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亚里士多德-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德的范畴学说,既有理论的意义,又有哲学史的意义,黑格尔说“要理解亚里
士多德,就得认识这些范畴”
    ①,说的很有道理。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不断发展过
程,它每前进一步都由范畴固定下来。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不少新的哲学范畴,
系统深刻地探讨了许多哲学范畴的内容和实质,并对范畴作了初步分类,这反映
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化,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又
一重要贡献。
    范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区分认识过程的阶段,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掌
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根据研究,总结提出新的范畴,实际上可以由此而
对科学进行分类,对一些学科的研究对象作出规定。
    亚里士多德进行了这种工作。他擅长分析,对古希腊哲学家们一直讲的存在
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有各种各样,将每一类“存在”都进行单独研究,构
成各门独立的学科。他说,哲学研究存在本身,其他学科从存在中“割取”一部
分,研究其属性,例如,研究关于数的存在的,是数学;研究关于医疗的存在的,
是医学;研究关于语言的存在的,是修辞学;研究关于逻辑存在的,是逻辑学;
研究关于道德存在的,是伦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商务印书馆,
1960年版,第290 页。
    理学;研究关于政治存在的,是政治学……对这些他都进行了研究,所以成
为许多门学科的创始人。以上说的分析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依据范畴的分类,
对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作出规定,并作出卓有成效的研究,写出著作,为后人留
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哲学“范畴”这个词并对它进行研究
的哲学家。当然,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十分明确范畴的意义,
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给范畴下定义,更不会有列宁那样的深刻解释;而且,他对范
畴的意义的了解还有含糊和不正确的地方,更有不确切之处。但总的看,贡献是
大的,在哲学史上的意义和作用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从他对具体范畴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他是从范畴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上来揭示范畴的实质和意义
的;第二,尽管他对范畴的了解是建立在本体论的基础上,但不少地方也涉及到
以认识论的思想来把握。所以他把范畴看作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规定和反
映,他从对范畴的这种理解出发,对范畴作了首次的分类,并研究了不少的具体
范畴。尽管这种研究还说不上很完美,但在二千多年前已达到在今天看来仍有相
当科学价值的研究水平,是不易的,其成果是令人敬佩的。因此可以说,亚里士
多德对范畴的意义以及对许多具体范畴的内容带有独创性的探讨和所取得的成果,
的确是人类认识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光彩的真理颗粒。
    亚里士多德把“实体”范畴看成是对客观独立存在着的具体事物的一种规定,
并且作为理解其他范畴的根据。就是说,他认为实体是中心,其他范畴都附属于
实体,是实体的数量、性质,“因为除了实体之外,没有一个别的范畴能独立存
在,所有别的范畴都被认为只是实体的宾词”。(《物理学》)实体是一切范畴
的基础,这是贯穿在亚里士多德整个范畴论中的一条主线。他指出,实体在任何
意义上——(1 )在定义上,(2 )在认识的程序上,(3 )在时间上——都是
第一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是其他一切东西赖以
存在的基础,其他一切东西都是隶属于实体的性质、数量、关系、状态等方面的
属性,都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必须从实体
即个别事物开始,否则认识无从谈起。实体是具体的、能独立存在的东西,因此,
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如苏格拉底这个人,我面前这棵树,才是实体。除了这类实
体之外,还有另一类实体:苏格拉底这个具体的东西是人,是动物。这里的“人”
(属)和“动物”(种),并不是性质或数量等属性,也是实体,不过这类实体
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而是抽象的、一般的。这样,就得承认有两种实体:个别
的实体和一般的实体。他把个别事物叫“第一实体”,一般实体为“第二实体”。
基于对实体的这种理解,他就进一步提出和论证了个别与一般这对范畴,坚持没
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先于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个别之外无一般的观
点,并在这个问题上对数论派和理念论进行了批判。对他关于个别和一般这对范
畴的论述和理解,后世哲学家是高度赞扬的。
    亚里士多德从这种实体论出发,又提出质料和形式这对范畴。质料是事物存
在和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形式使事物相区别,两者的结合构成事物,它们既对立
又相互转化。他认为形式不能离开具体事物而存在。
    他对这对范畴的论述和理解,充满了辩证法,对西方哲学发展史有较大
    影响。
    亚里士多德还从范畴与实体、实体与客观的关系上探讨了真和假的问题。他
指出,我们首先给真假作出规定,所谓假,就是以不是为是,以是为不是。所谓
真,就是以是为是,以不是为不是。真与假的问题是依事物的对象是否联合或分
离而定:谁把分离的东西认为是联合的,把联合的东西认为是分离的,那就是假
的;把分离的东西认为是分离的,把联合的东西认为是联合的,就是真的。这种
说法也许还不够全面、准确,但其基本意思是要明确真与假的标准,凡主观思想
符合客观事实的,主客观相一致的,那么人们的看法、判断就是真的;不相符、
不一致的,则是假的。这点表明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用他的这种说法,对
照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判断出不太复杂的真假问题。比如说石头是硬的,不是因
为我们说它硬,它才硬,而是因为这种说法符合客观情况;如不这样说,那就违
背实际了,就是假而不是真了。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首先体现了逻辑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相一致的思想萌芽。他把范畴看作
是事物存在形式的逻辑规定,并试图以一个范畴系统对客观事物的多方面作全面
的逻辑规定,这也就是他一再强调的范畴的种类和存在的种类一样多的意思。他
不仅从逻辑学的角度揭示范畴的含义,而且从范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上来了解和
把握范畴的内容和实质。
    同时,还试图把范畴的排列和顺序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序一致起来,把
“实体”列在十范畴的首位,并明确指出实体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认识程序上都
是第一的。这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因为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从个别的具
体的事物开始,即首先要认识这个东西是什么,然后才能认识该事物的各种特点、
特征和属性。亚里士多德给具体范畴下定义、考察具体范畴的内容,以及范畴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时,往往都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有的地方还讲得很得
当。
    其次体现了变化和运动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详尽地论证了运动这个
范畴的哲学家,他不仅批判了以芝诺为代表的否认运动的错误观点,而且还论述
了运动和事物的联系。就具体事物来说,其运动是有限的,有生有灭;就整个运
动来说,是无限的,无生无灭。因此,每个范畴以及每对范畴之间,就从运动着
的存在中获得了自己的内容和联系。他把运动、变化看成是联系质料和形式、潜
能和现实的中间环节,指出从质料到形式,从潜能到现实是一种变化过程,这个
过程就是运动。
    第三,体现了联系和相对性思想。亚里士多德严格区分了范畴之间的界限,
同时也强调了各种范畴之间的联系。他在《关系》这一范畴中,十分明确地表达
了关于范畴联系和相对性的思想。认为有些范畴只有从相互联系中才能理解和把
握,只有从与其他方面相比较才有意义。例如大与小、多与少,只有相比较,才
有所谓大小多少之别,它们只有相对的意义,只就一方面来说,不存在大还是小、
多还是少。与比它小的东西相比、相联系,它是大;如与比它大的东西相比、相
联系,它就是小。
    他常运用的质料和形式也是如此。两者既对立又相互依存。质料不能离开形
式而存在,正如形式不能离开质料一样,因为质料是形式的基础,形式不只是指
事物的形状、长短、宽窄、高低等,而是指一切事物的“性质”。两者的区别是
相对的。任何绝对化的看法都是不对的,一切要以
    具体情况而定,一个人在坐着的时候,说“他坐着”就对了,当他站起来后,
你还说“他坐着”就错了。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不仅看到了事物的
相对性,而且包含了真理是具体的思想。对二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来说,独创出这
样充满辩证法的思想,确实难能可贵。
    第四,体现了相反者可以转化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突出标志就
是存在相反者(即对立),而相反者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大变小,小变大,好
坏互变,善恶互移,他反复讲的质料形式亦然。质料是潜在的东西,由于形式的
推动和吸引,这种潜在的东西可以转变为现实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现实的事物
都是从质料向形式转化而形成的。
    当然,亚里士多德在范畴学说中表现出来的辩证法思想,有的较为明显,有
的还只是萌芽,有的处于动摇之中,而最后,辩证法越来越少,在主要问题上,
又离开了辩证法。
    3 范畴学说的不足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具有重大价值,但也存在着混乱和
矛盾,使他“陷入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仔细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状况
并不是偶然的。
    在质料和形式的关系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是正确的,他一方面承认质
料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质料和形式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又认为质料自身只是一种
潜在性、可能性,只有形式才具有现实性。他的论述,前后亦有矛盾之处,特别
是进一步论述时,陷入了唯心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走到了一起。他一方面承
认第一性实体是第一位的东西,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其他范畴不能离开实体
而存在;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存在一个没有质料、永恒不变的精神实体,即第一
推动力。这个第一推动力把亚里士多德送回到他的老师柏拉图那里。目的因也是
使亚里士多德陷入混乱的原因之一,既然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都是有目的的,那
么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也就无法实现了。神学目的论最终使亚里士多德走向神秘主
义。
    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混乱和矛盾,即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对以
后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有害的影响。如“空间”范畴中讲地球
中心说,被托勒密加以系统化之后,成为经院哲学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宗教神
学利用地球中心说,抬高上帝的地位,用上帝主宰人类,一切由上帝安排。这种
理论束缚,压制了科学的发展。直到15世纪天文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才推翻了
统治人们思想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使得科学得到解放。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
动力、目的论,更为经院哲学所推崇,对科学的阻碍作用更大。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什么会有落后矛
盾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找原因。
    第一,历史原因。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学园前
后生活了20年之久,受柏拉图影响不能说不大,虽然他批判了理念论,并抓住了
要害,但终究是不彻底的。在我们看到二人观点的不同时,也要注意到二人思想
的相同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柏拉图的“理念”,本是同一个字,同一个
东西。不同的是,柏拉图的“理念”
    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亚里士多德赋予“形式”以实在的内容。亚里士多
德批判了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看法,而他的“形式”是
在个别事物之中。他有时也说形式可以独立存在,但那只是说人们在思想中可以
将形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而独立存在,这个形式是他所说的“第二实体”,
它只能在思想中分离存在,而不是在实际上可以分离存在。所以,在“一般在个
别之中”,还是“一般在个别之外”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纠正了柏拉图的错
误,但是,只到此,问题并未结束,仅只这点正确,还不能保证进一步探索不犯
错误。因为,一般和个别还有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作为深受柏拉图熏陶
的亚里士多德,很难保证不倒向柏拉图一边。
    第二,科学水平的制约。亚里士多德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虽然已达到相当的
成就,但毕竟是科学的童年期,许多学科的研究刚刚开始,许多自然现象还得不
到科学的解释,甚至猜测多于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神秘主义在所难免,不能不
影响哲学学说。在希腊,以对世界整体形成概念认识为产生标志的古希腊哲学,
是建立在希腊创世神话关于世界整体的表象认识基础之上的。在古希腊哲学产生
之前,希腊就广泛流传着有关世界创生的完整神话传说:宇宙最先是混沌,从混
沌中分化出天空和大地,天空和大地生出的孩子是最高的神,诸神代表日月星辰、
海洋等。这一切表示着古希腊人的直观认识。而人类认识史表明,对世界的认识
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建立在直观表象认识基础之上的。这里面,后来也形成某
些科学认识,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