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外也会喜欢你-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外国人也还是对中国人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偏见。同样的,在我们自己的地盘里,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洋”丁,他们不再只是眼前一道匆匆的风景,他/她也许就住在你的附近,成为你的芳邻,但是他们也会抱怨被人说成是“洋鬼子”,无法真正融入周围的世界。
外国人到我们中国,就如同人们所说的一样,任何东西不会是空穴来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他们的到来也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当中有求学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有对中华古老文化感兴趣而千里迢迢前来旅游的游客;有融入中国经济发展腾飞之河的商贾,总之,因为他们与中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他们才会来到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人交往当然不会如此理性而功利,但是,对于本土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对于你与他们的沟通不无是非常有意的。
第三章 零距离的沟通无障碍看看老外的样子
老外的特点
在中国的老外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
; 对中国感兴趣
; 彬彬有礼
; 热心
; 欲表达自己
; 显示个性
; 孤傲
老外的心声
在那五光十色、衣着鲜亮的外表下,他们也长着一颗血肉的心。
; “我也需要帮助。”
; “我有时心里其实很孤独。”
; “中国很多事情很奇怪,; 我不; 能理解,; 也没有人来给我解释。”
; “我也需要沟通。”
; “我的中国朋友对我很好很好,; 可是我觉得不; 知道为什么我们之间一直都有一种看不; 见的距离,; 让我觉得很难跨越。”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而这种有效沟通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到底是什么在作怪?我一直都想挖掘出隐藏在深处的最本质的东西。可是,我一直没有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过。直到去年的11月份,我应邀去了北京一所很著名的外语院校举办的一个讲座,事先主办者告诉我,同去的还有一个著名英语节目的主持人和几个外国朋友。
讲座的题目就是——中国人如何和外国人沟通?
去之前,我很乐观地想,学外语的学生对外国人的文化和心理应该比较了解,而且有语言上的优势,也许沟通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可去了之后我才发现,事情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
我们去的是一个很大的礼堂,嘉宾算上我和那个主持人共有8个人,其余6个都是老外,三个来自美国,一个英国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
礼堂里坐满了学生。扫一眼估计至少有一千人,全都是青春的面孔和阳光的笑容。可是,我仔细看了看,除了嘉宾外,下面来听讲座的居然没有一个外国人。于是,我发现其实问题是在这……当时,我灵机一动:做了一个流程规定外的大胆举动:。
在主持人把各个嘉宾介绍了一遍,正要切入正题的时候,我打断了她。我很委婉地告诉她:能不能给我几分钟时间,先让我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主持人对我现场的即兴发挥始料不及。台下的学生却鼓掌喝彩起来。于是,我拿起话筒,问:同学们,我们学校有留学生吗?
学生:有呀!
我:多吗?
学生:很多啊!日本的、韩国的、美国的、英国的……
我:那我为什么没有看到一个留学生?
学生:他们也许不知道有这个讲座……
我:他们为什么会不知道?
学生:……
我:好的。这就是我的问题。答案已经摆在大家面前了。他们和你们生活在一个学校里,为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主办者,在筹备这个讲座之前,你想到了请几个外国嘉宾,为什么就没有让留学生知道?他们也是外国人,为什么不跟他们沟通?问题不是已经很明白了吗?
台下一下子沉默了,然后爆出一阵掌声。讲座还没有开始,气氛却已经上来。干脆,我就趁热打铁:
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外国人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和障碍?如果有,那原因是什么?能不能现在就写出来。咱们一起看一下,都是什么?然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怎么样?
底下的学生们都很捧场,高声叫好。台上几个嘉宾都笑了起来。看来我这个没有遵循游戏规则的举动让大家都来了兴趣。
几个学生自告奋勇把大家写的条子收上来进行统计,手忙脚乱了20分钟,答案就有了眉目。大家认为影响沟通的障碍主要有:
1、害羞
2、语言
3、害怕
4、没有任何原因,就是不敢。
看到这些答案,嘉宾的神色都认真起来,原来这几个很简单的词语,却构成了我们和外国人沟通的最大障碍。
这时,我通过投影仪,写出了下面几句话:
语言,不是沟通的障碍
害羞只是脸上的一层薄膜,撕了它。
害怕与恐惧只是无中生有的沟通绊脚石,搬开它
“没有原因就是不敢”,多么荒诞的理由!
这些都不是沟通的障碍,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原因一个一个去掉,让所有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障碍烟消云散。
第三章 零距离的沟通无障碍语言不是沟通的障碍
很多中国人没有勇气与外国人社交沟通的最大心理障碍是语言问题。因此,愈是不敢张口,语言愈是成为自己心里的“心声”,只有自己能够听得见。我一位考上博士的同学,准确地背过一本英文图解词典;能写就一手漂亮英文文章;阅读全版的英文财经读物;但至今面对老外张开口时“吱吱呀呀”说不利落。
而很多女孩子往往胆大很多,她们总是能操着半生半熟的语言与外国人聊得前伏后仰、天翻地覆。去英国读MBA的Lemmen在国内时曾经在一家出名的印刷设备贸易公司就职。一次,外国客户访问中国,中方当然要以主人姿态表示迎接,斟酌接站人员,想想还是让刚大学毕业不久的Lemmen出架,她的英文结束点离现在还不远。Lemmen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机场,手持接站牌。东张张西望望等待老外的到来。终于,客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向Lemmen走来,“Verynicetomeetyou。”Lemmen心里只打鼓:你还是少说一点吧。我只是半瓶子醋。
“Howdoyoudo?”老师教过对于第一次见面的外国人要用这句话。
“Let’sgotothehospital”Lemmen接过客户手里的箱包。
客户莫名其妙地盯着Lemmen。
“hospital,Whathappened。Hospital?”
这时Lemmen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将“hotel”说成了“hospital”。酒店与医院哪是哪呀。
哈哈。Lemmen自己捧腹大笑起来。
“对不起,对不起,我只会用英文说‘请’、‘谢谢’、‘对不起’,请多多关照。”当然,Lemmen说了这些也不仅仅是只会说‘请’、‘谢谢’、‘对不起’,外国客户也非常理解对于一个中国人语言上的一点小障碍。在回酒店的路上,Lemmen结结巴巴地与客户聊起来。客户一会为Lemmen纠正错误的说法,一会因为Lemmen具有创造性的表述而憨笑不止。在接下来的几天,外国客户主动要求Lemmen作为自己北京游的向导。
“Sorry,MyEnglishispoor,Icannotdoyourguide?”
客户摇着头说:“不,不,语言不是障碍,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工具,重要的是快乐,你能为别人带来很多快乐和笑声。”
其实,只要你能讲一点简单的外语,那么外国人就会很钦佩你了,他们就认为你很优秀,非常棒。如果,你能操着你蹩脚的外语给予他们帮助,给予他们笑声,对于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谁又会忍心拒绝的。更何况,你对面的这些老外们大多都是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却有胆量独闯一个陌生的国家。你又担心什么呢?
中国某远嫁韩国的乒乓球冠军与其韩国夫君谈恋爱时就是一句韩国话都不懂,之间的交流还需要翻译。我们看看以下的问答:
你刚开始与外国人接触的时候,你的外语基础是怎么样的呢?
LILI(某服饰公司设计总监)
大学里学的那点东西,而且毕业多年早已忘记很多。与第一个老外男友沟通时,英语很差,不能说连贯的句子,只能一个一个蹦词,而且非常有限。记得一次,傍晚在这老外家的前院闲做聊天,盛夏季节南京的蚊子很多,咬的我浑身是包。我想对老外说“我们进屋吧这里的蚊子太多。”可是,我不知道蚊子如何说,我便说:“flying;toomuchflying。Biteme。”我又做出抓氧的动作。当然,他就明白什么意思了,笑着把我抱进屋子。
Cindy(策划人)
我胆子大,敢说,无论对错都敢说,只要是我想表达的,哪怕我只有500个词汇量我也会表达出来。但是,听力不好,总是处于大概猜测状态。比如说“shi、he”吧,在语法上,我当然知道女性用“shi”男性用“he”;但是在实际会话中,我就颠三倒四。总要引起对方的不住纠正。后来,他们就喜欢,我想用哪个就哪个。渐渐地随着不断与外国人的交流,英文长进,所有的错误都纠正过来了。(这两个案例哪个好,还是全要。红字的和以下黑子的)
我有一个美国朋友K,在中国工作好几年了。夫妻两个在城北买了一套房子。去年,他夫人生了一个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他们就想找一个保姆来照顾宝宝日常的生活。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能照顾孩子的不会讲外语,能讲外语的大都是年轻女性,都不屑于做这样的工作。后来没有办法,两个人就怀着忐忑的心情找了一个五十多岁的保姆。可是,没想到,最后一家人和她处得很融洽,想象中的困难到了现实中却微乎其微。保姆和他们在沟通上并没有太大困难。不仅如此,五十多岁的人了,居然一年多就学会说一些简单的生活英语,虽然有不少语法错误。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学外语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比她的俚语说的地道。
听了朋友这么一说,我觉得很有意思,不知道她当时是抱着什么心态来应聘的。后来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这样我便可以顺带采访一下那位保姆老太太。
一开始我还有些疑虑,所以和她讲话的时候我一直都用中文,后来,我跟朋友交谈,她也就用英语说起来,感觉真是有一点意思哦。想想现在有好多大学生,英语四级六级都过了,而且分数都不低,却连一句简单的HOWAREYOU都不能说。而一个几乎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居然能把口语讲得这么好!这可不能动辄就归罪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因为教育制度没有告诉你学了外语也不要开口。问题想来想去都在自己身上,不敢开口,不善于开口跟外国人讲话,这么高的分数反而成了自己的笑柄!
我问老太太,当初被他们家找上时心里是什么想法,难道就没有心理障碍吗?没有觉得和他们相处有很大困难吗?连英语也不会讲……
“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我是来给人家当保姆的,是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的,这些活我都干了这么多年了,熟的不能再熟。我担心什么呢。别说是外国小孩,就是天上的小孩我也能照顾呀。要是我不会做饭洗衣服的话我可能会担心。我又不是来学外国话的,我就是一个哑巴也能干活呀!我哪里想这么多……”其实,老太太的话是最简单的,但是似乎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这么想过。她为什么和我们惯常的思维就不一样呢?
有时,最平凡的真理就在你身边:
当我们想跟外国人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会在心里犯嘀咕:我能讲好外语吗?我说的出来吗?我说错了怎么办?他们会不会笑话我?会不会不理我?
就像前面我假设的第一个姑娘那样,面对这种情况,她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这个问题。当语言,这两个字束缚住我们时。我们困在自己的茧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说得好不好上,结果反而被语言所阻碍。
佛家所说:一旦“我执”——放不下某物,它就变成了你焦虑的源泉。
这个保姆老太太不一样,她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语言在他们的交往中所扮的角色,只是处于最原始的交流需要,这样交流才成了最终需要。当然,我们学习语言也好,和外国人沟通也好,自然不是洗衣服做饭这样的事情,需要沟通的东西大可以是全球民生,小呢也许是今晚party穿什么才好。
因此,不要让语言成为沟通的障碍,并不是说完全抛弃语言,我们强调的是,不要让语言成为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当我们把这个念头放到一边,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只是把你想说的东西说出来,或者只是坐下来一起喝杯酒。然后,语言上的不足在交往之中可以慢慢弥补,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置一块大石头,让自己产生不必要的担忧。跨过去,你才会明白,交往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记住:语言不应该成为沟通的障碍。克服了这一点,你离成功的沟通就近了一步。
第三章 零距离的沟通无障碍害羞只是脸上的一层薄膜,撕了它
中国人的特点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大多含蓄而内敛。但是,在社交场合这决不是一个优点。且不说是与语言不通的外国人,对于中国本土的陌生人,很多人都是因为害羞心理而逃避搭讪、沟通。我和先生出门,不知道是出于害羞还是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