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笔部队和侵华战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活之杯》,1938年
《大日向村》,1939年
《殉难》,1939年
福田清人:《日轮兵舍》1939年
《大陆开拓与文学》,1942年
《东宫大佐》,1942年
竹田敏彦:《开垦部队》,1939年
田研一:《奉天城——满洲建国记1》,1942年
《王道之门——满洲建国记2》,1942年
《新京——满洲建国记3》,1943年
浅见渊:《文学和大陆》,1942年
《满洲文化记》,1943年
大陆开拓文艺恳话会编:《大陆开拓小说集(一)》,1939年
农民文学恳话会编:《农民文学十人集》,1939年
满洲移住协会:《潮流·大陆归农小说集》,1942年
满洲移住协会:《开拓文苑》,1942年
在这些作家作品中,描写日本对满洲的初期移民活动的重要作家有福田清人、德永直、汤浅克卫、打木村治等。福田清人的“大陆开拓文学”的特点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形式,表彰日本“大陆开拓”的先驱者。他的《日轮兵舍》以宫城县远田郡南乡村的“高等国民学校”的校长杉山为中心,展现了初期移民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品写到了日本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杉山在时常来视察工作的加藤完治的指导下,在第一次武装移民团员来信的感召下,决心动员学生向满洲移民。他选择了一些毕业生加以训练,把他们派遣到满洲。杉山本人也只身去满洲考察,回国后辞去教职,成立了“南乡村满蒙移民后援会”,专门从事移民事务。福田的另一部作品《东宫大佐》是以“大陆开拓武装移民”的策划者东宫铁男为主人公的作品,意在为东宫铁男树碑立传。德永直本来是日本“普罗(无产阶级)文学”作家,被捕“转向”后积极参与法西斯主义文学及侵华文学活动。他的《先遣队》以第六次“武装移民”村汤原东海村为中心,从“分村”运动,一直写到移民开赴满洲以后的生活,几乎包含了初期移民“开拓”活动的一切方面,描写了满洲大地的荒凉,移民的水土不服症,强烈的思乡情绪,与“土匪”作战以及“大陆的新娘”的选定等等。打木村治是最早描写日本移民在满洲的所谓“建设”活动的人,他的《制造光的人们》以第一个“武装移民”村——“弥荣村”为题材,描写了一批来到了松花江畔、作为最初的“开拓者”的武装移民如何同“土匪”、严寒、穷困及思乡情绪做斗争,最后迎来了“大陆的新娘”。作者强调了“开拓”活动如何艰苦卓绝,把日本移民侵略者誉为“制造光的人们”。
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大陆开拓文学”的炮制(2)
以“满洲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为题材的主要作品是汤浅克卫的《遥远的地平线》,特别是菅野正男的《与土战斗》。《遥远的地平线》描写了“大陆开拓”如何艰难。满洲的大平原,展现在主人公面前的是“遥远的地平线”,图8《与土战斗》单行本书影象征着“大陆开拓”事业的任重道远。《与土战斗》的作者菅野正男本身就是“青少年义勇军”中的一员。作品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义勇军”在日本茨城县进行了两个月的基本训练,到达满洲嫩江县之后的一年多的生活经历。描写了食物如何粗劣得难以下咽,如何因为水土不服或生活不习惯患上“屯垦病”、流行病,还有那猛烈的沙暴,彻骨的严寒、横行的“匪贼”等等。但作者为适合“大陆开拓”的宣传需要,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和不满。只是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一些比较真实的感受。如写到作者的一个伙伴这样说:“义勇军在三年的时间内,接受和军队同样的军事教育。可是并没有参军,而是直接来到了移民地。以前听说只要提出志愿,就可以参军,来这里一看,才知道全是假话。而且,说是根据志愿和能力,可以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这倒不假。可是从事农业以外工作的,净是特殊的人。”不过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极力表现他们如何义无反顾,在险恶的环境中,顽强地“与土战斗”。所以,即使作品的文学性很有限,还是得到了评论界的较高的称赞,并获得了1940年度的“大陆文学恳话会奖”。福田清人在《大陆开拓与文学》一书中认为《与土战斗》“是产生于新的开拓地的文学的经典”。
在“大陆开拓文学”中,当时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作家是和田传(1900~ )。农民出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文系的和田传,曾以农民文学名作《沃土》而出名。1938年以后,他写作了一系列的“大陆开拓”小说。中短篇小说集《风土》、长篇小说《生活之杯》描写了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农村的形势。在《生活之杯》中,主人公柏木繁市说:“事变的真正的意味,大家都有切身感受。(中略)当我们还以为大陆在远隔大海的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农村还不会感受到战争。大陆就在这里,每个村庄和耕地都在大陆上。”这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看法。在代表作《大日向村》的“后记”中,他写道:自从参观了加藤完治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训练所”以后,“对于农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不能不和大陆联系起来考虑了。我的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从此就开始思考大陆的事情了。觉得日本海已经被填平,已经和满洲大陆连了起来。”
《大日向村》是和田传的集中描写日本农民向大陆移民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日本中部信浓地方的一个叫做“大日向村”的穷山村,在“分村”后向满洲移民的真实经过。大日向村虽云“日向”,却是地处深山沟、连太阳也不能全晒到的“半日村”。村里四百多户人家,只有六反(一反等于992平方米)多一点的“猫脸”似的土地,在种地不能维生的情况下,农民们又砍林烧炭卖。但木炭价钱低,树木砍伐殆尽,农民因为借钱买木头,陷入了“借债地狱”。在昭和初期的“农村恐慌”中,农民更加贫困,村长因无可奈何,相继辞职。在这种情况下继任村长的浅川武麿,在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向满洲移民,把村子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百五十户移至满洲。于是他们浩浩荡荡,来到吉林省舒兰县的四家房,在那里建立起了“新大日向村”。移民们唱着自己的“村歌”——“希望燃烧在大陆上,大和岛国先驱者,分了村的大日向。此地是满洲四家房,移住而来千人强,男女老少喜洋洋。严寒零下三十度,严寒酷暑何足惧,挽起铁腕挥起锄,从南岭山到水曲柳,开拓广漠十万里”。然而,这些“开拓民”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如何“开拓”的呢?有一封写给“母村”的介绍“新村”情况的信,便泄漏了天机:
新村的区域,水田约一千四百町步(一“町步”约合992公亩——引者注),旱田二千六百町步,另外还有山林四千零八十町步。听说在其他的移住地,移民后再开始开垦的比较多。但是在这里,净是很好的耕地。而且水田中已经有了两条长达六里和四里半的水渠,虽说是熟地,但充其量耕种了不过三四年。所以,看来,今后至少十年间,不施肥也能有一石到一石五斗的收成。
这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伙移民不仅侵占到了中国的领土,而且还从中国农民手里掠夺了大量的熟地,包括水利设施。可见,他们的“开拓”其实就是掠夺。以“大日向村”为代表的日本移民对贫困和危机的摆脱,是建立在我东北人民的巨大牺牲之上的。
1939年,和田传出版作品集《殉难》。其中的中篇小说《殉难》,以大陆移民村为舞台,可以看做是《大日向村》的续篇。关于《殉难》,作者交待说:“大陆的新村过去是没有的。年轻人们都从新村中找到了出路,都为了崭新的生活而奔忙。这些人的行动的美好、壮烈,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篇小说所描写的行动的世界,都是以北满的开拓地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敷衍成篇的。”然而,《殉难》中所描写的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故事”呢?他写了中国的农民在受到“匪贼”袭击,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日本的移民如何舍生忘死,全力相救;名叫赵海山相当于村里长老的中国农民,和日本移民村的“部落长”樋口清三郎如何超越了民族的界限,而建立了友谊和信赖;日本移民团夜间巡警队如何保护着中国村民。在小说的最后,被“匪团”抓住的清三郎面对着枪口——
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大陆开拓文学”的炮制(3)
冷静地,然而又是用申斥的语调说:开枪吧!再说一遍,本人是但马的穷苦百姓,在日本的时候没有人敢回头瞧我。现在本人要作大陆开拓的柱石,把骨头埋在这里,正合本人的心愿!开枪吧!清三郎再次叫道。就在这个时候,“乒”的一声,手枪响了。
于是,清三郎做了“大陆开拓”和“五族协和”、“日满一体”的“殉难”者。不难看出,这里所描写的根本就不是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野蛮移民入侵的实相,反而把入侵者美化成了中国农民的保护者!
日本“大陆开拓”的作家作品,就是这样自觉地做了日本军国主义“大陆开拓”的“国策”的宣传品。在众多的作家作品中,似乎只有岛木健作的创作是个例外。岛木健作(1903~1945)原属于无产阶级作家,“转向”后加入了“农民文学恳话会”。1938年11月他被“恳话会”派到满洲视察,历时三个多月。回国后以在满洲的见闻为题材,发表《满洲纪行》和《一个作家的手记》。《满洲纪行》收录了作者十几篇纪行文章。在这里,岛木健作一定程度地摆脱了“国策”宣传的需要,用冷静的、客观的观察分析,披露了“大陆开拓”的实相。他指出,迄今为止日本人所写的绝大多数有关大陆开拓的文字,都是凭空杜撰的东西。在他看来,日本移民在满洲获得了土地,但并不等于他们的问题解决了。条件的恶劣、土地的荒芜、劳动力的缺乏、不适当的耕作法,使得“大陆开拓”问题成堆。他还第一次大胆指出:日本移民在满洲的农业活动,实际上靠雇佣“满人”作劳动力来支撑的。他写道:
现在, 日本开拓民依靠驱使满人劳动力,才获得生存的基础。这个事实凡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两者的关系是主人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间的亲睦伴着感伤。在被雇佣的人中,有的在日本人入殖之前,是自耕农,是土地的主人。他们有没有交换来的土地呢?他们卖地的钱总是能留在手上吗? 日本开拓民的能力还小,现在还需要他们,把他们留在这里,他们也觉得这种联合还好。但是,这种联合到底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像这样明确地指出日本移民的入侵使“满人”由土地的主人沦为被雇佣者,就等于戳破了“大陆开拓”的实质:原来“大陆开拓”就是变“满人”为奴隶!从这一点上看,《满洲纪行》虽然不是纯文学作品,但它的直面真实的勇气,冷静的现实主义态度,在“大陆开拓文学”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总之,日本的“大陆开拓文学”,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煽风点火,兴风作浪,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移民侵略的宣传工具。当时就有评论家指出了它们存在的只顾宣传实用的“素材主义”和缺乏艺术性的倾向。在今天,它们除了让我们从中了解日本的移民侵略活动,看到日本文学在侵华战争期间的可耻的堕落,此外已没有别的用处。实际上,“大陆开拓文学”已经随着日本在满洲“大陆开拓”移民活动的彻底失败,而宣告了自己的破产。
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满洲文学”的来龙去脉(1)
日本殖民者的“满洲文学”,是指移民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日本殖民者的文学。日本学者在谈到“满洲文学”的时候,一般把“满洲文学”分为中国人的“满系文学”和日本殖民者的“日系文学”两大部分。这里所说的日本殖民者的“满洲文学”,也就是“满洲文学”中的“日系文学”。
日本殖民者的“满洲文学”,是与日本在满洲的殖民侵略活动相始终的。从发展线索上看,以1932年伪满洲国的成立为界,可以把日本殖民者的“满洲文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日俄战争结束到伪满洲国的“建国”(1905~1931)。这一时期日本对“满洲”的移民侵略活动,主要以总部设在大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为中心,日本移民也大都是“满铁”的有关人员,所以文学的中心也在大连。长春、抚顺、辽阳等地也有日本人的一些文学活动。从事文学活动的人“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大多数也是“满铁”的职员。随着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加,殖民者的“满洲”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不但希望满洲成为日本的经济基地,也希望在文化文学上使满洲日本化。于是,进入20年代以后,在大连、长春等地出现了许多沙龙式的文学小团体。并且有人还提出了建立“满洲文学”的初步主张。如1925年出版的刻印版小型杂志《我们的文学》的二月号上,刊登了题为《满洲与文学杂志》的文章,文中表示,“希望有代表满洲的一种文学杂志”,“我们所希望的杂志出现的时候,作为地方特色,会带有殖民地的气氛和气质,也有表现乡愁的美丽诗句。但时代要超越这一切,而要求表现世界主义的实现、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融合。”在此前后,文学杂志不断涌现,如1920年俳句杂志《黑炼瓦》出刊,1924年综合性文艺刊物《黎明》出刊,1927年诗刊《亚》出刊,1928年短歌杂志《合萌》出刊,1929年《满洲短歌》出刊,1930年文学杂志《街》出刊,1931年,诗与短歌杂志《胡同》出刊,等等。此外,《读书会杂志》(后改称《协和》)、《大连新闻》、《新天地》、《大陆》、《大陆生活》、《满蒙之文化》(后改称《满蒙》)、《月刊抚顺》等日文报刊也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