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998-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笔走龙蛇若许年,非儒非道亦非仙,    
    残生有幸皈恩马,壮岁无成愧班骞。    
    三面图书一面字,半生颠沛半生安,    
    春蚕虽老丝不断,枯柳千行亦飞棉。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年已活了九十岁,自属无憾!但一生碌碌,一事无成,毕生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与张文白(治中)先生合作,给他作机要秘书整三十年,跟随他参与了不少的国共和谈,最著名的为重庆谈判、整军谈判和北平和谈三次,本书主要记载我所亲历的这三次和谈;第二件是从1949年起到2004年止,已写下文史资料和论文超过二百万字。    
    我撰写文史资料的时间很长,从1949年起,已开始为文白先生代笔写作《张治中回忆录》,历时十一年,三易其稿,拙文《十年耕砚倍辛酸》载《书林》1986年第10期,详记其事。    
    本书是一本文史资料专集,内容散见于国内外书刊,记录了我这五十余年的部分经历,其中有许多独家材料或第一手资料。如《重庆谈判》、《北平和谈》、《整军谈判》等都属这一类。事件的当事人多已先后去世,我还活着,我有责任把它写出来,留给后人。敬爱的周总理在1959年号召我们老一辈人要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实存真地写下留给后人,我即着手整理资料,精心组织,写下若干篇章,主要者均已发表在国内外书刊上。    
    其中有必要特别说明的是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国民党蒋介石的力量由强转弱,由大变小终至瓦解,最后总崩溃。中共则相反,由此而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终于获得全胜。其中《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活动大事记》曾刊登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党史通讯》第85期上,材料比较详实完整。为什么能做到这地步,因为整个谈判过程,特别是毛主席的大量活动我都亲见、亲闻、亲历。    
    谈判期间,毛主席住在张治中家里,我是张治中的机要秘书,当时联系和领导的工作人员有张治中的事务秘书、警卫秘书、副官、服务员、管家、厨师(厨师金焕珠原是张治中的保定军校同学、陇海铁路局局长陆福廷的厨子,曾随张在成都工作一年多,故对川中乡土菜很擅长,如赖汤元、武抄手、怪味鸡、麻辣子鸡等均甚熟悉。毛主席爱吃辣子,金所做的菜甚合毛主席的口味,脆皮鸡、铁锅蛋等为所有客人赞美。毛主席、周总理经常尝到,十分满意)。毛主席离开桂园时特嘱咐备办一桌菜饭,慰劳桂园所有工作人员,连张治中的小儿子张一纯亦参加。周总理在张一纯的小册子上留言:“你们是青年人,世界属于你们,希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张一纯曾任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照顾过领袖生活的,一般人对此无所谓,共产党对此是十分重视的,解放后党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张治中的寝室、办公室由毛主席亲住、亲用。张夫人洪希厚的房子由周总理亲住、亲用。楼下的秘书室由我和徐冰、王炳南同用。    
    警卫室是张治中的警卫秘书张立钧、洪世瑞和毛主席的警卫员陈龙(化名李友学)、龙飞虎(原在重庆是周总理的警卫员,龙于建国后任济南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开会时,时有接触)同用,另一警卫员叫颜大龙,现仍在北京。当时毛主席的主要秘书是徐冰,所有座谈会的组织以至会见的主要客人,由徐冰负责。周总理的秘书是王炳南,主要办理周总理交办的具体事务。桂园楼下是会客室和餐厅,会客室是《双十协定》签字地,三面玻璃窗加百叶窗、纱窗,朴素的沙发,蓝色布套,仅能坐十来个人,南墙上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字,北墙为《秦淮夜泊》图,图上有一老翁题诗:“春风吹梦到天涯,人在天涯梦在家,梦到秦淮秋月夜,系船水阁听琵琶。”其东墙为蒋介石手书戚继光语录:“若谓战无不胜,固属欺人之谈,然劲敌从来未尝不败……”其西墙为一牡丹画卷,作者为红薇老人,是名医郑曼卿的母亲。    
    楼下入口处两侧都是衣帽架,会客室对过儿是餐厅,仅能坐十人,有沙发椅十把,餐厅后是备餐室,其后是厨房,靠近餐厅,便于传送。以上为毛主席、周总理服务的人员都由我联系和支配工作,我是间接地照顾过领袖的生活。我联系指挥最多的是传达室的唐绍庭同志,考虑到毛主席到重庆的主要任务是与蒋介石面对面谈判,其次是要做大量的统战工作,因此叮嘱他多准备小纸条和小本子,来访的人不必按国民党的繁文缛节来办,每个人只要写下姓名、地址、电话就行。毛主席、周总理会不会见,由他们的秘书传言。所以会后找报导材料非常顺利,写大事记既具体又详尽,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管家是张家惠,张夫人的亲属,建国后由我介绍给王炳南派任为南京市政府参事,活到九十多岁。    
    其次值得重视的是《北平和谈》和《整军谈判》两文。特别是《整军谈判》,多为世人所忽视,马歇尔、赫尔利、艾奇逊对军事三人小组亦有回忆录,但因不明内幕,泛泛而写,不得要领,不明实质,没有我文写的真实、深刻、可靠。再次是《毛主席与张治中在双清别墅的一次重要谈话》,这是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重要来源之一,资料十分珍贵,反映了时人不同的建国思想。    
    对于前人的文章,我比较重视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其中有一段话:“夫文章乃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人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我的一生没有什么建树,文章也算不上“不朽”,但已出版的几部小书,白纸黑字,流播人间。千百年后,人们还可以从图书馆中看到,这也是事实,也算是敝帚自珍之私,鸿爪留痕吧。由于年事已高,本书委小女儿余永燕收集、整理,修订成册。    
    是为序。    
    余湛邦    
    2004年3月15日于北京     
    时年九十


第一部分一、重庆谈判:毛泽东到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是大事,毛泽东到重庆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象征着胜利和团结。胜利与团结是双喜临门,不仅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就连全世界人们亦寄予热情的期待。重庆各界更是人心振奋,期待着毛泽东的到来。    
    1945年8月28日凌晨,我和两位同事坐了张治中的车从城里出发。重庆地区经常多雾,今天却天气晴朗,难得的秋高气爽。我们中途在一个小镇休息,用电话和机场联系,知道从延安回来的飞机要到下午才到。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午二时才赶到九龙坡机场。当时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一大堆人。有国民党军政人员、各民主党派人士、社会贤达、文化人、新闻界、文化界、各国通讯社记者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及新华日报社的工作人员。除蒋介石指派的周至柔外,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邵力子、张澜、沈均儒、谭平山、黄炎培、郭沫若、冷NFDB1秋、陈铭枢、左舜生、章伯钧、李德全等人。    
    下午三时四十五分,机场上空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一架草绿色的飞机徐徐下降,人群像潮水一般涌向停机坪。机门开了,毛泽东出现在门口,群众中爆发出热烈的欢迎掌声。毛泽东身穿蓝灰色的中山装,头戴巴拿马式帽子,脚上穿着黑色布鞋,显得雍容、凝重,容光焕发。他一面手挥帽子,一面同赫尔利同时下机,张治中、周恩来紧跟着走了下来。张治中为毛泽东逐一介绍前来迎接的重要人士。大批新闻记者早已摆好相机,顿时前后左右响起了咔嚓嚓的快门声。    
    照相之后,毛泽东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谈话。主要指出: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完成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    
    蒋介石不仅是个反共头子,也是个杀人魔王。在他统治下,诚为鲁迅所形容的“杀人如草不闻声”!加上当时重庆情况复杂,社会秩序混乱,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确实是身入虎穴,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大无畏气魄。    
    毛泽东到重庆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工作与安全。关于住处,毛泽东一下飞机,周至柔就说已为他准备了接待美国客人的招待所,说是地方好,设备全。毛泽东笑笑说:“我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不住美国人的招待所。”张治中在汽车旁对毛泽东说:“已为您准备了市郊黄山和山洞林园两处,任您选择。”毛泽东未置可否。在这方面,操心最多的是周恩来。他原来设想让毛泽东以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做起居、工作、活动的中心,但一住下来就感到不合适。红岩不仅地方较偏,且路不好走,上下山石阶太多,周围又特务密布,对来客不方便,对毛泽东也不安全。至于曾家岩50号他自己的住处,地点较好,但地方狭小局促,且二楼是国民党人居住。惟一比较合适的是张治中官邸(上清寺桂园中山四路十八号)。那里的房舍虽不大,设备也一般,但还合用,而且距离曾家岩50号(大家习惯称“周公馆”)和红岩新村都不远,又在马路旁边,地点适中,汽车进出也很方便。周一开口,张治中慨然答应,全家搬到复兴关中训团内一所狭小破旧的平房里。于是,毛泽东就以桂园作为会客、工作、休息之所。每日上午由红岩来,下午会客,晚上回红岩睡觉。桂园这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它曾经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有名的地方。房子是孔祥熙的爪牙、后来任财政部部长的关吉玉的产业。1938年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陈诚就租作官邸。1939年,张治中调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桂园邻近蒋的侍从室,所以张和陈商量,租让过来,一直住到抗战胜利。    
    房子不大,一楼一底。楼下是会客室、餐厅、备餐间、秘书室、副官室、盥洗室。楼上是卧室,大小五六间,张一家十来口,也够拥挤的。楼南是个院子,院子东面是大门口,传达室、汽车间各一。院子西面是警卫员室,经常住着一个手枪班。楼房北面是一排平房,包括厨师和工作人员住房。院子的四周是竹子编的围墙,很不严实。    
    值得一提的是客厅,它是《双十协定》的产生地,是名流汇集、高谈阔论的场所。那是一间约二十多平米的长方形房子,周围摆上朴素的沙发,只能坐十来个人。东面、南面是窗子,外层是百叶窗,里层是玻璃窗。墙角处摆上两三盆花草,什么古董摆设都没有。南墙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横幅,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东墙悬挂蒋介石手书的戚继光语录:“若谓战无不胜,固属欺人之谈,然劲敌从来未尝不败……”西墙是女画家红薇老人画的一幅花卉。北墙是《秦淮夜泊图》,是一位八十七岁高龄画家的作品,上题七绝一首:    
    春风吹梦到天涯,人在天涯梦在家,    
    梦到秦淮秋月夜,系船水阁听琵琶。    
    这些字画,体现了当时主人的身份、思想和性格。    
    毛泽东住桂园,安全是个首要问题,最操心的是周恩来。他不仅对毛泽东的睡床、坐椅、房子逐一仔细检查,而且对警卫工作亲自布置。毛泽东从延安带来一位颜太龙同志,龙飞虎原在重庆,加上陈龙共三人,力量是单薄些。开始,张治中对周恩来说:“政治部有警卫营,大多是我家乡的子弟兵,我准备用他们来担任警卫工作。”(张治中时任军委政治部长)。周考虑再三,认为当时重庆十分复杂,散兵游勇多,前线下来伤兵多,袍哥帮口多,一般警卫管不了他们。两人商量结果,决定派宪兵担任。张治中和宪兵司令张镇一谈就解决了。    
    在四十三天的谈判中,毛泽东除了头尾三天在林园外,其余全在桂园。早上八九点由红岩村来,晚上回红岩村歇。白天工作和休息在楼上,会客在楼下。有时谈判也在会客室内进行,不少次还进行到深夜。所以当时的桂园,既是毛泽东在重庆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政治漩涡的中心。    
    毛泽东到重庆的消息,号外一出,广播一播,如同强劲的东风,迅速吹遍山城。各阶层人士、中外友好,都以争先一睹毛泽东风采为快,纷纷来到桂园。国民党的达官显贵,上自蒋介石,下至五院院长以及各部委会的负责人;进步人士,知名人士,文化学术界、新闻界人士,如宋庆龄、冯玉祥、郭沫若、柳亚子、陶行知、谭平山、侯外庐、翦伯赞、邓初民、周谷城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如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张申府、左舜生、陈启天、王昆仑等;社会贤达如褚辅成、傅斯年、王云五等;实业界巨子如刘鸿生、李烛尘、吴羹梅、吴蕴初、范旭东、章乃器、胡西园、潘昌猷等,加上国际友人、进步作家等,纷纷来见,宛如众星拱辰。    
    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小民革(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领导人王昆仑、屈武、侯外庐、许宝驹、谭惕吾、于振瀛、曹孟君、倪斐君等,听取了大家对时局的看法。王昆仑还提到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屈武提到了于右任对和谈的态度。毛泽东强调“和为贵”,谈到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谈到了如何做好统战工作。毛泽东还风趣地说,国共两党婚姻没有问题。侯外庐笑着说:“老头子和青年人难成婚姻。”毛主席说:“不行的话,可以刮胡子嘛!”    
    沈钧儒不相信蒋介石对和谈有诚意,而且很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希望毛泽东提高警惕。毛泽东为他耐心地解释:我们共产党对和谈是有诚意和信心的。我们干一件工作,开始感到没有什么把握,这可以理解。如果一开头就有了一半把握,再加上大家的努力,事情就比较好办了。比方两人谈恋爱,一方表示了很大的诚意,就已经有了一半的希望了,现在就看国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