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844-精神生活·意志-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剿嘉奈业拿嘌拥南衷凇R蛭肟窒笫澜绲木癜巡辉诔〉亩鳌桓创嬖诘亩骱蜕形创嬖诘亩鳌氏衷谧约旱拿媲埃怨ズ徒春孟裨谝恢止餐卣髦薪岷显谝黄穑蚨谕蚜耸奔涞牧鞫5牵琻unc stans(停顿的现在)——我们把思维的我定位在其中的过去和将来之间的间隙,在没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干扰的情况下,能同化不复存在的东西,却不能同样镇静自若地对意志制定的用于将来的计划作出反应。虽然任何意志活动都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它与现象世界有关,意志的计划应该在现象世界中实现;与思维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志从来不是为自己作出的,或在行动本身中实现的。任何意志活动不仅仅与特殊事物有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意愿某事变成做某事的时候,也期望它自己的目的。换句话说,意愿的我的正常心态是焦急、不安和担忧(Sorge),不仅仅因为灵魂在恐惧和希望中对将来作出反应,而且也因为意志计划必须以没有得到保证的“我能”(Ican)为前提。意志的不安和焦急的解除只能通过“我能和我做”(IcanandIdo),也就是说,通过意志活动的停止和精神摆脱意志的支配来实现。    
    总之,意志始终想做某事,因而不言自明地轻视纯粹的思维,因为思维的整个活动基于“不做任何事情”。当我们考察意志的历史时,我们将看到,没有一个神学家或哲学家曾经赞美过意愿的我的“快乐”体验,而哲学家则倾向于赞美思维的我的快乐体验。(有两个重要的例外:邓斯·司各特和尼采,他们两个人把意志理解为一种能力——“voluntas est potentia quia ipsa aliquid potest”,也就是说,意愿的我能自取其乐——“condelectari sibi”——因此,“我愿意”在“我能”之前;“我愿意和我能”是意志的快乐。参见本书第三章,158—159页。)    
    在这方面——我称之为心理活动的“格调”——意志呈现尚未存在的东西的能力正好与回忆相反。回忆与思维有一种自然的密切关系;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一切思想都是事后观念。系列思想自然地和自动地,并且不间断地来自回忆。这就是为什么在柏拉图那里,anamnēsis(回忆)是关于人的学习能力的一种可信假设,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古斯丁能自信地把精神和memoria(记忆)等同起来。回忆带着对过去的向往,能影响灵魂,不过,这种怀念虽然可能产生伤感和悲伤,但不会干扰精神的平静,因为它与我们的改造能力之外的东西有关。相反,意愿的我向前看,而不是朝后看,它处理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但它的实现则是不确定的。和可能伴随着解决问题的活动的令人兴奋的刺激不同,由此导致的紧张在容易被干扰的灵魂中引起一种不安,一种无法忍受的恐惧和希望的交织感。奥古斯丁发现,愿望(velle)和能力(posse)是不同的。只有通过行动,也就是通过完全放弃心理活动,紧张才能被解除;从意愿到思维的转移只能导致意志的一种暂时瘫痪,正如从思维到意愿的转移被思维的我感知为思维活动的一种暂时瘫痪一样。    
    就格调而言——也就是说,就精神影响灵魂和产生其心态的方式而言,尽管精神生活是由外部事件造成的——思维的我的主导心态是宁静,一种活动的纯粹快乐决不可能克服物质的阻力。当这种活动与回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心态可能是忧郁的——按照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这是哲学家固有的心态。意志的主导心态是紧张,这种心态能破坏“心灵的平静”,即莱布尼茨所说的“animi tranquillitas”。在莱布尼茨看来,所有“严肃的哲学家”都强调“心灵的平静”《哲学忏悔》,110页。,这是他本人在能证明人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系列思想中发现的。按照这种观点,留给意志的唯一任务是“决意不愿意”,因为任何意志活动都只能干扰世界的“普遍和谐”,在世界中,“从整体的观点来看,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最好的东西”。《哲学忏悔》,122页。    
    因此,莱布尼茨以一种令人赞叹的一致性发现,犹大的罪恶不在于他背叛耶稣,而在于他自杀:当他谴责自己的时候,他也不言自明地谴责上帝创造的整个世界;当他恨自己的时候,他也恨造物主。同上书,42,44,76,92,98,100页。 在埃克哈特大师的一种应受谴责的言论中,我们发现了同样激进的思想:“当一个人犯下了一千次死罪的时候,即使他愿意,他也不应该决意不犯这些罪”(“Wenn jemand tausend Todsünden begangen hⅲ黷te; dürfte er; wⅲ黵e es recht um ihn bestellt; nicht wollen; sie nicht begangen zu haben”)Walter Lehmann:《德文版埃克哈特大师著作选集》(An Anthology of the German Writings; Meister Eckhart)引论,哥廷根,1919年,sect。 15,16页。。我们可能猜测,就埃克哈特大师著作中的两位基督教思想家而言,他们之所以拒绝悔过,是因为信仰太多。这种信仰要求罪人像耶稣那样宽恕自己,就像他被要求宽恕别人,“一天七次”,因为这可能被认为是更好的选择——不仅仅对他来说,而且对上帝创造的整个世界来说——永远不会有(“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入深海里”),而在莱布尼茨那里,我们能把它看做思维的我对意愿的我的最后胜利,因为意愿的我无效地尝试改变过去,即使成功了,也仅仅以取消一切存在的东西而告终。


《精神生活·思维》 第一章历史哲学(1)

    6。黑格尔的解决办法:历史哲学    
    在思想史上,没有一个哲学家像黑格尔那样如此协调、明智和一致地描述了意愿的我与思维的我之间的冲突。这是一项有点复杂的事情,不仅仅因为黑格尔使用难以理解的和具有个人风格的术语,而且也因为他在时间思辨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相当不详尽的、虽然并非无足轻重的段落中——在不是直接讨论意志的《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哲学全书》和《历史哲学》中——探讨整个问题。这些段落由亚历山大·克瓦雷整理和解释,编成一部鲜为人知的、但非常重要的著作(1934年,以容易产生误解的 “黑格尔在耶拿”为标题出版),该著作现收入《哲学思想史研究》(Etudes dHistoire de la Pensée Philosophique),巴黎,1961年。 它们是黑格尔关于时间的重要思辨——从早期的《耶拿逻辑学》和《耶拿自然哲学》到《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全书》,以及属于《历史哲学》的各种手稿。克瓦雷的翻译和评论成为亚历山大·科耶夫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对《精神现象学》的解释目前可获得的《黑格尔导读》(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s of Hegel)英译本由Allan Bloom编,纽约,1969年,134页。 的“原始资料和基础”。在下面,我将依据克瓦雷的论证展开论述。    
    他的中心论点是,黑格尔“最伟大的独创性”在于他对“将来的强调,将来对过去的优先性”。《黑格尔导读》,177页。 如果不是黑格尔,我们不会对此感到惊讶。一位19世纪的思想家,笃信17世纪和18世纪的先驱者和他的同时代人的进步概念,为什么也进行这样的推理,强调将来对过去的优先性?总之,黑格尔自己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的时代的产儿,因此,哲学是在思想中被理解的自己的时代。”但是,在同样的场合,他也说“理解存在的东西是哲学的任务,存在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以及“被思维的东西存在着,存在的东西只有在被思维的时候才存在”(“Was gedacht ist; ist; und was ist; ist nur; insofern es Gedanke ist”)。黑格尔:《法哲学原理》(Philosophy of Right),序言;《哲学全书》(Encyclopedia),no。 465,第二版。 黑格尔对哲学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贡献就基于这个作为先决条件的假设。因为黑格尔是思考历史哲学,也就是思考过去的第一位思想家:通过思维和记忆的我的回顾,历史哲学被回忆起来,被“内化”(erinnert),通过“概念的努力”(die Anstrengung des Begriffs)成为精神的组成部分,并在这种内化过程中实现了精神和世界的“统一”。思维的我比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大成就是什么?当思维的我退出现象世界的时候,它就不必再付出“心不在焉”和与世界疏远的代价。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以其纯粹的反省能力,精神能把其他东西同化于本身——好像吸收它们——当然,不是所有的现象,而是在现象中有意义的东西,把因不能被同化而被当做不相干的、对历史过程或系列推论思想没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搁在一边。    
    但是,当黑格尔讨论时间,首先是“人的时间”《黑格尔导读》,在上述引文中。 的时候,过去的优先地位——正如克瓦雷所发现的——丧失殆尽。在时间的流动中,人最初好像只有作为纯粹运动的非思维体验,直到人突然开始思考外部事件的意义。实际情况是,精神的注意力首先针对将来,也就是说,针对向我们奔来的时间(正如我已经指出的,德语的“Zukunft”[将来]派生于“zu kommen”[正在来到],法语的“avenir”[将来] 派生于“ venir”[正在来到]),这种预期的将来否定了精神的“绵延的现在”,把它变成一种预期的“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时间维度是将来,将来对过去具有优先性”。“时间在将来中找到它的真实性,因为是将来完成和实现存在。但是,就这点而论,被完成和被实现的存在属于过去。”《黑格尔导读》,177页和185页注释。 日常的时间顺序——过去→现在→将来——的这种颠倒是由于人对他的现在的否定:人“对他的现在说‘不’”,从而创造了他自己的将来。同上书,188页。 在该讨论中,黑格尔本人没有提到意志,克瓦雷也没有提到意志,但看来十分明显的是,隐藏在精神否定后面的能力不是思维,而是意愿,黑格尔关于人的内在时间的描述与适用于意愿的我的时间顺序有关。    
    这种时间顺序之所以适用于意愿的我,是因为意愿的我在形成计划的时候确实为将来而活着。在黑格尔的著名格言中,“现在无法抵御将来”的推理并非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每一个今天都有一个紧随其后的明天(因为即使不是由意志推断出来的和受意志支配的,这个明天也可以是以前发生过的东西的纯粹重复——正如它确实经常地存在);在其本质中,这个今天受到精神的干预,精神否定它,并借助于意志唤起尚未存在的东西,在思想上取消现在,或者更确切地说,把现在当做其本质即将消失的瞬间:“现在是空虚的……它在将来中实现自己。将来是现在的实在性。”《耶拿逻辑学、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204页。 从意愿的我的观点看,“将来就在现在之内,因为将来作为其否定的事实被包含在其中。现在就是消失的存在,正如现在也是……转变成存在的非存在”克瓦雷:《哲学思想史研究》,183页,引自黑格尔著《耶拿自然哲学》(Jenenser Realphilosophie),Johannes Hoffmeister编,莱比锡,1932年,第二卷,10页及以下。。    
    如果自我等同于意愿的我——我们将看到,这种等同是由某些唯意志主义者提出来的,他们从意志能力中得出个人主义原则——那么自我存在于“从(它自己的)将来到现在的一种连续转变中,当不再有将来的时候,当没有任何东西将来到的时候(le jour où il ny a plus davenir;où rien nest plus  venir),当一切东西已经来到,当一切东西已经‘完成’的时候,自我就不复存在”《哲学思想史研究》,177页。。从意志的观点来看,老年在于将来维度的收缩。人的死亡并非意味着人从现象世界消失,而是意味着人的将来的最终丧失。但是,这种丧失相应于个人生活的最终完成,当生活结束的时候,生活摆脱了不断变化的时间和它自己的将来的不确定性,进入“过去的平静”,在寻求意义的时候进入思维的我的反思、反省和回顾。因此,从思维的我的观点来看,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老年是沉思的时期,或者用索福克勒斯的话来说,老年是“平静和自由”的时期《理想国》,329b—329c。 ——不仅不受身体的束缚,而且也不受精神使灵魂蒙受的吞噬一切的激情的束缚,意志的激情叫做“抱负”。


《精神生活·思维》 第一章历史哲学(2)

    换句话说,过去始于将来的消失,在这种平静中,思维的我变得自信。但是,只有当一切东西到达它的终点的时候,只有当展开和发展的存在的生成过程停止时,这种情况才可能发生。因为“不平静是存在的基础”《哲学思想史研究》,166页。;它是为生命付出的代价,正如死亡,或者更确切地说,死亡的预期是为平静付出的代价。生活的不平静不是来自沉思,宇宙或历史的不平静也不是来自沉思;它不是外部运动——自然事物的不断运动或人的命运的上下波动——的结果;它位于人的精神之中,并且是由人的精神产生的。在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中,有一种人的精神的自我产生概念,相应地,我们在黑格尔那里发现了“时间的自我构成”《哲学思想史研究》,174页。:人不是时间性的,人就是时间。    
    如果没有人,仍然可能有变化和运动,但可能没有时间。如果人的精神仅仅用于思维和思考已知的事实、存在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并且不能以别的方式存在,那么也可能没有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人可能在心理上生活在一种绵延的现在中。人就不能意识到他自己曾经不存在,不能意识到他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人就不能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