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酸甜苦辣咸-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币蕴ㄍ迩逅方獠觯找晕嫒敕危卫醚撸恢稳ナ溃妒俏腋狭嗽谔ㄍ宄郧逅返哪钔贰�

          六十二年去港泰旅游,在曼谷避暑盛地拍特雅海滨一家大饭店新张迎宾宴会上,有一道菜叫“新巴克”式New Bery烩虾。新巴克是大西洋海岸一个港口,以产龙虾著称。这道菜原本是以龙虾为主的,可是那天的虾,入口之後虾肉细润,远胜龙虾,芳鲜这口,几可媲美阳澄湖紫背金螫大蟹,向人请教,才知道是泰国土产的长脚虾做的?

          参加这次晚会的有位泰侨鱼类输出组台邝君,据他说:“长脚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溪流河州都产长脚虾,以泰国产的长脚虾肉最肥嫩:它是属於杂食性的虾类,除了以水生昆虫蚯蚓、蝌蛹、幼蛭,以及水里植物的嫩叶须茎为主食外,甚至於人类所吃的食物,都能够作它的饲料。本过最适宜於长脚虾的水温,是摄氏二十四度到三十四度,水温低於十五度时,它就失魂落魄呈僵死状态啦。如果不赶快提高水温,它就无法适应难以生存了。因为泰国长年酷热,日照灼人;河川水温经常比印尼马来西亚高而稳定,所以泰国的长脚虾,鲜味透明度在东南亚都是首屈一指的,凡是打算养殖长脚虾的国家,都乐意到泰国来引进虾苗。目前台湾农复会(现改农发会)的林绍文博士,正在曼谷研究如何给台湾引进长脚虾繁殖饲养技术问题,将来繁殖成功,台湾不久就有肥大芳鲜的长脚虾可吃啦。”听了邝君对於长脚虾一段谈话,我在泰国住了一个暑假,留泰期间,遇有吃海鲜场合,总是大啖长脚虾。同到台湾曾经银屏东东港渔会的林水破几位先生们谈起长脚虾的问题,他们认为:“本省南部河川有一种过山虾,无论煎炒烹炸做出菜肴来,风味都佳,跟长脚虾有虎贲中郎之似,除了真正精於饮馔的内行,才能品尝出些许差别。过山虾的肉比较粗松一些,这种虾也深受日本观光客的欢迎,因为产量有限,每次网获所得,大半都被几家观光饭店扫数搜购,以飨外宾了。”

          去年仲秋在屏东里港乡友人家中餐叙,有一道菜是泰国式名菜“煎虾饼”,旁边还配了有甜、有酸、有辣的作料,颇为道地,是女主人新从泰国学来的,这个菜选料要精,草虾、砂虾、斑节虾都不能用,一定要用长脚虾才够味,大家试尝之下,果然虾鲜味正,肉细而甘,跟曼谷珍宝大酒楼的煎虾饼式样滋味,完全一样,经主人解说,才知道所用长脚虾,就是从泰国引进繁殖成功的。

          据说农复会引进的长脚大虾,最初是交给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跟台南分所培育饲养,经过两所的细心观察试验,严格选别,饲养六个月印可登盘供餐了。於是在里港、高树、潮州、枋山等十个乡镇各选五户农家养殖。想不到民间大力养殖推广之下,今年长脚虾的年生产量,已经从三十公吨,遽增至八百公吨了。这种名贵且风味独特的虾种,市面售价每台斤约为二百二三十元,虽然还没有滞销现象,可是年良量二三十倍往上增加,如果不早点严格计定产销计画,最後辛辛苦苦的成果,恐怕要付之虚掷了。

          昨天有人从南部给我带来一篓刚捞上来的长脚大虾,每只都十多公分长,头大脚长,身体壮硕,庭前菊花已绽,想起当年东篱赏菊,把酒持螯之乐,心中正感到怅惘空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在心头滋扰,忽然想起长脚虾肉细而甜,拿它蒸熟蘸姜酷来吃,其味可能跟吃大闸蟹彷佛,於是洗净扎好上锅蒸煮,用姜未米醋蘸著虾肉大嚼,虽然没有腴润的蟹膏可吃,可是比吃红寻过瘾多了。长脚虾的虾脑殷红柔腴,金浆味永,盛起来下虾脑面,鹅黄衬紫,凝脂腴香,比起上海大发的虾脑面又高明多了。现在既然吃不到大闸蟹,能吃到长脚虾来代替,可算慰情聊胜於无啦。

          听说养殖专家们为了推广长脚虾,正研究菜式,准备再开一次品尝会,我想以虾代蟹的清蒸大虾,以及虾脑煨面,列入菜式,一定能受到老饕们的欢迎呢!

  


      唐鲁孙随笔集之《酸甜苦辣咸》

      清宫膳食



  中国历代皇朝,对於宫廷饮食记载,大都约而不详,例如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编纂的《饮膳正要》虽然是一本皇家饮食的著述,也是中国饮食文学中唯一的官书,不过因为蒙古人生长在平沙无根大漠地带,饮食习惯,限於环境,日常以牛羊野味酪浆为主;接来虽然继承大统入主中原,但在饮食方面,仍保有浓厚的塞上粗犷豪迈风格。每天御前菜单,菜色只是在牛肉羊肉,獐狍狐兔上变花样,连猪肉鱼虾都很少采用,更遑论春韭秋菘一类时鲜菜蔬,以及洞子货啦。。

          北平近郊丰台一带,有技术高超的菜农,向阳挖掘地窖,有时兼用火烘。在严冬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里,能培养出黄瓜、扁豆、香椿一类细巧果蔬,专供御用,老百姓是难得一尝的。到了清末民初,民间才偶或有这种稀罕物儿吃,不过价钱也就贵得令人咋舌啦。

          明代朱元璋出身草莽,他的马皇后以勤俭朴实出名,有这样开国帝后,树之先谟,所以後世子孙,对於饮馔方面,倒还没有灵肴千种,筵醑晏晏,穷极恣饕的情形。明朝到了末几代皇帝,多半骄奢淫佚,沉迷酒色;又笃信一般道家术士练汞求丹伎俩,讲求药补食疗,饔餮羞膳,顿顿离不开药物入馔,什麽老山人参炖雏鸽,五味地黄煨猪腰,陈皮仔姜堡羊肉,枸杞杜仲氽鲤鱼……等等。当年随园老人袁子才说:“明朝官中饮食,由疗饥变成却病,所谓有菜皆治病,无药不成肴。”随园老人这几句话,可以说把明代宫廷膳食形容得刻画入微了。

          清朝宫廷饮食记载,从顺治以迄雍正,虽然也约而不详。可是到了乾隆临朝,这位十全老人曾经遨游过大江南北,见多识广,渐渐成为美食专家,独出心裁,树立膳食档册。凡是品尝过的珍食异品,全部不厌其详的注录列档,甚至每天用膳时刻,膳品名目,用料份量,烹调方法,治膳厨役姓氏,临时加传膳品名目,用膳馀浚分赏何人,也都逐一记录入册。

          曹锟当选大总统後,遴派苏州名医曹元参为总统府正医官。曹在光绪末年会充太医院医宫,据他说清宫御膳房所列各官膳食单(包括后妃暨分宫阿哥公主在内)都有一份副本送太医院存查。这是沿袭元明旧例办理的,因为食物相生相克,避忌甚多,如有不妥,大医院要随时提出加以纠正。同时太医院明了各官日常传膳情形,遇有大小病痛,太医们进官请脉时,可以有个参考便於下药。

          曹元参劾到太医院,他的工作就是审核膳食单。他在院里当值,闲中无聊,偶然翻阅国初旧档,顺治康熙两朝膳单,肉类仍以獐狍麂鹿、山鸡、野兔、牛羊为生,那些兽肉山禽都是东北特产,区域色彩还相当显著。及至乾隆南巡回京,宫廷口味为之丕变,鱼中的鲥鲈鳖鲍,蔬菜里的荠莼苔蕹都登盘荐餐,列为上食珍味。道光是有清一代悃福无华,不尚虚矫,崇法务实的皇帝,凡是郊天祚祭,总是独宿斋官,撒乐减膳,食不遂八簋,比一般中产之家的饮食还要俭约。宫中传说道光认为每天晨餐,吃“鸡汤卧果”都嫌靡费,当属事实。

          有一位曾经伺候过慈禧太后的宫女说,慈禧晚年膏腴竞进,纵意所如,一顿晚餐,水陆珍异,多达一百二十八品。清官进膳例用髹漆金绘乌木大方桌五张接连,每张餐桌都排满了杯盘盆盏,总有二十多样一桌。

          同治元年十月初九穆宗即位,恰逢慈禧万寿,那时候她已经是母仪天下,垂帘听政的皇太后。笔者见过当年寿膳房在养心殿伺候一桌寿筵的菜单,菜单上写明用海屋添寿大膳桌,铺黄膳单(印黄餐巾桌布),计火锅二品:清肉丝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盘菜四品: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年”字三鲜肥鸡、燕窝“如”字八仙鸭子、燕窝“意”字十锦鸡丝;中盘菜四品:燕窝鸭条、鲜虾丸子、烩鸭腰、烩海参;碟菜六品:燕窝炒烧鸭丝鸡泥、萝卜酱、肉丝炒翅子、酱鸭子、咸菜炒菱白、肉丝炒鸡蛋。照这桌寿筵来看,以件数说,不过十六品,所用材料,除了燕窝配用稍多外,所有菜式一直在鸡鸭上打转,虾只一味,鱼竟无一入馔,鱼翅仅仅列入碟菜热炒;如此看来,所谓天府盛食珍味,平心而论,比起现在台北一些豪华酒楼一桌鲍翅上席,讲材料,论花式,精巧细致,简直有霄壤之别。

          是否这一席寿筵,是日常例菜之外,特别增加的,那就不得而知了。至於传说一席有一百二十八碗菜肴之多,衡诸进膳用五张入仙桌的事实,可能不假,料想御膳房的庖人,在御前当差,大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切率由旧章,俗遵往例,加之取材不广,自然不会馐进百味,有什麽五蕴七香的新菜式呈献御前了。

          从前闻听会经在御膳房当差的老年人说过,内廷的厨房,原本叫御膳房,到了慈禧六十大庆,才把御膳房改名寿应房;所有杯盘盆盏,匙箸盅碟,以暨饮食用的餐巾桌单,全部重烧再制,一律以寿字为主,什麽万寿无疆啦,寿山福海啦,五福捧寿啦,延年益寿啦,真是龙纹凤彩华缛重丽;甚至瓷瓯镙盒,金扉朱牖也要漆—五福捧寿图案。本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所希冀的就是长生不老享乐期颐,所以处处都用寿字,取其吉祥而兆大年。就这样一折腾,不知道耗费去落干国帑,造化了多少办差的专员。

          清朝自乾隆即位,对於官延饮撰才有定制,皇帝进膳是一百零八品。皇太后同样也是一百零八品。皇后九十六品。皇贵妃六十四品。妃嫔贵人,成年分宫的阿哥、公主,用餐也都有规定的品数。至於年幼未分宫的皇子格格们,都是依亲进食,除非逾格蒙恩,另邀上赏,御膳房是不另外整桌传膳的。

          宣统冲龄入承大统,虽然没有跟他的皇阿妈隆裕太后一同进餐,可是要按祖制一百零八品传膳,未免过分靡费,於是从权减为二十六品,加上隆裕太后跟四位太妃每餐的例赏,也就有四五十品,堪称罗列满前啦。据说宣统从小最爱吃端康、敬懿两位太妃赏的菜,御膳房每天的例菜,几乎连筷子都懒得动;所以每次传膳,总是把各宫送来的加菜,放在最跟前伸手可及的地方。

          内廷御膳房设在大内遵义门长巷的南三所,距离宣统用膳的养心殿已经很远,离端康太妃住的永和宫更远,离敬懿太妃的储秀官,庄合大妃的永寿官,荣惠太妃的长春官三处也不算近,因之无论什麽盛食珍味,摆上餐桌,就是用水碗暖锅,也不过是即之微温而已。有人说那不会把御膳房,搬到比较适中的地方吗?要知掖庭关防,向来是异常严密的,就是清室逊位,局处後宫,也是警跸森严未容稍懈,御膳房的厨师维役人等,品流庞杂,向例是不准跨过遵义门一步,御膳房在传膳之前,早把所有菜式全部割烹就绪,分别盛在不怕烧有盖的大沙堡里,放在极厚的热铁板上,上面再盖一张同样的铁板,上下都用炭火烘烤著,由当值的小太监抬进内宫,一声传膳,撤去铁板,把砂堡里菜肴倒在细瓷的器皿里,菜虽不会太凉,可是滋味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

          当年故宫博物院刚刚开放任人参观的时候,永寿宫玻璃柜里陈列宣统出宫前的一张午膳菜单,计开:“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熬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熬菠菜且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氽小萝卜,鸭条溜海参,溜鸭丁腐皮,烩葛仙米,浇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疙瘩丝,炸春卷,奎黄炒肉丝,熏肘花,小肚,卤煮炸豆腐,烹掐菜,花椒炒白菜丝,五香丝,祭神肉片汤,白意赛勒,煮白肉。”这个菜单,甭说燕翅网鲍,就连鱼虾海味也未列入菜式,一般人总认为宫廷饮馔必定是珍馐交错虚靡浮夸,照以上那个菜单来看,不但粗劣平常,不成格局,除了菜式较多外,以素材论,比中上之家饮食还有逊色呢!

          宣统大婚之後,御膳房恪於祖制,虽然未敢公然裁撤,可是架不住婉容淑妃的一再怂恿,先是在北平著名山东饭馆东与楼包伙,把菜肴做好,送进宫里去吃,後来又改吃撷英香菜馆的西餐,一直留到宣统出官,御膳房才成为历史名词。


  


      唐鲁孙随笔集之《酸甜苦辣咸》

      冬补琐谈



  今年农历闰六月,入冬较迟,到十一 八日(农历九月十九)才立冬,十一月初四冬至,报上登载近两年冬令进补的人越来越少,立冬那天,中药店的东夥们都坐在柜台旁边打盹,生意比往年来得稀疏清淡。可是过个没几天,报纸又登载因为冬令进补的关系,桃园新竹以及中南部的菸酒零售商呼吁米酒都被进补的人买去,米酒缺货,想买瓶米酒来当料酒,简直都戛戛乎其难。

          照实际情形来看,中国从古迄今,冬令进补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有些人先天不足,天生羸弱,有的是大病初愈,体气未复,还有常年劳动,体力消耗过甚,经年用脑过度,精力亟待补充,照以上种种情形来看,就是西医也主张针药并投,并非绝对不赞成进补的,不过明明体健身强,每年入冬也要“四物”“八珍”“十全”大补一番,就非西医所能管同的了。至於中药冬令培捕的药物,也分“平补”“温补”“清补”“涪补”方法根多,要按个人体质寒火,病源所在,亏损程度的轻重,对症下药,再按药力药量加以增减,并不是死死板板一成不变的。

          为什麽选择冬令进补呢!按照大陆习俗,立冬是十月节气,“冬”是终了的意思,虫蚁蝇蝎交了这个时序,都要蛰伏潜藏起来,所以叫立冬,中原一带,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