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效率的12项原则-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截然不同的,这种差别就像来福枪与弓箭、骑自行车与步行、飞行与驾驶汽车、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之间的差别一样。这些原则在工厂中的运用对有些人而言可能并不显得有多么伟大、激动人心或者是有趣,但对工厂老板、经理、工人及客户们来说可能却恰恰正是如此,因为他们是生产的直接受益者。如果他们得知这些原则是最基本和最普通的,他们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任何时候,高效率都取决于这些原则,没有它们什么都行不通。这些原则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要的不是人力、物力、财力、机器或者方式,而是更具效率的某些理论和原则。     
    “世界上有两种成功者,一种是少数的天才,另一种就是做平凡工作比别人好很多的普通人。”    
    ——罗斯福(Roosevelt)在挪威大学的演说词    
    我们希望唤起人们对这些理论和原则的热忱和兴趣,不仅是从工厂经验中(尽管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实践检验),更要从近代历史中来展示出它们的威力。那好,我们可以从头谈起,追随着人类的脚步,从史前文明到封建王国的兴衰,一直到工业时代。    
    过去的四十年间发生了两件极具历史意义的事,那就是欧洲的领导权从法兰西帝国转移到了德意志帝国手中,东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导权则由中国和俄罗斯转移到了日本手中。    
    这些令人震惊的巨变都归因于同样的理论、组织和原则,这些理论、组织和原则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弄明白要做什么以及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这非常具有现实的意义,尤其是当这些文明活动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正在成为我们在20世纪所要面临的任务时。    
    对于北美和南美来说,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17世纪是占领和殖民的时代,18世纪以及19世纪的前四分之一时期是巩固既得利益、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20世纪初则面临着保护资源、减少浪费的难题。这些包含着方方面面的浪费使我们的政府机构形同虚设。我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使世界蒙羞,工业上的低效率使国家遭受耻辱。在所有国家中,我们美国对此更应该具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如果我们从近代历史中研究和总结一些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这种全国性的低效率,全国性的浪费,国家对现在以及将来的物质、人力及机械资源的浪费,完全是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进行弥补的。这也正是对效率原则和组织模式最恰当的描述和介绍。


第一部分第1章 组织和原则:效率的首要工具(2)

    1850年之后的20年间,法国国王路易斯•;拿破仑(Louis Napolen)一直是欧洲政坛的领袖人物。英国人发展了和他的友好关系;意大利人来向他寻求对他们解放事业的支持;土耳其人乞求他的保护;俄国人也追捧他;奥地利人则希望和他建立联盟。但是在小小的普鲁士王国(差不多和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样大小)却有两个人:首相俾斯麦(Bismarck)和执政官凡•;默特克(Von Moltke),他们并不奉承他。这两个人共同致力于要使他们的国王成为欧洲的主人。186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King William)成功加冕。他虽已有64岁高龄,并且墨守成规,但却深深信任他的两位“军师”。    
    当时的普鲁士是一个贫穷、弱小的二流国家,面积和人口约为德意志奥地利帝国的四分之一。与德国相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普鲁士还能有机会领导德意志。德国之外的人更没有把普鲁士放在眼里。    
    对两位谋划者来说,只有一条路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那就是:    
    1。 一个坚定的计划或理念,一种标准。     
    2。 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通过运用原则来实现并坚守理念。    
    3。 通过运用人员、资本、物资、机器、方法及原则,使组织形式得以实现并坚守理念。    
    4。 能干且强有力的领导人,让组织和设施得以实现并坚持这些理念。    
    无论承认与否,上述做法和效率法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生命其实就是一种理念:身体就是组织;眼睛、耳朵、嗅觉和味觉,还有触觉、手、足、牙齿、衣服、住所、武器都是可支配的设施;大脑则是领导者,是指挥官。    
    两个领导人的理想就是建立起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和威廉国王就是它的领导者。他们开始创建独特的组织、军队和外交,开始武装他们的组织,使它们足够强大有力以便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强大的外交攻势把每个对手都置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军队则随时奉命打垮对手。我们不必关心外交的技巧和产生的结果,在恰当的时候挑起争端同样需要超凡的技巧,而战争每次也是在舒适的夏季展开的。凡•;默特克的工作显然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他无法指望像他的对手一样拥有同样多的人力、金钱、丰富的资源和其他种种物质条件,但他十分清楚,看不见的理论和原则会弥补物资、人力和装备等资源的缺乏,而这些正是那些洋洋自得的对手们所认识不到的。    
    在战争开始之前,甚至在第一次计划中,就已注定是一场高效与无效的对抗。高效的一方,几乎把所有12项原则都运用到军队之中,从而把军队塑造成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组织。    
    继俾斯麦之后,凡•;默特克同样建议国王,哪怕是遭到人民的反对也要建立军队。他的特殊地位使他能无视宪法的一些约束,国王也授意让他不受干预地实践他的理论和原则。    
    于是,一场伟大的游戏开始了,与可怜弱小的国家丹麦王国之间的争端率先爆发。1864年,普鲁士邀请德意志最大的敌人奥地利帝国作为对丹麦王国战争中的同盟。丹麦王国的两个省,荷尔斯泰因(Holstein)和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很快就被侵占。普鲁士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帝国占领了荷尔斯泰因。这样凡•;默特克就在这场战争中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他牛刀小试地检验了一下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作为同盟军,他寻找和发现奥地利帝国军队的弱点。1866年,俾斯麦采取了下一步行动,他与奥地利帝国就荷尔斯泰因发生了争执,并于1866年6月14日发动了战争。普鲁士几乎是在挑战整个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因为普鲁士当时有2 200万人口,而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仅中间地带就有5 900万居民。凡•;默特克仔细地研究过美国内战的资料,知道哪些是不该做的。在俾斯麦给那些更小一些的德意志联邦国家发出最后通牒,限其12个小时内做出决定的同时,凡•;默特克便迅速地吞并了他们。1866年7月3日,宣战后的第19天,普鲁士出动了225 000人的军队,击败了奥地利帝国262 000多人。3个多星期后,奥地利人请求停火,战争宣告结束。统领德意志600年之久的奥地利帝国从此将权杖移交给了普鲁士。建立新帝国的整个计划就像一次商业冒险,作为战败国奥地利不得不向普鲁士赔款4 000万赛纳尔(Thaler,约合3 000万美元),更小的国家则割让领土。另外由于战争起源于奥地利境内,它还不得不支付被征服后占领军的费用。普鲁士吞并了 27 000平方英里的土地,我们想像不出有哪个美国工业企业能在同样短的时间内获得过如此大的回报和利润。    
    等到独裁者拿破仑三世醒悟时,一切都晚了。俾斯麦和凡•;默特克已经踌躇满志地谋划好了下一步计划,他们要取代法兰西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1870年7月4日,德国王子利奥普德(Leopold)被邀请继承西班牙王位。这也许是俾斯麦计划挑起争端的一个步骤。拿破仑对此不安地来回踱着脚步,并最终决定,法兰西帝国于1870年7月19日正式宣战。据说电报送达时,凡•;默特克正在熟睡之中,等被唤醒时,他对来者说道:“你可以在我桌子的第三个抽屉里找到整套的作战计划。”然后他翻了一个身,继续睡觉。这非常有可能是真实的,因为从那一刻起,一百多万士兵在德国的土地上大踏步前进,一切都按预先的计划和时间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士兵们来自各个王国和州府,他们离开了家庭,放下了生意,所有的铁路都在运输着他们的装备。没有混乱不堪,没有狂热过头,也没有愚蠢的犹豫。士兵们发现他们的制服和武器早已准备就绪,一切战备物资也已储存停当。因为法国打算用19天时间进行战争动员,而凡•;默特克的计划则是18天,这样就会把战争放在法国境内进行,而不是德国境内。事实上,法国至少需要21天来进行动员,因为他们只有86%的效率,而凡•;默特克则有100%的效率。11天中,45万的德国士兵被动员了起来,8月2日,第一场战役打响了。8月6日,仅仅在宣战18天之后,一场更为血腥的战争爆发了。到了9月2日,即宣战后第45天,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在色当(Sedan)战败投降,被当作战俘移交给了德国。    
    令人称奇的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征服了另一个民族,也不是胜利来得如此之快,而是凡•;默特克的计划竟然会如此完美,每一天都按计划切实地执行,尽管面临着重重阻挠,尽管敌人和他自己的国家一样强大,同样有大约4 000万居民。    
    如果我们把这场上个世纪的大师组织策划的战争与我们自己的低效、拖沓以及指挥控制不当的内战相比,结果要么令人沮丧,要么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的内战拖拖拉拉,耗时近4年,也因此埋下了40年的仇恨,并引发了一场对外战争,同时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其中的十分之九是因为无效性浪费所造成的。


第一部分第1章 组织和原则:效率的首要工具(3)

    在美国内战中,作战双方都被自己崇高的理想激励着。南方要捍卫各州的利益,北方则对奴隶制深恶痛绝。但是没有哪一方知道效率12项原则中的任何一条,于是,每一方都在盲目地胡乱行动。    
    凡•;默特克知道全部的12项效率原则,对他来说,战争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一件事,而不是一件轻松好玩的游戏。因为他把这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俾斯麦将战争所花费的每一个便士都算到了法国人头上,他因此得到了10亿美元的赔款,还要加上利息,另外还占领了两个省——阿尔萨斯(Alsace)和洛林(Loraine)作为这一次商业冒险得到的正当利润。    
    我曾经亲临德国和法国,对这场战争的始末进行了研究。战争的速度和辉煌不足以吸引我,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整个战争中平静、灵活的技巧向我展示了在一个适当且高效的组织结构下,效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德国士兵赢得了这场战争,如果凡•;默特克将他的理论和原则应用在意大利人、奥地利人、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或者美国人身上,同样也会赢得非常漂亮。德国军人的士气并不十分高昂,他们在热情和意志方面处于欧洲平均水平之下;也不是德国的训练或战术赢得了战争,这二者在很久以前就显得落伍了;也不是德国的装备赢得了战争,法国的枪支炮弹实际远胜于德国;更不是因为德国的金钱赢得了战争,因为法国远比他们富有,而且拥有更高的信用。    
    是凡•;默特克的组织和原则赢得了战争。一代人之后,在地球的另一边,同样的组织和原则被另一个不同的民族所采用,在另一个能人的领导下,结出了同样丰硕的果实。    
    因为凡•;默特克弥补了旧式军队组织的不足,理解并贯彻了效率的12项原则,使普鲁士军队在战争中死伤的人数甚至少于美国工业及铁路公司中的死伤人数,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谁有过这么伟大的商业冒险。    
    尽管俾斯麦死的时候很屈辱,凡•;默特克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他们所做的事带来的启发却长存不衰。现代德国的每一步行动都使英国处于一种微妙的恐慌之中,可见这种世界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伟大壮举,其影响是多么地深远,一个好的组织和效率原则对于一个现代国家的发展产生着什么样的作用和结果。    
    组织和效率原则的威力不仅体现在德国建设中,它也同样存在于日本这个单靠一代人就建立起强大国家的实践中。1867年的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制国家,商会像合伙盗窃的团伙一样遭人鄙视。农民穷困潦倒,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却过着挥金如土的糜烂生活。当时叛国会被判处死罪,但仍有几个武士(Samurai)毅然离开了日本,不是为了追求财富或者享乐,也不是去征服什么,而是去吸取西方文明中可能存在的精华,带回来应用到他们自己国家的建设上去。他们大张旗鼓、持之以恒并且聪明灵活地运用凡•;默特克的组织原则来建设他们的祖国,当然也应用了全部的12项原则。也许他们在外出取经之前就已经初步地认识到了这些原则。30年后,拥有4 000万人口的日本便侵略了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又过了5年,俄国,这个盘踞北方的庞然大物,曾击垮拿破仑一世,是大英帝国、法国和德国在长达90年中一直惧怕的对手,却也败在日本人手下。美国起初同情日本,然而几乎是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日本这个工业化组织就已经开始让我们深感畏惧。他们的原则比我们先进,正如他们的陆军和海军远比俄国强大一样。    
    并不是日本人的身体和智慧有什么特异之处,从而使他们的工业强大得可怕;既不是他们有钱,他们其实很贫穷;也不是他们的设备,他们几乎没有;更不是他们的物质资源,因为他们极度匮乏。他们之所以成为危险的工业竞争对手是因为我们在一种高效的新型组织原则后面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而他们却没有。我们仍没有觉醒,他们却已明白这样的事实,运用原则的平凡人比盲目的超人更有力量。    
    自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