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结束:美国关于苏联和东欧的情报,1989—1991》,收集了冷战末期中央情报局关于苏联东欧内部局势及发展趋势的情报。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国际冷战史项目自从1992年编辑出版主要刊载译成英文的原苏联集团档案资料的刊物《国际冷战史项目公报》以来,近年来继续出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白宫、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政府机构,为了便于学者的研究,解密和编辑出版了大量文件资料。上述有几例便是这样的结果。另如 1996年美国国务院编辑出版了《美国对外关系文件·情报机构的建立(1945—1950)》,将近年来解密的有关情报机构的建立、发展及其活动的重要文件汇集成册,非常利于学者的研究。其次,近年来随着国际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美国不少政府机构、图书档案馆、学术单位将所收集的档案资料上网,这就更加极大地方便了研究。如美国国务院将所出版的部分《美国对外关系文件》上网;在中央情报局的网站中,可以查阅到CIA的起源及其重大事件;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收集的苏联档案部分上网,并译成英文。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是设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它将所收集的政府解密文件全部上网,编成专题,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美国与尼加拉瓜关系等,每个专题所收集的文件达上千页,内容极为丰富。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国际冷战史项目将所出版的《公报》全部上网。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美国外交史资料索引”网页,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所有上网的档案资料目录。著名的图书资料公司盖尔集团公司将收集到的美国政府1970年代以来解密的文件全部上网,材料多达70000余份,40余万页。这就使不少学者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所需资料。第三,近年来美国学者还编辑出版了不少工具书。如《冷战百科全书》,《冷战政治百科全书》,《冷战历史辞典》,《越南战争百科全书》,《朝鲜战争百科全书》,《海上冷战大事记》,《冷战参考指南》,《哥伦比亚冷战指南》等。第四,制作关于冷战的电视片、多媒体。1995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投资1200多万美元,聘请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加迪斯等作顾问,派员采访了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冷战当事人,历时3年,制作成长达24集的电视系列片《冷战》,从1998年9月起在电视台连续播出,引起强烈反响。美国一些出版公司制作了关于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的CD盘,收录了有关这两次热战的文件、图片、著作、文章等。还有的出版公司制作了收录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等总统公开发表的讲话、通信、声明的光盘。第五,筹建冷战博物馆。1996年,美国几位前高级外交官发起筹建“冷战博物馆”,成立了筹建委员会,选址华盛顿,现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第六,不少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冷战研究”课程,出版了关于冷战的教材及参考资料。甚至一些中学也开设了此课程。美国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批准将前述《冷战》电视片作为中学教学内容,免费发到各中学,并由约翰·加迪斯等人编写了配套教材。综上所述,近年来美国冷战史研究进一步深人,呈现一派繁荣。但也有其局限,主要是研究大多集中在二战后至60年代初,关于60年代以后的研究成果较少。这或许是因为冷战双方有关档案资料尚未大量解密所致。同时,对美、苏之外其他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研究也显得薄弱。冷战是部读不完的书,解不完的谜,关于冷战史的研究今后仍将是美国学术界一出重头戏。3、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和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相比,我国史学界对冷战史的研究非常落后,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80年代以前,只是零零星星翻译出版了西方一些学者关于冷战史的论著,翻译出版了一些领导人的回忆录。我国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少,即使有,也是一些批判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战争政策的文章著作,缺乏全面客观的分析,算不上学术研究。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中国的政治气候有关。沈志华查阅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全部外交文献,发现他们很少使用“冷战”一词,一共只出现了4…5次,而且还是把它作为一项帝国主义的对外政策来看待,而不是看作一种长期存在的国际现象。这样一来,我国学术界很难重视冷战史的研究。80年代以来,冷战史研究逐渐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一些学者开始投入这方面的研究,撰写、发表、出版了一些论著。如北京大学张小明1988年硕士论文即为《试论冷战的起源》,南京大学时殷弘1988年出版《美苏从合作到冷战》等。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冷战史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1、大量翻译出版西方学者和冷战当事人的论著、回忆录,为我国的冷战史研究提供资料。如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次推出6本关于冷战的著作,其中有(美)沃捷特克?马斯特尼《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联的安全观》,(挪威)文安立《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2003年,新华出版社一次推出2本关于冷战的著作:(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战史》,(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特别是2003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极有助于我们对冷战期间中美关系的研究。2、我国学者发表出版了大量论著,对冷战中的许多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些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如关于冷战的通史类著作,2003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刘金质《冷战史》,120万字,全面系统,资料丰富,代表了当前我国冷战史研究的最高水平。199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资中筠主编的《战后美国外交史》也是如此。(参阅“20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
3、开始建立专门的冷战史研究机构,开设冷战史课程,培养冷战史研究的硕士、博士。如北京大学成立了现代史料研究中心,发行《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华东师大成立了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并出版《冷战史研究通讯》;北京大学、华东师大和我校都招收和培养冷战史研究的硕士、博士。尽管如此,和西方比,我国的冷战史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冷战史的许多方面尚未触及,属空白点;有些问题虽有论述,但也不够深入,论述都比较简单。可以说,冷战史的所有问题都需要重新研究,都可以进行研究。二战结束已经50多年,但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不少学者仍然在研究,全国还有一个二战史研究会。我国关于冷战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部分领域还是处女地,极待开发,极待发展,因此,冷战史的研究任重道远。热忱欢迎同学们投入冷战史研究的队伍之中,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冷战史研究做出贡献。
二、关于冷战的起源:(一)国外学术界的观点。1、美国的观点。在西方冷战史研究中,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曾担任过美国对外关系史学会主席的约翰·加迪斯统计,美国对外关系史学会80年代出版的《从1700年以来的外交指南》一书中,42%的篇幅涉及到冷战起源时期。近50年来,围绕冷战的源头何在,究竟是美国还是苏联应对冷战爆发负主要责任,英、法等其他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等问题西方史学界一直争不休,众说绘纭,先后产生了三个不同流;即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
①正统派Orthodox,Traditonal。又称传统派,产生了40年代末,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成为冷战史研究的主流学派。最早的正统派并非专业的史学家,而是美国当时对外政策的制定者。美“遏制”政策的设计师乔治·凯南可算作正统的鼻祖。1947。7凯南曾化名“X先生”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把苏联描绘成为疯狂的扩张主义者,鼓吹美国必须对其进行遏制,否则自由世界的安全没有保障。凯南的观点为美国发动冷战提供了理论依据,促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对苏政策的转变,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冷战史学家的研究取向。除凯南外,还有许多政府官员根据各自的亲身经历著书立说,试图对当时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与重大事件作出解释,如国务詹姆士·贝尔纳斯的《实话实说》,史密斯的《我在莫斯科的三年》,约瑟夫·琼斯的《十五个星期》(1947。1。21…6。5),以及哈里·杜鲁门的两卷本回忆录《决策之年》《考验和希望之年》,等等。这些作者因大都身居要职,参于决策,所以他们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到50年代及60年代初,西方史学界出版了许多反映正统派观点的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贝利的《美苏遭遇》,赫伯特·弗斯的《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约翰·斯内尔的《东西方对德国的困境与冷战起源》,诺曼·格雷布纳的《冷战外交1945-1960》等。正统派史学家把冷战爆发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苏联,认为从意识形态看,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资本主义,从历史经验看,苏联的战后目标是争夺势力范围,在全世界进行扩张。冷战是斯大林发动的,是“斯大林的战争。”美国在二战后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基本上是一战后产生的威尔逊主义的翻版,即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安全组织,以调节各成员国的关系,解决矛盾冲突,从而达到保障世界和平,维护世界秩序的目的。但苏的扩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并将损害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美国政府才调整政策,大力扶持西欧,以建立新的“自由世界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力量”,共同对苏的扩张加以遏制。这样,以美苏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阵营,随着相互间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了冷战。因此,冷战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回应。”美对苏的遏制政策是美国一贯厌恶强权政治的结果,是“一次新的自由大进军”。正统派的观点盛行了约20年。到60年代中期后,在修正派史学的猛烈抨击下,其影响很快趋于式徵。②修正学派。Revisionist,New left。修正学派兴起于60年代中期,因其成员大多思想左倾,故又称“新左派”。当时美国正陷入越战不能自拔。一方面国际舆论的遣责和压力日益增大;同时美国内反战情绪也日益浓厚,反战运动蓬勃兴起,不少人开始对政府的对外政策提出疑问,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左翼学者利用逐渐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对冷战起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重新考察了战后初期美苏两国在政治、外交上的政策和行为,提出了关于冷战起因的全新观点。修正派有两个分支。第一支以修正派的始祖威廉·阿普尔曼·威廉斯为代表。1959年威廉斯出版《美国外交的悲剧》一书The tragedy of the Ameracan deplomacy这是修正派的开山之作,其中关于冷战起因的部分引起很大反响。威廉斯认为,应该从美国经济的需求这一角度重新系统地研究冷战起因问题。此外,加希里埃尔·科尔科的《战争的政治》和劳埃德·加维纳的《幻想的设计师》也都从同样的宏观角度研究了冷战初期美外交政策。修正派的另一支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有丹纳·弗莱明的《冷战及其起源》,戴维·霍罗维茨:《自由世界的巨人》,加·阿尔佩罗维茨:《原子外交》,黛安内·克莱门斯:《雅尔塔》。这一支史学家在解释美国对外政策时都很重视决策者个人的作用。修正派几乎完全推翻了正统派关于冷战起因的解释,他们认为:
第一,并不存在正统派新描述的所谓苏联扩张的威胁。尽管苏在战后采取了一些过激的甚至是挑衅性的行动和政策,但其目的不是想完全在世界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势力范围的扩张。斯大林在战后有三个主要目标:○1在苏西部邻国建立对苏友好政府,保障苏西部边境的安全;○2确保德国不再卷土重来,威胁苏的安全;○3争取大量赔偿以重建被战争破坏的苏联经济。除了这三点,斯大林一直是比较灵活并乐于与西方盟同合作的。如果美国理解苏的这几点最低限度的要求,冷战就可能避免。第二,美战后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扩张,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美决策者们鼓吹“门产开放”政策,无非是想把世界经济套在美国经济的马车上,一方面保证美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尽快恢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拯救资本主义。基于这一目标,美国把触角伸向各大洲。即使在苏联最为关注的东欧,美国也要插上一脚,因为东欧经济对整个欧洲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美国的经济扩张和“世界帝国”政策没有给苏的国家安全考虑留下一点点可调和的余地,因此苏拒绝美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同时,苏的存在及其谋求国家安全的努力也不利于美国经济扩张。于是,美苏就不可避免地由战时会作走上战后对峙的冷战之路了。第三,杜鲁门政府应对冷战的爆发负责。杜鲁门抛弃罗斯福关于战后美苏合作的设想,执行对苏强硬政策,这种“突然的逆转”导致了美苏对抗。杜鲁门政府不仅对苏施加经济压力,终止对苏租借法案,还采取“原子威慑”手段,利用手中掌握的核子秘密进行讹诈,目的是要逼苏接受美的世界霸权地位。第四,美和其他国家结成军事联盟,是把自己的“帝国”意志强加于人。美国强迫盟国在经济上依附于自己,以达到操纵,控制的目的,从而结成反苏集团,展开美苏冷战。
修正派对正流派的挑战在史学界并未引起大规模的辩论。因为修正派揭示了美国发动冷战与陷入越战的根源,都在于对世界帝国的追逐。这样,攻击修正派就似乎意味着肯定越战。在当时美国反战的形势下不便于这样做,那些反战的自由主义者也不愿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