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906-共和国红镜头 :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以后,首都百万群众举行声援集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仅次于“文化大革命”接见红卫兵的盛大集会,以表示中国人民支持胡志明《告全国同胞书》,支持越南人民抗美的决心。


《共和国红镜头》 第一部分《共和国红镜头》 “大跃进”之人祸天灾

    第三章  “大跃进”之人祸天灾    
    1958年8月,毛泽东又一次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并在南宁会议点名批评了周恩来,而且十分严厉。周恩来又一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但他心里非常清楚,时间一到,滚烫的钢水会立即凝聚成冰冷而沉重的负担,压在中国人的身上,自然规律是残酷无情的。一向严于律己顾全大局的周恩来,又一次把自己违心的检查送给了毛泽东。    
    第一节 毛泽东点名批评周恩来    
    1961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也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下人祸的显露阶段。    
    从1957年起,神州大地开始发生政治大“地震”,先把50多万人打成“右派”。到1958年,一曲共产主义“狂想曲”,把一辈子受苦受穷的人民都鼓动了起来,梦想着早日走进粮食成山、食油成河、钞票作废的“神仙乐园”。一个比一个大的“卫星”从土疙瘩里升了天。毛泽东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卫星”,由衷地高兴。他多么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间摆脱贫穷走进共产主义!“浮夸风”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目光紧紧吸在“卫星”的表层。在中南海肯定和赞许声中,一系列的“大”出现了:大办农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大办食堂……好像没有一个“大”字打头,就失去了人定胜天的力量。    
    周恩来不是三年“大跃进”中的得志者,却是“大跃进”后的苦行者。他在这场热闹非凡的大运动中,却一直处在挨批评的地位。这是他漫长的政治生涯里少有的长时间的失意。早在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有一年就要完成,冒进的苗头开始显露出来的时候,他就发现经济建设速度过快,突飞猛进的背后似乎预告着某种灾祸,惊人上涨的数字不一定是个好预兆。他开始考察、思考,进而感到不安。    
    这一年,我已经在新华社中央新闻组工作。一次我被派去拍摄毛泽东参观日本工业展览会。我第一次发现毛泽东会像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那样,对日本工业的各种展品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重工业的展品,几乎每个都仔细询问,还亲自上去操作一番。但是走到轻工业展厅,他的目光就匆匆了许多,当他看见一个木头模特儿时,眼神是那样惊讶。    
    我当时就觉得毛泽东非常重视重工业,因为他的目光中透出那种渴望强大的信念。    
    一年后,就是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开始研究设计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据说周恩来和分管经济工作的陈云一同磋商,提出控制建设速度,适当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保证重点,提防脑子过热。当他把这个报告提交中央会议上讨论时,毛泽东说话了:劲可鼓不可泄,应当鼓舞士气。合作化一搞,有人叫得不得了,说搞多了,要砍掉10万个。经济工作有进有退,主要还应该是进……这话的含意非常明白,叫周恩来不要保守,不要反冒进。    
    在周恩来身边的同志都知道,中央许多问题上,总理都是高姿态,委曲求全。他虽然在意毛泽东含蓄的批评,但更关心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革命事业和老百姓的安危幸福。他曾经冷静观察形势,希望让时间说话。可是全国的经济建设不但猛烈过热膨胀,而且迅速演变成了全民性的“大炼钢铁”。到了1958年8月后,神州大地已经被星罗棋布的小高炉熏烧得滚烫滚烫,任何冷静的思考都会遭到无情抵制,甚至批斗。再说,在人们热情空前高涨的“熊熊烈火”中,很难有人能不受熏陶不被感染而保持冷静的头脑。    
    此时,中央在南宁召开了会议,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    
    会上,毛泽东面对大好形势,又一次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重提周恩来想压缩基本建设计划的往事。这次他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毛泽东在南宁会议点名批评了周恩来,而且,十分严厉。周恩来又一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但他心里非常清楚,时间一到,滚烫的钢水会立即凝聚成冰冷而沉重的负担,压在中国人的身上,自然规律是残酷无情的。一向严于律己顾全大局的周恩来,又一次把自己违心的检查送给了毛泽东。    
    到了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直言“犯上”时,毛泽东却把周恩来架了起来,使他无法回到以前的观点上。毛泽东说:“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党代大会上讲过,1956年、1957年的动摇,不戴高帽子,讲成思想方法问题。如果讲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反过来讲,那时的反冒进,就是资产阶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泄气性、悲观性。我们不戴高帽子,因为这些同志和右派不同,他们也搞社会主义,不过是没有经验,一有风吹草动就站不住脚,就反冒进。那次反冒进的人,这次站住了。如恩来同志劲很大,受过那次教训,相信陈云同志也会站住脚的。恰恰是那次批评恩来同志他们的那一部分人,这次取他们地位而代之。不讲冒进了,可是有反冒进的味道……”    
    对周恩来的批评因为出现了彭德怀而转移了。但是,周恩来心里受压抑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整整三年,他都被视为落后于时代的保守派。    
    没有多久,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大跃进”却没有把农民们带进“共产主义天堂”。冒进后的问题像“兵败如山倒”似地滚滚涌来。几乎一夜之间,宣传家们用最美的词句描绘的前景海市蜃楼般地不见了。外债、饥饿像瘟疫一样在全国蔓延,农村首当其冲。    
    心情一直郁闷的总理,无法在中南海里心平气和阅读下面反映的材料。他的心在颤抖、在滴血,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在新中国政权下并未完全摆脱旧时的窘境……他,人民的总理,怎能深居红墙视而不见呢?如果接受了三年挨批的教训,他可以不再出头露面,因为这种局面不是他造成的;如果他对不公平的批评耿耿于怀,他也有理由冷静旁观自然规律给予人类的报应。    
    然而,周恩来的记忆储库里没有“个人得失”这个信息,人民的得失就是他的得失,人民的悲喜就是他的悲喜。    
    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领袖,可以从容地面对一切严酷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惟独不能从容地面对百姓的饥号。从1960年到1963年,几年间,总理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工业、农业、军队、学校,每个行业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共和国红镜头》 第一部分《共和国红镜头》 吃不饱的大锅饭

    第二节 吃不饱的大锅饭    
    河北有一个农民直言警告周总理:“你要是糊弄我们,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    
    周恩来决定到下面去,要亲自视察农村的情况。在他还没有离开中南海前20多天,就已经派办公室主任和外事秘书到河北农村做调查研究,下面的许多情况就是他的“先遣部队”提供的。    
    这一次,邓颖超也带病和周恩来一同下去。我这个专职摄影记者当然不能落下啦。总理一般出访不和夫人同行,一方面因为总理不愿意让家里人涉及他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邓颖超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胃病。这次到河北,邓颖超的病情好了一点,总理有意让她出来换换环境,顺便做一些调查研究。但是总理在农村召开会议时,邓颖超一般都坐在外围的地方,她只用耳朵听而不插话讲话。以前总理曾说过,夫人有时出面讲话,别人会当是我这个总理讲话,这样不利于工作。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以前跟随总理出访,看惯了总理一尘不染的笔挺衣着和潇洒的风度。这次出发时猛一看总理下农村的装束,觉得好笑:一身棉布质的灰色中山装,既不挺括也不合身,皱巴巴的;热了,干脆敞开怀,一手抓住衣襟当扇,呼啦呼啦地扇了起来。尽管外表如此“土”,却掩盖不住周恩来绝伦的儒雅之气。只是他眉宇间挂着的一丝忧虑,让我感到这次下乡并不是一桩轻松的事。    
    1961年5月3日,我们来到河北武安县的一个公社,住在部队的营房里,早晚回营房吃饭,中午就在视察的伯延村就餐。    
    伯延村是个公社,有十多个自然村落,人口2。7万,办公共食堂比较早。现在,受灾面大,饥荒严重。周恩来这次到农村是带着考察题目来的,主要有三点:食堂、供给制、包工包产。    
    周恩来在伯延调查了四天,先后召集了大小队干部、社员群众、农机站和修配厂的人开会七次,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周总理是大官啊,可不能胡说八道的。”被叫来参加会议的社员,私下你捅捅我,我戳戳你的。农民们虽不知国务院总理属于多少级干部,但他们知道宰相的分量。见总理挨个问他们,他们只是笑,也不敢乱回答。生怕说得不好,让干部怪罪,让总理笑话。周恩来见群众对食堂问题有顾虑,就开口说:“食堂是上面叫办的,下面报告说好,我们没有调查,首先是我没有调查,就相信了。现在调查了一下,不好。不好咱们就不办!”周恩来这番开门见山的讲话,一下子解除了大家的拘谨,气氛活跃了起来。结果,到会的12名社员代表,有10名敞开喉咙反对办食堂。    
    其实,到会的社员不知道,周恩来为了掌握真正的情况,曾和工作人员一道“偷袭”了一次食堂。    
    到武安的第一天中午,总理提出到食堂就餐,食堂的人赶快叫社员们先打饭吃。等周恩来一行就餐时,不见一个社员的影子。他见桌上为他备了猪肉和鸡蛋,就奇怪地问:“平时你们也吃这么好吗?”食堂的人支支吾吾,说:“是的,是的。”周恩来笑着说:“那你们比我们在北京生活还好啊!不过,今天,我不能吃。苏联逼债,我立了规矩,不吃鸡蛋,不吃猪肉。给村里的病号吃吧,他们比我需要。”这时,本想吃几口肉的我,听总理这番话,惭愧得抬不起头。总理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怎能就不需要呢?我真想给总理碗里藏几块肉,但又怕发现后挨批评。正犹豫中,一碗肉和一盘炒鸡蛋就被总理让工作人员端走了。    
    村干部以为周恩来不会再去食堂了。可只过了一天,他又悄悄来到另一个村的食堂,但他还是去晚了,社员已经吃完回家了。炊事员一见总理来,措手不及,连忙盖锅盖,说没有吃的东西了。随同的公社干部就叫总理回公社吃。周恩来也不说话,径直走到大锅前,揭开锅盖,见里面还剩些玉米糊糊,二话不说,拿碗就盛。炊事员慌了,要用干净的毛巾替总理擦擦黑黢黢的碗,周恩来摆摆手,“这没关系,不用擦”。这是周恩来来农村吃到的真正的食堂饭。玉米糊糊下肚了,周恩来心里对食堂的情况也清楚了一半。但是,他还没有调查清楚社员是不是能真正吃饱。公社领导在汇报情况时说,食堂能让社员放开肚子吃,吃不好,但能吃饱。可周恩来发现村子里有不少浮肿病人,知道这食堂汇报有假。    
    周恩来又一次召集社员开会,这次人多,黑压压挤了一大房子。周恩来坐在会场的主席台上。和上次一样,一开始群众不敢说话,敢说话的人也只说食堂好,能吃饱。周恩来见老百姓有压力,便笑着指指身后墙上的画像,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则是周恩来。“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的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场子还是很静,大家不敢说话。周恩来见一个农民蹲在他身边,闷头吸烟,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不说话?”别的人回答说叫“二廷”。    
    二廷见总理问,弹簧似的猛地跳起身,直着脖子:“总理,你叫说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啦!”    
    二廷狠狠咽了口唾沫,一副豁出去的模样。“要说真话,刚才说的食堂好,全是假话。食堂好,食堂吃不饱。”周恩来立即直起身子,神情异常认真:“为什么吃不饱?”    
    “总理你算算,一共几两指标?司务长、炊事员多吃一点,他们的老婆孩子爹娘老子再多吃一点,干部多吃一点,到我们社员嘴的才有三四两,能吃饱吗?要自己做,汤汤水水的总能糊饱肚子。别看我死了老婆,一人拉扯几个娃娃,我还是愿意自己做!”二廷的话像拉开闸,大家七嘴八舌诉说食堂的苦衷,有人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周恩来的心在一点点地下沉,这比指他的鼻子骂他还要难受啊。老百姓在食堂里挨饿,可是中央还不知道,他这个总理还不知道,惭愧啊!“乡亲们,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让大家挨饿了。食堂办不好,就不办。”    
    二廷不相信地问:“不是糊弄我们?”    
    “不是!”周恩来斩钉截铁地回答。    
    “你要是糊弄我们,总理,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二廷愣冲冲地说了这么一句。    
    周恩来猛然一震,像受了很大的刺激,尴尬地望着若无其事的二廷。刚才还热热闹闹的会场顿时陷入难堪的沉寂,连一声咳嗽都没有。过了好一阵,周恩来突然用少有的豪爽,拍了一下桌面,高声对二廷说:“好!你往下说,为什么两三年,连我也会饿死?”    
    二廷也不害怕:“说就说!我们吃不饱,没劲干活,地里打不上粮……长那一点粮还不够咱生啃着吃呢!哪有粮食往上交?一年不交,有国库,两年不交,还有国库,三年不交呢?国库还有吗?你当总理也要吃饭,国库没粮,你能不挨饿?”    
    周恩来的眼眶潮了,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