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艺术家万岁-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部分第9节 童真几何(5)

    是不是可以 把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轮回”呢?有怎样的艺术家便有怎样的艺术品,这 是一种“轮回”现象。艺术家在创造一件艺术品时使用了多少心灵的激情和肉体的精力,就 会产生与此相抵的创作成效,这也是一种“轮回”现象。热爱真实、纯朴与洁白的人,必要 去表现这真实、纯朴与洁白,而他要表现的恰恰是艺术美的源泉所在。艺术家因此而意外地 使作品将泉源“移植”到自身内部,从此不绝地向人们输送清流。这另是一种“轮回”了。 作为赤子的艺术家,心怀童真的艺术家,得天独厚地、得心应手地从事着艺术活动。真的, 并未见真正的、天才的艺术家为灵感枯竭而苦恼。灵感就在他的心里,就在他的气质里,就 在他的品性里呀。    
    李白有两首《长干行》,用的是古乐府诗题,其一是:〖HTF〗〖GK2!〗    
    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 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 六君远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 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HT〗〖HK〗    
    李白从人生的发端——童年——写起,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作为人间至情最初 的芽胚和最终的极境。中国古诗最古老的主题——相思——由 于童真的参与,变得格外清新和深厚。在这时,相思已不止于男女之恋、别离之苦、相望不 相闻的怅惘和悲愁,而且把比怅惘和悲愁更深远的无忧无虑引入相思之中,让人漫步走过原 始童年的土地之后再去体验“苔深不能扫”的切肤思情。这首诗特殊的魅力,特殊的美学基 础,正在这里。从此可见,艺术品的感人与否、深邃与否,已不纯然是艺术家的捕捉和表现 能力所决定的,而是艺术家对生命原初的感觉的丧失与否所决定的。凡丧失本初的混沌迷离 之感而只有成人的理性和清醒的人,无法发现广布于自然和人类的又细微又伟大的沉醉。一 切美,都是从沉醉中发生的。    
    是的,童年是人生的第一次沉醉。艺术家在浑然无我的 状态中,抛弃了一切世俗的道德、善恶、是非,忘却了烦扰着人类灵魂的世事喧嚣,沉醉于 从童年保存下来的真纯之中。于是,大自然和类似于大自然的人的童真,不断地吹动着艺术 家的创作灵机,使他像儿童梦呓和游戏一样,自发地、本能地去“诉说”,去选择,去遗弃 。    
    一般人会为身上的孩子气而苦恼,艺术家则为自身永不消散的孩子气而庆幸。他不 掩饰自己的好动感情、易受外界冲击的事实。在他的作品里,孩子气的形象增添了作品的光 辉,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他的创作过程中 ,孩提式的恶作剧和孩提式的专注认真,同时发挥作用,既赋予作品以灵动和生气,又在作 品的内蕴中深藏下执著和韧性。    
    


第三部分第9节 童真几何(6)

    孩子气体现在艺术家身上,已转化为随心所欲、挥洒 自如、奔放大胆、无所忌讳的创作状态。只有进入这种状态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发自性灵 、个性突出、风格独具、匠心独运的创新之作。    
    对于在成年期从事创作的艺术家来说 ,童年是遥远而朦胧的。然而,童年时埋在心底的真纯却像人生长夜上的一颗明星,闪烁着 ,与艺术家的脉搏踏着同一节拍。童年不复遥远,不再朦胧,它已同“罪恶”一样,以如雨 的鼓点,催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创作激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类的真情挚意 ,已酿成醇酒,为艺术家进入创作的沉醉状态准备了最好的条件。    
    英格玛·伯格曼在《 英格玛·伯格曼的四个剧本》“自序”中写道:    
    〖HTF〗〖GK2!〗我和电影的关系要一直追溯到儿童时代。 我的祖母在乌普萨拉有一座很大的旧房子。我穿着一个前面有口袋的围嘴,坐在餐桌上“倾 听”从巨大窗户里射进来的阳光。阳光一直在移动,教堂的钟声叮叮当当地响,随着钟声而 移动的阳光有一种特殊的“声音”。那时我刚五岁,时间是冬末春初的一天,我们隔壁一家 房子里正有人在弹钢琴,奏的是华尔兹,翻来覆去老是这一种曲子。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威 尼斯风景画。当阳光移过这幅画时,威尼斯的河水好像流动了起来,广场上的鸽群似乎也从 地上飞起,姿势不一的人们也唧唧喳喳地谈起话来了。这时,我耳朵里听到的钟声好像不是 来自乌普萨拉的教堂,而跟隔壁钢琴奏的曲子一样都像是从那幅风景画里发出来的。一个在 牧师家里长大的人,一定从小就听说许多生前死后的故事。他看着父亲主持丧礼、婚礼和洗 礼,戒恶扬善和传布圣道。于是,魔鬼这个名词就深深印进儿童的脑海,使他急于想看到它 的具体形象。    
    〖JY,2〗——《夏夜的微笑》,25—26页〖HT〗〖HK〗    
    日后的电影大师对于光、影、声、运动 和死生问题的敏感,早已存在于他的儿童时代和从儿童时代留存下来的童真之中了。了解了 这一点,《第七封印》中的死神、《野草莓》中的棺材、《芬尼与亚历山大》中的三座宅第 以及伯格曼影片中的全部“幻想”的产生,就不再是不可思议的了。童年和对童年的念念不 忘,为艺术家的创作制造了无数良机。    
    〖BT2〗想像力的温床    
    儿童们 喜好幻想。他们靠幻想弥补见识和阅历的局限,相对地满足强烈的好奇;或者说,他们是通 过幻想来消磨较为单一的童年时光的。伯格曼在五岁时幻觉自己“倾听”了阳光的“声音” ,幻觉威尼斯风景画中的景物、人物在华尔兹乐曲的伴奏下活动起来、发出声响,竟可以说 是电影大师最初的电影活动。对于一般人,幻想只是幻想,零零乱乱,杂杂沓沓,永远不会 汇成江海。对于艺术家,幻想的汇聚,无异于珠宝串成项链。在幻想的纷纷扬扬中,艺术家 必需的想像力悄悄地扩充了精血和肌肉。    
    


第三部分第9节 童真几何(7)

    幻想是一种下意识的活动,想像则伴随着有 意识的整体性创造劳动。幻想漫无目的,像梦游人;想像则指向性很强,往往承担着升华作 品意绪、深化形象的艺术色彩的重任。幻想是“意识流”的,想像则是长长的舞蹈队,横贯 作品舞台。在作品中,幻想常常充任一种表现手段,如伯格曼《呼喊与细语》中女仆安娜幻 想自己怀抱安内斯的情节,想像则是一种创造能力。一个艺术家可以不去运用幻想,但却不 能缺少想像力。缺乏想像力,就等于缺乏创造性,缺乏创造力,就等于没有艺术才能。比利 时戏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剧作,充满了想像力留下的足迹,但不是充满了幻想。在1908年发表 的《青鸟》一剧中,树木、猫、狗、面包、时间、夜……都被艺术家的想像力赋予了非同寻 常的艺术内涵。它们同两个小主人公一起参与了人类的寻找“青鸟”的活动。艺术家通过想 像力的发挥,把现实中协助或阻碍人类获得幸福和真理的动物、植物、时间空间形象化,并 且注入了哲学的养分。丰富的想像力,使梅特林克在处理生命的迷宫时,将看得见的世界和 看不见的世界、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即心灵)全部具象化,通过象征完成了非象征艺 术所无法完成的艺术使命。    
    在凡·高的名画《星夜》中,星星满天的效果是靠几颗光 晕极大的星星在空中“轮转”而达到的。星与月,仿佛在蓝色夜空的激流中旋转着发出大团 大团的光辉。在大胆的想像之下创造的“星空”,似乎比自然本身更真实,也更动人。歌德 笔下与魔鬼共处的浮士德,吴承恩笔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 境”、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都是巨大的想像力在艺术创作中的结晶。这些结晶物,仿佛比 地球上生活着的“人”更逼真、更自然。日常的人类,倒似乎成了他们的影子,或者生活在 他们的身影之中。    
    在人的童年,幻想与想像是混沌成团、不可分割的。幻想与创造性 拥抱,就会化为想像,或者说,具有创造性的幻想就是想像。保持住儿童般的天真,就等于 储存了亿万个将幻想化为想像的机会。童真会使艺术家在俗世中因不谙世事而吃亏,但也会 在艺术中给他以补偿:活跃的幻想和活跃的想像。    
    


第三部分第9节 童真几何(8)

    成年人在幻想中编织实利的目的, 在幻想中注满愿望,或者通过幻想来暂时满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儿童则易于“想落 天外”,与他自己和周围生活毫不相干的形象(也许是一朵白云化成的仙子,也许是钻进树 干的精灵),会从他们的生命的根部探出头来。他们的眼睛能看到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事物 。《小王子》中的外星来客,那个拥有一颗小星的小男孩儿,就具有一种高级的本能—— 想像的本能。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清楚被“聪明人”误认作帽子的蟒蛇图,可以看到一只被 画出来的空箱子就明白其中装的绵羊正是他所想要的。伯格曼童年时能听到阳光的“声音” ,能听到画上的人物的唧唧喳喳的话音,发因即在于儿童体内的想像的本能。成年的艺术家 保持了这种高级本能,才可能将未曾闻见、未曾亲历的形象世界——在想像中闻见、亲历过 的形象世界描述出来。尼采说:“艺术家本来就已经是一种停滞的生灵,因为他停留在少年 及儿童时代的游戏之中”〖HT5”F〗[《人性,太人性了》159节,见《悲剧的诞生》,181 页]〖HT〗。    
    童真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想像力的温床和根底。    
    艺术家品质中的童真,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为观察、透示历史和现实提供批判性的视角 和批判性的视力,“念念不忘纯洁”也“念念不忘罪恶”。二是保存住那团幻想与想像共存 的“混沌”,使想像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保持内心的一种沉醉状态,童年的沉醉 ,使创作灵感有机会躲过它最害怕的老成和世故,汩汩涌出。    
    一旦失落童真,世故起来,即便最有天赋的艺术家,也会灵感枯竭,想像力衰退或丧失,也 会使明目净心蒙上尘埃。


第三部分第10节 脆弱向坚忍迈进(1)

    艺术家的灵智、品格、天才、气 质,源于世俗生活而又高于世俗生活之上。这,一方面为他观照现实和历史,创造出照耀凡 俗的艺术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付出超常的代价——在八面风雨之中守住自己的 高洁,保持自己的青春和童真。    
    他已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已完成了鬼斧神工方能完成 的杰作,但他并未摆脱世俗人生。在艺术中,他可以自由自在,可以放浪形骸之外、翱游诗 情画意之中,但是,在现实中他要同普通人一样经受磨难、历尽忧患、饱尝甜酸苦辣。人生 要求他坚强和刚韧,而他更多的是诗人的激情与敏感,青春的娇美与理想,童真的稚嫩与纯 洁。犹如风中的芦苇、指下的琴弦,他的生命时时刻刻起伏着、震颤着,随时都发出低低的 呻吟和人生咏叹,随时都可能摧折、崩断,然而却并不倒下,仍呜咽着,歌唱着。    
    〖BT2〗两个王国    
    艺术家往来于两个王国之间。在生活中他司掌艺术,在艺术中他司掌着生活。他在现实中也 许会被鞭打,受践踏,背负着十字架受苦受难,他又带着苦难给予的种种启示,整装出发, 到艺术王国中传播他的发现,去唱他在现实中唱不出的诗篇。    
    〖JP2〗在现实中挣扎、奋斗、受挫,以至绝望,但有另一个世界需要艺术家去主宰,需要 他去创造 。他必须忍受辛酸和不幸,从现实中获得材料去滋养艺术。在现实中养尊处优,志得意满, 人便不肯向往,不愿奔波。艺术家没有这样的幸运,这对于他的艺术倒是万幸。苏联电影作 家米·罗姆,历经过无法述说的艰难坎坷,在拍电影之前几乎干过所有形式的艺术行当 ——只是没有跳过芭蕾、没有吹过长号。在文学、雕塑、表演、设计、戏剧导演等尝试里, 他一事无成,然而,他坚忍不拔地迈进着,终于踏上了艺术王国的土地。他总结自己在生活 〖JP3〗中和艺术中的不同命运以及艺术信念形成的历史时,认为艺术家生活的不幸正是艺 术的大幸。他说:〖JP〗    
    〖HTF〗〖GK2!〗当我不走运时,我就开始积累经验、生活知识和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美学 观点和趣味。当我成了导演时,我就把这一切拿出来,而积累则几乎停顿了。实际上,在电 影艺术中我能做到的一切都受益于我从事电影艺术之前的过去。    
    〖HT〗〖HK〗    
    他也意识到中断生活王国中的“不幸”,也许正是艺 术事业的不幸:    
    〖HTF〗〖GK2!〗有时我的脑子里产生一种奇怪的想法:为了尽快地,似乎也是很顺 利地爬上导演的位置,我可能不是太晚,而是过早地中断了我很有意义的、既有教益又很有 用处的、在艺术中看来似乎不走运的人的生活。〖JY,2〗——《我是怎样当上 导演的》〖HT〗〖HK〗    
    当然,他是不必过于担心的。 并不是获得一个艺术工作的职位,人生就一好百好、一帆风顺。只要艺术与生活毗邻,艺术 家就永远不会终止他的往返辛劳。    
    


第三部分第10节 脆弱向坚忍迈进(2)

    按《圣经》的解释,人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便 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来到尘世间,世世代代永历劫难。艺术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