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生只做一件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年的愿望。他勇敢地走到布朗面前,大声说:“布朗先生,我是你忠实的球迷!”吉姆·布朗说:“谢谢你!”小男孩又说:“布朗先生,你想知道一件事吗?”布朗转身问:“小朋友,请问何事?” 小男孩十分自豪地说:“我记下了你的每一项记录,每一次运动。”吉姆·布朗快乐地微笑着说:“真不错。”小男孩挺直胸膛,双眼放光,自信地说:“布朗先生,终有一天我会打破你的每一项记录。”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吉姆·布朗微笑地对他说:“孩子,你叫什么名字,真的好大的口气!”小男孩十分得意地笑着说:“先生,我叫澳仑索·辛甫生。” 澳仑索·辛甫生在以后正如他少年时所讲,他打破了吉姆·布朗一切的记录,同时又创下一些新的记录。 点滴智慧:'CD=8'当我们的注意力受到目标的吸引,并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前进,至于最终成败,就依赖于我们是否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
第二章挖掘要有力度给信息把脉
4给信息把脉 谁最先把握住了信息,就意味着谁最先获取了胜利的法宝。 ——比尔·盖茨 1987年,由于电脑市场的激烈竞争,个人电脑得到了飞速发展,微软的“视窗”1.0已明显滞后于市场。 由于OS/2推出的前景不妙,加上“视窗”1.0版本在市场上正走下坡路,有不少人认为“视窗”已经死定了。精明的比尔·盖茨却在这样对自己十分不利的信息中,发现了对自己十分有利的商机。 他在微软正带领他的伙伴们进行着“视窗”新版本设计工作。这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视窗将成为OS/2的附属品,整个行业都明白IBM并非真正支持“视窗”,PM才是他们的战略王牌。微软希望软件开发商为“视窗”开发应用软件。因为没有应用软件,再好的系统软件也是空谈。但这些软件开发商都对“视窗”缺乏信心,他们对IBM的下一步行动持观望态度。 在这关键的时刻,微软的高层之间出现了分歧。鲍尔默建议微软的Excel为IBM的PM而做改动,但总裁谢利反对这种投敌行为,他当然明白一旦PM取得主导地位,若Excel不迎合它,将会被竞争对手击个粉碎。谢利坚持这一原则:视窗第一,PM第二。这正符合比尔·盖茨的思路。1987年10月6日,“视窗”2.0版正式推出。看来微软内部坚持与IBM分庭抗争的力量还是占了上风。尽管如此,微软与IBM的软件大战最终裁决权并不在他们自己手上,而取决于市场。一般来说,好的软件更易受到欢迎,但并不绝对。这涉及市场结构、消费者心态乃至营销体制等种种原因。 OS/2单纯从技术指标而言,绝不逊于“视窗”3.0,但其后来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却远逊于“视窗”3.0,就是非产品质量因素造成的结果。 明察秋毫的盖茨早已洞悉个中奥妙,也可以说,是他一手导演了这场“战争”。 就电脑产品而言,IBM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是硬件,而不是软件。在硬件市场上,IBM除了有苹果公司这个强仇大敌外,还有康柏公司,它们都是微软公司赖以对付IBM公司的潜在盟军。 到1987年,康柏的个人电脑市场所占份额由16。5%升至22。3%,而IBM则由44。3%下降至39。2%,两者已从昔日小矮人和巨人的差别变成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此时的康柏早已不满IBM动辄发号施令的霸道作风,早就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了。恰好微软的“视窗”与IBM的PM正在剑拔弩张,这使康柏看到了一个联手抗敌的机会。于是,微软“视窗”新版本一出现,康柏便联络一些硬件商,宣称将在其所售机型中捆绑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此外,IBM的PM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很不理想,也让众多软件开发商深感失望。 微软软件公司的总裁说:“所有人都意识到个人电脑的未来就是图形用户界面。他们一直想拥有用户界面,这下,IBM总算答应给他们了,但IBM给他们的不过是一个图形卡,而我们给他们的是一个图形的天空,由众多软件围绕的天空。” 在1987年电脑界只有一个问题,到底将自己的产品建立在哪一种标准之下,是视窗还是PM? 阵营很快一分为二:微软的软件对手们理所当然地反对,“视窗”一统江湖的企图,于是,像莲花、阿森塔特这样的大软件公司投向了IBM的怀抱。 相反,以康柏为代表的生产桌上型个人电脑的厂家,乃是IBM的天然对头,当然不愿依附在IBM旗下。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在微软一边。 看起来双方的阵营旗鼓相当,但盖茨明白,这样的结果离取胜还十分遥远。因为系统软件可以帮助电脑更好地完成工作,但其本身不能工作,必须有更多的应用软件进入“视窗”才行。当然,比尔·盖茨心中笃定,决定这场战争胜利的,将是另一股力量——电脑消费者。消费者的力量一时显示不出来,但那只是迟早的事。 既然那些软件大户不肯帮助微软,盖茨只有一方面催促微软自行开发支持软件,一方面尽量寻找那些较小的合作者。它们目前最大的欲望是生存而不是立旗号,所以,比较愿意傍着微软公司这棵大树。 1988年初,OS/2正式面世。IBM断言它两年内将会取代DOS。 盖茨也这么说:“在10年内,数以百万的程序员和使用者将熟悉这个系统。”但只有他自己才明白这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OS/2一上市,便受到市场阻击:首先,OS/2每份拷贝325美元的定价,比MS…DOS高出两倍,尚不包括为使用这套软件而必须付出的至少2 000美元以上的硬件升级费用。对大量使用电脑的公司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数以百万美元。即便决定采用OS/2,暂时也没有足够的应用软件可用。除非OS/2真的将DOS逐出,软件开发商便只有死心塌地的为它开发软件。但现在DOS已根深叶茂,岂能那么容易被击倒,到OS/2问世时,已有超过200万台电脑在使用MS…DOS。即使盖茨愿意放弃,广大用户也不愿意放弃。人们有什么理由放弃一直用得好好的东西,而花钱去买一个并不比这更好的东西呢? 软件开发商也不得不看用户的脸色,一看风向不对,就不愿把自己绑在IBM的战车上了。 至1989年,响应OS/2者已寥寥无几。当别人都对0S/2失去信心时,只有比尔·盖茨在唱反调,他还是表示看好0S/2。他大概是觉得未交锋便已获胜,有点意犹未尽。 但不管如何掩饰,微软与IBM的OS/2分手的时刻是越来越近了;业界的谣言四起,说什么微软和IBM两家公司已有了严重的分歧等。但是,谣言有时也能反应部分真相,因为微软公司与IBM的裂痕确实在慢慢扩大。 此时,IBM的比尔·劳思已离任,接替他的是吉米·卡拉维罗。此人没有从事个人电脑的经验,但比劳思更懂技术,也更聪明,而且干劲十足。 卡拉维罗认为是盖茨误导了劳思,使劳思做出了关于0S/2的错误决定。这点盖茨不能承认,因为他曾反复告诫过劳思,但他的正确意见不被采纳。 随着卡拉维罗的上任,双方的信任关系已荡然无存。不过,紧密合作的戏仍要继续演给观众看。在1989年11月的展示会上,盖茨与卡拉维罗还向30名软件供应商声称,IBM与微软在对OS/2的态度上有强烈的共识,卡拉维罗也对“视窗”做了半心半意的夸奖。但双方都心中有数,不认为这些表面功夫是真实的,双方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盖茨进一步充实了开发“视窗”的力量,他打算尽快开发出“视窗”3。0,以抢占市场,同时减少了开发OS/2项目的人员。他已不在乎这将进一步激怒IBM了。至少,现在是IBM更需要微软,而不是微软更需要IBM。 况且,“视窗”已有了两个版本,投入了6年的开发时间,上百万个工作日,一旦成为OS/2的牺牲品,一切就将成为泡影。盖茨岂会干这样的傻事? 比尔·盖茨之所以不惜冒着与IBM全面破裂的危险,是因为他心中早已笃定,未来的赢家将是他——比尔·盖茨,而不是IBM。盖茨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将取胜的基础建立在用户身上,而不完全依赖产品本身。这好比在两大政治实体的决战中,将取胜的根基建立在争取民心上而不过分依赖军队一样。“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在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适用。可以这么说,是全球的电脑迷帮助比尔·盖茨取得了胜利。 点滴智慧:聪明的人都知道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谁就获取了取胜的筹码。所以,谁能把住信息的脉搏,谁就是赢家。
5让知识生钱 知识是成就霸业的资本。 ——比尔·盖茨 当今世界,你如果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知识,就很难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翻开比尔·盖茨的发展史,你就不难发现这位世界头号富翁,既没有高大的厂房,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 他就是依靠着软盘和软盘中的知识,在短短的20年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公司拥有资产46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比尔·盖茨连续4年成为世界首富。不但成为世界上的巨富,而且在东南亚掀起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 微软的成功,表明了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90%以上,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IBM等信息产业企业,其生产总值已经超过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企业,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型产业。 如果说比尔·盖茨在软件世界里是一个天才,那么他在挖掘知识的领域里更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知识经济的理论家推崇比尔·盖茨为知识时代的英雄,并以此强调,与昔日的资金、劳动推动经济的模式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但是,知识的创新只是使比尔·盖茨成为英雄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离开了风险投资的物质支持体系,微软和盖茨的成功将无从谈起。 在信息产业界,比尔·盖茨并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他的商业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比尔·盖茨经营手法之凶悍与霸道,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 点滴智慧:能够使微软得以崛起并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的,有赖于比尔·盖茨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使微软在软件领域日臻成熟起来,从而占领市场更大份额,并逐渐巩固他的霸业。
第二章挖掘要有力度创意要新颖
6创意要新颖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就会知道一个好的创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比尔·盖茨 1983年,微软开发了“微软词”,为了让“微软词”击败“词星”,盖茨抛出了他的第一个创意。具体内容是在亚特兰大的康迪斯电脑大展上免费赠送“微软词”。 紧接着在同年的春天,于亚特兰大康迪斯电脑大展上,微软的软件大师西蒙尼像一个刚刚当上父亲的人,在演示台上骄傲的向人们展示“微软词”。只见西蒙尼敲打着键盘,向人们演示如何同时打开或关上“窗口”,以及在“窗口”同时观看和编辑八个文件等不同的功能。 盖茨开发“微软词”的目标是对准鲁宾斯坦的微处理公司。因为,早在1978年,微处理公司成立时,盖茨和鲁宾斯坦有交道。那时盖茨才出道,而鲁宾斯坦已是地道的行中老手了。在鲁宾斯坦从微软购买盖茨他们编制的BASI语言的交易中。盖茨有点像人们所说的:“把你弄去卖了,你还帮人家点钱呢。”因为当时鲁宾斯坦利用微软急于卖出软件,而且盖茨没有经验,就让盖茨吃进了苦头,而且还让盖茨感激不尽。 在谢利总裁召开的讨论会上,汉森建议“微软词”在用户对它缺乏了解和信任时先采取免费赠送的办法。但那时不知该用什么方式赠送。 谢利认为“顾客买软件,一般都是通过电脑杂志的介绍,或者朋友的推荐,才决定买哪一种。免费赠送,可以打出‘微软词’的知名度,增进顾客对它的了解,扩大影响面,这办法可以采用。”所以,谢利表示同意。但却不知找哪家杂志社来合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个人电脑世界》杂志的主编唐纳为了扩大杂志的订户时,两家的计划不谋而合,于是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了配合宣传做得到位,微软也做了预先准备。 1983年,就在西蒙尼在康迪斯大展上演示“微软词”的同时,微软公司的“银弹攻势”也全面展开。在大展演示会上,微软向前来参观的经销商、传媒界人士、软件爱好者赠送“微软词”演示版。前后一周的时间共送出四十五万份,并且每份都附有厚厚的使用说明书。 而且,为了保证订户能收到“微软词”,微软专门设计了一种包装盒,用白色透明的硬塑料制作,里面封装一套“微软词”和一本《个人电脑世界》,美观、漂亮、安全,既保护了软件不受损害,也防止了丢失。 不久,《个人电脑世界》第12期发行,正式版的“微软词”随杂志一起到达订户手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微软计划的35万份“微软词”全部派送完。 1984年,在圣诞节期间,微软公司公开宣布:凡在12月31日前购买了“微软词”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一份拼字检查软件。 1985年,在“超凡”软件开发完毕的3月,微软公司包下国内中央公园附近的绿园餐厅,举行“超凡”软件的新闻发布会,盖茨邀请苹果总裁乔布斯参加,结果大获成功,引起轰动。5月,在亚特兰大康迪斯电脑大展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