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896-中庸的智慧  :成就真理与中庸必由之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友兰说,中国的释道儒的宇宙观、人生观真谛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说明了对称和中庸是一回事。极高明就是对称,道中庸就是中庸。对称逻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对称逻辑是对传统文化反思的逻辑,对称逻辑是中庸智慧的升华。    
    三    
    传统逻辑的学科基础:事物(对象)的质。    
    事物就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对立统一的客观基础。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静止状态和绝对运动状态的统一;对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即同一事物、同一属性、同一关系在同一时间、地点下的确定性的反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个反映是人类认识的必经阶段——知性阶段的基本任务,因而同一律是知性认识的基本规律。否认了同一律的客观基础,就是否认了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就是相对主义;也就是否认了知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必经环节,把辩证的理性认识看成是可以凭空产生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在形式上正确的规律,是语法规则等,而不是同一律。    
    由传统逻辑的客观基础决定,传统逻辑无论是作为基础理论,还是作为方法与工具,或者实际运用过程,都不是形式化的。传统逻辑不是“形式逻辑”。    
    传统逻辑的客观基础,决定传统逻辑的学科定位。    
    四    
    传统逻辑的学科定位: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的规律是知性认识的思维规律,是知性认识的思维内容和知性认识的思维形式的统一。传统逻辑是认识新事物的工具。证明工具是认识工具的一个环节,证明功能从属于认识功能。      
    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可以用知性逻辑。作为认识的完整过程,则必须用辩证逻辑、对称逻辑。    
    五    
    形而上学有两层含义:①认识外部世界的功能;②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就前者来讲,传统逻辑具有认识功能,是一种认识工具,我们可以说传统逻辑是一种形而上学;    
    就后者来讲,如果把传统逻辑的普适性绝对化,就是掉进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既不能因为传统逻辑有形而上学的功能、有普遍的认识意义就把传统逻辑称为“形式”逻辑,也不能因为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否认传统逻辑的认识功能和认识过程的特殊定位。    
    六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是知性逻辑与理性逻辑的关系,而不是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关系。是否现代逻辑,不是看形式是否现代化,而是看学科定位有否转移和提升。数理逻辑作为传统逻辑中演绎逻辑部分的形式现代化,不是现代逻辑的标志。数理逻辑本质上仍属于知性逻辑的范畴,因而也仍然属于传统逻辑的范畴。    
    七    
    悖论的根源:知性认识或者知性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传统逻辑的形式化,由传统逻辑的形式化造成传统逻辑普适性的绝对化。    
    悖论的本质——不对称:思维中不同层次的不对称、内容和形式的不对称、价值和意义的不对称、主体和客体的不对称。    
    必须明确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优化人的思维结构,建立、健全完整的逻辑体系。    
    八    
    逻辑规律不是思维形式,而是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统一。    
    传统逻辑的学科体系: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开放系统。内容:思维规律;形式:语言。内容:内涵不断提升,外延不断扩展;形式:逐步符号化、简单化、程序化。传统逻辑内容的深化和形式的抽象化是双向同步过程。    
    九    
    所谓矛盾,就是不对称;所谓不对称,就是时空层次的错位。所谓对称,就是矛盾的扬弃,就是矛盾各方面各就各位,找到合适的时空层次定位。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就是宇宙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发展。    
    不对称是矛盾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矛盾的化解。不对称是“二律背反”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二律背反”的融解。不对称是“悖论”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悖论”的消解。对称逻辑的产生,既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悖论”“逼”出来的产物。    
    十    
    对称逻辑规范各种逻辑的基础、定位、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因而是元逻辑。    
    宇宙是对称的,自然是对称的: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粒子与反粒子的对称、质子与反质子的对称、中子与反中子的对称、电子与反电子的对称,社会是对称的:贡献与索取的对称、公平与效益的对称、男人与女人的对称。人类思维作为自然界发展的最精致成果,同自然界是同源同构的,因而也是对称的。对称是宇宙的本质,社会的本质,也是思维的本质、逻辑的本质。源于宇宙对称性的对称逻辑的对称性,决定其它逻辑的对称性。所以对称逻辑是元逻辑。


《中庸的智慧》 第一部分中庸与和谐的思维结构(2)

    十一    
    对称逻辑是直觉的逻辑。    
    对称逻辑则揭示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超理性、逻辑和非逻辑的对称性,“非逻辑”的逻辑性。    
    在人的潜意识中,潜化意识和潜生意识是对称的。在人的超理性中,灵感、顿悟,直观、直觉,联想、想象是对称的。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超意识也是对称的。    
    十二    
    对称逻辑是创新的逻辑。    
    人的认识是从模糊到精确、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而人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悖论的产生和消除的过程。悖论的发现与消除,是认识发展、科学发展的契机。对称逻辑,可以提高人们发现、消除悖论的自觉性,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称逻辑本身是对逻辑和逻辑学解悖、创新的成果。对称逻辑是现代逻辑。    
    对称逻辑是对各种逻辑的综合运用。如果说,对称逻辑是客观存在的思维规律,以往人们取得创新成果是由于不自觉地运用对称思维规律,那么对称逻辑则可以提高人们运用对称规律思维的自觉性,从而更快更好地出创新成果。    
    十三    
    对称逻辑是整体的逻辑。    
    对称逻辑不但揭示“逻辑”思维的规律,而且揭示“非逻辑”思维的规律;不但揭示思维的规律,而且揭示整个人的认识的规律;不但揭示意识的规律,而且把意识规律和客观规律一一加以对应。    
    十四    
    对称逻辑是本质的逻辑。    
    宇宙的本质是对称的,宇宙的发展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对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抓住最深层的本质,才能把“悖论”和矛盾、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放在同一个框架中研究,而不会出现用悖论来研究悖论、用矛盾来解决矛盾的困境。    
    十五    
    对称逻辑是实证逻辑。    
    对称逻辑通过使实践逻辑化,使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思辩与实证得以同构,思辩实证得以统一。    
    十六    
    对称逻辑是哲学的逻辑。    
    对称逻辑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    
    对称逻辑提示哲学的时间、空间、层次之间、哲学范式同实践模式之间相互对应、相互转化的规律。对称逻辑使哲学逻辑化。    
    十七    
    对称,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对称逻辑是形而上学逻辑。    
    对称逻辑使形而上学与实证科学得以统一,形而上学不是割裂主客观的屏障,而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从而充分发挥了它的认识功能。    
    与人类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独断唯心论、独断唯物论、实证唯心论、实证唯物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体现了以客体为中心的统一、以客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统一的人类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    
    人类哲学发展的过程,作为哲学发展、哲学范式转化基础的人类二次创业过程也是对称的。    
    


《中庸的智慧》 第一部分中庸与和谐的思维结构(3)

    十八    
    对称逻辑是全息逻辑。    
    对称逻辑是根据宇宙的对称关系和全息关系规律,从主观推知客观、已知推动未知、主体建构客体的逻辑。其中,从归纳到演绎、从分析到综合,是从客体到主体、客观到主观、具体到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从对策到对称,是从主观到客观、主体到客体的过程。    
    十九    
    对称逻辑是方法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根据对称的规律,以对称为坐标,去认识旧事物、发现新事物的方法。    
    博弈论、对策论就是对称的方法论,就是对称逻辑的方法功能。    
    对策与对称,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对策是作为非系统的、原因和过程的、动态的对称,对称是系统的、作为结果的对策。对称除了包括人和人的博弈以外,也包涵人和自然、自然和自然的对称。但二者都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均衡是共同的。对策的哲学根据是对称原理,对称的方法论应用就是对称逻辑和博弈逻辑。    
    对称逻辑(对策与对称)是把社会和意识的必然性通过对称性,同人的主体性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的活动逻辑化也即规律化了,从而使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得以统一。    
    二十    
    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是真、善、美的对称与统一的逻辑。    
    美也有规律,美的规律就是对称的规律。以对称作为思维规律去认识事物,就是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对称逻辑化,就是审美规律化,审美自觉化。其结果,就是自觉地按美的规律来造型。    
    美的对称包括:真、善、美的对称;真知、真理、合理、自由的对称;知性逻辑、理性逻辑、道德逻辑、情感逻辑的对称;经验与理论的对称;现象与本质的对称;因果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对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对称;理想与现实的对称;主观与客观的对称;主体与客体的对称;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对称。    
    二十一    
    对称逻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称、协调、有序发展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实践的逻辑。    
    人类实践总体上是一个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统一,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的对称的过程。    
    逻辑学范式转换,以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为基础,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以逻辑学范式转换为主导。    
    逻辑学范式转换是其他学科范式转换的前提,也是其它学科范式转换的本质和依据。    
    任何积极的、主体的实践,都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的对称。对称逻辑是使实践逻辑化。    
    对称逻辑,通过理清、优化不同逻辑的内部结构与相互关系,优化人的思维结构。     
    中庸是和谐的思维结构。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结构的前提。在和谐社会中,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天人合一”的桥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学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中庸的对称思维结构将演化为科学的对称逻辑,演化出对称哲学,并促进科学的极大发展。    
    中庸是和谐社会的思维框架。只有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才能建立和谐的理论结构、行为结构、实践结构、社会结构,才能建构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可再生经济,才有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51218


《中庸的智慧》 第一部分无可无不可

    第一章〓中庸:无为而治非消极遁世    
    如果你不能顺潮流而动,那么你至少不能逆潮流而动,这样也可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这种处世策略在有的时候也不赖。比如我们遇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常常采取“随大流”的办法,就不失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历史上,有的政治家就奉行这种“无为”的办法治理国家,居然效果还不错。所以,无为并不等于消极,无为而治并非消极遁世。无为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积极无为。    
    无可无不可    
    孔子看见麟而悲叹它的穷困,感叹天下没有了解它的人,他的弟子子贡在旁边,感到奇怪,就询问原因。孔子回答说:“不怨恨天,也不责怪人,躬身求学然后才能上达,了解我的人难道只有这个天吗?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屈辱自己的身体,伯夷、叔齐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就说柳下惠鲁少连,降低志向侮辱自身,伯夷、叔齐归隐后,行为清白,放弃权位。我就与他们不同,我是无可无不可。”这就是人们说孔子的成就所以大的方面,在于他这个“无可无不可”的心量。    
    孟子回答公孙丑询问伯夷、伊尹、孔子时,说:“他们的处世之道不一样。不是他们认可的君主不服侍,不是他们认可的百姓不使唤,天下太平就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伯夷就是这样的人。什么样的君主都服侍,什么样的百姓也使唤,天下太平也做官,天下混乱同样做官,伊尹就是这样的人。可以做官就做官,可以辞退就辞退,能够长期做就长期做,说马上辞去就马上辞去,孔子就是这样的人。”而孔子不是伯夷、伊尹能赶得上的,孔子对人们来说是赶不上的人,就是他的无可无不可。    
    能做到这点,就要看他的胸怀,尤其还要看他的器量,绝不是唯唯喏喏,模棱两可的无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