得太宰大弐(九州地区的最高朝官)的官职,从此开始接触朝廷公卿,并迷上了京都的贵族文化。由于连年战乱和朝廷入不敷出,大批公卿流落地方。当时公卿受到非常优待的地方,共有三处,即大内的山口城、今川的骏府城和朝仓的一乘谷城。而作为贵族文化最后分支的大内文化、今川文化和朝仓文化,也因此而繁荣兴旺。    

这件赤丝威肩白大铠的样式十分独特,据说是大内义隆捐赠给严岛神社的珍品——而严岛,却正是大内家覆亡的关键所在。


第三章 风雨濑户内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图)

  大内义隆先后娶了数位公卿之女为妻为妾,受这些贵族小姐的感染,生活日益奢靡腐化,国政全都掌握在重臣相良武任的手中。终于,不满主君暗弱和武任专权的大将陶晴贤起兵反叛,杀死武任,放逐义隆。义隆行至深川大宁寺时更被迫自杀——巨山一样的大内家族,突然之间垮了下来,顷刻间烟销云散……  陶氏是周防国的守护代,也是大内家的首席重臣。陶晴贤原名陶隆房(“隆”字是大内义隆所赐)。陶隆房英勇果敢,是中国地区有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