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冷暖人生(之二)-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部分500个艾滋朋友(图)
就在田间地头,桂西恩开始带着面包给村民放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幻灯片。本该由检验科、放射科做的抽血化验和B超检查等等,均由他一揽子完成。 五年里,桂西恩坚持每两三个月去一次河南送医送药。但是,最初,他在那里是不受欢迎的人,所以遇到了一些麻烦。 2001年6月8日,桂西恩独自带着一万多元的药品进了文楼村,当地一些人得到消息后,派人前来驱赶,警察也干预过他进村,甚至他的学生还挨过打。这一切在桂西恩眼里,都已经成为往事。 记者:我听说还有村民把你藏起来。有这个故事吗。 桂西恩:有啊。那是另外一件事,事情相隔很久的。我姐姐看了这个文章告诉我,她说藏到米缸里头。没这个事,河南哪里有米缸,我也不会藏到米缸里去。不过有人找我,他们村民不告诉他我在哪里,晚上天黑以后,用摩托车把我送走,有这件事情。 记者:在你现在看来都是很轻松的,都过去了。 桂西恩:对,现在挺好的。我不想说现在挺好,反正,那些事情过去了,而且虽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我的工作没有间断,就是在那儿的工作也没间断,我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的。 记者:这些都没有影响你去那里。 桂西恩:对,因为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是一个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而且是老百姓欢迎的。 陈晓楠:桂教授说话有个特点,有的时候滔滔不绝,拦都拦不住,但是,在他说起那些艾滋病人的案例,还有他们的故事的时候,则会故意敷衍了事,一笔带过;在他讲到自己比如被拒之门外,或者学生因此而挨打,这样一些事情的时候,他有个口头禅“小事一桩,如此而已”,或者说“都过去了,都解决了”,要么就是说“其实也没报纸上讲得那么夸张”。我们开玩笑跟他说,这叫选择性失语,尽管桂教授不太讲自己的故事,我们还是不能轻易地放过他,因为我们知道,这其中一定有不少不同一般,甚至可能是惊心动魄的经历。因为那儿,是一段很特殊的日子。 有的时候为了送医送药,桂教授会住很廉价的旅店。他住过20块钱标准的。这是一家农民常来常往的旅店,对于他的到来,旅店的老板也觉得好奇,从有些病人的来访中,得知他是医生。他们为了回避矛盾,刻意避开上蔡县,还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毕竟这些是艾滋病人,如果反复停留在一个地方,总有病人来住,定会招惹麻烦。 桂教授住廉价旅店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不愿住在县政府的招待所里,第二,有些高档的地方,农民出入或许不受欢迎。但是,他并不认为是委屈了自己。他曾经有过骑自行车长途旅行的经历,那时候在自行车上绑一个席子,一个帆布,从武汉骑到南京,困的时候,在堤边上就睡了。 桂教授的记忆力非常好,对每一个救治的病人,他都印象深刻。他至少有500个艾滋病朋友。他讲到,一次妈妈带着孩子到上蔡县来找他看病,母子都染上了严重的艾滋病,妈妈想趁自己还能走路的时候,赶快把孩子送回老家去。桂教授估计她已经走不到家了,就把她留了下来。但是后来,孩子还是先于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火葬场的时候,桂教授看到母亲抱着那个孩子的遗体,死也不肯往冰柜里放,哭得非常伤心……桂西恩说,只要提到艾滋病这个词儿,他脑子里就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 人们普遍缺乏对艾滋病的了解,在那里当有人患病后,全村的人、亲戚朋友都避之犹恐不及。为了现身说法,桂教授与患者共餐并拍照,他特意把照片放大给患者带回去,对他说:“你放到家里,给人看,老医生都不怕,你们怕什么,这种接触不造成传染。” 桂教授还有一个病人,原来是一个在街头流浪的小偷。两年前,当他被送到桂教授这里治疗后,他两个月来一次,桂西恩不仅给他药,给他吃的、穿的,还经常开导他,甚至过节的时候,他还从桂教授这里得到压岁钱。这个患者说:“长那么大,头一回见着桂西恩这么好的人。桂主任对我好,他是没什么目的,就是想成心帮你,这样子,所以说,人再做坏事的话,人真的就要过不去了。” 对这一点,桂教授感到很欣慰:“各种各样的人愿意跟我做朋友,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即使是这样一个很多人不喜欢的人,但是我跟他还是有良好的关系,因为我对他是真诚的。他做了一些大家不赞成的事,我也不赞成他。他作为一个人,我还是尊重他的。
第三部分感动中国,感动世界(1)…(图)
当桂教授从网上看到吴仪和河南省委书记今年到艾滋村去慰问病人,他特别的感慨,毕竟这些病人是他发现和查出来的。 因为艾滋病,桂教授在六十几岁的年纪新认识了500个朋友,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他们来自各个地区、三教九流。以前桂教授恐怕不曾想过会有如此众多的朋友,如今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定期和他通信,对于每一封信,他都会亲自来回,他还为此买了手机,平常他不开机,其他人找他,只能打到他的办公室。他说“这条热线,是专门为他们的那些新朋友们而设的”。接受栏目的采访,桂教授实不情愿,因为他太忙了,他说“你们饶了我吧,我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他说得轻描淡写,但其实桂教授常有惊人之举,2001年5月9号的时候,他还做了一件轰动武汉市的事情,就是把河南的艾滋病人带回了家。 桂教授说,他带回去的五个人中,有两个人已经去世了,其他的还活着,其中一人是他见到的第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还想出去打一次工,我想到哈尔滨打工,如果赚两三千块钱给他的父母,也算了了这辈子的一个心愿。”看了这封信,他很感动,因此萌生了让他们来武汉的念头。 桂西恩把五个艾滋病人带到了自己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他本想把病人安排在空置的房子里,但是,周围的邻居都非常害怕,坚决要求院方把病人带走,桂西恩出于无奈,只好把他们带回自己的家。 桂西恩:我请他们来的时候,没想到要把他们带到我家里去的,只不过我觉得,当时如果赶他们走,他们是我的病人,也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够让他们随便就被赶走,那我就宁愿带他到我家里去。 记者:那他们也可以住在旅店或宾馆里。 桂西恩:如果他(们)在医院的宿舍区都不能住,你要是放在旅店里去,这个影响有多大,就很难估计了。如果我放(他们)到外头宾馆去,那宾馆将来营业受到影响可能还要罚我的款呢,在那种情况下,我不可能带他到任何一个宾馆去的,我只有带他到我家里来。 记者:家人或者你家的邻居,他们没有反对你吗? 桂西恩:我爱人是问过我,“你为什么把病人带到家里来”,这个也是一个正常的问题,即使不是个艾滋病吧,是其他的病人,一般人也不会轻易带到家里去,那是很正常的。我也没想到一定要把艾滋病人带到家里去,我家里人当然更没想到,所以她问我“为什么要带到家里”时,我说,他们是我的朋友,现在他们没有地方住,我不带到家里来,这些人到哪里去住。她也要考虑这个,最后她理解了,我就带回去了。 桂西恩就在自己的家里,为艾滋病患者抽血,给他们做全面检查,制定治疗方案,他还组织为第一位儿童艾滋病患者募捐,为他做了心脏手术。他特意陪同他们游览了武汉的东湖,在桂西恩的家里,病人与他的家同吃同住,临走前,他们每个家庭还得到了桂西恩资助的400元钱,使他的病人朋友非常感动。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有一个病人在临走的时候,偷偷把一条新裤子压在了桂西恩的枕头底下。 桂西恩:我跟各种病人,不同的阶层的,不同的疾病的,都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我的出发点是,病人来找我,我们有一个医患关系,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但是我或者说了,或者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我还愿意跟他们建立一个朋友的关系,只要你这种想法是真诚的,很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一个有困难的人找你,他愿意跟你做朋友,你会拒绝吗。我没有拒绝,如此而已。 去别的地方调查治疗,桂教授常常和医疗队共同前往,可是去河南,他总是选择一个人去。他说,他对这个小村子,好像已经有了一种不一样的、说不清的一种感情,他还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的。当然,他每次去河南都是自费,不仅如此,他多多少少还要给这些朋友一些资助。对此,他一般都很低调,但是只有一次例外——桂西恩不得不张扬自己的这种奉献行为。有一年夏天,他到某地的农村进行血吸虫的调查,村里唯一的水塔坏了,他很着急,回武汉之后,他马上拿出1。2万元钱,要求村里修水塔,他特意请他们打了个借条,他并不是让他们还,而是担心这笔钱被挪用。事过一年之后,他再一次去那里的时候,果然发现那个水塔没有修,他只好追查那笔钱的下落。在医院纪委和他的努力之下,钱被追回来了,这件事也就都被众人知道了。桂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一个小账本,里面清清楚楚记录着他的亲戚朋友对艾滋病人的捐款,这也是他帮助这些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帮助艾滋病人,究竟花出去多少钱,他怎么也不肯透露。
第三部分感动中国,感动世界(2)
桂西恩:因为不多嘛,所以我就不敢吹牛了。对社会来讲,我觉得我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是就我的智力来讲,我做的事情比我的智力多一点,原因就是,我做了努力。这个我付出的,可能比别人付出的多一点,从这讲,我还是有安慰的。 记者:你去那儿,还是觉得老百姓需要你。 桂西恩:现在因为中央到下面重视程度很高了,对我不一定怎么需要。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能够做一点老百姓高兴的事,他们也还是(给我打电话),如果在某些问题上,政府还没想到的,他们还愿意让我帮助他。我可以做一些老百姓还需要我做的、有益的工作。 我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甚至要去做确诊实验的时候,很多人不赞成,他们很明确地说“这不是你个人能力能够解决的事”。他们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我可以解剖一个麻雀,然后把解剖的结果报告给有关的领导,引起他们的重视”。我是本着这种心理去做的,事后来看,我这种看法好像是对的。 陈晓楠:桂教授挺幽默,挺爱开玩笑,比如我们问他,你总是这么忙,没时间陪家里人怎么办呢,他一时就假装生气说,“你们是来给我提意见的吗?要是给我提意见的话,可不能占用我的时间”。这话的确是半真半假,桂教授真的很忙,对于他的那些艾滋病朋友们提出的要求,他一般都很尊重,而且尽力办到。比如说,我们去的时候,有一个艾滋病人得了丙肝,想找专家治疗,我们眼见着桂教授打了无数个电话去协调,解释,求助,最终,达成了心愿。对于我们占用他的时间,他就非常吝啬,他说那是他的财富。桂教授的夫人对快70岁的老伴,这样跑来跑去,天天和病毒打交道,自己的家里也成了艾滋病人的旅馆,对这一切,好像也没什么怨言。对此,桂教授解释得非常简单,他说,因为她也是个医生,我想这或许是今天我们得到的一个最为贴切的答案吧。桂教授也常说,不为别的,就因为我是个医生。
第三部分欧洲著名银行家马丁·哥顿
马丁·哥顿先生的外祖父曾在中国行医,母亲出生在中国东北。1996年,其华裔朋友贝利·陈因艾滋病去世,万分痛苦的他决定拿出积蓄创立一个名为“贝利—马丁”的慈善基金,旨在奖励在中国为预防艾滋病、控制及关爱艾滋病人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该奖自2000年开始颁发。 “2003年感动中国”的高耀洁 她编写的反映中国农村艾滋病现状的《一万封信》一书获得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年度图书大奖。终审评委之一的徐友渔认为:《一万封信》比医学专家编写的图书更具有重大意义;而几乎所有的终审评委都对高耀洁本人表示了敬佩和肯定。高耀洁表示,她将把所得5万元奖金用于祖国的防艾事业。 2004感动中国人物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1. 中国女排——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2. 刘翔——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3. 任长霞——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4. 明正彬——刀尖上的舞蹈,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 5.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6.徐本禹——从繁华的都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7.田世国——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他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8.梁万俊——他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他创造了奇迹!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9.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10.牛玉儒——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11.桂西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