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拉美亲历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16日自焚的地方。我们对这位年轻的爱国英雄,顿觉肃然起敬!
齐国辅同志说,苏军非法占领捷克后,广大捷克人民不满情绪很大,仍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捷克人对中国人却十分友好,只是在公开场合不敢表露出来。我们在大街上散步时也 有这种感觉,看得出捷克人内心压抑的情感,表现很严肃,很难听到欢声笑语。但有一次,我到一家小店买双皮鞋(捷克皮鞋世界有名,很结实,耐穿,中国人很喜欢),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当得知我是中国人时,脸上立刻露出笑容,一边帮我挑选一边说,中国人到我这里买鞋,可以降价20%。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我们是朋友(捷克语同俄语相似,我能听懂)。
〃我们是朋友〃,说得多好!确实是这样,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并且主持正义,反对任何一国干涉另一 国的内政。在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时,中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对苏联的霸权行经进行了愤怒声讨,强烈要求侵略军立即撤离捷克。中国的这一正义立场,受到捷克人民的好评和欢迎是很自然的。
我们在布拉格只住了两天,但收获不小,既观赏了名胜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也领略了捷克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布拉格,还是乘苏航伊尔…62型班机,飞越大西洋,到达目的地美丽的哈瓦那。
古巴篇寻访古巴革命的足迹(1)
我在古巴工作期间,几乎跑遍了全岛,寻访古巴革命的足迹。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东方省即奥连特省,后又划成几个小省。它是古巴革命的摇篮。1492年10月27日,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时,抵达希巴拉地区巴里亚伊海湾。当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海湾的波涛轻轻地晃动着;长长的沙滩在晨曦中露出它那永恒的洁白;晨光照亮了海湾,也洒向整个大地,原来这是一片翠绿欲滴、生机盎然的陆地。在印第安语中,陆地一词即〃古巴〃,这就是古巴国名的来历。哥伦布称这里是他所见到的最美丽的地方。
1510年,西班牙殖民者贝拉斯克斯来到古巴最东部的南海岸,开始征服当地土著人时,遭到以阿图埃伊酋长为首的印第安人的强烈反抗,但被镇压。阿图埃伊酋长被捕,活活被烧死在绞刑架上。1511年贝拉斯克斯在此建立了古巴第一个殖民点巴拉科阿。这是古巴人民最初进行的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19世纪古巴两次独立战争和20世纪的古巴革命也都是在东方省首先发起的。东方省人民以叛逆精神而著称,被称为〃不驯服的东方省〃。
到东方省来的人,一般都先到〃英雄的城市〃圣地亚哥参观。它于1514年建成,1522年成为古巴第一个首都,现在是古巴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面积617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我们参观了著名的以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英雄蒙卡达命名的兵营。这是一群米黄色的建筑,我们到这里参观时已变成学校,其中一栋是博物馆,陈列着古巴革命历史文物,其余均为教室,每个教室都以一位牺牲的革命烈士命名。
1953年7月26日,时年26岁的哈瓦那大学法律系毕业生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160余名爱国青年,英勇地袭击了政府军第二个大兵营地〃蒙卡达兵营〃,企图以此唤起和发动全国人民拿起武器反对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统治。面对驻扎在兵营1500名装备精良的政府军,他们斗志昂扬,英勇顽强,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决斗,但终因人少力薄而失败,起义者死伤过半,其余大部被俘后遭杀害。但这次起义点燃了古巴革命的火把,古巴人形容其意义相当于中国的南昌起义。
菲德尔·卡斯特罗及其弟弟劳尔等少数几个人;事后不久也被捕,被投入松树岛的监狱。我曾去过该岛。该岛位于古巴岛的西南部,是古巴第二大岛。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这里是海盗出没的地方,他们在海上拦劫西班牙的运输船只,把枪来的金银财宝藏在该岛的秘密山洞里,因此,起初该岛被称为〃金银岛〃。19世纪,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的著名小说《金银岛》,描写的就是该岛发生的故事。因该岛松树较多,又被称为松树岛。古巴革命后,许多青年人响应政府号召来这里栽种果树,又有许多来自亚非拉国家的青年到这里上学,青年人便占了该岛的绝大多数,因此,又改称〃青年岛〃。该岛有个较大的监狱,过去一直是政治犯流放的地方。卡斯特罗兄弟俩被分别关在简陋的单间牢房里,里面只有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凳子。
卡斯特罗,作为律师和法学博士,在被告席上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进行了自我辩护,发表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著名演说,其速记稿被一位地下工作者秘密带出监狱,印刷成册,在全国流传,成为控诉独裁统治、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性文件,称为《蒙卡达宣言》。但卡斯特罗等人还是被判15年徒刑。
1954年11月,独裁者巴蒂斯塔为了竞选总统,收买人心,宣布大赦政治犯。1955年5月卡斯特罗及其在监狱的战友获释。他们出狱后,于同年7月26日在哈瓦那成立秘密组织,以起义日命名为〃七二六运动〃。初期大部分成员是青年知识分子,后来有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参加。不久卡斯特罗等人离开古巴,去了墨西哥,在那里购买武器,组织和训练秘密武装。当时正在墨西哥的阿根廷青年医生格瓦拉结识了卡斯特罗兄弟,参加了〃七二六运动〃。
1956年11月24日深夜,在卡斯特罗的带领下,包括劳尔和格瓦拉共82人,乘〃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多斯邦小港口出发,在海上同风浪搏斗了七天七夜,于12月2日黎明抵达现今的格拉玛省拉斯科洛拉多斯,即〃红滩〃。一上岸就被政府哨兵发现,遭到海岸守卫队和空军的扫射和轰炸,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到马埃斯特腊山,清点人数时,只剩下卡斯特罗兄弟、西恩富戈斯、阿尔梅达、格瓦拉和雷内等八个人和七条步枪。他们上了马埃特斯腊山,开始了更加艰苦的游击战争。
我们站在红滩,一面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一面望着那茫茫大海和拍岸的惊涛,以及灌木丛生、长满荆棘的沼泽地,想像着勇士们当年登陆的情景。在那极其危险的情况下,这八个人和七条枪能够保存下来,对后来古巴的革命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沿着古巴革命的足迹,来到了马埃斯特腊山。我们首先参观了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游击队领导人常在这里开会。院子里有一口枯井,游击队的武器就储藏在这里。进山不久便到了一个接待站,这里有一所用棕榈叶盖顶的约20平方米的简陋的木板房子,接待人员说这是当年劳尔率领的游击纵队的一个前沿指挥所,而屋里放着的两个沙发则是从1958年12月被起义军击落的政府军侦察机上拆下来的,是巴蒂斯塔送给劳尔少校的〃圣诞礼物〃。我们爬到海拔1234米高的一个叫〃大石头〃(重7。5万吨)的平台上,向四面■望,只见马埃斯特腊山遍布热带森林,层峦叠嶂,山岭起伏,确是开展人民游击战争的好地方。古巴人称马埃斯特腊山是古巴的井冈山。
卡斯特罗等人进山后就同当地农民交朋友,在山区实行土改,建立革命根据地,起义军所到之处,都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迅速发展壮大,一年之后就扩大到2000多人,最后达到5万人之多。
古巴篇寻访古巴革命的足迹(2)
马埃斯特腊山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1957年3月13日,有一批爱国学生在哈瓦那发起了攻打巴蒂斯塔总统府的战斗,失败后转移到中部山区打游击,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为了发起全国性的战略反攻,格瓦拉受卡斯特罗总司令之命,于1958年8月底,率领起义军144名精兵强将,实行新的远征,从马埃斯特腊山出发,奔袭554公里,连续作战47天,期间战士们只吃15至20顿饭。起义军发扬了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大无畏精神,向驻守在圣克拉拉市的政府军主力发起了决定性的攻击,出其不意地攻占了政府最后一张王牌装甲火车,俘虏了火车上所有的政府军,接着又占领了当地驻军司令部所在地大酒店,驻军司令维达尔向格瓦拉投降。被格瓦拉缴获的那列装甲火车还陈列在原地,成为对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之一 ;那家大酒店,变成〃自由圣克拉拉旅馆〃;在格瓦拉广场纪念碑基座下,埋葬着格瓦拉和他的战友们的遗骸。这里成为人们前来瞻仰和缅怀最频繁的地方。
独夫民贼巴蒂斯塔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1958年12月31日晚,携带少数死党仓皇逃往国外。几乎在格瓦拉攻占圣克拉拉的同时,卡斯特罗率领的起义军主力部队,于1959年1月1日进入首都哈瓦那,宣布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巴革命的胜利。
美国和流亡国外的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千方百计地妄图搞垮古巴革命。他们趁古巴革命后百废待兴,还没有站稳脚跟之际,便组织雇佣军于1961年4月17日在拉斯维亚斯省南部的吉隆滩(亦称猪湾)对古巴进行了武装入侵,但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这就是著名的〃吉隆滩事件〃或称〃猪湾事件〃。
这个地方我去过多次,有的是使馆组织去玩,有的是陪同国内来访客人去参观。我每次去都为古巴人民英勇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感动。
实际上这是一个荒凉的小海湾,上岸以后便是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带。后来,这里才修了公路,并在雇佣军登陆点修了一个〃吉隆滩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有纪念意义历史文物。在这里,讲解员向来访者详细介绍这一事件的经过。
4月15日,美国飞机就开始对古巴一些军事设施进行了轰炸。16日,哈瓦那10多万军民为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卡斯特罗总理愤怒谴责了美国的无耻偷袭行为,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誓死保卫祖国,并郑重宣布古巴进行社会主义革命。4月17日凌晨2 时45分,由美国一手组织和训练的一支1000多人的雇佣军,从美国设在危地马拉的军事基地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从吉隆滩登陆,同时还向滩头空投了约1300余名伞兵。入侵者曾一度占领吉隆滩和附近的长滩,并向北边推进。但英勇的古巴军队和民兵经过72小时的激战,于4月19日全部歼灭了入侵者,共俘敌1180人,从而粉碎了美国颠覆古巴的企图。古巴人民在吉隆滩战役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胜利地保卫了古巴革命,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拉美和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古巴人民的爱国主义正义斗争,得到了中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据说,当时我国驻古巴使馆人员,都做好了同古巴人民共同战斗以至一起上山打游击的思想准备。
在这次战斗中,古巴也牺牲了不少人。在吉隆滩和长滩附近的路边以及树林里,每隔不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烈士的墓碑,有的地方树立着好几座。在不大的石板上面,铭刻着他们的姓名、职务和牺牲日期。古巴政府规定,为所有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立碑,在哪里牺牲就立在哪里,以作永恒的纪念。
古巴篇朗姆酒和雪茄烟…朗姆酒
古巴盛产甘蔗,一般人只知道它可以制糖,其实甘蔗全身是宝,它还可以酿酒,甘蔗渣可以造纸,压制板材和作动物饲料,其纤维可以织布。但甘蔗的主要副产品是闻名于世的朗姆酒。
古巴土著印第安人和后来的黑人奴隶,早就用甘蔗汁制成一种烈性饮料甘蔗酒。他们在一天的艰辛劳动之后,聚在一起用这种刺鼻苦涩的烈性饮料来消除疲劳;在遭到庄园主欺压时,以此来消愁解闷和发泄不满;在节日期间,则以饮酒狂欢取乐,甘蔗酒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蔗酒也是当时海盗们喜爱的饮料。他们不仅纵酒作乐,还用酒壮胆,更加无法无天,肆无忌惮地在海上行凶抢劫。这种甘蔗酒当时风靡加勒比海,在沿海地区小餐馆里都挂着三角旗招牌,上面写着〃甘蔗私生子〃、〃管教不严的逆子〃、〃放屁母老鼠〃、〃腹泻公鸡〃。海盗们在吉他声中,醉倒在半裸的黑白混血女人的怀抱里。印第安人和后来的海盗们饮的这种甘蔗酒,就是朗姆酒的前身。
19世纪初,古巴由于引进了蒸汽机,蔗糖产量大幅度增加,朗姆酒的酿造厂遍及全岛。酒厂一般坐北朝南,为了保持室内温度,不开窗户,以保证糖蜜良好发酵。把甘蔗汁放在大的铜锅里,盖上安装一根鹅颈状水气管,加热到一定程度,慢慢地从蒸汽管里流出来的就是朗姆酒。随着新的蒸馏设备引进古巴,19世纪中叶便酿造出一种没有恶臭的芳香、清醇的朗姆酒,使西班牙的宫廷和达官显贵们为之倾倒。1878年开始酿制有〃哈瓦那俱乐部〃商标的朗姆酒,这种酒在19世纪末便畅销欧洲,胜过西班牙和法国的白兰地。1860年已有1000家酒厂,1952年已能出口1500万升朗姆酒。
古巴朗姆酒的酿制技术是保密的。糖蜜是朗姆酒的原料。糖蜜经过各种方式的精选和混合,经过各种周期,运送到〃哈瓦那俱乐部〃商标的酒厂时,再经过绝对纯净的水过滤、蒸馏和稀释。水要经过仔细检验和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处理,从而使酒的质量得到保证,不含任何杂质。朗姆酒要储存在大木桶里(每桶容量180公斤),放在半明半暗的大酒窖里。成千上万的酒桶层层叠叠,高达七层。木桶都是用美洲的白栎树木制成。木桶的类型、木龄、桶龄、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都影响到酒的质量。陈年朗姆酒有1年、3年、5年、7年,还有少量10年、13年、15年……保存时间越长越好。
用古巴朗姆酒调制出的各种不同口味的鸡尾酒,更是世界一流,饮后顿觉清凉、醒神和振奋,而不易醉倒。在世界各国重要的宴会和招待会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