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沃尔玛打造"零售帝国"的44个奥秘-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氖奔渥怀啥云笠涤懈吒郊又档墓ぷ魃稀R虼耍琫化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提高员工的附加值。导入e化系统来节省员工在操作上所需花费的时间,使员工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处理更多的事,令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
从美国McKinsey Quarterly提供的数据看,其零售业的总生产力增长率,从1987~1995年的2%大幅提高了三倍,达到了1995~1999年的6。3%。这种增长比例,其背后的功臣就是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导入,公司能大幅改善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力,这点可从沃尔玛与其同行的竞争者相互比较的报道中看出。
(二)信息系统减少控制成本
2000年,沃尔玛和其竞争者凯玛特和西尔斯都已经成功导入了信息系统,并将他们背后的整个操作流程串联起来。但由于沃尔玛比起其他厂商更早导入EDI系统,从而使其每个工作人员的生产力始终高于其他竞争者。EDI系统对沃尔玛取得零售市场龙头的宝座功不可没。
在员工贡献价值的部分,沃尔玛更是以每个员工一年贡献18。1万美元的高值而使其竞争对手难望其项背。那么,沃尔玛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做到这一点的?
EDI系统帮助沃尔玛将其前端的POS系统与后端的仓储资料进行实时联机。前端的收款机将每份售出的商品通过联机将销售资料用Real…Time的方式从后端的数据库中扣除。仅此一个e化流程,就能大幅降低许多过去需要人工填写销售日报表的人事安排,仅这一个动作,就足以让沃尔玛每年省下数百万美元的人事费用。一旦仓库的库存量达到了补充警戒点,数据库会通过EDI专线告知供货商的电脑系统,使供货商知道哪个地区的销售点需要补充货源,这样,供货商便能立刻收单、出货、将货品送达该区,以补充不足的货源,做到实时的物流管理。
通过这套信息系统,沃尔玛的员工不用再花时间做当日的销售记录了,也不需花更多的人力来管理库存,一切全都交由电脑执行。如此一来,员工便可将每天写日报表的时间节省出来,用在对其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上。据McKinsey分析,沃尔玛用了比其竞争者更少的工作人员,却拥有比其竞争者更高的人均贡献值,它们的员工也因为处理行政操作的时间比较少,使每个员工增加了与客户接触、服务客户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客户关系管理的附加效益。
从这里可以看出沃尔玛不惜成本投资e化系统的用心。沃尔玛通过信息系统取代人工操作,用电脑取代耗时的低级操作。这样一来,无论他们卖出多少东西,都只用一套系统就可做出完美的进销存管理,人事成本并不因为业务量的增长而增加,反之,所带来的人均贡献值更高了。因为盘点和库存管理全部交由EDI系统处理,使得沃尔玛的员工和他们的协同厂商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库存是否已经到了需要补充的数量,在工作时效上得到了改善,相对的,操作流程中所需的人力配置也减少了。
同样是零售业企业,同样拥有相同的营业额,若其中一家可通过信息系统达到精简人力的目的,并从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总体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导入信息系统的企业,其员工平均贡献值自然比没有信息系统的企业要高。
因此,企业导入e化系统,受益最大的还是企业本身。员工的贡献度增加了,对企业财报上的数据就是个最有利的回馈,所以,e化对企业的帮助,不仅是成本的降低,更是帮员工创造高附加值的一项策略。
(三)对房地产的准确把握,降低固定成本
沃尔顿的成功秘诀很简单:他主要在美国南部和西南部的农村地区开设超级市场,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市的外围,赌博式地等待城市向外扩展,这一战略难以置信地成功了。
(四)在广告上压缩投入
沃尔玛为了减少经营开支,选择了压缩广告费用的策略。美国一般大型百货公司每年在电视或报纸上要做50~100次广告,而沃尔玛只有12次。面对广告泛滥的美国市场,沃尔玛大胆地采用了这种广告策略,并可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对于商家来说,一味地追加广告投入,营业额并非一定成正比例增长。有时适当地缩减广告费用,经营成本相应降低之后,绩效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沃尔玛对营销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沃尔玛的广告开支仅相当于美国第二大连锁店西尔斯的1/3,每平方英尺销售额比美国第三大连锁店凯马特高一倍。美国零售店运销成本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一般为5%,商品损耗率为2%,而沃尔玛商店相应的数字为1。5%和1。1%,沃尔玛的经营成本总额只占零售额的15。8%,而世界绝大多数零售业企业的经营成本都在40%。这些都使得沃尔玛实施低价策略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虽然沃尔玛为了降低成本,一再缩减广告方面的开支,但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赠上,却不吝金钱、广为人善。有付出便有收获,沃尔玛在公益活动上大量的长期投入以及活动本身所具的独到创意,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成功塑造了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另外,沃尔玛还采用了独特的管理方法,开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办公模式:
(五)低成本、高效率的特色管理
1。办公条件简化。沃尔玛中国的内部管理口号之一是实现“无纸办公”,就是说,单凭先进的电脑系统就可以对整个商店进行管理,不需要额外做任何统计和记录之类的纸上工作。无论任何时间,员工们都可以在任何一台终端上看到任何一种商品的所有信息,包括价格及其变动情况、毛利、供应商情况、进货时间和数量、一周或者任意时间段内的销售、库存,以及促销活动等等。公司授权不同级别的人不同数量的电脑屏幕,管理层可以通过报告和电脑查询到更多的信息。对于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也有相应的报告进行评估管理。
2。SWAS店中店。在部门管理方面,沃尔玛提倡每个人所负责的区域就是一个“店”,每个人就是自己店的总经理。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一家店的熟食部门发现该店每天都会扔掉大量炸剩下的面筋,而当地很多人喜欢食用这种东西,于是他们找到条形码办公室员工,申请一个新条码,几分钟的时间就创造出一种叫做“口口脆”的新商品。
3。盘点公司。在美国,有一家专门为沃尔玛做盘点的公司,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四千多家沃尔玛连锁店进行盘点。盘点公司一般只派两三个人负责一家店的盘点工作,他们带来专用的盘点机,盘点机和沃尔玛的整个系统相连,自动进行信息传输和计算。盘点机纯属“傻瓜型”,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学会。盘点中,专门的人负责扫描,另一些人负责录入,再有一些人负责复查等工作。对于一个营业面积上万平米的大型超市来说,整个盘点过程一般只需要一个晚上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顶多影响半天的销售。
4。草根会议和基层调查。每隔一段时间,店里都会举行“草根会议”,随意抽取各部门员工了解情况。每年,沃尔玛总部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基层调查”,以无记名形式了解整个店的经营管理情况,密封后寄至美国,由专门的调查公司进行统计分析。
揭秘“零售帝国”的竞争策略薄利多销,积极促销小杂货
奥秘23 薄利多销,积极促销小杂货
“如果要我从我的生活中挑选出一个使我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竞争的热情。这种热情激励我不断前进,继续巡视各商店,或盼望着另一个商店开张,或盼望着参加一次我亲自发起的促销活动——诸如推销一只小鱼缸或一只热水瓶或一只床垫或一大包糖果。” ——山姆·沃尔顿
在早期的经营生涯中,山姆·沃尔顿发现,如果每件商品进货是80美分的话,标价1美元,卖出的货的数量是标价1。2美元的3倍。这时,虽然每件商品的利润可能会减少,但由于卖出的数量很多,因而整体利润要高很多。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蕴含着折扣销售的精髓:降低价格,刺激销售量,进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薄利多销是山姆·沃尔顿的新发明,事实上早在沃尔顿进入商界之前,这一原则已被广泛应用,但像沃尔玛公司这样实行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运用之成功,倒很难找出第二家。
沃尔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士回忆说:“山姆·沃尔顿非常迷恋这种经销原则,并要求将这一原则作为公司的基本经营原则之一加以认真贯彻执行。”他们举例说,对于拟订标价为1。98美元的商品,他说50美分就可成交,我们建议,既然拟订价格为l。98美元,我们就标l。25美元吧,他说不,我们就标50美分。这种令人不敢相信的优惠价格使得公众普遍认为去沃尔玛公司购物是物有所值。”
这一“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走得更远”的薄利多销原则并没有使沃尔玛公司遭受损失,反而使公司赚得了更多利润。1997年,其销售收入高达1198亿美元,高居世界零售业榜首,并成功挤入世界500强前十名,位居第八。沃尔玛公司不仅获得了很高的企业文化力量分值,同时也有很高的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分值。这无疑说明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
许多学者也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进一步解释说:“沃尔玛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是其企业文化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士激励的产物,正是这种积极性,使该公司的经营业绩成就卓著。”很显然,沃尔玛公司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强有力型企业文化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在沃尔玛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强有力型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被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将原则演绎到极致”。在沃尔玛公司的企业文化中,许多原则并非是该公司首创,但很少有公司将它们运用得如此之好,如此有特色。这一文化体系无疑是我们建立和运用强有力企业文化的最好的实践证明。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1962年在阿肯色州乡村创立第一家连锁店时靠的就是这一条。当年,沃尔顿对其商店的定位就是中下阶层,经营服装、饮食以及各种日常杂用,最重要的是以低出别家商店的价格出售,因而吸引了众多顾客,连锁店越开越多,但“天天低价”的法则始终没有变。沃尔顿有句名言:“不管我们付出的代价多大,如果我们赚了很多,就应当转送给顾客。”
如今,沃尔玛旗下在美国拥有连锁店约3500家,其他国家拥有1100家,全球雇员1200多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帝国。但不管你走进哪里的沃尔玛,“天天低价”仍然是最为醒目的标志。为了实现低价,沃尔玛想尽了招数,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大力节约开支,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统一订购的商品送到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对商品就地筛选、重新打包。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
财力资源是沃尔玛早期存在问题之一。在以40%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必需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成长,这非常困难。尽管从一开始沃尔玛的获利性就很好,并且直到1970年才上市。在此之前,沃尔玛一直都不能从社会上筹集资金。所以沃尔玛必需保证所有的扩张努力都是对的。如果开一家新的分店,沃尔玛公司通常对它的要求是能在90天内开始产出现金,以便用来支助其它的发展计划。
揭秘“零售帝国”的竞争策略“车到山前必有路”,诚信赢得扩张资金
奥秘24 “车到山前必有路”,诚信赢得扩张资金
起初,山姆小店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让沃尔顿尝到了四面楚歌的苦头,不过沃尔顿无疑是最终的赢家,正是其诚信经营的原则拯救了他,此后沃尔顿更加意识到:必须逆流而上、另辟蹊径,不要墨守成规。
山姆·沃尔顿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生活一直很艰辛,家里也少有积蓄。山姆不得不白手起家并且从各处借款来开始自己的事业。山姆·沃尔顿第一次从银行贷的款是1800美元,是为了给纽波特的本·富兰克林商店购买冰淇淋机。债务一直让山姆·沃尔顿感到忐忑不安,但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借款是不可避免的,而山姆·沃尔顿也精于此道。山姆的信用很好,他常到银行去,为开新店或添置设备的事贷款。随便哪家银行都乐意为他提供贷款。他们相信他的经营能力,相信他会还清贷款。于是山姆·沃尔顿在许多家银行——以阿肯色州到密苏里州——都能拿到贷款,而他也总是按时能够清偿。可以说,银行的贷款是山姆·沃尔顿早期事业获得发展的保证。
但是,随着产业不断地扩大,资金的需求与借贷也越来越多,终于,山姆·沃尔顿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巨额债务危机。1969年8月,由于发展过快,沃尔玛的资金严重短缺。而正在此时,山姆·沃尔顿的一些主要债权人由于对沃尔玛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山姆·沃尔顿及时归还贷款。对沃尔顿而言,这无异于是釜底抽薪。山姆·沃尔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想摆脱危机,就要在短时期内筹到一笔巨款,用以还债。对此,山姆·沃尔顿绞尽了脑汁。
这时,还是山姆·沃尔顿的老朋友吉米救了他。吉米是达拉斯银行行长,那时已任国家商业银行总裁。在他离开达拉斯前往新奥尔良接任国家商业银行总裁之前,曾给山姆·沃尔顿确定了一个在达拉斯银行的高额贷款限度。因此,山姆·沃尔顿这时应该可以从这家银行借到150万美元救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